突袭敌警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633
颗粒名称: 突袭敌警局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芦台镇是一个商业贸易重镇,位于京津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门户地带,也是军事要地。1947年7月下旬,宁河县支队决定利用夜色掩护,对敌人防守薄弱的芦台镇发起突袭。为了掌握敌情,侦察排长毕洪志潜入镇中,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芦台镇分为前街、中街和后街,敌人驻守在不同地点,其中敌警察局二分局是攻击目标。一连和二连分别负责突袭和警戒预备队,于7月20日晚进行袭击。一连突袭敌警察局二分局,援队进行阻击,最终成功夺取警局并缴获大量战利品。这次袭击震惊了敌人,他们原本预备的增援部队没有出动。战斗只持续了10多分钟,但取得了重大胜利,敌人再也不敢轻易骚扰解放区。
关键词: 芦台镇 突袭 敌情摸排

内容

解放前的芦台镇十分繁华,是个商业贸易重镇。芦台镇东边有铁路火车站,北靠蓟运河直通渤海,水陆运输十分方便,是个商贸集散地,商业十分发达。同时这里还是京津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门户,是个军事要地,国民党对这里十分重视,派重兵把守。
  1947年7月下旬,县大队已经改编成为宁河县支队。当时部队正在赵本、杨富庄一带休整。县支队领导研究决定,配合全国战争形势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首先将目标瞄向了芦台镇。当时芦台镇的敌人有近千人,其中国民党62军一个营300多人,县保安大队有一、三、五中队300多人,县警备队100多人,县警察总局及二三分局也有100多人。在这种形势下,与敌人硬碰硬全面攻击难以取胜,因此,县大队领导决定智取,利用夜色掩护,以精干兵力对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发起突然袭击,速战速决。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掌握敌情,县支队领导派侦察排长毕洪志带人潜入芦台侦察敌情。毕洪志当时被部队誉为“一只眼”,很有侦察才能,县大队很多的战斗,都是靠他侦察提供的准确情报才打胜的。他带领侦察人员化装成小商贩进入了芦台镇,对整个芦台镇敌人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掌握了准确情报。
  当时芦台镇有三趟大街:前街、中街和后街,后街紧靠蓟运河,连接三条街的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爬子街,把芦台镇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毕排长侦察后得知,芦台前街驻扎着国民党的正规军、保安队,后街西北角附近有敌人的碉堡掩护,后街东北角有敌人警察局二分局。这样看来,芦台镇前有保安队,后有蓟运河,东有警察局,西有敌人的碉堡工事,易守难攻。唯独敌警察局二分局独门独院,且只有40多人,他们居住的是简易平房,房子不高,容易攻击。所以县支队决定袭击敌警察局二分局。一连入城实施突袭,二连在街里附近做预备队,并实施警戒。
  战前,连长对战士们进行了战斗动员,战士们的战斗情绪十分高涨,纷纷表决心打好这次袭击战。当时的任务是,一连和二连都从芦台南边的赵家园绕到爬子街,一连担任突袭任务,二连负责警戒和预备队。1947年7月20日天黑以后,毕洪志亲自给一连带路,领着战士们绕道从芦台镇南边的赵家园村悄悄进入爬街,贴着墙边隐蔽好。一连长迅速派了几名尖刀班的战士,悄悄爬上敌人警察局二分局平房屋顶,可刚爬上屋顶就被在大门口敌人的岗哨发现了,敌人岗哨开枪了。我们的一名战士居高临下立即还击,打中了敌人岗哨的大腿,敌岗哨拖着伤腿爬到了岗亭,继续开枪顽抗。隔着一条街的敌保安队听到枪声以后,马上向我们包围过来,二连的战士们立即组织反击,阻击敌人的增援,赶来增援的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不敢贸然行进,就趴在街对面和我们对射。我们二连的战士用手榴弹、排子枪向院内的敌人进行攻击,并且迅速从门口冲了进去。等一连的战士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有的还在穿衣服,有的还光着身子,战士们高喊着缴枪不杀,这伙警察们吓得目瞪口呆,有一个穿好衣服的敌警察想负隅顽抗,刚想去摸枪,被一个战士一枪撂倒了,其他敌警察见此情景,都乖乖的举起双手投降了。战士们背起战利品,押着俘虏迅速转移撤出了战斗,这场袭击战前后也就有10多分钟就结束了。这次战斗,一共缴获枪支20多支,子弹2000多发,俘虏敌人20多名。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型夜袭战,却使敌人大为震惊,战斗打响时,与敌警察二分局只隔一条街的县保安大队、驻在前街的国民党部队以及县自卫队竟然没敢出兵支援。敌人没想到在这么严密的防守下,解放军还敢突然袭击,把警察分局给端掉了,从此吓得再也不敢轻易出来骚扰解放区。

知识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烽火硝烟的岁月》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离休老干部马宜春同志十多年以前写的回忆录,其中包括从“革命史料”“历史风貌”“民众生活”“重大事件”“社会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编研,以便更好地再现宁河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毕洪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