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奴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618
颗粒名称: 残暴奴役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3
页码: 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的宁河区东棘坨镇东棘坨村的历史背景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遭遇。东棘坨村是全镇最大的村庄之一,土地肥沃,但大多数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包括宁河区在内的冀东22个县都被日本鬼子占领了,日本鬼子在占领区建立据点、修炮楼、实行法西斯统治。作者所在的村庄周边地区也来了日本鬼子和伪军,驻扎在板桥等村庄,并修筑了碉堡等工事,实行所谓的“强化治安”统治。日本鬼子经常带着伪军到周边各村讨伐,杀人放火、抓八路、抓民兵。他们还经常下村入户突击搜查,见啥抢啥。作者所在的村庄因为频繁受到八路军的宣传教育,激发了民族爱国心,教师孙炳章和他的妹妹拒绝教授日语,不受日本鬼子汉奸的奴化教育。
关键词: 宁河区 日本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

内容

我是宁河区东棘坨镇东棘坨村人,1927年5月出生。我们村在宁河区西北部大洼地区,村里有几百户人家,上千口人,是全镇最大的村庄,人老实厚道,庄风也好,邻里相处都很和谐,谁家有个为难招灾的事情大家都能互相帮忙。村里土地不少,但多数比较肥沃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大多数的村民都是佃户,有的租种一些土地,有的给地主家扛长工。还有一部分最好的地属于军阀齐燮元家,当地叫“财主地”。靠租种土地维持生活的老百姓,秋天收获时,三分之一的粮食要交给财主或佃主,但好在土地比较多,年景好时能解决温饱甚至有一点余粮,但遇上灾荒年,粮食就不够吃的了,有些人家真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野心膨胀,开始了全面侵华。侵占了东北七省,建立了满洲国,很快又向平津扩张侵略。日本鬼子攻破了长城,在不长时间内,包括我们宁河区在内的冀东22个县都被日本鬼子占领了,冀东人民成了亡国奴。日本鬼子在冀东地区这片土地上横行肆虐,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统治,他们建据点、修炮楼、实行法西斯统治。1941年的时候,我们村周边地区也来了日本鬼子和伪军。在我们村临近的板桥、黄庄、艾林庄等村庄驻扎了队伍,并在所住的村子及交通沿线修筑了碉堡、挖掘了深沟壕等工事,实行所谓的“强化治安”统治。这些日本鬼子把中国人不当人,从据点路过要检查搜身,还得向鬼子们点头哈腰,鞠躬敬礼的,否则看你不顺眼,非打即骂。大约是
  1942年开始,鬼子开始进行了奴化教育,像板桥、潘庄等据点,学生所用的课本,不再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而是增加了“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等奴化教育内容,具体课程除了国语、算术外,还让学生学习日语,这些都是日本鬼子妄图长期奴役中国人民的阴谋。可是,在我们村和相邻的前、后大安,西棘坨、王洪、李店、胡晋等村,因为是八路军区小队频繁活动的地盘,没有教师敢来教日语,日伪军也清楚实行不起来。
  那时我们村里的老师是孙炳章和他的妹妹,是玉田县人,也恨日本鬼子,再加上受八路军的宣传教育,激发了民族爱国心,根本不听鬼子汉奸那一套。
  这些据点里的日本鬼子非常凶狠残暴,经常带着伪军到周边各村讨伐,杀人放火、抓八路、抓民兵,特别是到处抢粮食,因为日本军队需要军粮。他们在宁河县境内的马鞍子、马从庄以北,廉庄、于怀庄子以南,建立军粮生产基地,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丽圈”。在大北涧沽村、任凤村、茶淀、军粮城等地方,实行“米谷统制”,宁河县农民种植的水稻必须交给日本人,不得自己食用。日本鬼子还经常下村入户突击抽查,如果发现有吃大米的人,立即抓走,轻的打得死去活来,重者要丧命的。当时的艾林庄是鬼子据点,住着少数鬼子和伪军,他们每七天到我们东棘坨村检查一次户口,搜刮一次粮食,而且还见啥抢啥。每到一户稍有不从非打即骂,老百姓只好把粮食千方百计地藏起来。有一次敌人到东棘坨村检查时,没有搜到一点粮食,就把一些被查户的成年人和老人都抓了起来毒打,有个叫马树斋的农民被他们打得一个多月没有下炕。

知识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烽火硝烟的岁月》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离休老干部马宜春同志十多年以前写的回忆录,其中包括从“革命史料”“历史风貌”“民众生活”“重大事件”“社会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编研,以便更好地再现宁河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齐燮元
相关人物
孙炳章
相关人物
马树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