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565
颗粒名称: 广播电视的发展
分类号: G229.2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区域广播电视的兴起和发展与全县广播电视的发展密不可分。从1957年宁河县建立广播站开始,七里海区域就占据了两个放大站,因此这一带的收音效果要好于其他地区。到了1967年,县广播站技术人员自己研制了调频载波传输广播信号技术,初步解决了放广播与打电话的矛盾。而七里海区域的南涧、任凤、俵口、淮淀、造甲、潘庄等乡镇广播站从1968年开始自办节目,不定期播出。1976年以后,开始定期播出,对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至于电视方面,七里海区域也是从70年代开始逐步进入家庭,直至90年代人们又看上了有线电视。七里海区域的有线电视建设是在县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多方投资下完成的。
关键词: 广播电视 发展 七里海

内容

七里海区域广播电视的兴起、普及和发展,与全县广播电视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联,使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体验到了广播电视新技术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广播
  1957年宁河县建立广播站,其主要设备为500瓦扩音机。由于县站的输出功率小,不能满足听众要求,在当时的19乡镇中,分别在宁河、丰台、潘庄、任凤乡设立了四个放大站,七里海区域就占了两个,因此这一带的收音效果要好于其他地区。建站初期有线广播还没有自己的传输线路,是与县邮电局的电话线路通用,采用定时开通广播,也就是说广播时不能打电话。至1967年10月,县广播站技术人员自己研制了调频载波传输广播信号技术,初步解决了放广播与打电话的矛盾。
  广播进入家庭,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要数上世纪60年代初的小喇叭入户了。如今50岁以上的人们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家装了小喇叭”,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孩子们的高兴劲不亚于过年时放鞭炮。早晨,大人们听着小喇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下午,孩子们听着他们最喜爱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孩子们就是从小喇叭上“认识”了孙敬修爷爷。
  提起广播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宁河是天津市受灾最重的地区。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广播是宁河县委、县革委传达指示、发布政令的唯一工具。七里海区域的人民群众就是从广播上了解灾情、感受关怀的。同时也是广播使人民群众振奋了战胜震灾的革命精神,鼓起了重建家园的勇气,广播对鼓舞灾区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增强斗志、重建家园功不可没。
  七里海区域的南涧、任凤、俵口、淮淀、造甲、潘庄等乡镇广播站从1968年开始自办节目,不定期播出。1976年以后,开始定期播出,主要节目有:“本乡新闻”、“本乡生活”、“文艺节目”、“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在信息不太通畅的年代,乡镇广播站对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七里海的有线广播也和全县其他乡镇一样,于1998年停止了信号传输,由后来的更为先进的无线调频广播、全数字无线广播、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所取代,人们收听使用也更为便捷。
  电视
  上世纪70年代初,电视作为新生事物传入宁河,因当时还是集体经济,家庭无力购买,只是经济条件好的村才有。电视机一般放在村委会,专人管理,等到晚上有节目时开启。放电视时,人们就像看大戏一样,提早占位,扶老携幼。电视调台更是件费事活,一般是一人调台,两三人传声,几人转动天线,而人们看的也大多是“雪花”电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视逐步进入了家庭,随之看上了彩色电视,直至90年代人们又看上了有线电视。七里海毗邻天津城区,无论看哪种电视,人们都是先饱眼福。县农村有线电视的起步、发展,也是从七里海区域开始的。
  七里海区域在撤乡并镇前分为:南涧、任凤、俵口、淮淀、造甲、潘庄、大贾7个乡镇,有线电视分配网就是从以上行政区域规划建设而成。建设主体、管理模式、资金来源是多种的,其信号源也是不统一的。
  南涧模式:原南涧乡是我县成乡建制搞有线电视网络最早的乡,起建于1995年,由于当时资金和技术条件不具备,没有采用县台传输信号的方式,而是在乡政府所在地(政府院外,电管站房屋内)设立小前端,独立接收信号传输。资金来源采取乡政府筹集与设备供应商共同担负,收取用户初装费、收视费,滚动发展的模式,乡政府指定专职广播员维护管理。随着网络的老化,管理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至2001年经乡政府研究,本乡的有线电视网络由管理者投资进行改造,实行以管理者为主的共同经营,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延续到2005年6月。至此,全县进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全网由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宁河分公司收管。
  淮淀模式:北淮淀乡有线电视是由县广播电视局1997年投资建设,主线路采取光缆传输,是我县出局的第一条2芯光缆,架设在原广播杆上,全长32公里。这条光缆是以后发展七里海区域有线广播电视的主干线,承载着七里海等5个乡镇近5万户的视频传输任务。
  北淮淀乡有3个村,首期建设为北淮淀和乐善两个村。乡政府对在本乡安装有线电视大力支持,协调各方力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村委会更是主动配合,为施工队伍免费提供住处,拿出资金为入网的居民补贴初装费,使施工进展的十分顺利。1998年春节前,两个村看上了我县最早使用光纤技术传输的有线电视节目。
  俵口、任凤模式:俵口乡和原任凤乡(除任凤村外)的有线电视是由个人投资,在县广播电视局指导下建设的分配网,并由投资者对分配网进行运营管理。这种模式较好地运用了民间资本,解决了主管部门的资金不足,加快了七里海区域的有线电视发展。淮淀乡南淮淀村,造甲镇的田辛村、赵温村的有线电视也是采用了这种投资者建设管理的办法发展起来的。
  七里海区域有线电视的建设是在县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多方融资,分级管理发展起来的,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一直延续到2005年。同年6月由于县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进行网络整合,成立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宁河分公司。因此,对民间投资建设的乡、村级分配网进行了收购,原投资者退出经营,由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宁河分公司对全网实施运营管理。
  数字电视
  2013年,根据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对农村有线电视进行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意见,宁河分公司对全县农网数字化转换进行了规划,首先把七里海区域列为第一期转换工程。4月开始对七里海镇的小八亩坨、大八亩坨、兴隆淀村,俵口乡的兴家坨等村进行了网络改造,为后期数字转换打下了网络基础。11月俵口乡兴家坨村第一个开通了数字电视,村委会拿出专项资金给予补贴,群众踊跃参与。该村在数字电视转换前在网用户为635户,数字电视转换后用户增加了726户,达到1361户,增加了114%。
  2014年春节后,七里海镇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将全面推开。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西彦
责任者
孙敬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南涧彝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任凤
相关地名
俵口镇
相关地名
淮淀
相关地名
造甲镇
相关地名
潘庄镇
相关地名
大贾
相关地名
北淮淀乡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