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资源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91
颗粒名称: 水文资源利用
分类号: TV211
页数: 4
页码: 85-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区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600~900毫米,年蒸发量1000余毫米。降雨不均衡,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其他季节几乎无径流。地下水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源”。洪涝灾害曾经频繁,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蓄滞洪区规划,洪涝灾害得到了较好的防控。七里海是我国最大的古海岸湿地,具有蓄水泄洪和调配水源的功能。
关键词: 水文资源 利用 七里海

内容

水文与水资源现状。七里海区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际间的降雨量差距大,枯水年与丰水年的降雨量相差悬殊,年降雨量600~900毫米,年蒸发量1000余毫米。年内各季节的降雨量不均衡,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7~8月份开始有径流产生,而其他季节几乎无径流出现。由此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加之距离补给源较远,补给条件差,严重时出现机井掉泵抽空提不上水,可见七里海区域无论是地上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造成水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源”,包括“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农作物的灌溉和人畜饮用水,都利用河水,远离河的村庄,利用村旁坑塘所存雨水饮用,几乎没有污染。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县境内的鱼、米收获达到高潮,尤其是七里海区域,成为远近驰名的鱼米之乡,野生鱼、虾、河蟹到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了,一是水源相对充足;二是同样无污染。60年代以后,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河道、沟渠水质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便有水也不能用,导致水资源逐渐短缺。曾一度在全县范围内将水稻改种为旱作物,发展杂交高粱,控制水稻育苗插秧。七里海区域也不例外,特别是70年代开挖潮白新河、修建防潮闸以后变化明显,最大的变化就是野生鱼、虾、河蟹水产品急剧减少,尤其是个别鱼种绝迹如“河刀鱼”、“银鱼”。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焕发了县西部地区群众养殖业的积极性。然而,无节制到处开发养殖业与农业争水、与七里海湿地争水的现象频发,延续至今。为此,如何充分利用、科学利用水文资源乃是破解当今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洪涝灾害。宁河为九河下梢,十年九涝,民间流传着很多俗语谚语:夏秋大水汪,出门把水淌。人民生活苦,糠菜半年粮。淹了黄庄洼,三年不回家。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立夏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乾隆二年(1737)、嘉庆二年(1797)、道光三年(1823)、咸丰二年(1852)、同治三年(1864)、光绪二年(1876)、宣统元年(1909)、民国元年(1912)期间均有涝灾出现,只是原文记载过程不详,无法表述。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只能重点表述1949年以来七里海区域几次较大的洪涝灾情。
  1949年28日初,阴雨连绵,特大洪水成灾,水深3~6尺,全县84%%土地被淹,由芦台乘船可去天津、胥各庄等地。全县25万人中有20万人受灾。
  1953年7月上旬,潮白河、青龙湾引河水位上涨,7月24日潮白河左堤在宁河县境内漫溢4公里,洪水直扑薊运河,淹没村庄150个,受灾人口12万,水深1.67米,倒塌房屋1760间,死3人,伤58人。县政府组织赈灾工作组慰问灾民,制定生产救灾方案,搞好救灾工作,上级拨付0.75亿公斤救灾粮和0.95亿公斤用军粮全部下发。
  1956年8月上旬,青龙湾分洪洼堤埝溃决,潘庄等17个村庄进水。
  1958年8月,连降大雨,县境内各河水位猛涨,宣泄困难,西关引河告急,洪水在东棘坨村冲破东棘坨第二道防线(护麦埝),由北向南倾下,扒开津榆公路,洪水注入七里海。
  1963年8月11日,潮白河左堤大海北村坍堤2公里,12日清晨800米漫溢。青龙湾减河左右堤在东塘坨村等地漫溢600米。
  1966年7月下旬,潮白河上游地区普遍降雨,29日宝坻宁河交界处何堤漫溢4公里,31日~8月1日先后4次决口。8月5日,县境内潮白河左堤漫溢。
  1979年8月17日,北京地区大暴雨后,潮白新河水位猛涨,县境内潮白河左堤张老仁闸上水位6.20米(大沽),流量1450立方米/秒,从有记载以来最高水位,右堤孙庄闸被冲毁。
  1994年7月13日,县上游地区普降大暴雨,武清降雨349毫米,潮白新河上游地区降雨326毫米,北京排污河杨建闸上最高水位5.64米(大沽),潮白新河里自沽闸7月13日8时提闸放水,下泄流量586立方米/秒,到15日7时30分,下泄量达1770立方米/秒,县境内张老仁闸上水位达6.05米(大沽)。上游洪水来势凶猛,下游受海潮顶托,县境内各河水位居高不下,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同时告急。
  综上不难看出,解放后至1970年以前大水频繁出现。1962年10月9日,宁河县成立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组织全县人民,以整修农田灌溉工程为重点,小型为主,配套为主,当年受益为主。新挖斗渠农渠,清理旧排水渠道淤泥,平高垫洼,掀起台田条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消除水患,196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全民动员,千军万马战海河的场面到处可见。1970年党中央号召“全党动员、大办农业”,1974年10月9日宁河县委召开“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广播大会,重新成立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积极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日趋完善。时至今日,七里海区域基本上没在出现过较大的洪涝灾害。
  七里海蓄滞洪区。七里海是我国最大的古海岸湿地,广袤辽阔的芦苇绿地,不仅起到净化周边环境、改善京津地区空气质量、调节区域气候作用,而且承载蓄水泄洪、调配水源之功效。1987年至1992年,天津市水务局(原天津市水利局)在编制《天津市城市防洪规划》中划定,并经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核准,潮白新河以西的西七里海为临时蓄滞洪区。
  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是宁河县境内4个蓄滞洪区之一,即在国家“二五”期间根治海河流域规划中划定盛庄洼、黄庄洼、大黄堡洼为蓄滞洪区,西七里海在《天津市城市防洪规划》中定为临时蓄滞洪区,在宁河和滨海新区(原塘沽区)以及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原北京市清河农场)区域内,位于永定新河左堤以东、津榆公路以南、潮白新河右堤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91.50平方公里,其中宁河县面积141.75平方公里,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面积37.7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面积12平方公里。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涉及造甲城镇、潘庄镇、北淮淀乡、俵口乡的土地141.75平方公里,洪区内有12个自然村,1.41万户,常住人口4.96万人,俵口乡只有土地并无常住人口。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采取分区运用,各小区之间均构筑有工程设施。1995年修建了津芦公路防浪墙(造甲城村至津榆公路),长3056米,设计顶高程4.50米(国85);护(造甲城)村堤长4318米,设计堤顶高程5米(国85),顶宽4米,坡比1∶2;护厂堤长2646米,设计顶高程5米(国85),堤顶宽4米,坡比1∶2;南围堤(永定新河左堤至津芦南路间的津唐运河南堤)长3700米,设计高程5米(国85),堤顶宽4米;北围堤(津芦南路至潮白新河右堤)长11.04公里,设计堤顶高程4.50米(国85),堤顶宽4米,坡比1∶2。上述工程合计长24.76公里,津唐引渠节制闸的兴建及50座穿堤建筑物接长、加固、重建,基本上形成了防洪小区的格局。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分3个小区,总面积141.75平方公里,涉及12个自然村,14093户,常住人口4.96万人,滞洪水量3.03亿立方米。其中:I区为西七里海的核心区,遍地芦苇、无人居住,面积46平方公里,设计滞洪水位3.50米(黄海),滞洪水量1.2亿立方米;II区内有7个自然村,7171户,常住人口2.68万人,面积66.75平方公里,设计滞洪水位3米(黄海),滞洪水量1.48亿立方米;ⅢI区有5个自然村6922户,常住人口2.28万人,面积29平方公里,设计滞洪水位3米(黄海),滞洪水量0.35亿立方米。
  西七里海蓄滞洪区运用原则:如遇超标洪水,即永定新河28+192(桩号)处水位达到4.34米(黄海),按天津市防汛指挥部的命令,扒开永定新河左堤,采取向西七里海分洪措施,按Ⅰ、II、III区依次运用。为了将蓄滞洪区运用原则接近于实战,天津市防汛指挥部不定期的举行各种科目的防洪实战演习。1999年7月13日,天津市防办组织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天津警备区、预备役高炮师等单位的通讯部门在宁河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举行了大规模的通信演习;20日,天津市防办组织天津警备区预备役高炮师一团、中国人民解放军196旅、天津武警总队、宁河县人民武装部、宁河县水利局等单位800余人在永定新河左堤(28+082)分洪口门处举行了大规模的防汛分洪演习;2004年7月15日,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宁河县七里海临时蓄滞洪区内的造甲城镇,由造甲城村组织300名群众转移演练;2010年6月27日,天津市防汛指挥部、天津武警总队联合组织相关区县防汛部门,在永定新河左堤(28+028)分洪口门处,举行了大规模的防汛抢险技术、通讯、救护、爆破等综合性技能演练。西七里海临时滞洪区由建成到2013年底,尚未启用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跃波
责任者
董宝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大海北村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