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礁——世界自然生态奇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63
颗粒名称: 牡蛎礁——世界自然生态奇观
分类号: P942.21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遗留的牡蛎礁,包括其形成方式、分布范围和生态价值。牡蛎礁是由清一色的牡蛎壳堆积形成的,规模一般为长500米,宽300米,厚5米,深埋土层1—3米。虽然古雍奴薮面积浩大,但牡蛎礁只分布在七里海的库区范围内,成为了古海岸滨海湿地的世界生态奇观。文中还介绍了牡蛎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以及世界各地的牡蛎养殖场。七里海的牡蛎是古深水生牡蛎,与中国的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属于同一类别。
关键词: 七里海 牡蛎礁 生态奇观

内容

古代巨泽七里海遗留的年代清晰的牡蛎礁,也称牡蛎堆积、牡蛎滩,全由清一色的牡蛎壳堆积形成,规模一般长500米,宽300米,厚5米,深埋土层1—3米。古雍奴薮虽然面积浩大,但星罗棋布的牡蛎礁,却只集中分布在宝坻和宁河县七里海的库区范围内,构成了古海岸滨海湿地的世界生态奇观。
  牡蛎,也叫蚝,是潮间带软体动物,瓣鳃类。全世界有上百种,中国有20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产养殖动物之一,以食浮游生物为生。牡蛎的种类不同,贝壳的体形也不相同。中国汉朝就有“插竹养蛎”的记载。世界牡蛎养殖场主要在欧洲和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分布有美洲、亚洲、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的太平洋沿岸。在美国,集中在大西洋中部、切萨皮克湾、墨西哥湾和北太平洋等养殖场。七里海的牡蛎是古深水生牡蛎,与中国的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是同属异种,个体硕大,水质稳定条件下,可以生存百年以上,从百层贝壳层次年轮可断定其年龄。世界上只有七里海的牡蛎叫“千层蛤”,所以它是独特的。
  七里海的牡蛎,体有二壳,右壳顶长而稍曲;左壳扁平,宛如右壳之盖。壳体表色淡黄,有紫色放射腺数条,内面色白,肉质柔软,肉柱只一枚,在滨海泻湖潮间带的河口中聚栖生存繁衍,以左壳著硬物生长,同类相依,互相以粘液结连成蜂房状,傀儡成山,俗称“蛎房”或“蚝山”。《本草纲目》记载:“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渐长至一、二丈者,崭严如山,俗称蚝山。”七里海出土的牡蛎壳体残骸,一般长4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层次最多达100层。当地人不喜欢吃这种叫“千层蛤”的牡蛎,因为放射液腺,有一股骚腥味,人们称“臊蛤蜊”。但是,据当代科学分析牡蛎的营养成分,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钙含量接近牛奶的一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并含磷酸钙、硫酸钙,少量的镁、钠、锶、铁、铝、硅,微量的钛、锰、钡、铜、锌、钾、磷、铬、镍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水解液含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0.15-0.24%。上世纪70年代用牡蛎壳粉碎,作为养殖饲料的添加剂,对牡蛎遗存造成了很大破坏。
  七里海的牡蛎礁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土质盐化湿潮,处在海淡水潮汐交汇的潮间带,水质含泥沙量不高。因为牡蛎不能在浑浊的泻湖生活,适合栖息在盐化湿潮土壤中,不喜欢砂性、石灰性的盐土或褐土,所以在滦河、海河流域都没有发现牡蛎礁遗存。天津市农业资源普查资料显示,从地表到地下2米层,宁河县盐化湿潮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0%,达711.52平方公里,武清区仅占3.04平方公里。牡蛎虽然生活在海淡水交汇的潮间带,但在盐度15%‰的条件下最适合生存。一般500米×300米的牡蛎滩,就是潮汐涨落低位线与高位线的长度和河床的宽度。堆积形成的厚度,一般达到5米左右。“蚝山”会阻堵泄水的洪道,迫使洪流另辟蹊径,让河流改道,造成原有牡蛎堆积慢慢死亡。用14C测年考察七里海古牡蛎死亡的年代,在20多处堆积体中都选取表层牡蛎测试,北从黄庄、南到俵口,大体测知为全新世海侵海水回落时期。
  宝坻境内的南里自沽、东老口扬水站、黄庄、苑洪桥等处的牡蛎堆积,死亡年代约6700年前,这是最早的海岸线标志。以北纬39°25′沿卫星河一线,西自张老仁庄、史庄子、姜庄子,中间的蛤蛎堼(大安)、孟庄子,东到大吴庄、裴庄等处的牡蛎堆积,死亡时间均在6000年左右,这是古代巨泽七里海的中区。以董庄、大尹庄的5280年牡蛎堆积为典型标志,东北有闫庄、刘大官庄,西北有桐城、岭头、后辛、俵口等牡蛎堆积,死亡年代约5000年前,这是全新世海侵海退最后脱陆的海岸线标志。史学界认为4200多年前,禹贡黄河从这一带入海,俵口也就是七里海的核心区域,刚成陆不久,是年轻的陆地湖泊沼泽区。
  禹贡黄河冲击形成的三角洲北岸,止于七里海的俵口以南。在曾口河、乐善、北淮淀和于家岭大桥等处,都发现了距今4000年以后的牡蛎堆积。为什么在公元前602年以后黄河多次改道流经的大港漳河流域和黄骅、沧州等地没有牡蛎堆积,这是因为大禹治水是把约5000年前黄河雍积在河北冀中大陆泽的洪水,沿太行山脉疏导到天津滨海平原入海,黄河所携带的黄土高原泥沙,大都沉积在大陆泽。河北大陆泽成陆后的冀中平原,众多县都是黄沙土质。后来黄河改道已移出禹河,古漳河等都被泥沙淤平,浑浊的河水,酸碱性的土质,根本不适合牡蛎生存繁衍。清代《宁河县志》记载北塘河口的蚝山,虽然随潮汐时隐时现,但是以形胜山川镇域之特殊奇山而列为景观。唐代以来,著名诗人把蚝山写入诗文,使自然生态遗存,成为一种人文文化。李白的名句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除韩愈之外,诗人陆游首次把“蚝山”写入诗文:“同寮飞酒海,小吏擘(掰)蚝山”。因近代河流建闸断流,“蚝山”遗存已成为历史不可再生,现有的遗存应该得到保护。七里海牡蛎礁是古代深水型长牡蛎堆积体,隐于潮间带的河与海交汇的河口,聚积成山,化为礁石,随着沧桑巨变,海陆变迁的年轮清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自然界的生态奇观。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李白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牡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