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名称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59
颗粒名称: 七里海名称由来
分类号: P942.21
页数: 2
页码: 1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和雍奴薮的名称演化历史悠久,其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青龙湾引河是清雍正年间开凿的,它是一条减河,全长105里,是北运河流经香河、武清、宝坻的支流,在七里海和周边湿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关键词: 七里海 名称由来

内容

据史书记载传承,七里海名称演化大体经历雍奴薮、武清陂泽、七里海三个时期。
  关于雍奴薮与七里海的记载有: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其泽野有九十九淀。”这里说的九十九淀就包含七里海。到了明末清初,众洼淀大多淤成了可耕田地,只有七里海还呈水深泽阔如海的气势。2、《日下旧闻考》记载:“(武清)县南80里有三角淀,周廻300余里,即古雍奴水也。”这说明“三角淀”是古雍奴薮的组成部分。而《水经注》所说的武清县城南80里的笥沟,就是清乾隆年间淤为平地的三角淀,它承接北部众山之水,入东部七里海。清乾隆年间三角淀方圆200里,今大黄堡湿地就包含在其中。3、古代对雍奴薮的解释:“四周有水叫雍,水不外流叫奴,内长满水草的形貌叫薮。”这形象地概括了滨海旷野湖泊洼淀湿地的自然形貌。这片泽薮包括西汉雍奴县的全境,南至渤海,东到今唐山丰南的皂淀(意为很小的洼淀)、大泊(淀),北含宝坻,西含古天津县、静海县境内的众多洼淀。所以在《畿辅通志》、《顺天府志》论及京东地脉形胜时都称“雍奴薮”,它和七里海是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这种演变是历史传承,是客观的。
  辽代史书把雍奴薮称为“武清陂泽”,曾设皇家度假的禁宫。《辽史纪事本末》记载:“乾统三年二月,以武清大水,弛(废)陂泽之禁。”陂泽指有水岸的湿地,当时已有农耕、樵采和渔猎,比原始自然泽薮有了进化。《淮南子·说林》记载:“十顷之陂,可以灌四十顷。”《诗经·陈风泽陂》记载:“陂泽之陂,有蒲与荷。”陂泽指通用的湿地水泽。元朝李洧孙撰《大都赋并序》记载:“带绕潞沽,股浸渤海。抱以涞、涿、滹沱之流,聚以雍奴、漷阴之浸。宜植宜牧,延芳下马,淀泊参错。辩方物则宝坻波素,宛平洞煤。”这里的“宝坻波素”就是后来置宁河县后八景之一“七里烟波”。明末史学家顾炎武在《京东考古録》考证三河县夏店时,认为夏店就是夏泽,记载有“其东(指宝坻)弥望皆陂泽,与水经注正合。”
  七里海名称,在史书有记载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世宗实录》(朱厚熜嘉靖帝)记载:“七里海广袤二百五十二里。”“广袤”是指周边长和宽,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七里海面积有多大。乾隆皇帝钦定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七里海在县(指宝坻)东南一百三十里。七里海计二百五十二里,有荒地二万一千五百余顷。”按100亩合一顷换算,计215万亩。其范围涉及哪些州县的湿地,很难介定。显然七里海的名称含义不是指面积而言。多少年来,世人为七里海地名含义在不断探寻追索。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宁河图说》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部手绘《宁河图说》是在道光年间,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令宁河县手绘的地名图说,完成时间是咸丰年间。图说记载:“县西南四十里,曰后海,受青龙湾之水而注于七里海,因其小于七里故名。”“小于七里”是指不足七里的送水路程,相当于七里,由此而得名。这在《宁河县志》(光绪版)七里海题咏《七里烟波》中也有表述:“青龙湾接筐儿港,汇此七里河奔潨。”这里是说青龙湾引河把筐儿港的水导流出来,经过七里奔流而入到大泽之中。此外,还有诗句“沽津瞰海隩,七里疏上游”等。这些古诗都把七里水路说的十分清楚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曾任宁河县令周登皞撰修的《宁河县乡土志》记载:“七里海,在县治(宁河镇)西南50里,始七里许浸潴浸广。”就是指约流七里汇聚到广阔的湿地大泽。
  七里海的名称是明代就有的,而青龙湾引河是清雍正年间开凿的,那怎么解读《宁河图说》的名称含义?我们理解青龙湾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是疏导北运河流经香河、武清、宝坻的一条减河(减轻主干河流洪水压力的支流叫“减河”)。该河全长105里,是一条漕运河流。清雍正八年是奉旨疏浚而不是新开凿的。《宝坻县地名录》记载:“因河源于青龙湾石坝,故名青龙湾河。”武清县地名等志书称此河为青龙湾减河,是该县与香河、宝坻县的一条界河,历史悠久,也是北运河水患入七里海的大河,即入筐儿港天然水库(武清区内),然后到七里海的后海。《宁河县志》认为青龙湾引河始于雍正八年的说法与《畿辅通志》不符,在按语中记载:“惟东一河由七里海,经曲里海及宁车沽,下趋北塘,其流直捷,因为上接后海,青龙湾引河之正派,雍正八年所展挖,正在于此。”展挖与开挖意思不同,展挖说明原来有河道。据《宁河县乡土志》第十七课记载:“明世宗时,周围二百五十有二里(见明世宗实录)今则南北十余里,东西约三十里,深数尺。王家务、筐儿湾二减河是其著名者。其西北三里许为后海,南北六里许,东西十余里。其东南十里,为曲里海今涸。”上述是1907年清朝晚期的记载,说明当时“曲里海”已经干涸成为陆地。在《辞源》、《辞海》都有七里海的专条记述。《辞源》称:“七里海,湖名,在今天津市辖宁河县西南。一名七里淀,古九十九淀之一。受北运河及天津各河之水,南流合蓟运河,由北塘入海。”《辞海》的专条记述:“七里海,一称七里淀,在天津市北部宁河县境内。原为一洼淀,青龙湾河、北运河泄洪渠道之一,形成浅水湖泊。”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郦道元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周登皞
相关人物
宁河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静海县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