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57
颗粒名称: 一、概述
分类号: K292.1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古海岸特征、樵采耕种、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自然风光等。
关键词: 七里海 概况

内容

概述
  一
  七里海地处天津东北、宁河县西南部,核心区、缓冲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6′40.42″~117°39′13.32″,北纬39015′59.23″~39°19′43.13″,平均海拔(黄海)0.8米,最高1.9米,最低0.3米,为常年性蓄水洼淀。东距县城芦台23公里、唐山市70公里,西距天津市区30公里、天津机场20公里,西北距北京140公里,与渤海湾最近距离15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33.4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87.12平方公里(核心区44.85平方公里)。潮白新河由北至南穿流而过,将七里海分为东海和西海,东海16.26平方公里,主要由连片水面和苇地组成;西海28.59平方公里,绝大部分是原生态苇地。
  七里海区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冷暖、干湿、温差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11.1~12.3℃,1月份平均气温—5.5℃,7月份平均气温25.5 ℃,极端最低气温—20℃C,极端最高气温39.3℃C,无霜期195天,融冻期280天。年降雨量600~900mm,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7~8月份开始有径流产生,而其他季节几乎无径流出现。年蒸发量1000mm,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在2.2~4.5m/s,大风以春季最多,平均为1 1.7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7%,夏季大风日数最少,但风速大且伴有雷雨冰雹。
  七里海是由地质构造、湖盆洼地、海陆变迁、气候波动、水系交汇等作用而成的泻湖,区内微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季节性积水的河漫滩、低洼地和常年积水的湖泊、河流。土壤类型为盐化草甸沼泽土,PH值为8.1,呈微碱性,有机质含量是2.13%,土壤以盐化潮土、湿潮土为主,质地较粘重。地下水为第四层系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在50~70米之间,地下水质的化学类型属于Na—HCO3型,有害浓度低于地表水二级标准,水质甘甜,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七里海是天津市10大地热异常区之一,地热总面积612平方公里,热贮层厚度200米,1000米以上浅层水温50℃,1000米以下58℃~96℃,具有埋藏浅、水质好、便于开发利用等特点。
  七里海区域绝大部分村落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610年至220年),人民依水而居、依水而生、依水而兴,因初建村庄时多四面环水,故村名中多带有台、坨、沽、岭、淀、涧等字。目前,七里海区域七里海、潘庄、造甲城、北淮淀、俵口5个乡镇,共51个村、12.86万人。
  七里海是我国唯一的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处具有古海岸性质的湿地之一,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天津市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将“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保护区”确定为天津市生态体系三大绿心之一,2009年制定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七里海确定为天津“南北生态”的重要节点。
  二
  据地质学家考证,距今1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海面上升,7500年前,七里海区域被海水占据,成为渤海浅海的一部分。距今5000年开始,海面逐渐回落,七里海成为风光明媚的浅海湖泊。距今4000年,七里海演变成沼泽洼淀,后因通道淤塞而变成淡水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自是水(指鲍丘水,即今蓟运河)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其中“雍奴薮”指的就是七里海广阔区域。
  七里海区域具有典型的古海岸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古地质遗迹,主要有牡蛎礁(滩)、古泻湖、古河道、古海岸、古岭地以及鳁鲸骨、麋鹿角等古生物残骸。牡蛎礁(滩)等自然遗迹,距今数千年,其规模之壮观、密集程度之高、序列之清晰、保存之完整,国内绝无仅有,世界亦属罕见,对于追索天津及我国东部沿海的海陆变迁,研究第四纪地质以及古海岸带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出土的古生物遗骸,真实记录了海陆变迁的历程,被称为“极具价值的天然博物馆”。七里海具有浓郁的古老文明气息,有大量战国遗迹、秦汉旧址、古墓城池及名人故居等,其中红心堤、七郎墓等,都充满了神奇色彩。
  三
  七里海地处“禹河尾闾”,历史上曾是天津北部众水汇流之地。水域与潮白新河、蓟运河、青龙湾河、曾口河、津唐运河相连,另有3条二级河道纵横“海”内,一般年景水域面积保持在2~3万亩,是天然蓄水池,洪涝年景能储存大量的降雨和河水,最大蓄水量1亿立方米。
  七里海拥有苇、蒲、蓼、藻等野生植物41科153种,占天津地区滨海湿地植物的93%,有观赏性的,有可入药的,有可食用的,其中还有很多稀有濒危植物,如野大豆、野绿豆、中华补血草、倒地铃等。七里海芦苇俗称“铁杆庄稼”,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养育野生动物等多种功能,又是造纸、编织的好原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七里海区域年产苇3000多万公斤,是天津地区最大的芦苇产地。
  七里海区域是鸟类从澳大利亚、东南亚迁徙东西伯利亚的重要驿站。据统计,七里海区域栖息繁衍着约16目39科182种鸟类,分别占天津地区的94.12%、81.25%和78%,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金雕、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白额雁、海鸬鹚等。
  七里海水域辽阔、水质优良、水草丰盛,生长着青、草、鲢、鳙等鱼类30多种,年产水产品上万吨,是天津重要的水产品基地。自古以来人们传诵的宁河“三宗宝”—银鱼、紫蟹、芦苇草,就盛产在这里,其中银鱼、紫蟹曾是明清宫廷贡品。七里海河蟹堪称水产珍品,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津、京、冀乃至北方地区享有盛誉。
  广阔的水面及大面积芦苇、蒲草等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空气中的粉尘及细菌,并有效分解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起到“排毒”和调节气候功能,使空气清新、水质清纯,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七里海特有的生态环境能够制造出大量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比大城市中心区高出60到70倍,能有效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起到保健养生作用,是“天然氧吧”,也被称为“地球之肺”。
  四
  历史上,七里海区域主要以樵采耕种和渔猎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区域产业特色不断彰显,逐步构建起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七里海镇财政总收入807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2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6元;潘庄镇财政总收入120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0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80元;造甲城镇财政总收入1313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6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9元;北淮淀乡财政总收入337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0元;俵口乡财政总收入321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9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16元。
  农业,过去在很长时期内,七里海区域以种植水稻、玉米、棉花等传统作物为主。改革开放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起葡萄、西瓜等种植,以及七里海河蟹、大雁、野鸭等养殖。培育出“七里海河蟹”、“七里海葡萄”、“兴隆淀西瓜”等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建成了七里海河蟹种业基地、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海万亩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众民工厂化热带鱼养殖园区、和谐荣达水产养殖基地等一批高标准农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七里海河蟹,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人工养殖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通过采取注册七里海河蟹商标、成立七里海河蟹养殖协会、推广应用新型养殖技术、建立河蟹加工企业等形式,使七里海河蟹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农产品,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工业,近几年紧紧抓住西南部路网体系不断完善、与周边距离不断拉近的有利契机,积极对接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活跃地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生产集约的要求,不断优化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低碳工业,推动工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先后建成了宁河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2个市级工业示范园区,引进了英利光伏产业基地、海航“中国集”、京津合作园区总部基地、三和果蔬等一大批高端高质高新项目,打造了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县域西南部工业隆起带。
  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快速起步,短短三四年时间,迅速发展为宁河乃至天津市一大亮点。重点发挥人文资源、产业资源、湿地资源优势,发展体现北方水乡特质、乡村田园特色、地方民俗特点的生态游、文化游、休闲游,形成了津芦公路(七里海大道)为线,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自然风景区、东海鸟类保护区、七里海郊野公园、七里海生态园、《红旗谱》影视基地、于方舟故居等景区以及沿路沿河开发的一批七里海河蟹养殖垂钓园为点,串珠连线、水陆并行、多点支撑的旅游业格局,不同时节来七里海采摘观光、钓蟹品蟹、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做大了“假日经济”,激活了旅游产业。
  五
  围绕繁荣区域社会事业,近几年,宁河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使七里海区域的民计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推进区域路网建设,先后实施了津宁高速、滨保高速、塘承高速、七里海大道、海清公路、宁塘公路等路网建设,大修改造乡村公路100多公里,开通了津芦570公交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潮白新河拓宽清淤、津唐运河景观带建设、沿路沿河绿化美化等工程,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村都建立了保洁队伍,推行村收集、镇运输的垃圾处理模式,抓好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实现了明显改观。启动实施了泛七里海区域生态移民工程潘庄、北淮淀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并计划将七里海周边“三镇两乡”居民从核心区迁出,恢复湿地原生态,改善农民居住坏境,进一步实现生态惠民,塑造独具魅力的生态新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完成20多所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创建工作。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每个村都建成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打造了七里海文化旅游节、七里海湿地河蟹节等品牌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三件实事,在每个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分中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政策性全覆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六
  七里海秀丽的自然风光,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哺育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仰的著名革命家、名声显赫的战斗英雄、出类拔萃的领导干部,以及著名的科学家、学者、作家、诗人。我国早期革命家、天津共产党组织创建人于方舟就出生在七里海畔的俵口村。宁河人民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原工程兵部队副司令员武宏曾在七里海战斗过。还有著名战斗英雄李恩宝,少将杨炳余,著名数学家冯克勤,著名剧作家丁一三等等,都出生在七里海畔,彰显了七里海区域深厚的人文底蕴。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任绍辉
责任者
郦道元
相关人物
于方舟
相关人物
武宏
相关人物
冯克勤
相关人物
杨炳余
相关人物
李恩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唐山市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
造甲城镇
相关地名
潘庄镇
相关地名
北淮淀乡
相关地名
俵口乡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七里海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