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于治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41
颗粒名称: 回忆父亲于治洪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432-4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儿子讲述他父亲的故事,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参加了抗日斗争并在战斗中牺牲。文章描述了他父亲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早年经历、学生时代的抗日活动、参军入伍、发动农民抗日等。文章还介绍了他父亲被捕和牺牲的情况,以及家人为寻找他的经历。
关键词: 抗日斗争 家庭背景 学生时代

内容

我的父亲1916年出生在德州一个铁路家庭,在南窝村买了土地,算是一个富裕户。我的祖父只生他一个,无兄弟姐妹。父亲在我的生母之前于1936年结过一次婚,她姓崔,今汉沽农场陡沽娘家,成婚后不久得病去世。父亲正在天津扶轮中学读书,回来了非要挖开坟墓见他的夫人,后被家人劝阻才罢休。当时我的祖父早已故去,只有我的祖母(何承兰柳庄娘家)孤苦一人在家。她张罗着又给父亲订了亲,她叫谢兰芳,是我的生母,西板桥娘家。1937年他们结婚,第二年的9月17日生了我,正是日本进攻中国的时期。懂事后我妈妈对我说过,你爸爸在天津上学,家里就你奶奶、我和你过日子,别的事她什么也不知道。
  当时我的二祖父、老祖父都在德州铁路上做事,有些事瞒着母亲和奶奶。父亲在学校搞抗日活动,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日本飞机轰炸扶轮中学,我父亲与5个同学被开除,他回到了家,给我起了个小名,叫小星,我那时才1岁。那次走后,父亲就没了音信,母亲等了他整10年,1948年改嫁到了东北的营口。
  母亲走时把我留给了我的老祖父于长仲,老祖父和老祖母照顾我的生活。我才12岁时,老祖父他们才告诉我父亲的一些事。父亲在学校领着学生闹学潮,上街游行,搞抗日活动,被开除后,与5个学生参军入伍,到了沧县、固安一代发动农民,继续进行抗日斗争,这是1938年。当时他们缺手电、电池,纸张、食盐一些东西,就秘密派人找老祖父,由老祖父买了再秘密转给他们。父亲发动农民抗日救国,很多农民青年参加抗日活动,走向了抗日前线,到前方的也是父亲他们秘密转送的。父亲后来当了渤海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他的绰号叫于大脚,沧县、固安一带人都知道,他有一身的武术,特务、汉奸很怕他。1942年日军“清剿”,父亲掩护机关向太行山撤退,不幸在新海县被捕。他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在鬼子的严刑折磨之下他没有屈服,与十几个同志被日军用刺刀残杀。
  据老祖父说,他牺牲的情况他也不知道,1948年到长春找肖华,是肖华告诉的。就是后来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肖华,抗战时期父亲和他一起工作过,两人很熟。肖华给华北人民政府写了亲笔信,老祖父带着信找到政府落实了父亲牺牲事并领了烈士证书和抚恤金。这些事当时都没有告诉我母亲和奶奶,怕他们接受不了。
  全国解放后,我家的田由政府代耕,人民公社后由村照顾工分,每个时期每月都有生活照顾款。1961年,我与本村姑娘刘锡端结了婚,她很善良,照顾我奶奶像亲娘一样。奶奶有病卧床8年,吃喝拉尿全是她一人照料,还要料理3个孩子,从无怨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逐渐高大,我很自豪有个革命的父亲,我永远怀念他。
  我祖母1980年过世,生前她总梦想着儿子回来。还是在解放初期,奶奶念叨儿子埋在沧州太远了,要想办法弄回来。迁烈士墓的事不太好办,于是我在1960年随堂叔于占春到北京找肖华,费了很大周折,肖华知道我是于治洪的后代才亲自接见了我,堂叔都没让进。肖华说,孩子,在沧州烈士陵园好呀,那是革命烈士大陵园那,每年那么多的人扫墓瞻仰,多威势呀;另外,陵园里的革命烈士的排位,也有一定规矩,好像部队的编制,哪能随便动呀。肖华还向我讲了父亲的事迹和牺牲情况,嘱咐我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到宁河县烈士陵园一样祭奠。我当时很年轻,不懂什么,也没见过世面,只觉得肖华和蔼可亲,讲的有道理。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晨星
责任者
魏永成
责任者
李佑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