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李兴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21
颗粒名称: 抗战名将李兴中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364-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兴中是一位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人。他早年进入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不同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行动和活动。他与吉鸿昌是拜把兄弟,与其共同参与了开发建设和抗日活动。李兴中在人生和事业发展上受到了父亲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 颜体书法

内容

李兴中,字时甫,1890年1月12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内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瑞墀,满清末年贡生,家中子女虽多,独钟爱长子李兴中。李兴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2岁时已熟读经史,写得一手极佳的颜体书法。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李兴中在以后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上,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戎报国
  李兴中早年进入清河陆军小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1912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学习。他学习勤奋,性格坚韧,当时其背部微驼,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体现军人的英武挺拔,每天操练完毕后,都要背靠墙壁直立一、两个小时,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烈日还是严寒,从未间断,一年后他终于克服了驼背的痼疾。他以优异的成绩在该校毕业,被分配到段祺瑞部,历任见习参谋、连长、炮兵营长等职。
  因对袁世凯、段琪瑞的倒行逆施不满,有违其“从军雪耻报国”的志愿,李兴中愤然脱离段部,转入冯玉祥部,从事军官训练并先后任教于北京南苑学兵团、张家口军校。1924年10月北京政变时,任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的参谋长,积极参与囚禁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等行动。1926年春随冯玉祥赴苏联参观考察。回国后参加五原誓师,先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谋处处长、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政治部部长、洛阳各级军校总监督、总司令部训练副监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冯玉祥的参谋长,同年10月任汾阳西北军官学校校长。1933年6月当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军委委员,失败后寓居北平,仍从事抗日反蒋活动,遭国民政府通缉。
  李兴中与吉鸿昌是交换金兰帖的拜把兄弟,在西北军共事多年。1925年他们驻守绥远,共同辅佐李鸣钟进行开发建设。1933年又一起在察哈尔共举抗日义旗,辅助冯玉祥建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4年11月蒋介石下令在天津逮捕吉鸿昌,冯玉祥立即派李兴中持其亲笔函去见何应钦进行营救。李赶到北平尚未见到何应
  钦,即闻吉鸿昌已经被害。吉是冯的宠将,在西北军以豪爽义气和作战勇猛而闻名,在西北军有铁军之称,又思想进步,是共产党员,他的死使李兴中悲愤万分。
  参划西安事变
  1935年秋李兴中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兼17路军参谋长,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5月18日,李兴中受衔陆军中将。当年12月西安事变时,李任联合参谋团成员,秉承张学良、杨虎城旨意参与一切军事问题的研究与策划。12月9日,李兴中代表杨虎城接见请愿学生,表示了坚决抗日的态度,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2月11日晚,参加了杨虎城召集的紧急会议,研究了兵谏实施方案,又亲自和赵寿山等制定了解决西安城内外蒋系军事单位的行动方案。西安事变后,在怎样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上,李兴中坚决支持杨虎城有条件放蒋的主张,并发表广播讲话,揭示事变真相,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解放日报》刊登了《李兴中广播救亡意见》全文,李在文中忠告蒋介石,劝其改过从善。在那样情况下,李兴中不惧后果,公开表明抗战救国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扬威忻口挥师晋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5月李兴中任38军第177师师长。七七事变后9月1日,李派该师第529旅赴河北参战。
  1937年10月初,日本军部正式向其华北方面军下达攻取太原的命令,以坂垣征四郎统帅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兵团之大部为北路,沿同蒲线越内长城直取太原,忻口战役拉开序幕。为确保山西要地,国共合作组织了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重的一次战役即忻口战役。(该战役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粉碎了日军“一个月灭亡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10月11日,卫立煌率第十八集军团包括李兴中的529旅在内的四个半师的兵力,从河北星夜驰援忻口(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朱德率部为右翼),于13日始,与凶残日军展开了殊死相搏、血战半月的惨烈战斗。日军以飞机、重炮、战车等掩护进攻,李兴中率部与守军以炮兵协同步兵作战,阵地反复被日军攻陷又被反击夺回,敌我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至24日,日军见久攻不下,恼羞成怒,竟然使用毒瓦斯、烧夷弹等助攻,使我守军阵地上一片火海,李兴中率部与守军一起,冒着烈火和毒气与日军浴血奋战,寸土必争,重挫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国军人之威,战役结束,李兴中所率的529旅因其英勇善战被卫立煌称为“雄师”。
  此后,李兴中又率第177师驻合阳至潼关一线,指挥所部并配合地方民主抗日力量固守河防,与日军开展游击战。1938年5月3日,率第177师主力东渡黄河出击日军,血战永济张营镇,首战告捷。继而血战吴王渡,攻取猗氏、安邑、闻喜及围攻运城,收复晋南三角地带13县。当时国内舆论界纷纷发表消息,有文曰:第177师师长李兴中率所部渡河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纵横于黄河东岸,仅用十几天的时间便收复了永济、虞乡、临晋等晋南13县,打出了一路威风。
  喋血中条屏障豫秦
  “赵寿山、李兴中,率领陕西冷娃兵,中条山上打日寇,吓得鬼子一溜风。”这是抗战时期秦、晋两地流传的民谣。中条山横贯晋南山区,横300里,纵三、四里,形似一条长带,屏障洛阳、陕州、灵宝和潼关,是中日必争之要地。1938年6月21日,李兴中晋升为第96军军长,兼第177师师长,于8月率部参加中条山保卫战,以固守西部防线。
  李兴中奉军团部指示,命令47旅739团在楣阳镇设伏,以强大的火力阻击日军抢占先机,为主力部队转进争取了时间,顺利进驻指定位置。
  1938年7月,李兴中第96军设防于山西解县一带,所属部队严加防范,准备迎击敌人。血战永济是国民革命军第31军赴中条山第一场战役,8月8日开始,至8月26日结束,李兴中指挥所属与孔从洲一部,对抗日军牛岛师团,毙敌1000余人,重挫日寇的嚣张气焰。
  首捷风伯峪 1938年8月,日寇在我军转进中条山时,侦察到第96军军部所在地,遂即派出一个联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疯狂地向风伯峪进攻。96军则利用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待日军进至山腰火力网内,机枪怒吼,手榴弹纷飞,毙伤大量日军。敌恼羞成怒,开始增兵。飞机滥炸,大炮轰鸣。96军直属部队和530旅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充分发挥迫击炮和手榴弹的威力,杀伤了大量日军,迫使敌人龟伏在山腰,一步也不能行动。日军不甘心失败,又一次增加兵力,集中火力,向山上猛扑,少数日军士兵突破96军阵地,冲上山头,形势异常危急。李兴中军长果断命令特务连王志立率1排,集中20挺机关枪,跑步增援。奉命增援的王排长大喊一声:“弟兄们!冲呀!抓活的”,带头冲了上去,机枪齐射,将冲上山的鬼子消灭殆尽,堵住了突破口。山下日军锐气丧失,无力再攻,只好撤退。此战,李兴中的96军以伤亡500人之代价,毙伤千余日军。风伯峪之战,从小打到大打,李兴中将军始终沉着冷静,不急不躁,机智果断指挥部队,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风伯峪战役,是第96军进驻中条山后的第一战,也是第一场胜仗,揭开了中条山保卫战的序幕。
  陌南大会战也称“六·六”战役。1939年的陌南会战,是第4集团军进入中条山,敌人动用兵力最多、双方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39年春季日寇“扫荡”失败后,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集中20师团全部、37师团1个旅团、野炮26联队、山炮第1联队和山口集成飞机大队约3万余人,50门野炮,30辆战车,38架飞机,分9路向我军防地进犯。日军的战略部署是:先以主力歼灭芮城附近的第96军,而后集中兵力于平陆、茅津渡聚歼第38军,同时炸毁陇海线上的灵宝铁路桥,彻底摧毁陇海线的运输,为下一步扫荡中条山区、进攻豫陕打下基础。
  5月29日,日军在平陆县内的茅津渡开始试探性攻击。不久,日军即以强大火力为先导,向中条山发起全面进攻。6月2日凌晨,敌大炮轰鸣,炮弹呼啸,连续向第96军阵地发起3次攻击。李兴中军长命令部队从容应战,利用坚固工事打击敌人,黎明前,敌人的3次进攻均被击退,丢下百余尸体。李兴中意识到,中条山西端,可能是日军主攻方向,陌南将是敌攻击重点,还可能全力来犯,他感到形势严重,乃致电赵寿山将军速派兵支援。截至6月3日,在赵寿山、李兴中的指挥下,第96军与第38军独立46旅并肩作战,芮城、平陆各线,寸土未失。
  6月6日上午,陌南镇我军阵地遭敌火炮飞机猛烈,布防于镇西北的第177师连续击退日军4次进攻,官兵们血染征袍,孙克俭营长壮烈殉国,而外援则迟迟不见。独47旅接军部后撤命令,因陷入重围,无法回撤。赵寿山军长率第38军的49旅、51旅驰援陌南,兵至张家滑一带,便遭到日军阻击,无法前进。此时,兵陷陌南的第96军,只能独自为战。第177师退回陌南镇,来不及修复工事,即遭4000余名尾随而至的日军攻击,巷战惨烈,血肉横飞,不少战士抱着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跳入敌群,与日军同归于尽,但寡不敌众,最终不得不退出陌南镇。陌南会战,首先以我军失败而告终。
  6月9日夜,第96军军长李兴中在平陆县东门外农田里召开师、旅长紧急会议,商讨突围之策。李兴中根据盐商的情报和独立47旅旅长孔从洲的建议,果断决定分路突围,迅猛冲出敌包围圈。由于独47旅建制相对完整,李兴中命令孔从洲先率所部向北突围,而后他再组织其他部队分头突出重围。
  当日夜间,独立47旅突围成功,打乱了敌人的战斗部署。第177师以100挺机枪的强大火力为前导,从敌人的正面、从丢失不久的陌南镇,出其不意地插了进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终于杀出重围,抵达芮城西部。军部在激战跟进中,从山间不为人知的小路破围而出。6月9日,与第177师主力会合。鬼子牛岛欲歼灭第96军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第177师新兵团的千余名战士、531团的少数官兵,还没来得及突围,就被压迫到黄河边上。他们在与日军拼死肉搏一个多小时后,被逼上悬崖。一位战士高喊:“弟兄们,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紧接着数百名官兵高呼着口号,纷纷跳下悬崖、纵身黄河……他们不愧为三秦健儿,不愧为列祖列宗的忠孝子孙!围攻上来的日本军人,也被这壮烈之举惊呆了……
  6月10日,总部命令第96军在芮城之马滑、韩家一带设伏,相机夺取陌南镇。李兴中收拢散兵,整顿旧部,又组织起了五、六千人的队伍,在黄河岸边举行誓师大会,官兵群情激昂,誓雪“六·六”兵败之辱。6月10日,李兴中命令第177师以重兵攻取陌南,177师勇猛作战,歼灭大量敌军,再次收复了陌南镇。
  这时的牛岛、川岸陷入困境,狼狈至极。整个战局已从开始分割包围第96军的局面,逆转到日军受到东西夹击、处处挨打的地步。尽管在6月12日,日军为挽回败局发动了一次进攻,但打到下午,毫无进展;眼见大势已去,只得丢下不少尸体,全线撤退。
  6月12日晚,第38军、第96军在茅津渡与古王、计王之间的圣人涧胜利会师,我军取得“六·六”战役的最后胜利。此役,我军伤亡六、七千人,毙伤日军万余人,日高桥联队队长被击毙,牛岛20师团溃不成军,开回日本补充;日军在运城开追悼会时,供桌上士官以上的骨灰罐,就有1700多个。
  此次战役96军打的最为英勇、最为惨烈!正是他们在陌南会战中坚守阵地、寸土必争,使日军在进攻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日后的大反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96军处于最危急的时刻,多亏李兴中军长沉着冷静,从容指挥,才使部队转危为安,再战沙场。同时,此次战役也是抗战史中不多的几次日军伤亡人数超过中国军队的一次战役。
  自96军进入中条山,与日军小打无数,大打的有11次,其中动用兵力最多、战斗最为激烈、敌我伤亡均多的就是1939年的“六·六”战役。
  1940年8月,李兴中指挥第96军策应配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派出两个加强团和一个营参战。他高度评价百团大战,热情赞扬八路军,印发毛泽东《论持久战》供官兵学习。1941年初,率96军布防洛阳、偃师一带。1943年7月,升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5月豫中会战和1945年3月豫西鄂北会战,率96军与友邻部队一起,给日军以重大杀伤。1945年7月,再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
  冯玉祥在他所著的《冯玉祥自传---我的抗战生活》一书中,深情地描绘了他的老部下李兴中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李时甫(李兴中)八年以来,由参谋长而师长,由师长而军长,由军长当了第四集团军的总司令。他是河北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品学兼优,谋勇兼备,真是一位明大义、识大体的模范军人。他这一军,两万多人,连死带伤的总有八千左右。”
  注:李兴中,解放战争时期与共产党合作,建国后先后担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民革河北省委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2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