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宁河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388
颗粒名称: 抗日烽火中的宁河镇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4
页码: 263-2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8年夏,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在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联军在宁河县攻打日军,打响冀东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农民军进城后安民、守城,解救被关押的穷人。然而,日军反击后,不少农民军和无辜百姓遭受日军残暴掠夺和杀害,给宁河县城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联军 宁河县

内容

1933年就陷入日寇把持下的冀东,开始遭受日军的严酷统治和残暴掠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伪越发变本加厉。民族仇恨激起了1938年的冀东农民武装大暴动。日伪宁河县公署就是这一年在暴动农民军的打击下逃到芦台,也就是这一年,宁河镇和周边的老百姓开始参加到抗日活动的。
  县城得而复失中的老百姓
  1938年夏,大雨如注,河水泛滥,天连水,水连天。9月的一天,在依稀的河道中驶来一长列小汽艇,速度很快,后面还跟着很多木船,越来越靠近宁河县城。船上站着的是一群黄色服装的日本兵,他们头戴钢盔,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凶相毕露。这是日本军队来攻打刚刚占领宁河县城的抗日农民军。
  6天前,冀东暴动队伍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13总队第5团在团长侯庆岚(宁河县小芦庄人)领导下,加上有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7路军的配合,分5路进攻得手,日伪县公署见势不好,先行撤向芦台。农民军进城后,首先砸开监狱,解救被关押的穷人,并安排安民、守城。日伪闻讯,急忙调动日军,这支日军部队就是来夺城的。
  农民军本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缺少战斗经验,开始战斗不久,形势不利,不得不突围。怀恨的日军进城后,挨户搜查,抓人打人,到处抓捕农民军。几个鬼子踹开三村陈士贵家院门,砸碎门窗,喊叫着冲进屋内。陈士贵一家老小正蹲在炕沿下躲着,鬼子一把抓住陈士贵的衣领,把他拉到街上,嘴里喊着“你的,良心坏了坏了的!”连踢带打起来。陈士贵被打不过,拳头朝鬼子脸上打去,二人厮打起来。鬼子兵恼怒了,朝着陈士贵就是一刺刀,“噗”的一声,鲜血喷涌,肠子冒了出来,一位无辜的农民,悲惨地被日本鬼子刺死了。街上到处是抓捕“八路”的日军,好些人被拉到街上边打边问。一群鬼子闯进村民阎兆成家,见阎兆成正躲在炕沿下,鬼子大喊一声“八路的有!”,朝着阎兆成的屁股就是一刺刀,……还没有撤出去的农民军,投出手榴弹,开枪射击。鬼子有10多个被打死了。鬼子兵急急忙忙把尸体装进麻袋,扛到船上。“模范县”的苦难日伪军警武装镇压,保甲连坐,再加上特务汉奸,到处碉堡据点,各种统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预防和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1939年春,日军在宁河、板桥等地修建炮楼,征调劳力,搜刮木料。各村伪保长、狗腿子,天不亮就挨户砸门,大呼小叫,在大街上见人就抓,谁不出工也不行。鬼子兵端着大枪,像放羊似的赶着村民去工地。村民们到了工地上强压怒火,消极怠工,东躲西藏,出工不出力。炮楼修得很慢,监工头目心急如焚,抓起木棍就打人,有的民工饥饿难忍,打也不动,有的昏倒在工地,有的被鬼子关在小黑屋里,有的被打得头破血流。木料缺了,名为购买,实则拆房,什么不说理的事都干得出来。
  同年,以至于此后,每年夏秋都要砍青苗。就是把公路两侧一段距离的庄稼砍光。原来蓟运河东,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六区。那里抗日活动开展得早,抗日政府成立得也早(此时武宝宁一带尚未开辟地区),六区区委书记曹文斋、区长陶冶(又名宇明)领导的抗日斗争,蓬蓬勃勃,附近杨庄、杨花庄抗日群众基础尤其坚实。周边村民兵破坏交通,打击日伪军开展得很活跃,全靠青纱帐掩护。日军恼恨不已,才采取了砍青苗的举动。
  为砍青苗,有一次仅从宁河三村就抓去10来个人,其中有青年陈广和梁俊,人们在刺刀和大枪威逼下,乘东窝摆渡,过了蓟运河,来到丰玉宁联合县六区界内。人们无精打采,慢慢腾腾地走着,突然路旁高粱地里,呯砰地响起了枪声,队伍立刻就乱了,鬼子特务急急忙忙抱着脑袋滚到沟里,吓得不敢抬头。等他们抬起头来,人们早跑散了。鬼子大喊:“站住!站住!”“谁再跑就开枪啦!”民工们连理也不理,各自跑到亲戚家躲了起来。
  在摊派出民工的任务时,警官、汉奸借机欺负、坑害百姓,藉以济私。一次,伪警长孙凤岐看上了一个农民的妻子,心生歹意,故意派这个农民到胥各庄修铁路,出劳工。自己好做手脚。为使其野心长期得逞,他又设法托人对那农民百般陷害,致其死在异乡。他称了心,长期霸占了这个妇女。
  老百姓在日伪政府、封建势力压榨之下,整天提心吊胆,生活又极其艰难。仅宁河三村就有六七户出外讨饭。阎生明家就是其中之一。阎生明的母亲需要养活4个孩子,足足要了5年的饭。一年冬天,她到蓟运河东齐家沽、板桥等村要饭,孩子们在家里等着。母亲转出去一整天,天色黑了下来,要来饽饽、剩粥舍不得吃,迎着寒风往家里赶,腹中无食,饥饿难耐,走到北窝过河时,两腿麻木,掉进河面的水眼里,幸亏有人闻声赶到,才保住了性命。等她赶到家里,3岁的女儿已哭不出声来了……次日早饭时,她到了西关一家财主门前,被恶狗扑咬,脚后跟撕裂,鲜血湿了鞋袜。宁河二村少年宋广平家穷,上不起学,与同龄李成广结伴,每天去端庄、鲁庄、大月河一带讨饭,风里来,雨里去,受尽苦难。后来,他俩都参加了八路军,宋广平在东北壮烈牺牲。老百姓过的是如此生活,日伪还标榜其为“模范县”。抗日战争时期,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主任寒松编的《宁河小调》,歌词中描述了当年百姓的生活惨景:“冀东的宁河呀,美名模范县。亡国的滋味令人痛心酸哪,同胞们,房子上捐地被占,妻离子散不相见哪,老少难团圆哪!……”
  1940年,由于伪宁河县公署粉饰太平极有成效,“模范县”有突出“成绩”,深得上级赏识,日军侵华头目因此还到过宁河城。
  不投降就消灭他
  1944年,抗日战争形势好转,宁河县内交通线常被破坏,城镇的敌人日益孤立,惶惶不可终日。11月的一天早晨,在宁河大十字街上的老爷庙(即关帝庙,坐落在宁河镇中心,坐北朝南)头,出现了抗日标语,“打倒日本强盗”、“中国共产党万岁”和一张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抗日同胞书》。《同胞书》中讲了国内抗日的大好形势,日本侵华强盗在各处都吃了败仗……全国民众要团结起来,争取抗日战争早日胜利!人们蜂拥挤到庙前看布告,这可吓坏了伪警察和特务,他们急忙轰散人群,立刻跑到一四一八特务队驻地报告,鬼子特务连忙将布告撕了下来。
  这一带属于武宝宁联合县四区,区长@和抗联会主任昌富(真名于宝田,木头窝人)、区小队长赵普(真名郑恩楷,北淮淀人),领导的抗日斗争战果明显,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配合抗日形势,多方开展宣传工作。宁河镇内的标语,使民众受到极大鼓舞。
  1945年8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城门楼子西面,突然响起了枪声,原来是八路军的一支——大得胜小队来打击宁河县城内的鬼子兵。日本兵和汉奸一股人,与大得胜小队遭遇。敌人被八路军的火力压得不敢抬头。大得胜(真名任学芝,赵本庄人)作战一向勇敢,1938年9月农民军攻打宁河县城时,第一个冲进县城的就是他,这一次,看到日本鬼子垂死挣扎,他打得更起劲。此时,日本已宣告投降,但是面前这伙敌人不向八路军投降。战士们的信念是,日军不投降,就消灭他。进攻中,另一队已经打入了北城门,顺便将伪镇公所(此前的县衙)一把火点着了,火光冲天,日伪军一见,心里更加害怕,仓皇地败退出宁河县城,逃向芦台。宁河城得到解放。
  解放宁河县城,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大家都牢牢地记住,1945年8月23日。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学元
责任者
李佑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