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官·庆祝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350
颗粒名称: 接官·庆祝大会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童倬才在初小念书时日本人进驻芦台镇,学校何老师组织学生去列队欢迎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日本人 芦台镇 学校

内容

回想在初小念书时,正逢日本人进驻了我的家乡芦台镇,不久,老师与学生们除了教与学方面的事务外,又多了很多外务忙碌,举凡日本人的啥啥长或啥啥官来到本镇,所有小学校的学生都要列队去欢迎,同时一边走着还要打着“洋鼓”,吹着“洋号”,且若有啥啥长啥啥官调动离开时,又要列队前往欢送,这欢迎与欢送的活动,除了敲洋鼓吹洋号外,还要准备些道具,如小国旗以及写着中日满合作或大东亚共存共荣等字样的三角旗等。
  先说国旗,那时候我们的国旗是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随后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时,又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但在旗的上方仍然要加上一条上写“和平反共救国”六个字的黄色三角旗,而日本国旗最简单,只是在其中间有一个圆形红色的图案,满洲国的国旗,是在黄色旗的左上角四分之一的地方另画出红蓝白黑四种颜色条纹的组成方块,不知代表什么意思。可是有一样,那时候这些小国旗可没有卖现成的,而是每一面都是由老师教我们画的。不过画这些国旗还算简单,我们的五色旗只需用铅笔画出五条等距离的范围,然后填上颜色即可。日本旗更简单,只须扣一个饭碗在纸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填上红色即可,倒是满洲国旗较为复杂,但那些三角旗上的标语文字,则都是由老师动笔了。
  庆祝大会无非是庆祝这里陷落、那里陷落的,如新加坡陷落、马来西亚陷落……等,尤其在对付他们在南洋群岛,原为英法殖民地的一些小国时,真如摧枯拉朽所向无敌,因此当时的庆祝大会较多,更有一回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名之为“国府还都”,庆祝大会较为热闹。如此庆祝大会、接官送官不胜其烦,甚至连日本一个小小的上士,都要去接。
  我们那时候接官送官以及开庆祝大会的事,原则上每回接官送官都是由各学校去,所谓各学校,无非是两所高级小学,即一所为三官庙的完全高级小学,以及盐母庙的职业学校,这两所学校且不论“完全”或“职业”,其实都是仅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相当于如今的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另外就是五所初级小学,即芦台镇立第一初级小学以及第二、三、四、五初级小学。第一初级小学即是本人的母校,初级小学每校都仅有一、二、三、四四个年级班。那时带我们参加对外各项活动的,多半是由一位张老师领导,那时我们称呼老师都叫“先生”,这位张先生是一位回教徒,很有才华,如国语、算术、美术、唱歌,样样都行,但有一样,用板子打人从不手软。我就曾挨过他打的板子,那不是因为功课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在校门外捉到一只螳螂被另外一个同学弄死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可是仍然争吵起来,正巧被张老师碰到,于是把我们二人都叫到他的办公室,每人都挨了两板子,那真是痛彻肺腑,两人一起向他鞠个躬回教室上课,但之后两人还成了好朋友,想起幼年之事,真难说出个道理来,但老来追忆这件事,反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们那时的功课分为国语、算术、常识、修身、图画、体操等,至于唱歌、习字也都有的,但并入哪一门已忘记了,凡这几门课都是由几位老师如张、李、赵三位先生按年级轮流教。赵先生是一位女老师,我们都知道,她是高小毕业就来我们学校教初小的学生,在感觉上,她教的不好,教常识时只是照书本上念一句,随后再重复一句而已,但有一样,她从不打人,顶多罚罚站。
  每次接、送官或开庆祝会时,都是由张先生集合带队,另外两位先生及校长也在队伍进行时分别照顾,还有一位堂役姓梁,每次都提着一支很大的洋铁壶,灌一大壶开水跟随,我对这位堂役印象最深的是,他好挤眉弄眼,但他那并非是戏谑的举动,依我后来的了解,那是一种干眼病。
  接送官的地点,往往是从芦台本镇通往芦台车站的一条约五里长的车道上,有时要集合在靠近车站道路的两旁等候,有时则要进入车站月台上排队迎接,被迎接的人若下车,凡经过这些学校队伍时,就会由老师指挥着打起洋鼓吹起洋号来。同时也有的官特别大,如从天津乘火车经芦台站开往东边唐山或山海关的地方,有时也只是在车厢内,靠近车窗,面带微笑,对欢迎的学生们招手以表示感谢的意思。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两回就是这样,一次是河北省省长叫吴赞周的,另一位就是欢迎我们的老乡,那时是华北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但那一次好像还暂时下了车,走到学生队伍前微笑打招呼,到底是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亲切感。
  在我的记忆中,这些接官、送官活动多半是由本镇的高小、初小为之,倒很少见过宁河中学也列队参加,或偶尔有之,也只是人数很少的虚应故事。另外还有一种现象,那便是应酬接送我们中国人的机会很少,除非是很大的官,倒是应酬小日本的次数较多,哪怕是他们那些芝麻绿豆官,也要应付。那时我身为初级小学的学生,对大人们何以向小日本屈服的心理状态一无所知,倒是至少每次有这些活动,当天就不用背书或念书,甚至挨手板罚站等,确实也乐得轻松。
  庆祝大会多半是为日本人那时在亚洲地区侵入南洋群岛等地方,加以虚张声势。这种大会往往要有一段时间准备,譬如说要各学校参加多少学生,各学校要表演什么节目等。开会的会场多半都是在北街县政府前较为宽广的地方,搭一个演讲及学生们表演节目的舞台,有时也会在三官庙完全小学门前的广场上为之,这通常是先由县政府的教育科以公文通知各学校,并说明大会进行的目的、程序与细节,然后各学校就会开始准备,这无非又是要画国旗写标语以及训练表演节目等。
  记得那时我们学校表演的节目,永远是哑铃操与横笛,第三小学多半是口琴,还有一个学校表演清唱京戏,凡初级小学就是这五所,表演的节目都很单纯,而两所高级小学表演的节目似乎要复杂些,我曾记得那时的高级小学,三官庙的完全小学是男女合校的,但头道阁的职业学校则仅有男生,至于五所初级小学则都是男女合校。
  两所高级小学表演的节目,有舞蹈、唱歌、双簧等,但有一次唯一的宁河中学也参加了表演,中学生表演的节目确实要比小学生有深度。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童倬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