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宁河侵掠战略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320
颗粒名称: 日本在宁河侵掠战略资源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6
页码: 30-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日本在宁河掠夺战略资源的行为。文章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政府政权核心是“军部”,构成军部的机构有陆军省、海军省、空军省和参谋本部等等。文章还提到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以及今日本安倍右翼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
关键词: 陆军省 海军省 空军省

内容

在日本军国主义投降70周年之际,我想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所写《高丽圈—中华民族的一页屈辱史》,当时有人把所写“日本军部大炮开路,财团跟进”中的“日本军部”,改成“日本军队”或“日军部队”,这是极大的错误。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政府政权核心,是“军部”主导政府,构成军部的机构有陆军省、海军省、空军省和参谋本部等等,势压内阁。许多人不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现代史上的形成,更无法认识今日本安倍右翼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与当初有多么相似,所以本文要告诉读者是:日本为何选中宁河掠夺战略资源。
  日本军部的形成
  1927年夏,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天皇一份密折,首次暴露侵掠世界的野心,内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此奏折,在“东方会议”上通过。以日本一批陆军青年军官组成的右翼势力,想加快侵掠步伐,于1930年9月成立了法西斯组织“樱会”,成员都是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少壮派青年军官组成。核心人物是桥本欣五郎、根本博和田中弥。主张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政府,要求迅速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在其法西斯势力的鼓噪下,日军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事变,随后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为了使日本政府更加法西斯化,1932年5月15日,海军和陆军部的法西斯少壮派军人,闯入首相犬养毅的住宅,当场将其刺杀致死并袭击了警视厅等机关,要求政府发布戒严令,成立军人内阁,强化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军部内阁,并不能满足军中法西斯少壮派的欲望。1936年,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2月26日,在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策划指挥下,由1400名军官和士官组成的政变队伍,占领了政府的重要机关,袭击高级官吏的住宅,杀死了内政大臣、大藏大臣及陆军教育总监等人,并向陆军大臣提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实行军事独裁。顺应法西斯势力的诉求,新上台的广田内阁,更激进地实行法西斯体制。军部主导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政府,不仅要推进扩大侵华战争,而且要进行太平洋战争和北进苏联。当前,日本少壮势力正影响着安倍政府,重复70年前失败的老路。
  《冀东综览》与“三个协议”
  1909年,日本在完成了对朝鲜的侵占后,出版了一部《天津志》。随后华北驻屯军又出版了《冀东综览》。这部书是日本驻屯军特务在战前搞的经济情报。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步是抢占东北三省,扶植“满洲国”。第二步是蚕食蒙古,形成满蒙一体,向华北推进。第三步是占领整个华北,建立华北伪政府,形成推进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因此,冀东地区是其关注的重点。从支持侵略战争的战略资源考虑,《冀东综览》调查包括盐化工业、矿业、水利、农渔业、铁路、河流、地质、气候等基本情况。但是,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之后,日本取得了自由调查华北经济的权利,由日本控制的满铁制定了《华北经济调查计划》,战略资源包括沿海的盐业化工、唐山地区煤铁矿业、开发水稻和棉花,掌控运输大动脉。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致函满铁总务部长石本宪治,设立调查机构,再调查华北资源,建立满华(华北)经济圈。“调查仿真及要项”明确提出:“为补充战时资源的不足,考察研究所需华北资源的培植、开发、改良、增产的方策。”由军部的大炮开道,由财阀企业和政府跟进,建立战略资源基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如意算盘。
  关于三个停战协定。第一个是《塘沽协定》。1933年1月3日,日本关东军攻陷山海关,大举进犯热河,先后占领开鲁、朝阳、建平、赤峰、凌源、凌南各要地,国民党放弃热河。3月以后,冷口、赤峰口、古北口、南天门等关隘失守,日军强渡滦河,攻陷唐山,逼通州,平津危急。在这种形势下选定塘沽为谈判地点,5月31日,正式签订了《塘沽协定》。日方签字代表是关东军副参谋长、陆军少将冈村宁次;中方签字代表是陆军中将熊斌。这个协定,使华北门户洞开。从第一条主要内容看,宁河地区对日军的重要地位:“(一),即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之地区。尔后,不越过该线而前进,又不行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为实现第一条,日军有权用飞机及派人随时监察执行情况。这个协定,使日本侵略者赢得调兵备战的喘息时间,也为大举进攻华北扫清了障碍。
  第二个协定是《何梅协定》。在《塘沽协定》签订后,按日方所称“中日满”关系表面缓和,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日方积极调兵遣将,为侵华做准备。日本驻屯军在铁路沿线驻防,塘沽、芦台两个海防车站,都在宁河县境内。1934年3月,日本参谋本部调任梅津美治郎到天津,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勘乱剿共”作为重点,对日妥协,一味收缩防线。日方不断挑动事端,抗议中方破坏《塘沽协定》,要求与中方谈判。谈判之前,关东军调一个步兵大队、骑兵旅团及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部队,进入山海关、古北口,两个空军中队集结锦州待命,海军在旅顺派遣两艘驱逐舰到天津。日本向中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并不许有一字更改。主要是,让国民党部及蓝衣社撤出华北;罢免河北省主席等抗日军政官员;撤出中央军第2师、25师,视其为动乱之源;解散国民党第3团特务处等。6月9日,日军参谋长酒井和高桥会见北平长官何应钦,何对日方条件完全承诺,最后,梅津记录为据,形成《何梅协定》,这是一个秘密口头协定。此协定,让国民党凡有反日、反满情绪的重要领导人物、军队、机关等,全部逐出河北省。继《塘沽协定》之后,国民党大幅度满足了日本的要求。
  第三个协定是《秦土协定》。这是河北省民政厅长秦德纯与驻北平的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订的协定,时间是继《何梅协定》之后的是年8月。这个协定进一步提出要开发冀东地区经济,主要内容涉及:令宋哲元部调至西南地区,“并不得再有中国军队侵入已撤退之地区。”“对日满经济发展和交通开发工作予以协助。”“必须对日本人的旅行给予方便,并协助进行各种调查工作。”协定中第五条要求,是日本侵入华北的军事准备,“必须援助日本建立各种军事设施”。这包括机场、电台、炮楼、碉堡等等。所以宁河县蓟运河、铁路线等处的碉堡,不是七七事变后才建的。中方代表“秦德纯全部承认并保证履行。”
  从这三个协定中可以看出,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军蓄谋已久的。
  日本侵略战略资源看重宁河
  《塘沽协定》签订仪式的地点在塘沽,是日本选定的,它是宁河县所属的滨海重镇。原海河以北的新河、北塘、军粮城、营城、寨上、汉沽等重镇,均隶属宁河县。是冀东盐化工业的中心,天津民族化工的摇篮,海盐的发祥地。北宁铁路大动脉,有芦台、汉沽、金溪河、北塘、塘沽、军粮城等6个火车站。有千古不淤的蓟运河漕运古道,与七里海交汇,水资源丰沛。近访县水利局90岁刘怡成老人介绍,“1950年建蓟运河木头窝水文站,系河北省第一大站,定编7人,因为这是一条水深河阔的自然名河,灌溉和运输占有重要位置。”日本驻屯军在经济资源调查,早已掌握。在冀东20多个作为无军事县中,仅有宁河县是滨海交通枢纽大县。另外,日军要策反拉拢利用的一大批落魄失意的军阀官僚,都集中在宁河县,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和产业。唐山1933年就为日军所占,煤、铁等重要战略资源输出口岸在宁河。
  宁河本籍军阀有齐燮元、白宝山、苏锡麟、孟恩远,外籍的张志潭、朱启钤、周学熙、张廷锷、吴毓麟等,都是军阀或北洋政府的要员,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和盐滩的股份。收买这些人和他们所拥有的地产,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已经下手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特务井嘉穗,就在天津秘密组织“中日密教研究会”,所谓研究宗教佛事,实乃是网络一批落魄官员,进行策反。在宁河占有大量土地的齐燮元、张志潭等,就是“秘教会”的成员。齐燮元最终成为天津维持会会长,最后进入伪华北政府常委、治安军、绥靖军总司令和内务督办。
  齐燮元将其18个佃户村5万亩土地卖给日本人,开办军谷农场。张志潭12万亩土地和周学熙、朱启钤所拥有的数万亩土地,也都让日本人所占有。日本利用海盐资源,开滩一百多副,办起的东洋化学厂(天化),蚕食了地方民族化工,为扩大侵略战争,生产毒瓦斯等化学武器。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早为日本所觊觎。
  日本人的“启明农场”
  1938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利用中国土地和水利资源开发“军谷”生产,支撑侵略战争,叫“以战养战”。他们把朝鲜4300人,押迁到宁河,建起了由朝鲜奴隶管理的农场,俗称“高丽圈”,标榜为“芦台模范农村”,规模5万亩。“芦台模范农村”,这是日本利用异国奴隶,开发被侵略国土地,支撑侵略的典型手段。“芦台模范农村”,即今芦台农场的一、二、三分场,水源灌溉用蓟运河水,扬水站建在木头窝与大艇村之间的蓟运河西岸。具体情况有另文介绍,不重复赘述。
  自七七事变后,在宁河县蓟运河流域,共建各类型军谷农场18座,土地约50多万亩,约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0%左右。其中最大的当属“启明农场”,是今清河农场的主体,占地12万亩。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的体制是军部+财阀+政府。大炮开道,财阀跟进,政府谋划都以财团出资购买土地,让各类株式会社出面,掩盖侵略本质,其实都是军部的一体化。出面建“启明农场”的是日本纺绩钟渊株式会社,而实际场长都是日本军部的武官。1985年日本友好人士来华访问,向我提供了一些旧照,通过照片看看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性质。
  清河农场的原场部在今“垦华监狱”的东侧,今场部叫“五科”。“垦华”、“兴中”等地名,都是日寇以“亲善”为名用日本企业冠名的名称。启明农场不同于“高丽圈”的地方是,高丽圈从战略资源考虑,专门生产水稻,供应侵略战争的军谷,启明农场重点是利用中国土地一方面种植水稻,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发展棉花生产,从战略资源考虑,日本要把美国的纺织市场挤垮。因为,建启明农场的企业是日本的钟渊纺织财团,它生产的“蓝鱼牌”洋布、印花布,在世界上有很大竞争力,可惜是棉花资源匮乏,所以在宁河占地扩张。因为有日本军部和财阀集团的共同利益,因此,其农场的场长都是军部的官员。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把日本侵华期间在宁河掠夺战略资源的历史,让后人铭记这一页屈辱的国耻,以激发报国之志,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