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死与高赓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64
颗粒名称: 光绪之死与高赓恩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65-68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光绪皇帝的生平概述,并提及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以及光绪皇帝去世的谜团。
关键词: 人物 高赓恩 清朝

内容

光绪皇帝,名载湉(1872~1908年),爱新觉罗氏,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子,道光皇帝之孙。同治皇帝死后无嗣,由其在1875年继承帝位,因年幼,由慈禧太后“训政”,到1989年亲政。但是,亲政后他和慈禧太后的矛盾激化,形成帝后两党,各成一派。自甲午战争起,光绪力主抗战。《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力图摆脱后党束缚,巩固帝位,采用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变法维新。但是,戊戌变法受到顽固派势力反对而失败。1898年9月21日,被慈禧太后幽禁在瀛台(今中南海)。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死,庙号德宗。慈禧太后相隔20小时,于二十二日死去。前者正逢38岁盛年,后者已是78岁朽木之身。
  高赓恩在芦台惊悉帝、后两宫升天,悲痛欲绝,披麻戴孝,竟数月卧床,弄得骨瘦如柴,竟有为皇室殉葬之心。当时在知识分子中盛传,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下毒而致死。这个历史之谜,百年后终于揭穿,确实为慈禧太后投毒而致死。
  早在100年前,光绪皇帝被西太后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见诸野史的很多。《清代轶闻》是清末文人裘毓麐所著,其中载有《德宗晏驾異闻》,真实地记述了帝、后晏驾前后的过程。全文如下:
  德宗天表静穆,广额丰下,於法当寿(应当寿命长)。颖悟好学,有以圣学叩翁师傅者,则以鲁钝对,盖知太后忌之,不敢质言也。(皇)上素俭,衣皆经澣濯缝纫,声色狗马之好,泊如也。孝钦嗜梨園曲,上不能不预,或传上善挝鼓,事亦无征,畏太后甚。上本口吃,遇责问,益战栗不能发语。归自西安,尤养晦不问事,寄位而已。左右侍阉,俱易以长信心腹。上枯坐无聊,日盘辟一室中。戊申秋,突传圣躬不豫,征京外名医杂治之。请脉时,上以双手仰置御案,默不出一言,别纸书病状陈案间。或有所问,辄大怒,或指为虚损则尤怒。入诊者佥云六脉平和无病也。七月二十一日,日初夕,有大星从西北来掠屋檐过,其声如雷,尾长数十丈,光烁烁照庭宇,至东南而陨。都市喧传紫微星堕,群讶其不祥。十月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岁寿。起居注官应侍班,先集于来薰风门外。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侍班官窥见上正扶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皇)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十六日,尚书溥良自东陵覆命,直隶提学使傅增縮陛辞。太后就上于瀛台,犹召二臣入见,数语而退。太后神殊惫,(皇)上天颜暗淡。十八日庆亲王奕劻奉太后命,往普陀峪视寿宫,二十一日始返命。或曰有意出之。十九日,禁门增兵卫,稽出入,伺察非常,诸阉出东华门净发,昌言驾崩矣。次日,寂无闻。午后传宫中教养醇王监国之谕。二十一日,皇后始省上于寝宫,不知何时气绝矣,哭而出奔告,太后长叹而已。以吉祥轿舁帝尸,出西苑门,入西华门。吉祥轿者,似御辇而长,专备载大行,若古之釀醹车也。皇后被发,群阉执香哭随之。甫至乾清宫,有侍阉驰告太后病危。皇后率诸阉踉跄回西苑。李莲英睹帝尸委殿中,意良不忍,语小阉曰:“盍先殓乎?”乃草草举而纳诸梓宫。时礼臣持《殓祭仪注》入东华门,门者拒不纳,迨回部具文书来,乃入乾清门,则殓事久毕矣。故事,皇帝即位数年,即营寿兆,上御宇三十四年,竟无敢议及者,鼎湖既升。始命溥伦卜地。西陵附近旧有绝龙峪,孝钦曾指以赐醇贤亲王为园寝,嗣乃置之。至是仓卒择吉壤不得,欲用之,改名“九龙”。有谓自世祖至德宗,恰九世,疑于数终,似不祥,遂定名“金龙”。上尊号曰崇陵。逾年三月十二日,奉移梓宫于去陵六里之梁格庄暂安殿,以时致祭焉。帝崩之明日,太后崩。(民国三年出版,1989年上海书店·中国书局影印出版《中华文中精刊》)
  上述记载是真实的。社会历史上的传闻说是袁世凯、李莲英害死了光绪皇帝,但真正的凶手是慈禧太后。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了一则亲历故事。证明了《清代轶闻》的真实性。“光绪死前十一天,慈禧生日,光绪率百官贺寿。但慈禧拒绝见光绪。时太后病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这说明,慈禧决心让光绪死在自己的前头。
  1938年,光绪皇帝的陵墓遭盗掘。1980年有关部门对棺椁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把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移出,一直保存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库房内,20多年从未被翻动过。2003年,有关部门组成课题组,想用查考历史资料截然不同的方法,来破解这个百年未解之谜。研究采集了光绪皇帝的两小绺头发,先按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方法清洗,自然晾干,剪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段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砒霜正是剧毒的砷化合物。2006年,课题组又提取了光绪帝的头发残渣物、遗骨及衣物进行化验分析,得出结论是砒霜中毒而死。
  2008年11月3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光绪死因研究报告会,正式公开宣布,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当月,由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所、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四个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清光绪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正式公开了《清光绪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使百年疑案大白于天下。
  晚清,由于帝、后两党之争,使国耻连绵。慈禧恶婆至死也没有放过光绪皇帝。高赓恩这位以效忠皇帝为天职的顽固儒臣,怎么也不会想到太后会害死皇上。年仅38岁的光绪,身体尚好,怎么突然驾崩。高赓恩得两宫驾崩的消息,“衰绖擗踊,体为之枯。”
  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直到辛亥革命后的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想恢复帝制,高赓恩强烈反对,他只承认由皇室推出的继位者溥仪皇上。史书记载:“丙辰(1916年)帝制议起,赓恩誓不共天,预与家人诀,备冠服衾绞如庚子时事。既而事败,而赓恩亦以病悲愤致疾,不复起矣。”“丁已(1917年)二月十三日卒,年七十八。特旨予谥文通,谕赐祭文、碑文”(以上引文据《大清畿辅先哲传》)。高赓恩这位忠实的保皇派,在清朝被推翻后第6年,还得到皇封谥号,这是最后一位获谥号的觧职臣子。
  在此需告诉读者,清帝后两党被八国联军逼逃西安之时,高赓恩之兄棠恩病死在北涧沽,他奉假奔丧。此时洋人议和条件是诛杀十三名“罪臣”,高赓恩在其中赫赫有名。帝后下旨捉拿,他逃到药王庙才躲过一劫。遁入佛门的高赓恩作诗云:“舍外蚊蝇挥不去,幽居直比虱藏裈”。他把自己比作是跳骚和虱子藏在裤裆里。这样他还希望皇帝救国。但是,光绪死后,他还是潜心著述,撰写的《绥远府志》是第一部边疆志书,为内蒙的边疆建设,边界地名勘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佚文·轶事·掌故
  佚文:系指失传或散存于古籍中的文章。
  轶事:一般指鲜为人知的事情或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过的事迹。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故事的官名。后泛指有关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故事或传说。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从宁河历史、七里海为中国漕运之源、光绪之死与高赓恩、宁河民俗、宁河县民间文化等几方面描述了宁河的历史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光绪皇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