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古八景诗词赏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72
颗粒名称: 宁河古八景诗词赏析
分类号: I222.749
页数: 5
页码: 155-159
摘要: 这八首诗描绘了古代宁河的八景,包括海天东胜、文阁回澜、芦台玉砂、潮河银练、宁沽樵影、江口渔歌、七里烟波和北塘双垒。诗人以细腻而形象的笔触描述了这些景色,表达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诗中的景物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平常,但通过文人的手笔,却展现出迷人的光彩。
关键词: 宁河县 古八景 诗词

内容

乾隆版本的《宁河县志》八景全图诗词,以形象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古代宁河自然的江村风貌和人文景观,今天读来感到十分亲切。诗人在充分了解境内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对这些景色给予了最有感情的描述和赞美。他们从赞美乡邦的目的出发,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十分平常的景物,经过文人的手笔,也能变幻出迷人的光彩。
  发现创造美感意识,和爱家乡,爱土地的故土情感。可见宁河古代八景诗的目的不仅仅是写景状物,更在于表达对脚下这块土地的一片深情。
  海天东胜
  日自西流水自东,天光水色有无中。
  行行宿鸟滩头白,片片飞帆夕照红。
  派接银河源莫测,襟开大地阔无穷。
  登临难觅乘搓客,唯有长桥映彩虹。
  此诗是指现在塘沽区的渤海之滨。诗的头两句直扣主题,诗文说:太阳自然的由东向西运转,大海却是自然的向东流淌。在海平线上,天光水色已经融合在一起,仿佛在似有似无之间。一群群倦飞的海鸥露宿在海滩上,清晨时候沐浴在朝阳里,晾晒它们的羽毛,看上去一片雪白。傍晚时分,远处飞驰的船帆抹上一缕夕照的红霞。传说中大海与银河相通,但这只是传说,无法测量它的源头。这海好像是大地敞开它的衣襟,坦露它广阔的胸怀。神话传说曾经有人乘着木筏上了天,但这毕竟是传说而已,到哪里去找这个人呢?唯有水的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绚丽的彩虹,仿佛是一座可以通向彼岸的大桥。
  文阁回澜
  阁势如建标,四水环激浪。
  潋滟青葱间,亭亭屹相向。
  上为帝车运,下为百川障。
  临涯蹑云衢,天门詄宕宕。
  文昌阁建造在宁河县城的东大街,殿阁堂皇,气势雄伟。阁前有一方池塘,宽广可达数十亩。塘内芦苇丛生,青翠喜人。与亭亭屹立的文阁互相映衬,更显得气宇轩昂仪态万千。上边有阁内供奉着的文昌帝君,据说是掌管文运的神灵。因为宁河县城四面环水,阁前的池塘可以通达河海,池水有涨有落,所以说:下有百川做它的屏障,人们祈求文昌帝君佑护宁河文运昌盛,让那些读书士子在平步青云的路上,有一片开阔明朗的天空。
  芦台玉砂
  新仓旧在后唐来,煮海熬波也筑台。
  匝岸浑成如雪积,方池击破讶水开。
  储时人似披云立,远处帆疑带月回。
  一望梁河饶美利,江干长自拥晴堆。
  在芦台、汉沽一带,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在后唐五代年间,有一位盐母娘娘降临人间,传授给人们制盐的方法。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汉沽一带人们就有用锅熬煮海水制盐的作坊。人们管这些人家称之为:“盐灶户”。后来改用圈围土埝做成盐池,引入海水,利用阳光曝晒的方法制盐,称之为“盐田”,大片盐田,远远望去就象堆积的白雪。收盐的时候,盐池里就象凿开河上的坚冰。那里储存着许多高耸的盐堆,人在上面立着,好像披着天上的云彩。宁河县有这样丰饶的资源,应该是很富庶的。晴好天气,河岸上晾晒着一堆堆盐坨,景象非常壮观。
  本诗附有插图,画面所绘,盐民正在推运、打堆、清扫堆积在河岸的盐坨。中间有一条小河,即“小盐河”,据记载,河宽五丈五尺,深约一丈,长有六里许。西通蓟运河,东通白家庄。河上架有小桥,供行人通过。图文结合呈现出古代汉沽产盐的场景。
  潮河银练
  潮罢还潮潮信真,河因近海往来频。
  随风荡漾轻舒练,作雪奔腾直泻银。
  高涌寒光摇浦溆,平铺素影漾星辰。
  何年织女曾遗纻,流向人间古渡津。
  潮河,我们当地人称之潮白河,是因为潮河与白河汇集而得名,横贯我县境内南北。关于它的潮信,当地有谚语说:“初一十五后上(傍晚)早下(早晨)潮”又说:“月出半潮水”,这就是说,在夏历每逢初一、十五那天早晨和晚上是河水来潮的时候。在以后的日子里,潮期逐渐往后推移,每到月亮出来的时候已经潮水过半了。循环往复不断的按照这个规律运行,从无错谬。在微风荡漾的时候,河中水流舒缓,宛如展开的一匹白布。每当潮头来时可就大不一样了。潮头,当地人称之为“潮猛”,当它到来的时候,挟着风浪,汹涌澎湃,直泻千里。在风急浪高之际,波涛起伏,不断拍打着岸边。在风平浪静时,水平如镜,点点寒星映照在水面,不禁让人想起“潮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远望如此美妙的景观,恍惚怀疑是天上的织女,把她织成的素锦抛留在这里,化成一道长河流向人间。
  宁沽樵影
  腰镰各一肩,历历望中悬。
  草木荒郊外,羊牛落照边。
  迹堪渔父伍,晨作画图看。
  几曲归途晚,微茫入幕烟。
  樵夫们腰里别着镰刀,肩上扛着扁担,一路行来,奔向他们採樵的郊野。他们把割下的柴草捆扎起来,准备担到市上去卖。太阳将要落山,放牧的牧童赶着牛羊都要回家了。採樵在陆地,打鱼在水中,一渔一樵虽然生产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谋生而劳动,展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场景。等他们把柴担凑足,要担着走向归途,远远望去村中家家炊烟四起,已是入暮时分了。
  江口渔歌
  芦花江上利源多,两岸人家尽笠蓑。
  一片榔鸣云外响,几回渔唱水涯过。
  波涵极浦纹如织,网晒斜阳密似罗。
  小艇乘潮随上下,前溪又起月明歌。
  蓟运河沿岸多种植芦苇,河中有丰富的鱼、鳖、虾、蟹等水产资源。两岸人家应指的是江洼口一带的村落,大多是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他们在河里扎下圈网,在收网的时候用木棒击打船舷,驱赶鱼儿入网。然后满载收获哼唱着走向归途。卖掉鱼以后,第一要紧的就是晒网、补网,已是太阳西斜的时候了。趁着河水落潮的时候,正是下网的好时机,乘着小船随潮水上下穿行,有时直到月亮出来的深夜。
  七里烟波
  苍茫千顷总澄泓,吐纳川流海作名。
  烟雾蒙蒙时雨过,澄澜渺渺午风轻。
  光摇碧涨龙蛇动,影倒青天日月行。
  遥看夕阳云水际,打鱼船过浪头生。
  七里海是宁河县唯一的保护湿地。那里面积广阔,地势低洼,每当雨季,四面八方的雨水都汇集在这里,因而有一望无涯,充沛汪洋的水面,故此称之为“海”,那里芦苇浓密,野花野草葱郁繁茂,种类颇多。各种候鸟有大天鹅、大雁、白鹭、野鸭等都在这里栖息。还有许多珍稀的鸟类,也在这里觅食休憩。那里莺歌燕啭,草虫鸣奏,形成美妙自然的风景。每逢多雨季节,海上一片迷蒙,笼罩在烟雾之中。天气晴好,轻风吹拂过来,泛起微微的涟漪,令人心旷神怡。随风摇曳的芦苇,扭摆着它的腰肢,那影子投射在水面上,好像龙蛇在舞动。风平浪静的时候,把蓝天、白云、日、月、星斗都印映在水面,好像它们是在水上运行一样。极目望去,那天边云水相接的地方,那些打鱼的小船,挥棹击水,激起飞溅的浪花。
  北塘双垒
  烽烟久已息,故垒尚依然。
  并峙雄畿辅,双标控海天。
  登临殊渺渺,形胜自年年。
  幸际升平盛,金汤庆万全。
  战争的烽火硝烟虽然早已息灭,当年英勇抵御外侮的两座炮台,还依然矗立在海边。它曾经保卫着京城的安全,双双守卫着国家的海疆。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它们英勇抗敌的功绩。我们侥幸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盛世,有这炮台守卫着国土,才能固若金汤,让人民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志芹
责任者
孙万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海天东胜
相关作品
文阁回澜
相关作品
芦台玉砂
相关作品
潮河银练
相关作品
宁沽樵影
相关作品
江口渔歌
相关作品
七里烟波
相关作品
北塘双垒
相关作品
文昌阁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