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蓟运河的漕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64
颗粒名称:
三、蓟运河的漕运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5
页码:
138-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蓟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漕运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战国和汉代时期就已经有冶炼作坊遗址、渔场和建材等物,表明蓟运河的漕运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然而,有史料记载表明,东汉末年才是蓟运河漕运真正开始的时间。
关键词:
古代
蓟运河
漕运
内容
蓟运河的漕运渊远流长。从宁河镇河北田庄坨古遗址看,曾发掘出土战国和汉代的冶炼作坊遗址、渔场和建材、粮食等物。说明汉代以前蓟运河的漕运就已成规模。但是,有史料记载还是东汉末年。可以说这是一条千年漕运古道。
众所周知,汉代盐场是灶煎,芦台场建于后唐,但灶户煎盐却由来已久。后魏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于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就包括芦台产盐地。因而,伴随盐业生产发展应运而生的首先是海盐漕运。汉沽的原名叫小盐河,相传开凿于东汉末年。古代称小河为沽、大河为水,“汉沽”名称是以朝代和水为名的地名。《宁河县志》记载:“小盐河即汉沽也,自潮河(今蓟运河)经汉沽庄北,东达尹家灶、毛家灶、张家码头诸古煎盐处,土缁赤色,锅痕犹存。……父老云,潮河即曹孟德凿潞水通泉州渠,以入海者也。汉时官给盐船自潮河运入,而盐自小河运出。汉无漕运,即潮河亦利运盐耳。”芦台场所产的原盐大都运到上游的宝坻储存。但西汉时宁河镇也是盐粮的集散地。
东汉的漕粮运输,梁城(粮城)就是时代的标志。载于《宁河县志》署名前人的古诗《储粮城》记述,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曹操在北方灭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后,又征战乌桓,大举兴兵,连年征战,蓟运河水道运饷运兵,十分繁忙,幽州是曹操攻打乌桓的大本营。公元206年在今河北省饶阳和天津市武清分别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它连结潞河(今通州)、泃河通鲍丘水,可以大大缩短南运河漕运到幽州的距离,这主要是战时军用运输的需要。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潮河即曹孟德凿潞水通泉州,以入海者。”公元207年曹操攻破柳城(今辽宁锦西西北),消灭乌桓,统一了北方,蓟运河在漕运军饷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储粮城》诗云:“今者宁河县,古之储粮城”。主要储南方运来的粳米,给征战辽东的军士。储粮城的名字从何年开始的呢,“二渠启开凿,汛海来香粳。南以溯滹沱,军粮犹留名。其北达泉州,储此给厥兵。”曹操攻打乌桓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年)。而筹划开渠漕运军饷则在建安九年(204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九年春正月,济河,遇洪水入白沟,以通粮道”。这是有关河北平原开凿平虏渠的记载。梁城是连结辽东的军饷转运站,是通过平虏渠、泉州渠和当时开凿的新河,把海河、蓟运河、滦河三大水系沟通起来的。东汉开凿的新河,与蓟运河下游沟通海河的新河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明代开凿的,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汉代新河《水经注·濡水》有这样的记载:“自雍奴故城(今通州德仁务古城)承鲍丘水东出,谓之盐关口,与泃口俱导也。”这条新河从宝坻境内达蓟运河的张头窝(窝头河与蓟运河交汇口),东循宁河境内的东魏甸的泥河,过丰润县境的油葫芦洼,这是一片浅水湖淀,位于今宁河县芦台一中学农基地东南方。这条河穿过封大水(陡河)直接沟通濡水下游,当年的濡水(滦河)位于乐亭县城的西部,在今石臼坨东入海。现今滦河的入海口在秦皇岛与唐山两市交界处,这是因河流改道而形成的。由于曹操开渠运漕东征的重大史事,使“梁城”才开始出现“储粮城”之名,刘仁恭篡改成“梁城”,无非是要符合他的梁王封号。
公元706年,唐朝沧州刺史姜师度,也是沿着泉渠州改道,重新把淤塞不能通航的河道开通,将潞河与鲍丘水沟通起来,这样就可以经过滹沱河转运到蓟州的粮饷。《储粮城》诗云:“神龙姜师度,循此旧轨程”。神龙是唐中宗李显的纪元年号,当辽东契丹屡屡犯境,姜师度为防备契丹,开渠转运粮饷,这是神龙二年的史事。当年唐朝南粮北调的数量很大,大多数从南运河及海上运输。唐代诗人杜甫在《后出塞》诗中写道:“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后唐五代战乱时期,无有正常的漕运。可是宋辽交战时期,蓟运河的漕运却兴盛一时。公元960年,宋辽以界河为界(今海河),西岸属宋朝的沧州,东岸属辽国南京道析津府武清县。这期间,因界河两军对恃,交战连绵,漕运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公元1114年宋朝颁令,不许商人自海道入界河与辽人贸易。这就使蓟运河成了辽军唯一转运军饷的通道。下游出海口沟通辽东,上游有众多支流通达关外各地。除了漕运军粮外,大量的海盐、芦蓆运往辽东。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辽政府专门成立了护运漕粮的运粮军。辽国统治这段时间,芦台盐产达到鼎盛期,“芦台之盐始于后唐而盛于辽金。”这是经过五代战乱之后,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盐业生产和销运都纳入政治的轨道。当时海盐外销主要靠蓟运河漕运,使用的船只都是成对的大鸭嘴槽船。芦台盐“其行销地方则统遵、蓟、玉、宝、香、三、平并宁河八州县”。提到蓟运河辽代的漕运,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宝坻境内的窝头河,这是南粮北运连通蓟运河的一条主要通道,辽代称萧太后运粮河。“窝头河又名苍头河、萧后运粮河、箭杆河,首起顺义之金鸡堂,在白河之东牛栏山分支也,为古鲍丘水故道。”(据《畿辅通志》)宁河县江洼口北部的张头窝村,原为窝头河连接蓟运河之东头之交汇口。自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之后,蓟运河的漕运就更加发达了。不仅是蓟州边关粮饷,还有南粮北运京都的大批粮储,这就是京通粮仓。元政府迁都北京不久,就于1282年建立了芦台盐使司,并于1291年开凿了从北京到通州的运河,叫通惠河,它把北京仓和通州仓连结起来,并与蓟运河、北运河相沟通,使南来漕粮直接到达京通十三仓。这就是大都运粮河的由来。所以在元代,蓟运河也称运粮河,完全是因为通惠河凿成后,成为大都运粮河而派生的名称。
自契丹、辽国开始,蓟运河的漕运就是在军队的统辖下进行的。所掠夺的物资和人口,大多数是通过水路运往塞外,全是在军队的监管下进行。明洪武年间新开河尚未开凿之前,“海运粮七十万石到辽东”,“永乐六年(1408年),海运粮六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石于北京”。这些漕粮都是通过直沽(天津)出海,转蓟运河运抵辽东的。明代督运漕粮的漕军达十二万一千七百多名。为避海上运输风险,明天顺二年(1458年)开凿新开河,连结海河与蓟运河为四十里河道,从此,直沽转运蓟州的粮饷,不再从海上转道入北塘海口,进入蓟运河。到了清代,因为清东陵的建设和维护,每年需要大批建设材料和护陵官军及旗人的粮食供给等,全靠蓟运河的舟运,经过上游的州河(遵化州)运抵东陵。
明代宝坻县,是京畿税收大县,这主要是芦台盐斤税是一大宗收入。其次鱼苇税和银鱼税,这都是蓟运河及七里海的特产。鱼苇税人们都容易理解,可是小小的银鱼为何单设税种呢?因为明初把银鱼列为向宫廷纳贡的佳品,朝廷特在宝坻设立银鱼厂,芦台南部的下坞村(汉沽区)明代为夏雾庄,这里设监收站,由宫中太监持黄旗坐采。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宝坻银鱼厂,永乐时设,穆宗时,止今估直备庙祀上供。及是始以中官坐采,又下其税……”明朝通判范兆祥所作《夏雾银鲜》诗,具体描绘了朝中太监在蓟运河坐采银鱼的情景。“潮河吞吐海潮回,宫厂黄旗压境开,弦诵喧啾无犬吠,却惊中使打鱼来。”,宫厂指皇宫和宝坻银鱼厂所派的太监和官吏都持黄旗,象征皇威。中使,指监收的官吏。本文讲漕运,为何扯上银鱼特产,因为它同漕船构成了舟行船队的景观。从海口一直到芦台,都有持黄旗的中使乘舟监采。康熙年间撰修《宝坻县志》时,本来将“夏雾银鱼”列入宝坻县八大胜景之一。结果保和殿大学士宁河乡宦杜立德审定时,以“水族之物,不足言景”而去之,遂取上了“潮河银练”这一景观。过去有关史料曾介绍过,有关银鱼珍贵的回忆,这多少有不准确的方面。现截取1950年1月14日,芦台、汉沽两镇商业鱼情介绍:银鱼(雌)每条二百元(相当今天二分)。红眼雄银鱼每条四十元(相当今天的四厘)。当时一个普通壮工每日工资为四千七百元(相当于今天的四角七分钱)。也就是说,当时一天工资可以买二十几条仅三寸长的银鱼。现蓟运河因海水断流,银鱼已绝。只是营城水库靠人工养殖还有少量银鱼。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漕运制度彻底废止,漕粮全部改征银两,这就是所说的“折色”,把粮食折成银子。但是人们不能吃银子,还要吃粮食,漕运官粮虽废,商贾运粮照行,物流贸易照常,蓟运河商农盐渔船艘仍然张帆运行。近代出现的火轮船来往穿梭蓟运河南北,给古老的蓟运河再增靓丽景观,非“潮河银练”可比。近代铁路蓟运河大桥,为方便船艘运行,中间专修了开启式的桥梁。只是五十年代修建了蓟运河防潮闸,才使昔日风光尽失。
(近代火轮船装运原盐。)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