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场侍郎廉兆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26
颗粒名称: 仓场侍郎廉兆纶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673-6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廉兆纶是清朝官员,擅长书法,有著作《深柳堂集》刊行于世。他曾被皇帝重用,连升三品。在任期间,他效忠朝廷,筹饷招兵,临危受命统管漕运,努力维护朝廷的稳定。
关键词: 宁河县 廉兆纶 侍郎

内容

廉兆纶,榜名师敏,号琴舫,字葆醇,宁河县人。道光庚子(1840)年间进士,选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右赞善,翰林院侍讲学士督江西学政,转侍读学士,授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仓场侍郎。
  擅长书法,有著作《深柳堂集》刊行于世。
  皇帝重用 连升三品
  廉兆纶,少年聪明过人,不仅能写一手好字,文章也写得好。新婚那天,他参加县考,文章写得井然有序,一字不苟,被县令定为首卷。唐宗泰县令夸奖他将来必成大器。道光二十年(1840)进京赶考,果然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按清代科举制度,一甲进士可以直接榜下授职,二甲、三甲需选一定名额的进士进庶常馆学习,选中者称庶吉士,三年以后再进行大考,并经皇帝亲试。廉兆纶在庶常馆学习期间,因丧父回家守孝。清道光宣宗皇帝看到兆纶有才,将来得破格任用,“命诸臣,可大用者兆纶(注1)。”咸丰元年(1850)兆纶服孝期满回京,次年庶吉士大考,获二等,授编修(从五品),入直南书房。咸丰四年(1854)授右赞善,这是詹事府的官职,掌东宫讲读笺奏、记注、纂修等。就在这一年,又被皇帝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督江西学政,转侍读学士,随即破格再擢升内阁学士。内阁是为皇帝办理例行事务的枢秘机构,品高位崇,其内阁学士的官职为从二品。(注2)廉兆纶在一年之内官级提升三品,这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咸丰五年(1855),授工部右侍郎(正二品),咸丰八年(1858)改任户部右侍郎,同年改任仓场侍郎。
  效忠朝廷 筹饷招兵
  廉兆纶在督江西学政期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已风靡江西全省。咸丰六年(1856),“湘军以十万兵力投入江西战场”。(注3)廉兆纶奉命同江西广信知府沈葆桢与太平军作战。。据《清史稿》记载,廉兆纶任工部右侍郎时,“粤匪石达开扰江西,侍郎曾国藩率师御之,寇张甚,陷州县五十余,逼会城。上命兆纶帮办广信、绕州防剿”。在太平军攻陷很多县城的情况下,广信城遭围困也十分危急。“城兵闻警先溃,葆桢筹饷湖口,夫人林氏,誓以身殉。”(注4)广信知府沈葆桢的夫人林氏,系林则徐之女,在危难中以身殉职。此时,廉兆纶受命替沈葆桢往湖口筹饷招募,但形势已十分紧迫。剿防太平军之战,使廉兆纶充分看清了当时清军的素质,他向朝廷奏言:“江西通省募勇计一万五六千人,各不相统,属地方,有警胜则互讦以竞功,败则争溃而不相救,甚且扰民冒饷,乘便营私,其弊不胜枚举。今贼势日张,瑞州、林江相继失守。”(注5)他向皇帝建议招募兵勇,要裁去一切名号,统编成军,每军四五千人,委派有威望的监司统领。在广信城危急之时,廉兆纶动员组织诸生员编成乡团与太平军作战。他亲上前线指挥,冲出城外去筹集军饷,招募兵勇,使衢州镇总率二千一百士兵援救广信城。在防守危城时,他将自己的俸银全部献出,补充军饷,而自己却落得贫病交加,生活不能自给。据《清史稿》记载:“兆纶防守危城,尽出俸银饷军,贫困至不能自给,寻以病告归。”(注6)
  咸丰七年(1857),廉兆纶病愈,仍值南书房,任工部侍郎,次年五月,改任户部右侍郎。这时,英法侵略军已陈兵天津大沽海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京师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外敌入侵面前,廉兆纶主战态度非常坚决。咸丰八年(1858)五月二十五日,他给皇帝奏折,请旨将沙船水手编勇,以备抗敌。“窃维海运南粮到津已五十多万石,约计沙船不下四五百号,水手即不下一二万人。此项水手,平日本非安份之徒,又往来海道以为常,未必与夷人全无交涉。今逆夷已踞大沽海口,而此辈游手多人,欲归则无路可通,欲住又无以自赡,当此津民惶惑迁徙之际,万一该夷暗遣二三奸党,与之潜相构煽,该水手等惟利是视,则天津之患,曷可胜言。臣再三思维,或将此项编为义勇,分布于官兵乡勇之中,则顷刻间得胜兵一二万人,军威可为一振。抑或稍稍津贴,沙船练为水师,联为战舰,亦可自成一队。相应请旨,敕下直隶督臣作速设法,妥为安置。”(注7)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奏议。当年六月,廉兆纶调到户部,任户都右侍郎。九月十四日,又任仓场侍郎。在他刚到户部任上时,就同兵部尚书全庆联名向皇帝递送奏折,认为北塘一带也很空虚,敌人千方百计想阴谋得到北塘,建议皇帝速派重臣,调发劲旅,“兵力既厚,勇气自申”,(注8)待敌穷困时打击其锐气。但这个建议并未被皇帝采纳。
  临危受命 统管漕运
  廉兆纶担任仓场侍郎一职,正值外患内忧的多事之秋。外敌海口陈兵,粮饷海运受阻,内陆漕运不畅,粮仓不时被抢。
  廉兆纶临危受命,格外尽职。当时,他所主管的漕运皇粮,是供职官廪禄,八旗人丁官俸及军饷的主要来源。在那朝政腐败之时,仓场管辖的皇粮,不仅是各级官臣贪欲的一块“肥肉”,也是外寇和“内匪”哄抢的目标。咸丰年间的清廷,各方面已积弊很深,仓储、漕运等环节,常被贪官、奸人所把持,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当时,在户部侍郎任总督仓场的廉兆纶,同仓场侍郎李菡(宝坻县人)一起,验收通州太仓,验收漕船运米,查获奸人、棍徒把持仓务,“奏除之,置于法”,但由于当时朝廷定例:“漕运驳船搀杂亏短之米数,由经纪人查出者,责令船户照数独赔,若经纪人并未查出者,责令船户经纪人各赔一半。”这就造成奸人有机可乘。因此,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却收效不大。于是,李菡、廉兆纶于咸丰八年(1858年)联名上疏:“驳船运输亏米,若令船户、经纪人各半分赔,船户持有人代赔,势必任意偷窃;经纪人知异罪同罚,势必徇私隐报,以免赔累。”并奏陈:请将“驳亏米、经纪人未能查出”一条,改为“除责令船户全数赔补以外,再令经纪人加赔二至四成。这样,船户所赔之数,即其所偷之数,即可戢户舞弊之心,经纪人同时补罚,则沿途稽查必严”。然而,奏疏进上,未待允准,上命照旧章办事,以归划一。可见,在那朝政腐败之际,朝臣中虽有改革良策也很难被采纳。
  淡泊名利 潜心诗书
  咸丰九年(1859),英法等侵略军陈兵津门大沽口,由海上漕运的粮米不能顺利运抵京城。皇帝圣谕廉兆纶,凡有南方江、浙海上运米船过境,“饬令于登、莱等处海口暂行停泊”。当时,军事粮饷筹集遇到空前困难。在这种动乱形势下,在仓场侍郎任上的廉兆纶,如坐针毡。咸丰十年(1860),英军抢掠了京城德胜门外的丰益仓,这是京城十三仓之一。廉兆纶面对粮仓被抢,不得不引咎自责,给皇帝上疏,请求责罚。皇帝念其过去有功,免于处罚,才保住乌纱。
  但是,时隔不久廉兆纶就大祸临头了。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咸丰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历6月4日),“廉兆纶奏,勇目指廉兆纶姓名索诈,请饬拿交直督审办。”这是发生在直隶交河县粮商非法囤积粮食案。当时,因为内外战事吃紧,国储空虚,在形势动乱的情况下,交河粮商乘机囤积粮食。廉兆纶得报,即派勇目捕捉粮商。不料派去的兵勇头目,竟以廉兆纶之名,向粮商敲诈勒索。从翁同龢日记所载内容看,本来是廉兆纶请旨,命直隶总督查办敲诈勒索的勇目,但皇帝不明真相,命刑部将廉兆纶逮捕问罪。审查之后,以用人不当,革职回到原籍,在天津主讲问津书院,以微薄的讲学收入维持晚年生活。
  廉兆纶回乡后,心清如水,淡然超脱,对功名利禄漠然视之。他观摩古今名作,潜心研究诗文书法,借以抒发情感,修养情性,著有《深柳堂诗集》流传于世。同治六年(1867)在家乡病故。
  廉兆纶与宝坻乡宦李菡同朝为官,曾同级同品,一度接任李菡的仓场侍郎,但李菡在宝坻素有“李半朝”之称,亲族借其威而富者不计其数。相比之下,廉兆纶却远不如李菡名声显赫,这恐怕与他居官清廉,一生清贫不无关系。
  据《宁河县志》记载:“诰授资政大夫,户部右侍郎,仓场总都廉兆纶墓在县西南五里谷家庄。”(今宁河镇所辖)随着时光流逝,家乡对这位廉侍郎的名声影响,早已随之淡忘,受皇帝荫封的廉兆纶墓地已旧迹难寻。1958年春天,笔者去谷家庄参加西关引河水利工程时,曾目睹一具被盗的清代女尸,暴晒荒野,也无人知其身份及墓主。后来,发现湮埋在土里的一块墓碑,上刻诰命一品“廉门高氏夫人”模糊字样,与《宁河县志》印证,这正是廉兆纶的墓址。高氏,乃本县岁贡高天池之女。

附注

注①《清史稿(廉兆纶)》 ②《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 ③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④《清代七百名人传》(沈葆桢) ⑤《清史稿(廉兆纶)》 ⑥《清史稿(廉兆纶)》 ⑦《筹办夷务始末》(卷四) ⑧《筹办夷务始末》(卷四)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廉兆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