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巡抚家族墓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25
颗粒名称: 刘巡抚家族墓地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670-6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刘巡抚家族墓地原是一处有百亩大的墓园,规模宏大,烘托出恢宏、肃穆而又森严的氛围。该墓地在清乾、嘉年间进行过一次修葺,以拒洪水。解放初期,该墓地仍保存完好,后被平毁,现遗址处尚存石狮一对。
关键词: 宁河县 刘殿衡 巡抚

内容

刘巡抚家族墓地坐落在丰台镇西村村西,南临丰玉公路,北、东、西三面都是民房。该墓地“文革”中被平毁,现遗址处尚存石狮一对。
  墓地原先规模颇宏大,总面积约达百亩。墓园呈长方形,东西短、南北长,地势北高南低。其东有小河环绕;西有守墓人庐舍;北端是一带横亘东西的土山,高近两丈,略呈弓形,上植多株松柏。墓园南端为一道东西向与墓地同宽的高墙,长约八十米,高约三米余。高墙居中是墓园大门,有各宽约3米的木栅门两扇,可左右开启。门外两侧各有石狮一只;石狮左右各有高大幡杆两根,其近顶处各置木斗。墙内侧矗立东西相望的华表,高逾两丈,其汉白玉柱身通体雕琢华美,顶端蹲坐一昂首向天的石兽,其名“望天吼”,是该墓的标志性建筑。墓园门一直往北为长约四十米、宽约十米的神道。神道居中距墓园门约二十米处为一巨型石制祭台,台长约五米,宽近两米,上置石祭坛5具;台前有稍低的石供桌,上有石香炉、石鼎、石酒盛等祭具。祭台左右各有大型神道碑一通,碑基是巨大的石赑屃,碑之两面镌有满汉两种文字的碑文。神道碑再往北,神道两侧,由南至北两两相对,排列着石狻猊、石骆驼、石马、石羊和官服执笏的石翁仲。这些墓前设施将整个墓地烘托得极为恢宏、肃穆而又森严。
  神道之北、土山之南是墓葬区,区内有坟四十余座,其始祖墓居最北,余坟依次向南呈雁阵形排列。据考,这里是丰台刘氏祖茔,葬有始迁祖刘信、二世祖刘国桢、三世祖刘世则、四世祖刘兆麟、刘兆麒及其后人共十余代。而两任湖广巡抚刘殿衡已分葬于林亭口,故不在其中。
  该墓地约在清乾、嘉年间进行过一次修葺。当时,丰台一带屡遭洪灾,墓地也多次被淹泡。刘氏族人遂在墓地四周筑以高墙,其北借土山,东、南、西三面皆夯土为墙,墙体里外再以砖包之。墙高约四米,厚约三米。原墓园的木栅门也改为石闸门,遇水关闸,从此可拒洪水于外,使墓区无水患之忧了。
  解放初期,该墓地除墓墙已大半坍塌、四根幡杆已不见外,其它如华表、石碑、石兽、祭台及坟墓尚存。显贵的墓主、华丽的墓表,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这块墓地极有风水,早年间,每到深夜,墓园里的石马、石羊等就变成活物,往往跑出来食人禾稼。一天半夜,有个看青人发现一匹马正在啃食庄稼,一气之下挥镰便砍,正中其耳。那马负痛而奔,眼见逃入刘家坟地。转天再看园中石马,果有一匹仅剩一耳。另据刘氏传人、现居丰台北村的刘瑞发说,原国家一位领导人也是丰台刘氏后裔,他的夫人曾率子女亲到丰台拜谒过祖墓。种种传说和故事,越发增添了这块墓地的神秘,使它远近闻名而成为丰台一景。
  1967年该墓被平毁。墓内除石闸门太重无法搬动现仍埋于地下、一对石狮幸存外,其它所有石制品如华表、石碑、石兽、祭台等全被运走用于兴修水利,大部分墓葬被掘开。据说有的一穴中有棺四五具之多,且都有棺有椁,棺椁之间尚有木炭、膏泥等防水填充物,材质大多为楠木,罩漆如新,均未糟朽,棺中墓主身着葬衣,发肤尚存。没人注意刘兆麒墓是否被刨开,只说是被刨的有“驸马坟”、“公主坟”,因为其中出土有凤冠,还有玉带、金银、珍珠等殉物,整整装了一大水桶。这些东西被人带到北京欲出售,结果换了许多“红宝书”;因为刨坟时有多人围观,秩序混乱,还有部分殉物散落在民间。据查,刘家未出过驸马;刘兆麒的继室姓钮氏,当为满州贵族,她受封为一品夫人,应戴凤冠入葬。推测所谓的“驸马坟”、“公主坟”实应是刘兆麒之墓,那么他的墓大约是被毁了。
  如今的刘巡抚家族墓地已变成庄稼地,其北端原坟山处还建起了民宅。现在只有孑遗的一对石狮还凄凉寂寞地守候在那里,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主人往日的辉煌。

附注

参考资料 丰台《刘氏家谱·坟茔图》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奎
责任者
刘殿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