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人生——访于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79
颗粒名称: 多姿多彩的人生——访于敏
分类号: K820.821.4
页数: 6
页码: 231-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两年前,宁河电视台开辟《宁河人》栏目,系列报道宁河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于敏是名震寰宇的大科学家,报道他,显然是个重头戏。
关键词: 宁河县 于敏 采访

内容

于增会
  两年前,宁河电视台开辟《宁河人》栏目,系列报道宁河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于敏是名震寰宇的大科学家,报道他,显然是个重头戏。然而,这样一位科技界的顶尖人物,上哪去找他?况且,他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全国各大报刊电视台已报道过多少次了,咱一个小小县级台去采访,他会感兴趣吗?一时犹豫起来。
  也许呢,试试吧,我迟疑地拨通了他家的电话。
  真是出乎意料!于敏听说家乡来人,喜出望外,连声说:“来吧,欢迎,欢迎!”
  7月下旬的一天,我和于确同志带领两名摄像记者驱车来到于敏家。他在百忙之中,安排半天时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于老年逾古稀,几十年的艰苦拼搏早已使他霜染银发。然而,他依然那样精神矍烁,腰板挺拨,行动轻捷,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射着一种科学家特有的睿智,言谈中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
  于敏生在芦台,长在芦台,对家乡有着特殊感情。当我们谈
  起家乡的变化时,他百感交集:“几十年没回家了,真想家乡父老呀!”说着,从抽屉里拿出珍藏的厚厚一摞照片,一张张指点着,给我们讲述起那难忘的往事。
  照片大多是他早年在家乡拍摄的。因岁月久远,已变得有些发黄。照片上的那些人物,大多已六十多年没见过了,可他记忆犹新,每个人都能叫上名字,何时拍的,在哪拍的,历历在目,清清楚楚。特别是那张与几个小朋友的合影,更是勾起他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童年时的于敏跟许多小孩子一样,特别贪玩。他家紧挨着蓟运河,放了学,哪也顾不上去,就邀几个小伙伴跳到河里游泳。那时的蓟运河,水面宽阔,波高浪急,没有两下子还真不敢下去呢,可他不怕,凭着他的胆量和水性,在水中任意遨游,一边游一边打逗,戏水取乐。游累了,往岸上一躺,晒起太阳,时而闭目养神,时而凝望蓝天白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在于敏家,书是最宝贵的财富。客厅的书架上摆的全是书。这是他事业登上辉煌殿堂的阶梯。除了书,就是各色各样的奖牌、奖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枚550克黄金铸成的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主席亲手授予他的。我敬慕地拿在手上,掂了掂,啊,好沉呀!我想,这不就是于老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吗!面对这位共和国的功臣,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对于这枚奖章,于老也特别珍惜。他回忆起江主席接见时的情景,感慨地说:“像我们这样的老科学工作者,荣誉不荣誉的已无所谓,可江主席授予的这枚奖章特别有意义,看到它,就想起党的教诲,人民的期盼……”
  是啊!悠悠爱国心,深深科技情。于敏心里装着的没有比党的事业更重要的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付出多少心血呀!如今年岁高了,退居二线了,
  然而,“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明”,他人退心不退,岁老志坚、壮心不己,仍像当年那样,牵挂着科技事业,不辞辛劳地献计献策,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于敏天资聪颖,学识渊博。这是人所共知的。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像他这样只知埋头学问的人可能就是“书呆子”,可他不,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着多姿多彩的人生,这使他的工作、生活有滋有味,潇洒浪漫,情趣多多。
  于敏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成了他最大乐趣。他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尤其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杨家将》、《说岳全传》等书。课余时间,常常一个人抱着一本书,在蓟运河边,在树荫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书中的那些爱国将领和英雄人物,他非常崇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叱咤风云的凛然正气,给他的教育与启迪极大,使他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立下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宏志。直到现在,出差时,还要随身带一些古典诗词或是诸葛亮、杜甫传之类的书,一有空就浏览起来。
  于敏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许多名篇,倒背如流。工作之余与同事一起背诵几首古诗,排除劳累,颇得其乐。
  于敏家的客厅里悬挂着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正是他心目中的完人形象。
  于敏最欣赏的诗句是诸葛亮《出师表》中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评价诸葛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了理想奋斗“终生”。说诸葛亮堪称道德楷模,他最可贵之处是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于敏对诸葛亮的崇拜,从他对《出师表》熟悉的程度也可以看出来。
  80年代在核试验场等待氢弹试验结果时,情急之下,陈能宽感慨系之,脱口背起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于敏更是感慨万
  千,接着背诵下去,竟一口气从开篇背诵到底。背到动情处,慷慨激昂,心潮奔涌,使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时至今日,两院士对诵《出师表》,在核武器研究院依然传为佳话。
  于敏的桥牌、乒乓球玩得都很出色。闲暇时,几个好友就玩起来,既是消遣,也是娱乐。好多牌友都佩服他,说:“数学脑袋瓜就是灵,打桥牌特能算计。”
  于敏还有个特别爱好,就是喜欢看京剧。工作之余,打开电视机,或到戏院,美美地欣赏上一出,又过瘾又解乏,视为最好的享受。有时戏瘾上来了,就与邓稼先、何祚庥两位戏友去戏院门口“钓退票”。他颇会察言观色,前来退票的,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心情和表现,他一眼就能看出,上前一搭话,往往十拿九准。
  于敏还爱看体育项目,看重大赛事,尤其爱看女排比赛。他还爱打太极拳。疲乏时,就在屋里打上三五分钟,他说这叫“点到为止,不入流”。
  于敏有个温馨的家,妻子孙玉芹,朴素端庄,文静秀丽,温柔贤惠,具有典型的东方女子气质。她是于敏的姐姐于愫给介绍的。1958年两人结成伉俪。她与于敏在原子能所上班,从事行政工作。她对丈夫的工作给予了最大支持,包揽了一切家务,创造了一个舒适安静的家庭环境,使得丈夫能够专心致志搞科研。谈到她,于敏总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说她这些年付出得太多了。
  于敏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工作勤奋努力,对父母非常尊敬。于敏有个六岁的小孙子,聪明活泼,招人喜爱。祖孙俩常在一起讲故事,下象棋,非常开心。夫妻相濡以沫,相互关照,闲暇时,领着孙子逛逛公园,散散步,别有一番情趣。
  交谈时,我们拿出关于介绍于敏的电视脚本草稿,请他指教。于敏认真看了一遍,说:“让家乡父老知道一下中国氢弹发
  展的历程也好,但不要突出我,应更多地宣传那些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指着文章的标题说,“这个标题——‘中国氢弹之父(当时国内外许多报刊都这么称呼),应改一改。他说:“××之父的称呼不科学,核武器研制是科研人员的集体创造,还有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办到的,我只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能说成我一个人的功劳。”他风趣地说:“要是叫氢弹之父,那得有多少父亲呀!”
  于敏是谦虚的。他从不居功自傲孤芳自赏。这一点,是人所公认的。他的高尚品格,哪怕是从点滴的小事中也可以看出来。
  这就是我们对于敏的点滴了解和印象。
  于敏,他用浓墨重彩书写了事业的辉煌,同时,也绘画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家乡人们惦记着于敏,于敏也深深地想念着家乡人们。握别时,我们对于敏说:“给家乡人们带几句话吧!”
  于敏稍加思索,语重心长地说了下面这段催人奋进、发人深思的话:
  祖孙对弈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我们国家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关键是人才,最重要的生产力是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非常希望,我们的家乡能够重视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担当起振兴我们家乡,实现科教兴县的重任。
  借此机会,向家乡父老乡亲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增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