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提督聂士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71
颗粒名称: 直隶提督聂士成
分类号: K820.821.4
页数: 7
页码: 89-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直隶提督聂士成,强占我领土台湾。聂士成主动请战,率军渡海,和刘铭传的部队并肩战斗,终于赶走了法国侵略者,保卫了领土台湾。从台湾回来,他随北洋水师屯驻辽东旅顺口。在一次海军大检阅中,他获得头名,被调至芦台教练淮军。
关键词: 宁河县 直隶提督 聂士成

内容

(一)
  武童出身的聂士成,有一定的治军经验。他在芦台治军,既训练淮军,也训练北洋水军。同治元年(1862),聂士成投军钦差大臣袁甲三的部下,随其在淮军征战。光绪十年(1884),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法国侵略军欲从基隆登陆,强占我领土台湾。聂士成主动请战,率军渡海,和刘铭传的部队并肩战斗,终于赶走了法国侵略者,保卫了领土台湾。从台湾回来,他随北洋水师屯驻辽东旅顺口。在一次海军大检阅中,他获得头名,被调至芦台教练淮军。
  光绪十七年(1891)十一月,在热河朝阳发生了金丹教徒起义事件,起事者人数众多,在组织上并有元帅、军师等称号。起义者抗拒官府,焚烧耶稣教堂,抵抗镇压的官兵,声势浩大,震惊朝廷。在处理这次事件中,清廷命聂士成统帅芦台诸军,急赴热河朝阳,镇压教徒起义。据《中外历史年表》记述:“起义者遭受残酷镇压,死者盈万。”(注1)金丹教起义首领杨悦春,也
  被擒拿斩首。聂士成因镇压朝阳金丹教起义功劳显赫,得到皇帝厚赏,赐黄马褂,并赐勇号“巴图隆阿”。“翌年(光绪十八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就在这一年,聂士成向直隶总督李鸿章请行,带三名武备学堂的学生,到东北三省巡查俄罗斯、朝鲜与中国接壤的边界。他骑马巡查边防,历经一年时间,从瑗珲、海兰泡、伯力到海参威,行程三万多里,将边防的山川、扼塞,全标绘成图,绘制了边防地图多幅,著有《东游纪程》一书。通过巡查边防,他认为沙皇俄国是一大患,屡陈防俄之要略。结果正如聂士成所料,沙皇政府于1900年7月,正式批准武装侵略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军事部署,随即蚕食了海兰泡、伯力等地区大片领土。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聂士成随叶志超到朝鲜抗击日军的进犯,但不敌日军,败退回国。接着,又在辽东九连城(今丹东西北)、虎山与日军交战。聂士成在此次战役中收复连山关,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因战功遂升任直隶提督。中日议和后,聂士成“还驻芦台,北洋创立武卫军,改所部三十营,与宋庆(调津的四川提督)、董福祥(调津的甘肃提督)、袁世凯并为统帅”。(注2)这四位领兵大员所率的军队,只有驻芦台的聂士成武卫前军和袁世凯所统率的新建陆军,纪律好,战斗力强,深得朝廷信任。当时泸上报刊称“聂军强矫任战”,敌人遇之“莫不惶然变色”。他治军以身率范,“躬与士卒同食饮卧起”,军纪严明。有这样一件事足以说明聂士成在朝廷中的地位。光绪推行变法,因慈禧太后反对而受阻,康有为、谭嗣同与光绪计议,欲用一股勤王之师软禁慈禧于颐和园。被选中的人就是聂士成。康有为知道王照与聂士成交谊甚笃,就打算让王去说服聂,但王不赞成用软禁办法,主张设法说服慈禧,让她支持变法。因主张不同,使王说聂之议泡汤,改由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致使变法终因袁的出卖而失败。
  (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面对这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聂士成作为清王朝的一名将领,必然要奉旨去镇压。四月二十五日,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裕禄,“调聂士成部步兵三营、邢长春部中一哨及左营全队(均为马队)、原驻津马队一营、原驻高碑店步队一哨开往涞、定、涿一带,会同剿团”。(注3)
  这时,在北京附近的义和团运动已遍及乡里,波澜壮阔。就在四月间,义和团有三万之众占据了涿州城。据杨慕时给聂士成写信介绍义和团形势说:“各路之匪,以涿州为会所,老团、新团,时出时入,常一万余人。”聂士成受命弹压。《拳匪纪闻》云:“聂军落垡之战,炮毁匪村五处,毙匪六百余名,而官兵仅阵亡十二名。”因此仗“聂不分良莠,不判首从,滥施杀戮,被传旨申斥,并令其率队返回芦台”。(注4)
  在当时,因为西太后对义和团是剿、是抚,还没有拿定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聂士成不知如何“相机剿办”,一味对义和团大力镇压,使矛盾更加激化,“其党(指义和团)大恨,诉诸于朝”而遭诃责。
  义和团斗争的锋芒是指向洋人。焚毁教堂为的是不让洋人在中国传教;拆毁铁路为的是不让洋人进京。随着形势的发展,保护铁路已成为聂士成的重要职责。五月十七日,西太后谕旨,“着裕禄迅将聂士成一军,全数调回天津附近铁路地方,扼要驻扎。”如出现意外,要拿聂士成是问。随着外国侵略军兵源不断增加,天津防御日益吃紧。这时的聂士成不得不以抗御外患为主,将兵力一部调到天津。《清史稿》记载,“士成驻杨村观变,会英法诸国联军至。士成三分其军,一护铁路,一留芦台,而自
  率兵守天津”。
  (三)
  庚子年间,对清朝政府来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外患,大兵不仅压境,而是深入腑心;内患,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剿抚两难。1900年6月21日,西太后公开发布诏谕,向各国宣战。当时侵略中国的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入侵路线与1860年英法联军一样,都选中大沽、北塘海口。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外国侵略者在天津有了租界地,租界地成了侵略者储饷、补给和屯兵的大本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十日,八国联军以天津紫竹林“租界”为根据地,由英国人西摩拼凑二千混合部队,向北京进犯。当敌军行进到廊坊时,受到了义和团的顽强抵抗,敌军大败,回窜天津,溃退途中又遇义和团阻击,“侵略军被杀死六十二名,伤三百六十二名”(注5)。这时,在天津防守的聂士成,已经和义和团联合抗敌。据史料记载,早在六月初五,“聂士成督左路前营炮队,前路左后两营,将陈家沟铁桥之侵略军击退,夺回闹口,并先后击退侵略军步兵、骑兵之两次进袭,伤毙洋兵数十名”。(注6)六月九日,针对侵略军兵源不断增加的形势,“直隶提督聂士成率武卫前军三万人,自芦台开抵天津,与浙江提督马玉昆所统之武卫左军合攻紫竹林租界”。(《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244页),同时,两军三面围攻天津机器东局,一日内连攻五次,“该局烟雾迷天,洋兵纷纷窜出”。
  六月初十,聂士成的军队移扎海光寺。该军于天津小西开设炮两尊,击毁紫竹林洋楼一座。当晚,聂士成选勇百名,“乘船渡河,潜至跑马场,见有洋兵及教匪三百余人,遂用手雷抛击,伤毙甚伙,余俱惊溃”。(注7)并焚毁了该处的三座洋楼。从六月十一日开始,战事日趋激烈,聂士成昼夜奋战在前线战场。十
  一日再打紫竹林。夜间,聂士成又率兵攻打小营门,占领小营门,敌人逃窜。十二日,聂士成又马不停蹄率部与洋人战于天津南郊。就在聂士成浴血奋战八昼夜之际,六月十三日(公历7月9日),朝廷下了谕旨,将聂士成就地“革职”。上谕称:“该提督并无战绩,且闻该军有溃散情事,实属不知振作。聂士成着即革职留任,仍着严督所部各营,迅将紫竹林洋人剿办,并速恢复大沽口炮台,以赎前愆。如再因循致误戎机,定将该提督按照军法从事,决不宽贷。”(注8)就在清廷下旨处分聂士成的这一天,聂士成在天津南门外八里台桥上,与侵略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清廷为什么下此谕旨?据史料记载,江西道监察御史郑炳麟,以道听途说、时过境迁的情况,在六月九日给朝廷上折,为罗织罪名把原落垡镇压义和团的事情捏合在一起,告聂士成的御状。奏折称:“臣闻提督聂士成骄悍恣纵,擅拔全军,置海防于不顾。包打义和团拳民,玉石不分。烧杀抢掠,穷苦百姓均不聊生。以致众怨沸腾,人心共愤。”(注9)显然,这都是一个月以前的事。清廷上谕中“且闻该军有溃散情事,实属不知振作”等语,也与郑炳麟所奏完全一致。
  聂士成虽有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劣绩,但他面对外敌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感人。尤其是他悲壮殉国的场面,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里就其阵亡前场面做一描述。
  六月十三日,八国联军增兵一万多人,袭击聂士成海光寺驻地。聂士成率兵堵击敌人,不想在八里台与敌遭遇。就在激战中,又来了一大股敌军,使聂士成腹背受敌,枪弹、炮弹如雨淋,义和团虽派兵增援也未能解围。聂士成手持战刀斩杀敌人,“恶战十数次,相持八日,炮声不绝。西人谓自中国交战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兵”。(《天津一月纪》)。但在敌人不断增援下,聂军伤亡殆尽,聂也身负重伤。他先是两腿中枪弹,仍带伤督
  战,不让士兵退却。营官劝他退后休息,遭他怒斥。枪弹又打穿他的两腮,脖子脑门多处中弹,一弹击中腹部方扑地,肠子流出数寸,当即阵亡。
  八里台聂忠节殉难处的巨型雕像
  聂士成死后,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裕禄奏报朝廷:“正在缮折间,据武卫前军王怀庆禀报,直隶提督聂士成于本月十三日卯刻在天津南门外八里台地方督战阵亡。奴才闻信不胜惊愕。查该提督自初十日带队移扎天津城南海光寺后,连日力战,先进据洋人跑马场及八里台一带,烧毁洋楼三座,继复夺取小营门洋人炮台,……十三日丑刻,有洋兵大股来袭该军驻扎八里台之队,该提督闻信,驰往督战,洋兵四面环击,枪炮如雨,该提督两腿均受枪伤,犹督兵不许少退,营官宋占标令退后将息,该提督愤不可遏,仍复持刀督战,又被敌枪洞穿左右两腮、项侧、脑门等处,脐下寸许被炮弹炸穿,肠出数寸,登时阵亡。其营官宋占标亦随同殉难。经弁兵等将该提督尸骸夺回。……伏查该提督聂士成,秉性忠纯,勇敢素著。……兹以临阵捐驱,身受多伤,死事甚为惨烈。而当此军务方急之际,遽失良将,莫不同声悼惜。该提督系一品大员,应如何赐恤之处,出自鸿施。”(注10)
  聂士成殉国后,朝廷赠聂士成太子少保,谥忠节,在天津、
  芦台建有聂公祠,八里台建有聂公纪念碑。碑亭主柱刻有挽联:
  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今日尘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
  横批:
  “正气凛然。
  当时清代文人裘毓麐,在《清代轶闻》中评价聂士成称:“聂氏用作其时,以死伸职,嶽嶽良将,而为奸回所断送,其死至可痛惜。顾当吾国挫败之余,乃忽有此不可侮之一军。”中国若选这样的良将为帅,“吾敢断言,吾国之兵,将强于天下”。
  就在聂士成悲壮殉国的第五天(六月十八日),天津城陷落,以裕禄、宋庆、马玉昆为首的领兵大员率先撤逃。随后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以西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仓惶逃窜西安。最后,以卖国求和而告终,“庚子割地赔款”,给中国历史上带来永远洗不掉的耻辱。

附注

①《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848页 ②《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四 ③《义和团史事要录》111页 ④《义和团史事要录》139页 ⑤《天津文史丛刊》第一辑 ⑥《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⑦《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⑧《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⑩《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