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旧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23
颗粒名称: 旧人旧事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3
页码: 182-184
摘要: 本文回忆了唐山大地震时期的人和事,描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勇气。文章讲述了自己家和邻居们在地震后的经历,以及作者对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的敬意。这些故事让人感到刻骨铭心,值得人们铭记。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想起唐山大地震,心情一下沉痛下来。一时间,多少人丧命,多少人留下终身残疾啊!然而,想起那时的人那时的事,心又马上热起来。20年来,可谓人间沧桑。80年代、90年代,多少奇人呼风唤雨,多少奇事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谈笑间,灰飞烟灭。唯有那旧人旧事,使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我家住在赵本乡艾林村。地震那年我才十几岁。震前,我母亲发现外边打闪,到院里刚刚备完柴禾,大地就摇晃起来。母亲没有往院中间躲跑,却去猛拍打同院邻居的门。屋檐上的土块落在她肩上,她还是拼命地拍打叫喊。邻居跑出来,冲她大吼道,“你快蹽!”由于母亲及时喊叫,邻居们及时跑了出来,只有母亲的肩被砸伤。邻居们责怪她,“你站在院喊就行,还顶着死拍门?万一出了事,我们心里咋忍?!”“我先知道的,哪能眼瞅着不上手!”那时的人就是这样,宁肯伤自己,也要顾别人。
  震后几个小时,我们几家邻居的老幼,合伙搭了一顶席棚。快中午时,刨人的男女劳力,都还没有回来,剩下的老幼也没有起火做饭(那时,我们村每人年口粮360斤,到次年七、八月,大多数人家断顿)。听说后街的人们住在“河西一大片”的工棚里,孩子们可以吃点锅巴什么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商定,也想去工棚里吃点,却被家大人拦住了。邻居大奶奶领我们去挑野菜,边挑大奶奶边嘱咐我们,“再饿也不能去夺人家的食。夺人家食缺德!”直到下午一两点钟,我们这些老幼,才吃上野菜饭。邻居大姐姐刨人回来往席棚里一躺,喘着长气。大奶奶端来一碗菜饭,“啥也没有,都吃的这。”一碗下肚,大姐姐也有气力了,笑着问我们,“知道今天吃得啥菜吗?”“不就是马九菜吗!”“不,正八本大书上都有它的名字,它叫马齿苋!”
  马齿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它,记住在那种情况下,以它充饥的人们。
  震后,重伤员被送到远处大医院,轻伤员留在公社卫生院。
  当时,公社卫生院院长叫徐宗付,50开外。他的老伴远在老家丰润,而丰润的震情比宁河不轻。徐大夫夫妇又没有子女,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回家看看老伴。他说:“一个大夫怎么能这时候走开呢;再说,有当地政府,有乡亲们,会照顾好她”。不久,从丰润老家传来噩耗,老伴震亡了。领导又劝他回去。他坚定地说:“赵本公社的伤员就是我的亲人,我不能走,这个时候伤员离不开大夫!”徐大夫还多次下村,给受伤的群众换药。一次,他又来到我们村,人们又一次将他团团围住,有人诚恳地劝他,“您这大年纪,就少来几趟吧,换药、看病,我们自己去卫生院。”徐大夫指着我母亲,笑着道:“这位,地着震还往邻居门上闯呢!现在震完了,我就不可以下村?”
  平凡的话语,平凡的事迹,平凡的人们,在那危急时刻,又显得多么不平凡啊!
  那时,不平凡的人,也办着“平凡”的事。
  安徽省的领导,不算平民百姓吧!
  我村的李连生,如今提起他们依然热泪盈眶。那年李12岁,被人从废墟中刨出时,腿骨彻底折断,昏死。缓过时奄奄一息,被转到合肥市一家大医院,又只剩下一口气。大夫护士守候他两天两夜,仍不见好转,人们开始摇头叹气。这时,安徽省的几位领导来到病床前,详细询问了每个伤员的情况。一位领导摸摸李的胸口,撩开他的眼皮,说,“只要这孩子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一定要救活他。否则,安徽人民无脸见天津人。”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李苏醒过来。“这孩子得救啦!这孩子得救啦!”千里之遥的安徽人,流出了欣喜的泪花。
  这故事讲给当今某些人听,他们也许会感到做作、虚假,但所有从那时走过的人会确信无疑的。
  但愿这旧人旧事,能够激起人们心中的热浪!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崇河
责任者
徐宗付
相关人物
李连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