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一曲凯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03
颗粒名称: 抗震救灾的一曲凯歌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5
页码: 101-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部队指战员在克服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他们在宁河县进行了救援,当地政府请求支援。在抢救过程中,部队指战员共救出9人,包扎80多人,其中一名战士在抢救中受伤。此外,部队还与当地政府共同解决群众的住房、饮食和防震问题,展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震声就是命令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多,天黑黑的下着小雨,忽然大地激烈地颤抖起来,房屋摇动,地声隆隆,即刻墙倒屋塌,家俱翻滚,人们从甜睡中猛醒,在惊慌之中,都知道是地震了,纷纷火速从门口、窗口跑了出来。团里的领导同志不顾家人的安危,不到5分钟时间不约而同全部跑到了团指挥所的楼下,并就地召开了紧急会议。不容大家发言,团长李满善同志对抢险救灾作了明确的部署。他说:“震声就是命令,这样大的地震,宁河、汉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一定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抢救。现在要兵分三路:一路由张伦同志带一营全体会同指挥连去汉沽;一路由耿秉泉同志带二营全体会同运输连、修理所去宁河;其余的在营区组织自救和机动待命。卫生队要抓紧做好接收和抢救伤员的一切准备工作。”团长刚讲完,政委陈德富同志接着动员说:“党和人民群众是我们的靠山,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头等责任。我们要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我们边开会,边安排司令部参谋通知部队紧急集合。正开会,宁河县委吴部长来搬兵.他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当部队将要出发之际,宁河县革委王兴邦同志,坐着摩托车急驰到部队请求支援,我们立即上车跟其出发,当车队驶至县城区,由于房屋倒塌和路面被破坏,汽车不能通行,部队便立即下车跑步前进。由于天黑路滑,道路难行,不少同志摔倒了爬起来,大家跑得汗流浃背,没有一个掉队的。部队很快到了指定地点,在县领导同志统一指挥下,投入了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紧张战斗。
  不惧险救亲人
  多少年来,宁河县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子弟兵倾注了满腔热情的关怀。对部队的战备训练,野营拉练,基本建设,军农生产,后勤保障以及工作、生活等都给了热心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甚至在有很大困难的情况下,也尽力地帮助部队排忧解难。这些深情厚意,深深扎根在干部战士的心坎里,激厉和鼓舞着同志们奋发向前。因此,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干部战士怎能不痛心、不奋斗、不献身呢!当到了现场看到群众受害的惨景时,同志们心如刀绞,忍不住地哭了。他们浑身是胆,浑身是劲,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抢救。在抢救中为避免伤着群众,他们不用锹、不用镐,用手扒灰土、搬瓦块,有的指甲扒掉了,手被玻璃、铁钉划破了,一声不响地忍受着,继续抢救着。六连卫生员黄朝平同志,听到被震塌的房屋下面有呼救声,他仔细判定呼声位置,冒着余震的危险,从预制板支撑的洞隙里爬了进去。有的同志喊道:“太危险!”他坚定地回答:“不要管我,救人要紧”。就这样他冒着生命危险爬进去,艰难地扒开灰土砖块,掏出一个洞口,救出了两名群众。这一天他先后救出9人,伤重的背到车上送往部队抢救,伤轻的就地立即进行包扎,他先后包扎受伤群众80多人。
  有一家屋顶震塌,将群众埋在里面。五连的几名战士在副连长李玉堂同志的指挥下,用力抬起屋梁架,把群众抢救出来。班长宿华同志跨步向前稳稳地用力扛起大梁时,不料一个大铁钉穿透胶鞋扎在脚心里。这时他想如果自己晃动一下,屋架上的盖物,就有可能滑落下来砸伤群众,他象铁人一般,紧咬牙关,忍着剧痛一动不动,直到把群众抢救出来。当战友们帮他放下大梁时,才发现他的脚踩在铁钉上,胶鞋已被鲜血渗透,他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晕倒了,醒过来又继续战斗。有一户群众的房子,屋顶与三面墙均已震塌了,还有一面墙未倒,向里倾斜着,在余震频繁的情况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但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快的救出群众,他们立即挑选了几名个子大的战士当支柱,用力顶住倾斜的墙体,尔后组织其他同志快速抢救,当救出群众下令立即散开,墙体随之轰的一声倒下了。在整个抢救过程中,似这样奋不顾身救亲人的事是很多的。当县城抢救任务基本结束后,我们又奉命连夜奔赴板桥公社参加抢救。指战员们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群众的赤胆忠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克服饥寒疲劳,生死置之度外,个个斗志昂扬地战斗在抢救的现场。
  鱼水情一家人
  地震给党政机关造成了工作的极大困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损失。群众一度无住所、无饭吃、无水喝。指战员们也同样与人民群众共患难,忍饥受寒。地震当日的午后,部队炊事人员将饭送到了抢救现场,干部战士们虽腹内空空,面对又惊又饿的群众,谁能忍心吃一口呢。同志们首先想的是群众,是骨肉同胞,便把馒头一个个地送到群众的手中,把大米饭用手捏成团子分发给群众吃,把水装在小壶里给群众喝,很多群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同样,当部队晚上未吃上饭时,县委领导带着饼干和热水送到了干部战士面前。在板桥公社抢救时,由于离部队驻地较远,道路难行,饭水未能及时送到,指战员们饿着肚子坚持抢救和搭防震棚,这一切,地方领导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千方百计地组织群众做饭并给部队送来了两筐面饼。同志们都懂得,在这个非常的时候,烙面饼是多么不易啊。领导够难了,群众够苦了,我们决不能再给他们增添一点麻烦。因此,尽管大家饥肠辘辘,守着面饼谁也不动一个。县里领导张克俊同志看到这个局面,也着急了。他流着眼泪非常动情地说:“同志们哪!地震是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灾难,但是群众送来的饼子,是他们的一片心啊,请同志们收下这片心吧。”就这样每人拿了一个面饼,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在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尤其是震后的前几天,部队的营房里也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人员来回奔波,车辆川流不息,拉伤员、运物资忙个不停。尤其是抢救受伤群众的工作,更是分秒必争,马不停蹄。地震的当天,营房里的操场、路旁、空间地,很快支起了帐蓬,搭起了草棚,接收和治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伤员,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宁河县的受伤群众。部队组织了抢救队。提出了“抢时间就是抢生命,只争朝夕救伤员”的口号,激励着指战员日以继夜地战斗。他们抬伤员,备药品、治创伤、理生活。有的同志带病发着烧坚守工作岗位;有的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过度疲劳晕倒了,爬起来继续干,有的群众由于伤势重失血多,需要输血,同志们争先恐后地献血,军医徐明训同志和卫生班长李国安同志,连续两天抽血给了受重伤的群众。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为使受伤的群众少受苦早脱险,早治愈、早与家人团圆,再苦再累,就是掉几斤肉,也心甘情愿。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进入宁河县的部队,在县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抢救群众4300余人,救治伤员(含在营房)600余人;搭建简易防震棚2100余间。自始至终地做到秋毫不犯。
  抗震救灾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爱护子弟兵,人民战士爱人民的鱼水深情,共同谱写了一曲“同甘苦共患难,军民并肩战苍天”的生动凯歌。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耿秉泉
责任者
李满善
相关人物
张伦
相关人物
耿秉泉
相关人物
陈德富
相关人物
王兴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