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站又沧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02
颗粒名称: 百年小站又沧桑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3
页码: 98-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芦台火车站的干部和工人在1976年7月28日的地震中坚守岗位,积极组织救援和保卫工作,确保了车站的正常运转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接受了治疗伤员和运送救灾物资的任务,并在大灾面前表现出对人对事的真诚和赤诚。即使面对家人的关心和询问,他们也以工作为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1976年7月28日。芦台火车站。
  值班室共三名:张春山、姜福成、卞士明。震前,姜福成正在四道接一列油罐车。内勤张春山,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马上就是巨烈晃动。卞士明说声“地震”,拉了张春山一把,迈腿就往外跑。可是晃动太大,他们连站都站不稳,二人连滚带爬,总算出来了。只见汉沽那面,天上发红,当时人们“战备”观念很强,张春山立刻喊“原子弹爆炸!”。只见姜福成正抱着棵树,也冲他们喊。三人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冲进值班室。
  值班室内,风斗上放的充电机已掉下来,把道堵住了。
  铁道扭曲,列车出轨,房倒屋塌,电源中断,只有候车室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天上下着小雨,空旷漆黑的原野里传来呼救声、哭喊声。
  这三位工人小声嘀咕着,还不知家里如何,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口气,就不能离开火车站,这里是万万不能没人值班。很快找到手电筒,开始了正常工作。
  天刚蒙蒙亮,车站的领导冒雨来了,工人冒雨来了。大地冒水喷沙,沙子淹没了屋里的床铺板,到处是一幕幕惊人的场景。
  车站工人、共产党员杨玉仿,组织家属上站台。站台上挤满了人。杨玉仿高喊道,“咱们车站是塌陷区,如果塌陷,大家就抱住铁轨!”
  书记马元英组织工人保卫货场、车站、救伤员、搭临时棚、做饭,解决水电等问题,工作有条不紊。
  大震后,干部、工人一条心,团结抗震人心没散。
  车站的干部、工人蜂拥着冲向倒塌的车站旅店。那里有南来北往的旅客,要尽快救出他们。有人拿着工具,找不到工具的,就赤手刨挖。很多人手指被水泥砖块磨烂。一位被刨出来未受伤的旅客,激动地说:“我这被刨的没伤,你们刨人的都有伤!”
  站台上一个又一个临建棚搭起来了,职工、家属就住那里。
  车站食品店塌了,没有一个人随便去拿吃的;后面食堂倒了,也没有一个人随便拿粮食。
  无论干部,还是工人,都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工作。货场上,围着保卫人员。书记一遍遍清点着货物,一遍遍叮嘱着工人,“国家财产不能丢失一分一毫”。铁道上,领导一步一步查看,不放过一个裂纹每一丝弯曲。
  通车啦!通车啦!
  东北——唐山——芦台——天津——北京
  震不垮的百年小站,震不散的人心。英勇的小站人,用自己的心血,疏通了震坏了的铁路动脉;小小的芦台火车站,又接通了四面八方。
  一列列客车开出去,把宁河县的伤员,送到各地医院,接受治疗。小站的干部、工人,送走一列,心里就卸下一块石头;心里就会轻松一点。是啊,不就是为了这些受伤的兄弟姐妹,小站人才日夜奋战吗?!
  一列列货车开进来,送来救灾物品,装卸工人生龙活虎冲上去,用颤抖的双手捧下各地人民献出的一颗颗滚烫的心。
  大灾面前,人们都以赤诚的心,对人对事。张春山直到车站工作稳定后,他才回到家里,母亲问他为什么震后不回家看看,张春山只有避开母亲的目光。这时,他第一次在老人家面前扯了谎,“我向人打听了,说咱们家没事……”。
  母亲笑笑说,“我知道,就是有事你也不回家。在你心里车站比家更重要”。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崇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