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子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94
颗粒名称: 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子里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7
页码: 70-76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唐山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经历,包括在县委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清理街道和掩埋遇难者遗体的工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和帮助。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宁河,强烈的震感将我惊醒,在计委机关住宿的郑长华、范树忠、李亚轩、夏玉春、杨淑芬几个同事惊叫着,呼唤着,本能地冲到院子里。倾刻间整个芦台镇变成一片废墟。我们呆呆地挤在一起,环视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敢往前迈出一步。当我们明白了一切后,就立即分头到左邻右舍及同事家里去救人,直到天亮县委派人通知我们到县委集中听候任务。就这样,我就到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开始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县委门前躺了很多从废墟里刨出来的伤残病人,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临时成立的急救站运送药品。我和计委的几个同事跑步赶到位于北街东头的药材公司,值班同志二话没说迅速找出各种急救药品。我们每人扛着两箱药品,又飞快向县委急救站跑。震塌的房子堵塞了街道,惊魂未定的人们坐在两边隆起的废墟上。我们不时地扔些绷带、止血止痛的药品,给正在自我救护的受伤群众。抬送伤员的,打探情况的人匆匆忙忙,他们满脸灰尘,有的身上淌着血。我们跑了一趟又一趟忘记了劳累,忘记了伤痛,只想多运送药品,多解救些受伤的群众。消毒的酒精没有了,我们就到北街的酒厂刨来了芦台春酒送到急救站代用。
  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由张良知担任主任,日常值班主要由吕福玲、王佩芳和我3个人负责。震后头几天,指挥部发布许多公告,主要是通过广播站的高声喇叭广播,一切通知则由我们工作人员跑步向各有关部门、有关领导传达。地震后当天,在外地开会的县委、县革委领导都赶回县委机关,各公社的主要负责人也都陆续赶到县委汇报各公社的灾情。到了下午,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全县受灾情况。
  夜晚降临,指挥部准备连夜派出人员到各重灾公社组织抢险救灾,张良知主任要我想办法搞些手电筒,我便马上去百货商场。这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只得摸着从废墟上走,不注意就绊倒在遇难者的遗体上。到了尚未完全倒塌的百货公司门市部,值班同志给我一个电筒,让我自己进去找。地震的残酷,使人形成条件反射,一看到尚存的建筑物就心有余悸。黑古隆咚的商场,东倒西歪的货架,散落满地的商品,令人恐怖,我找到电筒电池迅速装满一箱,简单履行手续,立即返到指挥部。
  29日经过一昼夜的高温天气,芦台镇二千多遇难者的遗体开始腐烂,空气弥漫着恶心的臭味。为了防止震后瘟疫的发生,指挥部决定:由县委常委王福芬同志分工负责清理疏通芦台镇三条街道,动员群众迅速掩埋遇难者的遗体。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洒药消毒,各单位的运输车辆、推土机由指挥部统一调度使用。上午开始,十几辆推土机从蓟运河渡口至北街开始清疏。人们忍着悲痛用苇席将遇难者的遗体裹起。席卷大的是大人遗体,席卷小的是孩子的遗体,也有将大人和孩子包在了一起。有遇难多的户,亲友邻居都帮忙。没有任何送葬的仪式。县武装部王有德政委的遗体,用军用被裹着由四名战士抬着走的。看到这一拨拨、一群群送葬的人,一个外地司机沉重的说:“宁河人真坚强。”看到这悲壮的场面,我的心里透不过气来,眼泪不住地流。到了下午,我和机关同志参加了装运无主尸体的工作。后来,尸体高度腐烂,一抓一层皮。清疏街道、装运尸体的工作到31日下午扫尾。遇难者的尸体大部分掩埋在宁河县与汉沽农场交界的地方。执行掩埋任务的是天津警备师二团、五团。后来,指挥部接到五团报告,他们在掩埋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仍然活着的人,真是命大福大。
  29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搭建了临建棚。电信部门抢修沟通了市委专线等电话线路,同时市委派出两名报务员在指挥部设立了电台,由两名解放军战士负责手摇发电机供电台使用。在后来的几天里,各公社的电话也基本沟通。这样从上到下的通讯联络基本恢复,为抗震救灾指挥部顺利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8月3日指挥部对全县伤亡人数基本模清,共伤亡59112人,其中震亡16098人,占总人口的5.68%(以后准确数字虽有变化,但仍以此数为依据)其中芦台、大北、宁河、丰台等十一个公社,199个大队,震灾严重,震亡率在10%以上,房屋倒塌在80%以上。
  这场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给全县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为了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群众,10月7日下午4点在芦台露天广场召开了全县“追悼在地震中遇难的阶级兄弟大会”,县委书记邢国俊同志致悼词,向在地震中遇难的武装部王有德政委、财政局李振义局长、苗庄公社于京广社长等八位局社级干部,向全县在地震中遇难的16098名骨肉同胞表示哀悼。
  二
  地震发生后,灾区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他们用各种方式支援宁河灾区。各地的抢险、医疗队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带着各地人民的嘱托,在宁河人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手,许多感人的事迹,至今使我不能忘怀。
  我接触到的天津医院外科护士董卫红就是其中一个。她在震前参加市卫生局卫生联查,住在宁河招待所,地震她脱险后,不顾强烈余震,不顾手指划破,从坍塌的屋顶刨出一个窟窿,冒险救出4个招待所服务员,又连续救出住宿的旅客,而后又与不相识的同志从县医院和县药材公司找来医疗器械及药品,在招待所因陋就简成立了临时医疗急救站,经过3天3夜的奋战,抢救治疗了几十名重伤员和上百轻伤员。到8月4日奉命返回单位后,她又参加了天津市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重返宁河灾区。
  更催人泪下的是,我9月1日值班时接到驻野战医院救灾的内蒙医疗队的电话:呼和浩特市防疫站主治医师金云华同志病逝。她是在救灾期间由于震后环境恶劣,患了脑膜炎,由于忙于救死扶伤,顾不上检查,耽误了治疗不幸去逝。她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宁河人民,年仅46岁。当我把这不幸的消息报告县领导,都无不为之动容。县委副书记张云祥和常委王光军同志及有关部门领导,特地赶到内蒙医疗队驻地,向带队领导木伦同志转达了县委及全县人民对金云华同志逝世表示衷悼。在当时,虽然没有花圈,没有隆重的追悼会,但这白衣天使的名字和事迹永远地留在了宁河人民心中。
  地震发生后,外省市、天津市及部队陆续派35个医疗单位,44个医疗队共1500余人来宁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救死扶伤。特别是天津市赴宁河救灾队总领队,市卫生局副局长王祥林同志冒着余震和酷署,走遍了宁河十几个重灾公社,组织指挥抢治受伤群众,及时调集医疗器械及药品。由于医疗条件差,伤残情况复杂,伤残人员的情况不断恶化,王祥林同志及时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紧急向外地转送危重伤员的建议,为地震受伤的群众恢复健康,减少死亡人数做出重大贡献。经县领导研究请示市委安排后,从8月6日开始组织向外地输送伤员。为了做好转送伤病员的工作,我们指挥部工作人员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听候市有关部门的转院指令、铁路部门关于火车到站发车的通知、向有关部门及各公社传达转送伤员实施方案。伤病员卡片登记,慰问品的准备发放,危重伤员陪护家属名单,火车上婴儿用奶的人数统计;上站的车辆安排等工作都由我们来做。到8月16日先后5批向天津市各部队医院;向陕西省的宝鸡、凤翔、汉中、西安、咸阳、兴平、渭南;向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铜陵、繁昌、马鞍山、宣城;河南省的新乡、华西等7个省市的40多个市县的187家医院转送了伤残病人。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关怀灾区的还有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及学生。在地震后的一个月里,指挥部每天要收到上千封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慰问信、慰问电,特别是接收我县震伤病人的陕西、安徽等地的中小学生寄来的慰问信最多。为了转达这些与灾区人民心心相连的真情,我们将这些慰问信、慰问电分发到各局、各公社、各中小学校。还有许多宁河籍探家的部队干部、战士、纷纷到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为救灾献力。南海舰队西沙群岛守岛部队官兵也多次打电话表示慰问。各地的无私援助和亲切关怀,给我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三
  宁河县是天津的重灾区,在抗震救灾最困难的日子里,党中央、国务院及天津市委、市革委领导对宁河灾区给予了亲切的关怀。
  地震当天,市委接到县委领导派人送去的汇报灾情的信后,市委第一书记解学恭及市委、市革委领导,各部委办局的负责同志冒着余震亲临宁河视察灾情。
  7月29日下午,指挥部接到市委的通知:中央慰问团将赶赴宁河慰问。我们奔走相告,准备欢迎中央慰问团的到来,我们在明显处的残墙断壁及临建棚上张贴大幅标语。主要内容有“欢迎中央慰问团”、“感谢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
  7月30日上午,中央慰问团郭玉峰、张宗逊、解学恭、吕玉兰、王曼恬等40多位领导在抗震指挥部向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表示慰问,并听取了县委邢国俊书记的汇报。中央慰问团在我县进行了两天慰问,先后到芦台公社街道、工厂。赵庄公社大杨村,大北公社马鞍村及廉庄、东已坨慰问视察。
  8月初在抢修芦台大桥时,国务院副总理汪东兴、交通部长叶飞亲临现场指挥。此后国务院副总理孙健也到宁河视察灾情。
  天津市委书记徐信、王淑珍也曾多次来电询问,指示抗震救灾工作。市委副书记冯勤亲临宁河指挥救灾工作期间,与我们工作人员同吃同住,用餐与别人不同之处仅仅是咸菜切的略细点,散点蒜沫而已。
  市各机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临时来宁河指导救灾工作,也都是自带午饭,唯恐给灾区人民添麻烦。反过来宁河工作人员到市里汇报工作,所受到的热情接待,足以使你感动不已。我记得8月10日县计委李长顺同志为尽快上报全县震灾综合资料连夜赶到市计委已是凌晨1点多钟左右,意想不到的是市计委门前灯火通明,市计委的工作人员迎候在那里,食堂的炊事员也没有下班,为灾区来的同志赶做夜宵。
  最使宁河人民不能忘记的是天津市对宁河震后城镇建设和农村建房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76年到80年先后拨给震灾款1亿5千多万元,基建物资在计划分配的基础上又增拨钢材2万多吨,木材5万多立方米,水泥15万多吨,并在建设项目的制订、物资品种的调剂上都优先照顾。为了感谢市计委、建委、物资局对宁河的大力支持,79年春节县计委具体主管这项工作的同志请示县领导对这些单位表示一下谢意,县革委副主任杨文元特批两箱“芦台春”酒。酒是收下了,但这些单位付给的两箱酒钱却一分不少。
  20年过去了,但我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子里亲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及全国人民对宁河人民的关怀与支援,致今使我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谨此纪念宁河县抗震救灾20周年。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任永利
责任者
郑长华
相关人物
范树忠
相关人物
李亚轩
相关人物
夏玉春
相关人物
杨淑芬
相关人物
张良知
相关人物
吕福玲
相关人物
王佩芳
相关人物
王有德
相关人物
李振义
相关人物
邢国俊
相关人物
于京广
相关人物
董卫红
相关人物
金云华
相关人物
张云祥
相关人物
王光军
相关人物
郭玉峰
相关人物
张宗逊
相关人物
解学恭
相关人物
吕玉兰
相关人物
王曼恬
相关人物
汪东兴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孙健
相关人物
徐信
相关人物
王淑珍
相关人物
李长顺
相关人物
王福芬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