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60
颗粒名称: 锄地
分类号: K875.1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本文讲述了这段文字描述了农村锄地的场景和锄头的作用。锄地是一项单调而辛苦的劳动,需要农民具备基本的技能。锄头是最常见的农具,有圆木长柄和铁裤锄板组成。夏季是频繁使用锄头锄草的时节,庄稼和杂草在雨后迅速生长,锄草是决定庄稼丰歉的关键。锄地不仅可以除草,还可以疏松土壤,提高抗旱保墒能力。锄地是一项高技术性的农活,需要掌握适当的深度和角度,以不伤害庄稼的根系为宜。锄草时需要注意动作的准确和敏捷,以确保杂草被锄翻而幼苗不受伤害。锄头在立秋后基本闲置,被挂在屋梁上,标志着杂草已经清除,庄稼即将成熟,农民可以稍作休息准备秋收。然而,随着除草剂的出现,锄头的使用减少了,大部分时间都被闲置在一角。
关键词: 宁河区 生产用具 锄地

内容

锄地,是一项单调而又艰辛的劳动,锄地也是那个时代农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劳动技能。
  锄头是农村最普通的农具。一根光滑且笔直的圆木长柄,深深地镶入一个像鸭脖子一样勾回来的铁裤里,鸭脖子那头衔接着一块薄薄锄板。锄板根据用途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平板锄,适用于锄高粱、玉米、棉花,宽垄农作物,而另一种类似月牙状锄板打磨的光亮如镜,锋利无比,适用于小垄沟密植的农田,或菜地的锄草。
  在烈日高悬的“三伏”雨季,是用锄频繁的季节。夏天雨量充沛,一场连阴雨之后,庄稼幼苗,郁郁葱葱,拔着节儿似地生长。然而,周围的那些杂草,也不甘落后,日益茁壮,与禾苗争水,争肥,争光,争营养……此时,锄草是决定一年庄稼丰歉的最关健环节。
  这时,锄头便可以大显神威了。雨后人们就会急急忙忙扛着锄头,顶着烈日,下地去锄草。出此之外,锄地兼有疏松土壤,抗旱保墒作用。
  锄地也是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农活儿。锄头入地太深,拉着费劲,杂草也不会立时干枯,入地太浅,锄头贴着地皮飞,锄不断杂草的根系。只有,深浅适度,保持与禾苗的最近距离,又不伤害其根系为宜。锄头入地时,需要聚精会神,锄头绕过苗苗根系,找准切入点,“左右开弓”,手起锄落,干净利索,锄草留苗,又叫“揣锄”,也叫“开苗”,深度适宜。然后,平起锄板,弓步塌腰,怀里揽月,杂草“咔嚓,咔嚓”被一一锄翻!每一根苗都是如此,不多不少,“三锄一苗”,杂草纷纷倒在幼苗周围,烈日之下,锄完一个来回,杂草立刻枯萎。偶有大意之人,也有锄断幼苗的,往往心疼地啧啧咂嘴,后悔不迭。记得,我第一次在生产队锄草,掌握不准,接二连三锄断幼苗,吓得我急忙蹲下身去把苗儿摁进泥土里,生怕队长发现……腰在反复一直一弯中,像折断的柳枝一样,浑身麻木,筋疲力尽。
  直到立秋,寸草结籽,稼穑渐熟,锄头,基本完成了一年的使命。闲置下来,不再被打磨的锋芒毕露,悬挂在下房屋的屋梁上,有人把这个过程叫挂锄。挂锄意味着杂草灭迹,庄稼成熟,人们稍作休息,为秋收做好准备。
  自从有了除草剂,锄头基本下岗,偶尔派上用场,大多时间,隐匿在一个角落里。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来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