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37
颗粒名称: 高粱管理
分类号: S514
页数: 5
页码: 87-91
摘要: 本文讲述了砘地是种植过程中关键的活动,通过人力拉砘子轧熟土地。耪地是除草和培土的工作,需要保留健壮的苗并除去多余的苗。耠青是覆盖苗根部以促进生长和排涝的工作。这些活动需要耐力和技巧,并常常需要农民之间的互助。
关键词: 粮食 高粱 管理

内容

籽种播下,能不能保住墒、出全苗,砘地就是最关键了,俗语说“麦子靠粪,高粱靠砘”,说的就是其中之一。砘地是最累人的一项活,因为种地用了畜力,拉砘子的活就要靠人力了,而且几乎都由年轻人干。如果生产队的牲畜较多的话,会用牲畜轧生,即头遍,然后由人拉砘子轧熟,这样人就会省很多的力气。
  砘子有扁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用木杠当轴,木框作架,所用木轴和木架(也叫加帮)都必须是硬木,最好是枣木的,越耐磨越好。椭圆形的砘子不大,搬运比较轻便灵活,是用来轧小地块用的。砘子又分双砘子和单砘子两种,双砘子四个砘仔,人是拉不动的。单砘子有两个砘仔,每个砘仔三十几左右,两三个人就可拉动,若轧熟时,砘子小点儿的或身体强壮的一人也可拉动。记得年轻时砘地搞恶作剧差点出人命,那天去步庄子砘地,队长让仨人一组,我这组是我和家族的侄子还有一姓马的青年,燥人的春风和头顶的骄阳,把我们的汗水几乎榨干了,累急了的马姓青年说,只要不拉砘子,叫我脑瓜朝下撅着都行。他可能是戏言,可年轻气盛的侄子和我却认起真来,用他的拉套把他像宰猪那样绑了个结结实实,怕他耍滑,我们还特意找了个马槽井坑,把他脑瓜朝下倒栽葱放好,然后在伙伴们的哄笑声中,我和侄子拉着砘子追着队伍绝尘而去。多亏查看墒情的老队长发现了,把马姓青年放倒在地时,他的嘴唇都紫了,眼睛憋得要出血,躺在地上像一滩泥了。他捡了一条小命,我和侄子挨了队长一顿臭骂。
  苗出来长到二寸高左右后就要耪地了,这时也到了农时节气的小满时节,俗语“小满开铲”即说的是此,也就是头遍地,因为要留苗定棵,须铲去多余的苗,所以说“开铲”,也叫“开锄”或“开苗”。这是既累又讲究技巧的活,在每一条垅密密麻麻的高粱苗中,要按照队长“一步三棵”、“三锄一莮(nan)儿”的要求,把健壮的苗留下,其余的全部剜掉,还要保证小苗露出细弱的根,做到“根根露肉”,使小苗晒根,增加以后抗风、抗旱、抗病的能力。耪地时,基本上都是由能干的人打头,类似水稻插秧时的“打垅”,有人打垅后,其他的人就雁排式地跟在后边向前耪。显而易见,由能干的人打垅,有龙头的作用,能提高劳动效率。因为我那时正二十出头,很能干,拔麦子、插秧、砍高粱、挖河等农活都打头阵,所以耪地打垅的活我干的比较多。其实耪地打垅,只是满足了一时年轻好胜的虚荣心,没少受累,甚至受委屈。因为打头的人不但耪垄沟,还要照顾两个垅背,劳动量很大,而且一旦打了头,日后不打头了,队长会说你消极怠工思想不求进步了。
  记得那年去离村10里远的步家庄耪地,我打垅,和队里几名棒小伙耪了一会后,见拉下了不少人,就放慢了速度,连说带笑起来,这时,有一个绰号叫铁棍儿的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超过了我们,我们也没在意。不料吃中午饭的时候,队长就含沙射影地批评说,有一个现象跟大伙说说,平时都是棒小伙,竟叫一个孩子超过去,这是啥现象呀,是不是成心眼儿的不想干活啊!把我们几个人说得又羞又恨,下午我们就搞了恶作剧,仍然是我打头,有意让那个小青年跟在了我的后面,同样有着棒小伙之称的刘二哥马上顶了上去,把那个小青年夹在了我俩中间。那时耪地一般都把鞋甩在地头,光着脚干活。我在前边甩开膀子猛干,刘二哥在后面猛催,快,快点儿!还用锄钩子故意碰那个人的脚后跟,连吓唬带喊,告诉你啊,刀了你的脚别怨我呀!那天下午活干的特别快,队长笑眯了眼,可怜那个铁棍儿,一下午脸上的汗珠没断,连累带上火的夜里又吐又拉,天不亮就去了卫生院输液了。
  越是老农越熟练,越有有技巧,把锄板儿耍的出神入化,而没耪过几天地的人,不但活的质量差,而且速度极慢。当然,如果用耘锄耘过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耘过后,垅背的草基本上就被除掉了,人们谓之“耪眼儿”,不用耪背儿了,只须把垄沟里苗和草处理好就行了。
  耪第二遍地的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因为这次主要是找“螺旋苗”和除草。所谓“螺旋苗”就是第一遍定棵子时没把根儿除净的苗又钻了出来。第三遍就更轻松了,甚至可以偷懒,因为这遍主要是培土,多培少培点儿的没人过问,因为还要耠青培土(如果时间来不及,一般耪完两遍就耠青,主要是怕赶上雨季到来耠不了青会造成严重减产的)。
  耪地是可以互助的,一般耪地快的人到了地头,都会主动地接应一下耪地慢的人,有心眼的人,会挨着自己的家人或不错的人,这样在耪的过程中,不显山不露水地就帮着把地耪了,工分也会挣得多一些。
  耪地的时节,会激活一种生意,那就是打铁的。因为耪地,许多人家要伸锄,即通过火炼擦砷,使锄韧锋利耐磨,除草轻松快捷。不仅是伸锄,还伸镐、伸锨、打镰刀、打小镐子、镐挠子等铁制的农用工具。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哪个村有打铁的,哪个村就常常有钉马掌的。原来,这个时节也是修理牲畜蹄子的时节,更重要的是钉马掌的要靠打铁的打制铁掌,颇有点花开引蝶的意思。
  庄稼长到膝盖高时就要开始耠青了。按说高粱苗有柔性,不像玉米苗那样硬脆易折,齐腰高时在耠青也来得及,但因为地多,不是一两天能耠完的,所以庄稼人都讲究农活赶前不赶后,提前入手。耠青主要靠畜力,先用高粱瓤子或苇子绑成把子,绑在耠子头儿稍后部位,人在前面扬些化肥,后面用耠子把土挑起,覆盖在苗的根部,形成垄沟与垅背,既盖住了化肥、又遮压了杂草,不仅有助于苗长大时根基稳固、还利于雨大时排涝。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