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36
颗粒名称: 高粱种植
分类号: S514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本文讲述了高粱种植分为播种和耕地两个阶段。在三月份开始播种,白高粱是常见的品种。播种时可以选择干打雷或根据墒情进行种植深浅的调整。高粱的株距是一米之内留苗三株,苗出现率在七八成即可。种植工具一般使用耠子或耩子,种地时常使用畜力,特别是种用耩子的时候,需用大牲口如骡、马,并由人牵引。如果没有冬灌,开春种地通常是干播种,等待雨水。扶耠子种地的人常是有经验的老农,根据漏斗晃动的情况来确定下种量的大小。在种植过程中,对牲畜的驾驭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种地时使用大牲口的人会给牲畜戴上嚼子,并连着缰绳系在撇绳上,以确保操控。
关键词: 粮食 高粱 种植

内容

高粱的种植很早,生长期也很长,特别是白高粱,三月份下种,到深秋十月后才收获,生长期长达七八个月(所以特别的好吃)。具体种植大体如下。
  播种,高粱属于抗旱、抗碱、抗涝、耐寒且生长期长的庄稼,每年的三月份就可以播种了。地旱的年头,可以“干打雷”即不管有无墒情,先把籽种播下压实待雨;如果有墒情,则视墒情的大小,在种植的深浅上精心把握,即墒情大的可种的浅一些,墒情小的则种的深一些。因为高粱,特别是白高粱株距是“一步三棵苗”即一米之内留苗三株就行,出苗率在七八成就可视为全苗。种高粱的工具一般都用耠子,也有用耩子的,耠尖入地三指左右,籽种靠漏斗随耠身空洞至耠尖洒落没于土中。种地时一般都用畜力,特别是用耩子种地,因为一耠就是两条垅,毛驴根本拉不动,必须用大牲口如骡、马才行,而且得需有一个人牵着牲口,因为使用耩子不像耠子那样灵便。用耠子种地时,常常在耠子后边拖一个小拨趟儿,能够往垄沟拢土覆盖籽种,而耩子的犁头比耠子的犁头小得多且不像耠子头那样把土分开就不必挂拨趟了。
  如果没有冬灌,开春种地一般都是“干打雷”,即在没有墒情的地里,把种子播下,用砘子砘实等雨。种地都用畜力,这个时节,生产队里的大小牲畜,都要在地里摆开春种的战场。大骡子、大马、小毛驴,遍地是种地的人和畜,可谓白云悠悠,阳光柔柔,人欢马乍。除了个别不驯服的大牲口要用人牵领外,其余一张耠子一头牲畜,都由扶耠子种地的人施展自己的驾驭本事了。扶耠子的人一般都是老农,都有种地经验,会根据漏斗的晃坠,确定下种量的大小,因为下种量大了,耪地时苗密会遭耪地人抱怨且苗不发旺;如果堵耧了会造成缺苗甚至断垄,生产队长是要问责的。
  别以为毛驴小好使唤,真遇上拧驴也不好玩转。扶耠子的人,先要给驴戴上套包子,加上套夹,再把“搭悠”(连着两个耠子杠的绳子或袋子),放在驴背上的小鞍里,然后在牲畜的笼头两侧各拴上一条绳子,连着耠子把儿,人们叫做撇绳,用来控制牲口行走的方向和转弯抹角的,也可抖起撇绳抽击牲口的两肋,促其提速。这一切准备完,才能正式开始种地。
  为了保险,那些单独使用大骡子大马的人(指没有人牵牲畜的)会给大牲口戴上嚼子,然后连着缰绳系在撇绳上。嚼子由一尺多长的铁链子做成,塞进牲口的嘴里,相当于牵牛鼻子的铁箍,在烈倔的牲口也怕疼,也会乖乖听扶耠子的人指挥。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