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25
颗粒名称: 吊顶棚
分类号: TU361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搬家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装饰性工作,比如"养樽子"和吊顶棚。"养樽子"是用泥包裹房顶的裸露樽子,以防止尘土积累。这项工作需要仰头工作,相对较辛苦。吊顶棚是在房顶的高度上建造一道拱形隔层,常用白高粱秫秸吊起,然后抹上泥,可以保暖并增加屋内的明亮度。吊顶棚的施工需要四角找平,利用房檩做吊架,使用白高粱秫秸绑揪子,如伞一样的形状,牵拉和支撑吊顶棚。一般五檩的房间需要做五道棱、七个揪子,揪子和棱完成后,可以用线绳或麻绳吊顶棚。顶棚吊好后,需要进行抹泥,注意控制泥的厚度和湿度,并进行通风以促使干燥。有些人还会在顶棚中间做灯闪和其他装饰,这需要请专业工匠进行。有个笑话是关于自己做灯闪的故事,做灯闪是一项复杂且高级的装饰工艺,但因为面子问题,两兄弟决定自己动手,最终成功完成。
关键词: 宁河区 土坯房 吊顶棚

内容

在搬家之前,还有要进行“养樽子”或吊顶棚。
  “养樽子”是人们俗语说法,就是把房顶裸露的樽子用泥包裹起来,省得裸露的樽子岁久年长着挂尘土。这个活比较累人,因为要仰着脖子在头顶上干活,很不得劲,时间长了,脖子要累得酸痛,但相对吊顶棚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吊顶棚即人们俗语说的“吊顶间”,就是沿着前后边沿檩的高度,用白高粱秫秸吊起拱形的一道隔层,再抹上两三遍泥,既保暖又显得屋里亮堂些。这是室内的一项装饰,又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四角找好水准,依靠房檩做好吊架,我们这个地方人们叫做绑揪子,就是用结实的白高粱秫秸一端固定在房檩上,然后四下分开绑在用多根秫秸做的秤(或叫棱)上作牵拉和支撑,因为形状很像伞,又像伞骨一样有牵拉和支撑作用,所以人们就常常形象地称揪子叫伞。一般五檩的房间要做五道棱、七个揪子或七把伞。揪子和棱做完后,也就相当于把吊顶间的框架做好了,人摽着打游千都纹丝不动,否则抹上泥坠塌就麻烦了,然后就可以用线绳或麻绳像打箔那样吊顶棚了。顶棚吊完就可以抹泥了,抹泥也很有讲究,为了坠泥和光滑,头遍泥不要太厚,粘草不要太长,最好要用麦茹子即麦芒或麦壳。待到头遍泥发白就可以抹二遍泥了,头遍泥不能干的太透,否则洇湿会酥容易坠落。一般最多也就三遍泥,抹泥后要敞开窗户门的通风促其快干。顶间的泥尽量不要在伏天里抹,因为潮湿,不仅会坠泥,若是将绑秫秸的麻绳耨糟,整个顶棚都会坠落。
  有的人间还会在抹好的顶棚中间做灯闪和其他的装饰,但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要请能工巧匠。说来还有个笑话,那年,村里把在“四清”运动中没收的我家土房退还了,哥哥和我起早贪黑不知贪了多少辛苦终于把房子收拾得焕然一新。不知哥哥怎么突发奇想,看着吊好的顶棚说,咱们刮个灯闪吧。那时候,吊顶棚难,刮灯闪更难,因为灯闪是个费事又比较高级的装饰了,一般都要请村里的能工巧匠来干。偏偏哥哥和我都是二十出头的愣头青,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就找村里干了一辈子泥瓦匠且很有点名气的马二叔去借做灯闪的模子,也叫刮子,可在泥上用手拨着刮出凹凸的漂亮模型。听说我们自己做灯闪,马二叔先是一愣,后就嘿嘿笑了,找出了一副做灯闪的模子给了我们,闪着狡黠的眼神说,要是用二叔帮忙言语一声啊!我们没有听出马二叔的弦外之音,等到拿回家一干活就傻眼了,这是一副最复杂的模具,尽管我们把和泥的麻刀剁得粉粉碎,刮出的模型仍旧飞毛乍翅的很难看,这时我们才想起马二叔的话是话中有话。怎奈我们那时极好面子,不肯认输求人,仗着年轻气盛精力足,我们哥俩愣是用手沾着水,一丝一丝地精雕细琢,干了一个通宵,整出了一个漂亮的灯闪,虽然脖子疼了好几天,但也值了。特别是当看到马二叔带着一帮人假意说欣赏其实想看笑话进屋惊呆的模样时,我和哥哥心里那个得意劲儿就甭提了。后来,马二叔追问了我好多次,我都云山雾罩地玄乎一通,到他去世也没告诉他我们是咋干的。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