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芦台罗汉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93
颗粒名称: 忆芦台罗汉会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芦台是一个故乡,元宵节期间举行罗汉会。罗汉会是将许多金身罗汉叠起来玩花样。演员主要来自脚行(装卸工)。叠罗汉有不同的花样和动作。观众对罗汉尖的表演感到惊叹。节目并不总是完美的,但参与者们坚持不懈。伴奏乐队由管、笙、大鼓、钹和铙组成。这些简单的乐器吹奏出地方音乐的味道。参与者们享受观看罗汉会和听乡土音乐的乐趣。
关键词: 芦台 元宵节 罗汉会

内容

故乡芦台,在元宵节期间有一种罗汉会。
  罗汉是僧人中修行得道者。集中众多的罗汉叠起来,玩成若干花样,叫做罗汉会。庄严肃穆的金身罗汉们叠起来,高达七、八层,给人以横空矗立,岿然不动的感觉。罗汉的数目,虽非八百,至少也要有七八十尊才够手。扮演罗汉的人,必须有健壮的体魄才能胜任。这些钢筋铁骨的壮汉们的来源呢?芦台是水旱码头,粮业兴盛,海船载、火车运,出入频繁。应运而生了大量“脚行”(今称装卸工)。这些脚行是罗汉会演员的主要来源。
  叠罗汉有很多花样:单挑(tiao)、单象、双象、粘糖人、寒鸦凫水、三座门、大花蓝等等。有的是巍巍高耸,“刺破青天锷未残”的罗汉定像;有的是叠起玲珑剔透的立体像再作三百六十度转体回环的罗汉动像。
  “罗汉尖”由服饰鲜艳的小男孩扮演,让“二路尖”(罗汉尖下面的青壮人)举起,做出手摇拂尘、童子拜观音的几种姿式,然后逐层稳稳降落,完成全部动作。观众对罗汉尖的高空献技是啧啧称羡的。
  罗汉的叠起,由“调度”来布置:谁当底座,谁当腰,象由谁趴,尖由谁举,哪些人充当人梯,罗汉们悉听“法旨”。
  是否每一个节目都能圆满完成呢?也不尽然。一个罗汉是整体的一颗螺丝钉,一有不慎,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造型就要坍塌。坍下来再上,一而再,再而三,不灰心于三败之辱,终于获得成功。坍下来的时候,互有碰撞,虽然是龇牙咧嘴的形象,却由衷绽出了笑脸,与观众的欢声笑语浑成一体。炎黄子孙们坚韧不拔的乐观主义精神,于兹可见。
  还要说说伴奏乐队:文场中一管、三笙,以管为主;武场中一大鼓、双钹、双铙,以鼓为主。“鼓佬”是乐队的当然领导。仅仅是这几件乐器,疾徐的节拍,抑扬欢快的曲调,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穿插,各尽其妙。有人讲:地方音乐和地方方音有相仿之处。好事者把吹出的曲调编成俚词:“棱各棱,大糖堆啊,笼筐菜浅儿、小笊篱啊”。连打击乐中钹和铙的声响也编成顺口溜“吃——盛(chéng),吃——盛”。词虽俚俗,确有芦台方音的味道。就凭这简单的乐队,也招来若干的随行者。当年的我,童稚无知,每逢盛会,总觉得既看罗汉会又听乡音乡调的音乐,应该是极享视听之娱了。加入到随行的人群里,耗时一晌,走半趟街。值!如此美好的童年回忆,能不叫我怀念故乡?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文介绍了宁河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概况,包括宁河旧八景、宁河新八景、田庄坨古遗址、芦台稻史话、水运、渔业生产合作社、开滦矿和芦台闸口缘起、火车站史话、烟囱的故事、古建筑和庙宇、芦台一中、板桥小学建校始末、天尊阁与丰台小学、丰台木板年画考察记、丰台花会、芦汉会、宁河故教育家杜书田先生传略、津门知名画家李昆璞、王照的二三事、聂士成和苗如兰的一桩私案、白宝山的兰、四事、阎海的发家术、齐燮元的生平事略以及税收工作和武装斗争与税收的配合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钟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