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花会的盛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92
颗粒名称: 丰台花会的盛况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7
页码: 94-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丰台花会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每年在正月十五和二月十九举行。花会分为东、西、南、北四部,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表演和特色。其中少练、旱船、中幡、高跷、罗汉和狮子舞等节目最受赞赏。花会期间,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各家商店都挂起灯笼和彩灯,观众们可以欣赏表演、品味美食,享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关键词: 丰台花会 民间艺术 表演

内容

丰台的花会,为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兴于清代,盛于1916年至1936年,衰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
  丰台的花会,分东、西、南、北四部,东门外为东部,西门外过还乡河为西部,南门外为南部,北门外为北部。东部以技巧见长,有中幡、高跷、狮子、龙灯等四部。西部以武会见长,有藤牌、地秧歌、碌碡、篓子灯等四道。南部以文会见长,有扫边关,长亭饯别、昭君出塞等三部·北部也以武会见长,有少练、旱船、莲花湖等三道。此外还有搬运工人的罗汉,孙庄子(丰台南边的一个小村,距丰台二华里)的竹马,也都参加演出,共十六道,争奇斗胜,各有千秋。
  各会均有会头和一些操办人员,负责筹措资金,物色演员,训练技术,购置行头等事项。还要动员本部的绅家富户,请他们大力支持,使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会均设下处,为演员化妆、休息和用餐的地方。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丰台有音乐会的组织,各部均有爱好者参加。如北部的盛兰亭,西部的佟守端,他们二人既是发起者又是组织者。有这些人为文会伴奏,丝竹管弦,一时并作,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更增加文会的吸引力,使观众不但能大饱眼福,而且还能大饱耳福。
  丰台的花会,最受人赞赏的为少练、旱船、中幡、高跷、罗汉、狮子等六道。
  少练为丰台名武师刘宝静所领导。刘老师是武术世家,其先人及两兄和子侄等,均精通武术。刘老师在北部设馆授徒,出其门下者,大有人在。因此少练以其子侄及弟子为主。其三子刘云海的双刀,其侄刘云生的花枪,其弟子单志华的刀里加鞭,舞起来虎虎生风,使人眼花缭乱,不断地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同时还有对打三截棍,单刀进花枪,双刀进花枪,以及燕青拳、劈挂掌等,也都受到好评。特别是刘老师的剑术及铁裆,更是精彩绝伦,为当世所少见。
  旱船有两只,一只坐着白蛇和青蛇,由青蛇操浆;一支坐着许仙和船夫,由船夫操浆;船前为鳖、鱼、虾、蟹、蚌等八大怪。走全场时,两船绕场行走,八大怪随船游走。当两船并在一起时,八大怪开始做种种活动,互相戏斗,极尽引人入胜之能事。八大怪表演完毕后,进入白蛇青蛇、许仙等歌唱的阶段,歌唱时有许多人帮唱,并由乐队伴奏,歌声婉转,抑扬动听。这个会既有文又有武,是最受群众欢迎的。
  中幡的表演者,既要有力气,还要有娴熟的技术。有时承之于肘,有时放之于肩,有时顶之于头,有时置之于齿,有时两手轮换大耍背花,花样不断翻新,幡上的铃声也不断地响动,耍到酣时,掌声雷动。
  罗汉是搬运工人的拿手戏。因为叠罗汉非大力者莫办,所以必须搬运工人,才能胜任愉快。叠罗汉有时高达六、七层,底座者要承受许多人的压力,真是难能可贵。尤其是罗汉尖,是一个七、八岁的儿童,有时金鸡独立,有时做童子拜观音的样子,使人看了不禁咋舌。高跷则更是精彩,每人踩着三尺多高的木棍,做各种表演。如鱼翁的捕鱼,公子的扑蝶,表大爷,表大奶奶的戏耍,傻小子穿插其间做种种逗哏的活动,颇足引人发噱。特别是他们在冻地上,有时单腿蹦跳,有时劈叉,有时做鹞子大翻身的活动,工夫的老练,颇有独到之处。
  狮子舞既要有精巧的技术,又要有力气。两个狮子,各由二人组成,一人做头,一人做尾,二人活动必须协调一致。两狮追逐着绣球,不断地摇头摆尾,显示出威武雄壮的样子。有时高起如人立,有时互相摩蹭互相对啃,有时一狮卧地,一狮从其身上跃过,有时从板凳登上高桌,又从高桌跃下,这些活动使人惊叹不已。
  其他各会,也都各有特色,莲花湖、藤牌都有惊人的武打,各文会都有文雅的动作和悦耳的歌声。龙灯和篓子灯在晚上才能显示他们特有的风格。篓子灯只在正月十五晚上演出,在谁家门口演出时,谁家就放鞭来崩,篓子灯则在鞭下乱窜。据说这是为了驱赶瘟神才演出的。
  丰台的花会,每年演出两次,第一次是在旧历正月十五日,从十四日起,至十六日止,共演三天。第二次是在旧历二月十九日,从十七日起,至十九日止,也演三天。二者以正月十五日为盛。
  相传正月十五日,为祭财神的日子。从十四日起,北门外的财神庙就大开山门,悬灯结彩,门两旁有一副灯联,上联写“灯照月,月照灯,灯月相照;”下联写“男观女,女观男,男女同观”。晚上里面点上蜡烛,使联语也能显露出来。
  从十四日起,各会均夜以继日地遍走大街、小巷,尤其到绅、商、富户门前,都要走全场,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各绅、商、富户都在门前摆设茶桌,供演员们饮用,同时还赠给点心和酒票,酒已付款,到指定的铺户去取即付。
  十五那天晚上,东、西、南、北大街,热闹非常。各家商店门前,都悬挂汽灯和各种彩灯,有的还挂着走马灯。这时一轮蟾魄,照耀高空,看灯月之交辉,庆升平之同乐。礼花朵朵,光腾霄汉之间;爆竹声声,响彻云衢之上。水龙车马,攘往熙来;绿女红男,摩肩接踵。唐苏味道元夕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香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从唐代起,就有元夕赏灯之举。到了宋代,更有所发展,堆叠彩灯如山形,称为螯山。从此沿袭下去,至今不衰。而丰台的元夕,不但有彩灯可观,而且有花会堪赏,那天晚上,十六道花会,都先后进入街里,此往彼来,络绎不绝。因观众集中,则更大显身手,盛况如斯,叹观止矣。
  二月十九日,相传为观音大士的生日,丰台历有烧花船的举动。这一举动,由在礼的人士所筹办。
  东门外有一座倒坐观音庙,在礼的人士,在这里设立公所,为日常活动之地。每年二月十七日以前,即将倒坐观音殿收拾一新。庙门旁搭一席棚,做为船坞。花船是用木架和色纸扎成的,船头立着韦驮,船舱坐着观音大士,左有善才,右有龙女,巧匠扎就,栩栩如生。
  十七日上午,为迎花船入坞的日子。丰台的花会,除龙灯和篓子灯之外,其它十四道全都参加。由高跷打头,一道挨着一道地排列成长龙边走边舞,迎接花船入坞。是日下午,为男子进香的时间。
  十八日上午,为花船游街的日子,各会都随在船后,做各种表演。花船走到哪里,那里的住户,就将用金、银、箔折叠成的金银元宝,用绳穿好,挂在两人抬着的木扛上。游街完毕,仍然入坞。下午为妇女进香的时间。这两天下午,有很多善男信女,前去烧香还愿。殿前置一铁香炉,炉上腾燎绕之香烟,炉前拜虐诚之信者,那时迷信神佛的人,真是数不胜数。
  十九日为烧花船的日子,那天各会也都排列相送。同时有许多信男各持香一股,从中抽两只用火点燃,也都跟着船后相送,一直送到镇南边的空地上。然后将花船点燃,刹那间,青烟弥漫,烈火升腾,好趁北风,回归南海。送船的花会,均排列在大道上,对着正在燃烧的花船,锣鼓齐鸣,管弦并奏。送船的群众,离船近的,则将香扔在船上,离船远的则将香插在地上,然后全向燃着的花船跪拜,直到花船化为灰烬之后,各花会和群众才兴尽回去。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可见一斑。解放后这种劳民伤财的迷信举动,才彻底垮台。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文介绍了宁河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概况,包括宁河旧八景、宁河新八景、田庄坨古遗址、芦台稻史话、水运、渔业生产合作社、开滦矿和芦台闸口缘起、火车站史话、烟囱的故事、古建筑和庙宇、芦台一中、板桥小学建校始末、天尊阁与丰台小学、丰台木板年画考察记、丰台花会、芦汉会、宁河故教育家杜书田先生传略、津门知名画家李昆璞、王照的二三事、聂士成和苗如兰的一桩私案、白宝山的兰、四事、阎海的发家术、齐燮元的生平事略以及税收工作和武装斗争与税收的配合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化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