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镇旧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48
颗粒名称: 宁河镇旧貌
分类号: K292.1
页数: 8
页码: 168-1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因水运发达,千帆竞过,留下了许多船坞。城内四通八达,城外寺庙众多。每年七月十五日,城隍爷会坐着藤轿出巡。城内火会备有救火器械,依赖施舍维持生计。
关键词: 宁河镇 沿革 庙宇

内容

古之宁河称“梁城”,唐乾宁二年(895年)刘仁恭据幽州,筑“梁城”(今宁河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梁城守御千户所。
  清·雍正九年三月九日,“内阁移称,梁城所改设县名字样,钦定宁河县”,“因宁车沽河而得名”,从宝坻县析出,始置县。
  宁河境内有一条“蓟运河”,流至北塘入于渤海。这条大河,西通海河,直达天津,东连梅河可至唐山,北至丰台与还乡河相通。它贯穿全境,蜿蜒曲折,流至县城,从南经东,转北向西。把这个小小的县城,环绕在怀抱之中。西面是一条人工凿穿的水渠,宽有数丈,渠上架起一座上有护栏的三孔大石桥。
  那时,航运繁忙,河中大小船支,昼夜往来,络绎不绝。真可谓: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宁河县城独据地利,天然水旱码头。商贾云集,人烟辐辏。因有南坞、东坞、北坞都是船支停泊,装卸货物的所在。后来逐渐聚居成村,讹“坞”做“窝”以至于今。
  三处船坞都有渡船,以供来往行人之便。唯东坞船支最大,可以引渡车马。这样一来,县城的陆路东可通丰润、唐山。北通玉田、遵化。南往芦台。西可联接河西各村的大御路,经潘庄,堤头而至天津。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宁河县城内有纵横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在街道
  的相交点,也就是城内的中心点,叫“大十字街。”因为东边还有一条北起县衙门前直通南面城边略窄的小街叫“小十字街”。四条大街的尽头,各有城门一座,城门上建有城楼。从它的建筑风格来看,是清代设县时新建或重建而成。民国年间还保存完好,十分坚固并无损坏之处。每逢春节城楼上张灯结彩点缀升平。城门以外,还有许多居民住户俗称“城上”。因之有东城上、西城上、北城上等处。
  宁河县衙署坐落在小十字街北侧,是县城的政治中心。具有一般衙门的规模,有大堂、二堂、东、西花厅。大堂是县官审理案件办公的地方,两旁是三班六役站班之处。后堂是县官及眷属居住的内宅。另有戒备森严的大狱一所,是囚禁犯人的监牢。
  因为满清时代,盛行兴修庙宇,所以城内外寺庙甚多。北城上有“北大寺”供奉释教佛祖释迦牟尼。彩塑金身,趺坐莲台。两旁为尊者,并列十八罗汉,四大金刚。
  往西有“真武庙”其真武大帝端坐正中,龟、蛇二将分侍左右,下有桃花女和周公的塑象。
  紧靠河边有“龙王庙”内供四海龙王,配有巡海夜叉,各种水下精灵。四时祭祀,祈求保佑风调雨顺,免受旱涝洪灾之苦。
  进北门不远就是“城隍庙”占地面积很大周遭青砖围墙,山门宏伟,两扇大门对书“彰善”“阐恶”四字。一入庙门就见两旁站着泥塑判官、小鬼、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阴森怖人。迎面是大堂,悬一匾额为“照胆台”。两边楹联,上联为:“为善不昌,祖父有余殃,殃尽则昌”;下联为:“为恶不殃,祖父有余德,德尽则殃”。书案上有笔筒、印信,文房四宝等
  物。两侧竖立肃静,回避的木牌。神龛内坐着木雕城隍神像,头戴乌纱,身穿朝服,腰横玉带。端坐轿座之上,后殿是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并坐的塑像。每年七月十五日,旧俗为城隍爷“出巡”日,要把这尊木雕像请下来,坐上藤轿,罩上轿围,八人抬着,鸣锣喝道,遍游大街小巷。
  再往南走就是“火神庙”供奉火德星君,就是古神话传说的祝融。下属是些奇形怪状的火卒,手拿引火工具如“火伞、火扇、火蛇、火鸽等等。常言水火无情,是老百姓最怕的天灾。因此,香花供养,十分虔诚。
  城内的消防组织,名为“火会”公共备有水龙、水枪、水机、挠钩、水桶、扁担之类的救火器械。闲时都存放在火神庙内,一旦有警全城商号百姓都来集合,凭持有的“火牌”领取工具去现场救火。与其并屋而建的是“马神庙”供着三只眼的马王爷,是主管六畜之神。
  北街西侧,小巷内有“观音庵”供着慈航普渡的观音大士。庵内有几个尼姑住持,师徒经常到四乡化缘,依赖施舍,维持生计。解放后都还俗去了。
  大十字街西侧有“关帝庙”是降魔帝君关羽的香火地。门前踞坐一对巨型石狮,左右钟鼓二楼,门横“浩气长存”的大匾。殿中,关帝坐在虎皮帅椅之上,手执春秋一卷,紧锁蚕眉,微睁凤目,凝神阅览。身后是黑面虬髯的周仓,手执青龙偃月大刀,肃然侍立,旁有马童,牵着追风赤兔马。此庙香火最盛,求签祈福,卜筮休咎的人四季不断,顶礼膜拜,香烟缭绕。
  南街百姓丛居,西街商号林立,都没有庙宇。在西南隅有一座建筑宏伟的“文庙”前有石碑一幢,上镌:“文官下轿,
  武官下马”字样。迎门有石雕牌坊,旁有泮池。正殿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丘夫子的牌位,两旁并列孔氏家族的牌位。东西配殿分列颜回,子路,闵子骞等七十二贤人的牌位。此庙在科举时代最为兴盛每年春丁、秋丁都是祀孔的日子,届时,四面八方读书士子,纷纷赶来,持礼如仪,参加祭祀仪式,十分热闹。
  因为庙址地处南河沿,门前就是昼夜之间两次潮落的运河。每当河水来潮,潮水的先驱“潮猛”汹涌澎湃,锐不可挡。但在经过文庙门前时,潮猛自动减弱,水流平稳。流不多远浪潮又恢复原状,奔腾呼啸而去。因此蔚为奇观,并有许多传说。好事者把它凑成一景,名曰:“汐底隐波。”成为八景以外的一景。这种奇异现象,是因为河水从南往北至西关村附近,突然有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转而向东,水流逐渐迟缓下来,其实并不奇怪。
  小十字街南头,有“王刚节公祠堂”。供奉民族英烈王锡朋的神位。因王总兵在浙江定海与葛云飞,郑国鸿三人,并肩对英夷作战,壮烈殉国。除在董庄子墓葬处有祠堂外,道光皇帝二十一年敕封特在县城设立此祠堂。
  循小十字街往南不远就是“齐家庙”是日伪时期华北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的家祠。是在他当督军时开工修建的,遍请能工巧匠,极尽豪华绚丽。门前高石台阶,四根红漆抱柱,虎坐式门楼,朱红大门,威严庄重。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仿古式建筑。迎面有石坊一座,上刻“本支百世;俎豆千秋”为大书法家华士奎所书。四柱蟠龙,高肉雕刻,张牙舞爪,腾空欲飞。过后是一直径丈余的八角大荷花缸,系用八块大石拼接凿制而成。无论边沿上下,纹饰奇巧,精美绝伦。所用
  青砖研磨对缝。山角檐前,镂刻花卉虫鱼,飞禽走兽各不雷同。檐下基石,浮雕八仙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室内藻井华丽。墙壁生辉。神案上悬置镂花神龛,穿枝过梗,牵枝连蔓,巧夺天工,叹为观止。龛内供奉齐家先远一脉宗亲的木主,子孙四时祭向。
  东街路北,“齐家府第”是齐燮元的宅院。门前台阶高大,两侧有上马石,下马石。门中有照壁,西侧是门房。宅内四层到底五合套的正房,每层各有东西厢房三间,很象北京的四合院。宅东侧有一便门,是车棚、马厩、厨房的所在。每层宅院都有一个石砌的八角月亮门侧通宅内。墙上嵌设传膳用的半桶式碗橱,可以旋转,厨师做好饭菜,放入桶内,旋转过去里边有人接取。
  再往东有“杜家祠堂”可以想见清朝初年杜立德做尚书时的空前盛况。时过境迁,杜家式微渐趋零落。殿堂之中,蛛丝鼠迹,四壁尘封,院中断壁残垣,阶苔墙草,破败不堪,一派凄凉景象。
  再有“文昌阁”供文昌帝君,是司文的神祗,说他专管人间文场中的积弊,公正无私,考试生员有才学的不致名落孙山,湮没人才,不过是读书人幻想而已。旧时士子考中功名都要祭告文昌帝君,或书匾额悬于殿内,文昌宫正殿门匾:“星联奎壁”即为清末二甲戴彬元所书。
  其阁建在高台之上,门前有水塘,阔约数亩。塘边芦花似锦,杨柳如烟。塘水直通大河随潮张落,时有锦鳞砉然跃出水面。因成一景曰:“文阁回澜。”为宁河八景之一。
  离此不远有“魁星楼”悬有一匾上书“传胪”二字亦系戴彬元手笔,中有蓝面大鬼,獠牙锯齿,血口突睛,身披金
  甲,一手托斗,一手执笔,有堪堪点下之意。据说他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他的笔点在谁的名字上,谁就得中头名状元。
  对过有一“娘娘庙”供奉封神榜中的琼霄、碧霄、云霄三位娘娘。三尊塑像,蛾眉粉黛,娇姿冶容。庙会期间,香火兴盛,多为妇女前往,祈求早生贵子。
  东门外有“杜阁老坟茔”占地面积很大,周围有石栅圈囿。墓门有甬路一条,直达明堂,有石桌、石墩、石香炉等祭祀用具。两侧有巨型〓屃昂首俯伏,身负高耸石碑,一侧是皇恩浩荡钦赐的神道碑,一侧是杜立德的墓志铭。甬路两旁,有石刻翁仲顶冠束带,秉手侍立。以下是石马、石羊、石驼等做为墓前点景。虽然荒草没胫荆棘悬针,还不失当年气派。
  城内经济也很繁荣,每逢农历四、九两日为集市。四乡村民都来赶集,做买做卖十分热闹。市场销售的商品,大多为农副产品,如:粗细杂粮、各种蔬菜、鲜活鱼虾,芦蓆棉麻之类。再有花生、山芋、梨、枣、柿、栗及其它果品都是从北部各县贩运而来。
  东街店铺有“庆元楼”是一家包办酒席的饭馆。两层楼房,门市兼卖各类面食,以肉酥烧饼最为有名。“九成鱼店”是一家经营官盐的商号兼营鱼类批发业务。“泰康书店”经营纸张文具,各类书籍,后来增添石印机兼营印刷业务。还有志成饭庄、三三鞋店等等。
  西街有“九如斋”售卖各种下杂货,如:米、面、油、酒、酱、醋、茶叶及糖果、糕点等等,前店后厂,多种商品都是自家加工制售与其相邻是“大来祥”专卖布匹绸缎。往西还
  有一家“永丰号”是布匹兼营百货的店铺,专办各类嫁妆,生意十分红火。”“会友轩”也是一家饭馆,一楼一底的店面,据说是阎海创建“隆太当”是山西人开设的当铺。迎门有很高的柜台,专营典当生意。还有“于家老店”是供旅客住宿的店房。米铺、成衣铺、水铺等等。
  北街有“庆生恒药店”专卖丸散膏丹,生熟地道药材。设有坐堂医生,为患者诊病。“复兴成”是糕点铺也卖干鲜果品。还有一家“官膏店”专卖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毒品。毒害人民,遗祸无穷。
  南街只是一些摆摊设点的小买卖,如卖肉的、卖羊杂碎的、扎油条的、烤白薯的、卖切糕、凉糕、凉粉和各类小吃食的摊贩聚集之处。
  宁河县“邮政局”就设在南街路东,政府派来的局长携带家属,住在邮局后院。邮差也是一同来的外地人。现在邮戳上有:“宁河(城内)”的字样就是那时留下来的痕迹。
  由于城内集市繁荣,行商坐贾非常活跃。不远千里,不遗余力,贩运各种物资,前来货卖,凡属百姓日常所需,应有尽有。每值傍年过节,过了腊月二十四日每天都有集市。置办年货的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销售货物多为年节吃食,酒果点心,香烛纸马等类,销量可逾平时百倍。
  丰收年景,春节期间闹花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腊月二十九“踩街”一直扭到元宵佳节。家家悬灯,燃放烟火。花会有“旱船”扮演水漫金山,船上青蛇、白蛇、许仙三人,船下有水族八怪,表演滑稽动作。另有“西厢记”船上坐莺莺、红娘、张生三人,笙、管、笛、箫雅乐吹奏,哼唱着昆
  腔“饯别”十分动听。地秧歌、高跷、扮演渔、樵、耕、读人物,率领红男绿女,载歌载舞。其它如罗汉、狮子各献绝技,尚有多种不及备载。所有花会,包括四乡来的都要到衙门口前“斗场”祝贺新年,热闹非凡。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先要扎制一条彩船,在街头陈列,船上帆、橹皆备。高搭彩棚,彩带飞舞,彩旗飘扬。正中坐着白衣观音,手托净水瓶,另手拿着杨柳枝条,滴洒甘露。旁有善才、龙女侍立。这个日子也要闹花会,每日有善男信女焚香叩拜。正日子那天,把船拖到城外焚烧。上至官吏,下至百姓一齐焚香护送,十分热闹。
  每年“赛神”都要请几台大戏。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社戏”。一般是“梆子”或“评戏”在庙前搭台演出。经费筹自富户、士绅和各个商号。有自愿捐款的,也有许愿还愿的。往往一台唱完,换个地方又接一台,常常连续演出十天半月。
  演戏期间,各地小商小贩都来赶趁,俗话叫“赶台子。”有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耍狗熊的、唱木偶戏的、练武术卖野药的、吹糖人、捏面人的、卖耍货、卖各种小吃食的。还有赌博性质的抽签子、押黑红宝、转糖的、套圈的等等。
  那时候,宁河县管辖地界很广,北邻玉田东接丰润,南边汉沽、北塘、西至军粮城。因为有长芦盐业,海边“灶户”引海水晒盐,缴纳丰厚。因之有“金宝坻,银武清,不如宁河一五更。”之说。尽管我们不十分理解话中的真谛,宁河旧县城在当时也算得较为富庶的小城。
  小城旧貌,述说不尽,史海徜徉,有待后来。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志芹
责任者
刘仁恭
相关人物
王锡朋
相关人物
齐燮元
相关人物
华士奎
相关人物
杜立德
相关人物
戴彬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