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镇的古代庙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47
颗粒名称: 潘庄镇的古代庙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65-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潘庄的真武庙和宁河县的铁瓦双龙庙都是津沽大地上的古老庙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传说。
关键词: 潘庄镇 历史传说 庙宇

内容

真武庙
  在津沽大地众多庙宇中,宁河县潘庄村的真武庙可谓壮观。
  潘庄的真武庙始建于宋朝,因为坐落在村北,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庙。潘庄真武庙分为大殿(金殿)、后殿和钟鼓楼三部分,皆为木制框架青砖瓦结构。大殿高10丈,后殿高6丈,七十二条屋脊,层层露脊,无论是大殿,还是后殿,乃至钟鼓楼,都不遮影,堪称一奇观。还有比这更为奇特的是庙大门口有两个高达三米重达三吨的石狮子分居两侧,走至门口有哼哈两将守门,只见那哼将军执铁索,哈将军手握大木刀,如果你来北庙进香走错机关,木制的哼哈二将立刻出来,用铁索把你锁住,把木刀横在你的脖子上。据说,这一机关曾吓死好几个人,因此就把这一“机关”取消了。进了庙之后,是一条花岗石的甬道直通大殿,在甬道两侧有鼓楼和钟楼建筑。钟楼里的大铜钟高达2.4米,钟口两人环抱还有余。据说,这口大钟是宋朝末年顺着七里海的小南河漂流入普沱河(北庙前的一条河),一共漂来两口大铜钟,水击两钟相撞“咣、咣”作响,“咣、咣你去哪里?”一钟问另一钟。“咣、咣,
  我去潘庄,你去黄庄。”这个神话传说虽无法考证,但潘庄的北庙却有此大钟,当年黄庄(宝坻县)庙宇中也有另一口与其一样的大铜钟,(文革期间,潘庄的大钟被毁,黄庄大钟幸存)。走过钟鼓楼之后,便是高达三十米的金殿了。殿中真武大帝铜像高达十米,威风凛凛,八面生风,其形象为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足踏龟蛇,卫将执黑旗,两旁为金童玉女、水火二将。但真武的原形却是龟与蛇的合体,龟蛇合体之形,则起源于远古的星宿的崇拜,今天只留遗迹,庙宇已荡然无存,真是件憾事。
  双龙庙
  在津沽大地诸多庙宇中,给人们留下神奇色彩的传说的,还属宁河县境内的铁瓦双龙庙了。
  铁瓦双龙庙坐落在宁河县境内西塘坨村西部,普济河东畔,与七郎山隔河相峙。
  相传,该庙始建于宋朝,它的建成据说与七郎山有关,当年抬送杨七郎尸体的队伍行至西塘坨境内的普济河西岸歇脚时,淌下几滴鲜血,后来,本村运老汉用几捧黄土将七郎鲜血掩盖,没成想这小土堆一天比一天大,天天见长。村民甚为慌恐,没过多久村里来了一位道士,他说这是七郎神君显圣,要在七郎山对面修一座铁瓦庙,庙上有两条龙伏其脊上,才能压住七郎山的长势。村民依其意,集资在普济河东岸与七郎山相对处修造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庙宇,因当时铁瓦价格昂贵,再加上七郎山长势凶猛一时间赶制不出来那么多铁瓦,只好用三块铁瓦作脊瓦,其它用青瓦代替。说来也奇怪,庙修好之后,七郎山真的不再长高了。在庙顶脊上有两条金碧辉煌的金龙伏其上,一条头东,另一条头西,每当下雨前两条金龙身上就有一层汗珠出现。村民用它预知天气甚为灵验。村民给其庙命名为铁瓦双龙庙(村民中也有叫双龙寺铁瓦庙,因建庙时须铁瓦压七郎山长势,再者庙建成后始终有道士主持,据考证称之为铁瓦双龙庙为确切)。
  庙宇建成后香火一直很旺盛,许多村民和外村乡民都来此庙敬香。据村里许多老人讲,村里哪家有红白喜事须用八仙桌、碗、筷等物,只要到七郎山或铁瓦双龙庙中敬上几炷香,心中默念所需物品,第二天到庙中去取,用完之后再敬香奉还,一时间很为灵验。
  就在庙和七郎山之间是普济河,距庙和七郎山百米处有一座石拱桥(村民称为罗锅桥)。据说桥底下有龟、蛇二仙曾居住过,当年八国联军想火烧西塘坨村,当大队人马行至桥头时,忽然桥不见了,展现在侵略者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水,他们只好调头绕道而行。只可惜“文革”前夕,因修村扬水站用石条把这座古桥拆了。更可惜的是这座古庙也毁于“文革”前夕。
  据村里老人讲(此人仍在主管房基地)在清理铁瓦双龙庙这条街时,有一条金线(金沫)通到很远、很远。后来,村里在此庙遗址上建了一座药厂,村里有大部分人在此获益非浅。
  几经沧桑,铁瓦双龙庙的风貌已荡然无存了,然而,关于铁瓦双龙庙的传说仍在人们中流传。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旭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