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水工具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41
颗粒名称: 提水工具的变迁
分类号: S277.9
页数: 4
页码: 140-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水资源丰富,人们使用不同的提水工具满足生活和农业灌溉。生活用水从木桶到白铁桶,再到园桶。农田灌溉有水瓢、水斗子、龙骨水车、柴油机和水泵等多种工具。
关键词: 宁河县 水资源 提水工具

内容

宁河县濒临渤海,地面沟渠纵横,境内东南部有蓟运河和注入蓟运河的还乡河。西北部有青龙湾河,潮白河。以及联接潮白河与蓟运河的曾口河。还有解放后兴修的西关引河、津唐运河,文革期间修建的卫星河。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为城乡的人民生活,工业生产或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要想用水,就必须使用提水工具,我县的提水工具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首先说生活用水,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家中必须备有储水用的一至几个大水缸。人们用大木桶挑水,用葫芦瓢一瓢一瓢地把河里的水舀到桶里。强壮劳动力,一挑两桶,每桶约四、五十斤左右,一挑水约有百来斤。若是妇女和小孩,一般是两个人,一前一后抬一桶。本世纪初,西方的石油产品打入我国市场,人们就用盛过汽油或煤油的方白铁桶,经小炉匠把上盖去掉,安上横梁就变成了盛水桶,可以代替传统的大木桶,它不但结实,重量也轻了许多,后来也有用白铁皮打成园桶的,同样比木桶重量轻,现在已经没有用木桶的了。
  农田灌溉的情况,要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和裁培的作物而选用不同的提水工具,如果是小片的旱田作物,一般都是用一根长柄,前端固定一个大葫芦瓢或小水斗子。长柄材料用大竹杆子或长柳杆子。一个人站在田边沟沿的适当位置,连续不断地把沟中水泼入田间浇灌农作物,如果泼不到,就得用肩挑水桶去浇灌。这样的提水方法,人们受累大,浇地少,效率低。
  农田的面积若再大一些,够上一亩以上的,都要用水斗子打水,水斗子是用柳条子或荆条子用细麻线编制而成,它的形状近似椭园形,一边敞口,口的两端和斗底外面的中央,分别拴三个小手指粗的麻绳子,长有三、四米,绳的另一端分别用细绳绑两个约3厘米粗,约十六厘米长的手柄,其中一端的绳头要绑两个手柄,用于操作者(即打水人)的双手每手握一个手柄。在田边沿沟边挖一个叫码头井子的水湾,打水时,在码头井子两边,每边各站一人,一个人抓住三条绳子中的两条,两只手各握一个手柄,另一个人抓住那个绑有两个手柄的绳头,也是双手都握柄。操作时,两个人同时垂手弯腰把斗子灌满水,之后再抬手并把腰直起来,把水斗子中的水提上来泼向田中预先做好的垄沟,随着水不断地泼入,水慢慢地流入畦中,使作物吸到水份,促其成长。
  农田的面积较大时,一般在几亩至十几亩的地块,就得用龙骨水车了。水车子主要以木材为原料,做成长三、四米,宽约40厘米,高约50厘米的木构件,前面能转动的工作轮是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腰鼓形的木园柱,外缘上有十来个一厘米见方铁棍绕成的约十厘米左右的方弓形翅子,用以拨动本身中几十片用铁叶子和肖子穿起来的木板子,板子的厚度有一厘米左右,面积约为十五厘米见方,车身的下部是一个用长木板做的水槽子,一连串的车板子可以顺着槽子把水从沟中刮上来,刮完水后的车板子由工作轮拨在上部的跑道上,再走到尾轮处转入水中,如此循环往复,水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拉上来。水车要倾斜放置在事先挖好的马头井子里,尾端用横梁吊起,根据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但尾轮必须淹没在水中。上面的工作轮中间横嵌一根3厘米见方的方轴,轴头两端各安一个配套的角形铁拐,一朝上,一朝下。操作人站在挖有半米深的槽子里,左边的人手握套在拐的把上的套管向下作鞠躬姿势,右边的人就双手握着同样的套管站立起来,两个人如此反复动作,摇着工作轮连续地转动,上边的铁翅也不断地拨动车板子将沟中的水不断地拉到田中的垄沟里,再一个畦一个畦的流满为止。这种提水工具比起水斗子来,上水量提高几倍,但其结构较复杂,造价也较大,较富裕的农家才拥有。
  若是自家或几家联合集体有几十亩或上顷地全裁水滔,每天离不开水,因此要求提水工具要有较大的效能才行。人们就采取加大龙骨水车的办法,水车大了,刮水的车板子面积相应增大,拉上的水也就增多了。若靠人力已不能胜任,必须改为畜力。牲畜无法摇动水车,为此要改变结构,作一个木制的园锥形的大转盘,适当的位置安放一横杆,把牲畜套拴在上面,大转盘的中心为立轴,牲畜围着转盘转圈,为了避免牲畜转迷昏了,必须给牲畜戴上“捂眼”,这样就可长时间围着中心在固定的跑道上转圈了。如同牲畜推大磨一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后来把木结构的园锥转盘改用钢轴铁盘代替,立轴传动给水车横轴的木齿牙子改为一对锥形齿轮传动,大大缩小了体积,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牲畜虽然能顶几个人力,但还是很有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机械化代替畜力,人力。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把水车子做的更大些,用柴油机带动,水车的转速提高很多,水也就拉的很多,可以扩大浇地面积,农村办电后,改为电动机带动就更方便了。提水工具由水车改为水泵,体积又大大缩小了,使用寿命也延长了,效率更高了,但是至今仍有使用原始提水工具的,作为补充。
  宁河县除有河网沟渠的大部分地区外,有些偏僻地区没有地面上的河水,想用水,只能靠打井。用以灌溉小面积农田。宁河县地处九河下梢,地下水较丰富,过去采集的较少,井水位距地面只有几米高,打一眼土井很是便利,用一根扁担挂上水桶就可以把水提上来,深一点的可以在井口安个辘轳,把水摇上来。到解放时,推广了一阵解放式水车和小五轮用于开采地下水。随着工农业的大发展,用水量猛增,各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基本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机带动的各式水泵。加大了流量,提高了扬程,潜水电泵可以把井下百多米深的水提上来。
  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大,提水工具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更新。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廷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