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宁河“三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40
颗粒名称: 话说宁河“三宝”
分类号: F762.6
页数: 5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地势低洼,水量充沛,适合银鱼、紫蟹和芦苇的生长。银鱼是潮汐河中独特的溯河鱼类,曾作为贡品进京。由于防潮闸的建立,银鱼逐渐绝迹。河蟹在河流中繁衍生息,但受到拦河坝和防潮闸的影响,洄游受阻。芦苇是一种多用途植物,但其面积逐年减少,需要通过科学方法提高品质和增大产量。
关键词: 宁河县 银鱼 河蟹

内容

宁河县地势低洼,河道纵横,水量充沛,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也适合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成长,其中的精华,要数人们常说的“宁河县三宗宝:银鱼,紫蟹,芦苇草。”
  这三种特产是我县的特定地理环境形成的,这三种物产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物质资源,在华北地区历史上很有名气,清朝未年银鱼、紫蟹曾作为贡品进京。现把三宝的情况分述为下:
  一、银鱼:大个的长半尺左右(约十七厘米),属溯河鱼类,海里生长,河里产卵孵化,蓟运河流入渤海,是潮汐河,地理环境正适合银鱼洄游繁衍的条件,特别是中游宁河镇一带所产银鱼更有特色,有金眼圈与银眼圈之分。而且质地优良。
  银鱼在海里生长时,鱼体软如面条,古人谓之“白小”,待长到四、五寸长左右,霜降前后,进河洄游产卵,由河口进入河中吸取淡水后,身体逐渐变硬,顶着河流直奔河的上游,在蓟运河内,可达宝坻新安镇和蓟县下仓一带,入支流还乡河,可达玉田县窝洛沽、鸦洪桥一带。洄游到沙质河床,到寒冬开始产卵孵化,成长到一、二寸长时,称为“冰鲜”,这种鱼顺流入海,入海后,亲鱼就死亡了,小银鱼在海中长到四、五寸长后,到霜降节又要按上述的生长繁殖的自然规律,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
  银鱼的最佳捕捞期在霜降至小雪之间,也有在冬季破冰捕捞的,把几条银鱼放在室内,使人闻到黄瓜般的特殊清香气味,若烧菜,做汤放几条银鱼,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回味无穷,雄性鱼腮下呈红色,雌性鱼浑身洁白如银,有金眼圈者更佳,由于银鱼是佳肴中的姣姣者,因此在清朝曾做为贡品进京,供皇子、王孙们享用。
  宁河的银鱼产量很有限,据说最多每天的产量不足百斤,始终未形成较大的产量,因此显得十分珍贵。解放后,蓟运河的沿岸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下游汉沽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天津化工厂,每天往河中排放污水,河水受到很大污染,使鱼类生长受到影响,后来由于上游地区广种水稻,大量用水,河水曾几次干枯,为了使上游下来的水和夏季的降水储存起来,又防止海水倒灌,在蓟运河接近入海口处建了防潮闸,防潮闸的建立使河中的淡水不被泄入海中,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特别为春季种稻提供了保证,然而一个事物有两重性,闸的建立阻断了水中动物的洄游繁衍,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平衡,昔日的银鱼从此绝迹。
  二、紫蟹:在此地就是人们常说的河螃蟹,河蟹属节肢动物甲壳纲,十足目,也是溯河水产类。有二螯八足,螯硬如钳,足爪尖锐,两眼凸起,盖子呈现园形青绿色,腹部为白灰色,雄性的为尖脐,雌性的为园脐,走起来横向爬行。每年仲秋时节,河蟹在河的入海口,咸、淡水混合的地方交配,雌蟹抱有受精卵继续在浅海中游动,待来年春末夏初雌蟹洄游到河口附近产卵,孵化。之后幼蟹随潮汐进入内河,并分散到沟渠、洼甸中生长,当年幼蟹能长到衣扣大小,它们喜欢在沟的两侧筑窠,窠有一尺多深,位置在涨潮时可以淹没,落潮时又能露出。其食物以微小的动植物为主。到冬季穴居在窠中休眠,以度寒冬,待来年春暖花开时,又恢复活动,在沟渠洼甸中继续成长,到了中秋节前后,气温渐凉,就出现了“七上八下”的现象,即七月左右河蟹由河沟稻田等处爬到岸上觅食放风,到八月左右则由l沟渠湖洼集中在河里顺水下海,去交配产卵,继续按其自然规律繁衍生息。有些未能下河的螃蟹,继续在沟渠中生长,能活几年。
  我县生长的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到秋季产量较大,不但农村广大农民下沟下河捕蟹,就是一些城里人也有用船在河中捕捞的。把捉到的螃蟹放在大木桶内,向外地销售,增加了农民和水产部门的一些收入。
  河蟹是咸水中孵化,淡水中生长,而且河海必须相通,在水中形成蟹道,但是在本地前些年已见不到河蟹,原因也是蓟运河入海处拦河坝、防潮闸的影响,使河蟹的洄游受到了阻碍,无法按其生长规律生活繁衍。
  三、芦苇:系多年生植物,在本县到处可见,这种植物离不开水,不用播种,自然生长,不用田间管理,到初冬收割,而且收益甚好,人们都称为:“铁杆庄稼”,其用途也是相当广泛的。
  芦根白色有节,呈现管状,可入药,有消毒,退烧的功能,初春小儿染上麻疹或腮腺炎,农民往往去挖芦根煮水给患儿喝,能起到治疗和予防作用。五月的芦叶常用来包粽子。
  芦茎也称苇子,是芦苇的主要部位,用处也最多。可以织席、打箔、编篓、拧腰子等。芦台周围的村庄中的广大妇女几乎都会织席,织席是一项主要付业收入,在赵庄乡大杨庄等村庄,曾有这样的说法:“饿死卖绸缎的也饿不死我织席片的。”由此可见,此付业是坚挺可靠的。要织席,首先要选好较直立、较粗的苇子、用“穿子”、“穿刀”等专用工具,把管状的苇子劈成二至四片,之后去掉包在每节上的软皮,再用大石头轴轧成又平又光的苇片,用苇片再织成席片,有格纹席,人字纹席等,按规格尺寸把席片四边折一下,用敲连这种工具把秃边别好。形成长方形的成席。其尺寸有三杆、甲丈、乙丈等。三杆就是长两杆,每杆五尺共一丈,宽一杆五尺,也叫丈席,甲丈为长九尺半,宽四尺半,乙丈长九尺,宽四尺,也叫四九尺。过去的农村,农家用席铺炕,围顿盛粮食、苫盖物品,本县的苇席在北方颇有名气,远销全国各地。
  有些细小些的苇子不能织席,就用来打箔,把较直立,较细的苇子,剥去皮叶,用几道麻绳一棵一棵地单排联接起来,形成有一定面积的箔帘,根据交货尺寸打好。箔帘大部分用于建平房吊顶蓬和房面抹泥挂瓦用,也有用来在夏天遮档阳光防晒的。农村用具往往就地取材,把细小的苇子、苇片编成篓子,用来盛粮食和鱼、虾、蟹等,有些小苇子可用大石头轴轧一下,沾水后拧成苇腰子,用来捆东西,如打席捆,捆房把子等。芦苇全身有用,过去当柴烧,实在可惜。随着工业的发展,芦苇也是造纸的好原料,造出的纸又白又细,档次较高。
  我县的“三宝”,银鱼已看不到,河蟹人工养殖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广泛运用科技成果,学习外地先进技术,用人工孵化蟹苗,放养在水池或稻田里,养成的河蟹,一斤的价值相当于几十斤粮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银鱼在外地也有人工养殖的,我县也应像养殖河蟹一样把绝迹的银鱼也发展起来,同样会有较高的效益。芦苇的面积也在逐年减少,能否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良,提高品质,增大产量,使其生长茂盛,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来繁荣宁河县的经济。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钱铸塔
责任者
赵廷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