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鹤翎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38
颗粒名称: 潘庄鹤翎会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129-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潘庄鹤翎会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定名于清朝末年,表演形式为八仙驾仙鹤遨游东海。由八位演员表演,伴唱队和民乐伴奏队辅助演出。鹤翎会词曲清心悠扬,演出地点不固定。表演风格独具特色,包括献宝环节。
关键词: 宁河县 潘庄 鹤翎会

内容

潘庄的鹤翎会又名高跷鹤翎会,首创于明朝永乐年间。最初叫八仙游,它是根据民间传说散仙铁拐李等八人渡海的情节加工而成的一道花会。明永乐元年天津地区为庆贺明成祖朱棣继位,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潘庄便有冯、曹、宋、马四家组织族人在一起编演八仙游高跷会。到清朝末年曹家又在此基础上把八位仙人的坐骑改换成八个仙鹤,至此鹤翎高跷会正式定名并流传至今。
  鹤翎高跷会顾名思义便知其表演形式八仙驾着仙鹤(当然脚踩着高跷)遨游东海。每位仙鹤上都插着四枝桃花,四枝荷花,四枝牡丹,四枝梅花组成的一个大花屏,花屏上装有一只牛角灯,每当夜晚八只牛角灯穿插相映,甚是光亮。
  鹤翎会主要由八位演员组成,他们身着八仙“官服”,化妆也与传说中的八仙的形象、服饰逼近。除八大仙之外还有一支不入场的伴唱队,伴唱队由8男8女(年轻人)组成。此外,还有一只民乐伴奏队。鹤翎会的会词,乐曲均是七里海地区民间艺人自己创作,词境悠美,曲调清心悠扬。每年正月十五鹤翎会便和其它花会一道在大街上给乡民一展风采,每当演出时总有两位老艺人作“前线指挥”,六位老艺人幕后,鹤翎会的演出地点和其它花会一样没有固定的舞台,走哪演那,只需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就可以了。
  鹤翎会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说其独据特色是因为它无论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在表演风格上在我国仅此一家,全国各地的民间花会有许多类同,然鹤翎会却独树一帜,唯潘庄独有。这也就是所说的独具特色吧。演出时八位大仙穿梭往返,变化多姿。高跷步或单或双,八位大仙或并排而前,或各显其能。演出进入高潮时,八仙合唱《渔翁乐》:渔翁乐陶然驾小舟/身上蓑衣穿/手持钓鱼杆/船头站/着衣在竹篮/金色鲤鱼对对鲜/河内波涛皎龙湾/两岸垂杨柳/柳寒烟/人唱夕阳烂/上街卖鱼还/夜晚宿在芦苇边/酒醉后歌一曲/明月正满船/渔翁乐陶然/八仙唱下边的青年男女也跟着伴唱,周围的观众也随着唱,演员与观众产生共鸣。随之而后的是一只短曲《元宵佳节仙游玩》:元宵佳节仙游玩,举目抬头看,上有灯万盏,只见灯光现,啊……光辉灿烂。最后八位大仙一字排开,个个报名而出。汉钟离说,众位大仙来到,尊法语八宝东门外落下奇迹。八仙均是手拿荷花,当八仙说出所献宝物之后荷花自动开放,宝物便在荷花上。
  吾乃张阁老,骑驴过赵桥。
  来此我宝献,献出驴一条。
  吾乃铁拐李,大闹东洋海。
  来此我宝献,献出仙人来。
  吾乃曹国舅,修炼几千载。
  来此我宝献,献出仙石榴。
  吾乃蓝采和,八宝手中托。
  来此我宝献,献出长寿鸽。
  吾乃韩湘子,花篮托我此。
  来此我宝献,献出美玉笛。
  吾乃何仙姑,男胎女丈夫。
  因为这件事,这才把家出。
  来此我宝献,鲜花送几枝。
  随着何仙姑的话音一落,荷花开放,几束鲜花飞向观众。整个献宝过程安排的紧凑、和谐,各位大仙各显神通,巧布机关将宝物一件件地突展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为之一震,大感稀奇,这也许也是鹤翎会的一个特色吧。
  鹤翎会在潘庄地方流传几百年了,但从未呈现出现时代这样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旭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潘庄鹤翎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