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6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分类号: G127.21
页数: 2
页码: 585-5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地区的文化团体和活动,包括书乡文社、裕泰和班、诗社、皮影戏班、《芦台旬刊》、庸报分社、讲演所、尹家书馆、振兴茶园、画铺、新民教育馆、图书馆和书店等。这些团体和活动涵盖了文学、艺术、新闻、体育等领域,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活动,如书乡文社、裕泰和班等,是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以丰富业余生活、传承文化为目的。而其他活动,如《芦台旬刊》、庸报分社等,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民间文化需求。这些文化团体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 宁河县 民国时期 社会文化

内容

一、书乡文社。清光绪元年(1875年)组建,“有陈公学曾,仰承先志,与同人商议,拨船商公款三百金,以充经费,取周官乡大夫书贤能义,创立文化。”
  二、裕泰和班。清光绪五年(1879年)组建于丰台镇。系河北梆子戏班,由当地乡绅陈家出资,延聘玉田县艺人为教师。
  三、诗社。组建于清光绪末年,系芦台镇以及芦台盐场等地诗友会诗的团体。著有诗文合集《芦台课艺》,今藏于天津市图书馆。
  四、皮影戏班。出现于清末民初时期,以驴皮制作影人,以灯光映于屏幕上。表演者兼唱所演角色,或兼作伴奏。多流行于丰台镇、板桥等地。每个戏班演员为4至7人,后增至10人左右。
  五、芦阳旬刊社。1946年10月组建于芦台镇。所出《芦台旬刊》(原为《芦阳三日刊》)为民间文化团体铅字刊印对开小报,不定期,以地方新闻、文艺为主要内容。
  六、庸报分社。组建于1943年,是日军侵占芦台时期,为日军侵华制造舆论的日伪庸报出版发行机构。
  七、讲演所。计1处。民国28年(1939年)建于芦台镇。
  八、尹家书馆。位于芦台镇码头街渡口处,建于民国初期。土坯平房,设备简陋,能容纳百余观众。演出节目多系评书、西河大鼓、京东大鼓等。
  九、振兴茶园。位于芦台镇北街西头。建于民国11年(1922年),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210平方米。楼里分三层,底楼和三层是散座,二层是包厢,全园容纳客座600个。该园实为戏园,经常有流动剧团在此演出。主要剧种为京剧、评剧和河北梆子。1946年曾一度上演曹禹话剧《雷雨》。
  十、画铺。始建于明代,全盛于清代乾隆时期。民国25年统计,丰台镇有画铺27家。其中最大画铺为万泰店,资金总额为2200元。画铺主要制作传统木版年画,为北方平水系统的坊刻工艺,类似于杨柳青年画。主要内容为耕织图,仕农工商图,吉庆有余,榴开百子,以及以戏剧为题材的三岔口、白蛇传等。木版年画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内蒙一带。
  十一、新民教育馆。民国27年(1938年)组建于芦台镇。开展公共演讲,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墙报宣传和体育活动等项目。
  十二、图书馆。民国27年(1938年)组建于芦台镇。时,藏书1340册。
  十三、书店。民国13年(1924年),芦台镇中街路南有私营道生书局。民国25年(1936年)时,宁河镇有泰康书店,芦台镇有义百书局、明达书局等,年销售额为4000元左右。主要经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书籍,有的兼售文具、体育用品或经营印刷业。1940年前后,丰台南街路西建新华书店,也称背包书店,以发行进步书刊为主。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