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桥梁 渡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56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桥梁 渡口
分类号: U445.7
页数: 6
页码: 462-46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明清时期芦台镇的桥梁建设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津唐施工处修建的蓟运河芦台大桥的背景和历史变迁。同时,还介绍了宁河县交通局对蓟运河大桥采取的限制措施和震后的抢建工作,以及重建新桥的过程。文章最后提到了宁河县渡口的变化和废止的渡口,以及新增设的渡口。
关键词: 宁河县 桥梁 芦台大桥

内容

第一节 桥梁
  明清时期,境内先后建有大小土木石桥共70余座。其中,始建年月无考的43座。在有始建记载的桥梁中,最早的是明代所建宁河镇西门外石桥和明万历24年(1596年)建的江洼口石桥。清代除对建于早期的桥梁多次维修和改善外,还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新建桥梁24座,前后新建桥30余座。凡改善和新建桥梁,大都由木结构改为石结构。修建的主要桥梁,有座落在西堤头村的“双通盛桥”,该桥为通州、天津达盛京要路,因名“通盛桥”;座落在芦台南街西端的“普济桥”;座落在宁河镇的“北石桥”、西城楼外桥、西关二桥;座落在营城村的“允毅桥”;座落在汉沽村东口的“永济桥”等10余座。清末时,据直隶警务处绘图局所测绘地图标示桥梁,直至民国结束,情况变化不大。主要有:芦台镇西大桥(石桥),芦台镇东大桥(石桥),芦台镇河北石桥,大王御史庄西石桥,马从庄东石桥,马从庄西石桥,小海北村中石桥,小海北村东石桥,小海北村西石桥,东董庄石桥,西董庄石桥,大海北蜈蚣河石桥(桥长13米,宽4米),张庄西石桥,张庄东石桥,老安淀青龙湾大石桥(桥长13米,宽4米),老安淀村西小石桥,潘庄东石桥(桥长8米,宽5米),潘庄西石桥,王家雾河桥,东堤头石桥,西堤头村西桥等。
  新中国建立后,为迅速恢复公路交通,全县公路和主要桥梁均进行修复。1949年至1953年之间建,新建和加固桥涵10座。1955年至1958年修建桥涵24座。上述桥涵大部分为木石结构的半永久性桥梁。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津榆公路的修建,蓟运河芦台镇大桥、老安淀潮白河大桥、青龙湾大桥相继落成。这些永久性大桥其长度、宽度、规模、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蓟运河芦台镇大桥建于1959年,1976年被地震毁坏,1978年复建1座新桥,并于1979年又将旧桥修复(详见“芦台大桥简介”)。老安淀大桥建于1959年,全长112.87米,1970年11月至1972年7月接长690.1米,总长度803.77米,共54孔,是全县最长的桥。青龙湾大桥于1967年4月,将原土木石结构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78.66米。 1989年全县桥梁合计172座,总长5668米。其中,大中桥梁15座,总长2966米,县级以上桥梁56座,总长3546米。
  附:蓟运河芦台大桥简介
  芦台镇座落于蓟运河畔。自古以来,乡镇之间的交往,一直依赖于蓟运河芦台船渡,交通非常不便。1956年,由原中交部第四设计院设计,天津市筑路指挥部津唐施工处施工,于1959年建成蓟运河芦台大桥。该桥为5孔桥梁。在修建过程中,由于桥台填土过高,河坡失稳,造成墩台移位。鉴于上述原因,河北省交通主管部门,于1960年初,又将原5孔桥扩建为9孔桥,以降低河坡填土。扩建后的蓟运河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桥梁,系杆拱组成的公路桥。中孔跨度54米,桥长169.5米,桥面宽2X1.5+7米,荷载标准为汽一13吨,拖一60吨。1972年海河施工中,由于河床加深,迫使墩台继续移动,使该桥成为危险桥梁。对此,宁河县交通局、天津地区交通局逐级上报反映并对该桥采取限制10吨以上超重车通行;对3号、4号桥墩进行土壤灌浆,加固强化地基等维修措施。
  1976年强烈地震,使蓟运河大桥中跨系杆拱坍落,造成交通中断。震后,抢建了一座临时战备浮桥,以利交通;该桥只能单行,交通拥挤。1977年10月,国家决定重建蓟运大桥。该桥桥址选在老桥上游约1.2公里处,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1978年9月竣工。新建的蓟运河大桥为混凝土丁架结构,重力式墩台,桥长317.8米;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全桥共14孔,垮度22.2米,荷载汽20吨,汽挂100吨,总投资566万元。由于新桥距芦台镇较远,经天津带人民政府批准将旧桥修复。修复工程由天津市政工程局和铁道部大桥局分别承担,1979年底修复完工,总投资200万元。修复后,大桥不但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而且增加了照明设施,改善了纵坡,提高了抗震性能。
  第二节 渡口
  清代全县共有渡口18处。其中:能通车马的6处,只渡行人的12处。这些渡口是:宁车沽、李家沽、刘家沽、马勺沽、北塘、北窝、东窝、埋珠、江洼口、芦台镇、任凤、么头庄、小杨庄、孟家庄、南涧沽(2处)、后米厂、造甲城。这些渡口大部分沿袭至民国时期。
  建国后,渡口有所变化。至1985年底,全县共有渡口16处。其中:因行政区划减少北塘、宁车沽、李家沽、刘家沽、马勺沽5个渡口;因桥梁的修建和地址的改变,废止了埋珠渡、芦台跨河跳板、窑上庄渡、小杨庄南渡、孟家庄渡。由清代沿袭至今的渡口有:宁河镇北窝渡、江洼口渡、芦台镇渡、任凤渡、南涧渡(2处)、后米厂渡、造甲城渡、东窝渡。为了便于交通往来,新增设的渡口有:俵口渡、北岳庄渡、杨庄渡、岳道口渡、东棘坨渡、马新渡、梨园渡。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