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粮食调运和保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9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粮食调运和保管
分类号:
F762.1
页数:
4
页码:
354-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粮食调运、保管的情况。
关键词:
粮食
调运
宁河县
内容
第一节 调运
宁河县粮食调运,清代以前至清代,皆以漕运为主(海运和河运联运)。1886年芦台镇始通火车,关内外之粮可由火车直接运走。民国期间,粮食调运以水路、铁路运输为主。芦台为蓟运河水路和京沈铁路交汇处,水路由蓟运河上溯,可到宝坻,蓟县等地,下溯可到北塘口入海,由海运粮食可运往沿海各省。当时,芦台粮食业发展甚快,粮食调运十分频繁。芦台“八大号”之粮购进与销出,大部通过水运完成。民国22年(1933年)记载:时粮食运输工具为“汽船、汽车、火车、骡马车、人力车、大车、帆船等。运出粮食,主要为红粮。“红粮来自芦台四乡及新军屯镇等处,包装概用麻袋,每运到本站(芦台)数量约七万余石,共约六千余吨。旺运季节自1月至5月,平均每月运出数量约1160吨,淡运季节自6月至12月,每月平均运出数量约150余吨。运销地点为雷庄、滦县、安山、昌黎、北戴河等处。其中滦县、昌黎、北戴河三处,均年约千余吨,余地均约数百吨。水运路线亦为开煤河,数量至少在万吨以上。自民国23年(1934年)起,因关外粮不能内运,滦东各县红粮歉收,以及各地烧锅需粮甚急关系,渐趋旺盛。运进粮食,主要小米、玉米、大米、面粉。小米来源为仓县及落垡,仓县每年运来五千余石,折合五百余吨。落垡运来一千余石,折合一百余吨”。“大米来源为天津,每年运进数量约六、七千石,合六百余吨”。“玉米来源为丰台镇、北平及廊坊。由丰台镇及廊坊运来者,各约百余吨;由北平运来者约三百余吨”,“面粉来源为天津及塘沽,两处运入本站数量,均约五百余吨”,运进粮食“亦多由蓟运河船运出芦”。因河道运费低廉,较铁路运进粮食数量较多。
新中国建立后,粮食调运工作由县粮食局负责。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局专设“储运科”,并在芦台车站设立驻站机构,按调拨计划负责县内外的粮油调运工作。宁河县粮食调运主要是天津市及外省间和地区间、县间的调拨,进出口粮食通过塘沽港,东北各省及南方调入之粮则通过火车站。宁河县在调运工作中,始终贯彻“先中央,后地方”,“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和“好粮外调”的统一调运原则。按照粮食流向,合理安排下达计划,开展合理运输,合理摆布存粮。坚持“四就一直拨”(即就加工厂、就车站、就仓库、就码头,直拨站库),防止迂回运输,减少周转环节,节约人力、运力和费用。粮食调运运力,在50年代,县内调拨靠近河岸粮站,以漕运为主,旱路以大车为主。调往外省市之粮,以火车运输为主。60年代至70年代,粮食调运的运力,县内主要由宁河县交通局和运输社负责,粮食系统并无运输能力。1975年粮食局成立汽车队,至
1985年有10部汽车。县内调拨其运输全部由局车队负责,1989年已有汽车.28辆。
新中国建立后,宁河县历年粮食调出调入情况,列表于后。
第二节 保管
一、检化骏
粮油检化验是贯彻粮油质量卫生标准、价格政策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为粮油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对储粮安全,保证人民健康,改善经营管理,是一项主要措施。新中国建立前,宁河粮油的等级无确切标准记载,均凭眼观手抓,感观鉴定品质。粮油水份检验,50年代使用简单的油蒸式水份测定仪,80年代使用快速水份测定器和电烘箱。粮温的测定,50年代本县普遍使用铁杆温度计,70年代和80年以后,增用电阻测温。粮食出糙,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简单的手术砻工具和感观鉴定相结合,70年代使用手摇出糙机,80年代改用较先进的电动出糙机,用以检验稻谷出糙。1986年宁河县使用的粮油化验仪器,主要有电动粉碎机、电动砻谷机、电热恒温箱、干燥箱、各种型号的天平及化验用的各种化学药品。粮油检验方法有:感观、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4种。其检验项目,包括粮油的质量、卫生、营养成份、种子储藏运程中质量的变化。其检验内容,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因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只能检验水份、杂质,后来逐步发展到检验粮食的出糙率,不完善粒,含油率,酸份等项目,进而从事品种分析。1980年以来,又增加卫生检验内容,对氯化苦、磷化物、砷汞、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残留和黄曲霉素的污染,进行化验分析,并研究防止污染和去毒方法。此项工作,由粮食局设立的中心化验室负责。
检化验力量,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十分薄弱。随着粮食商业的发展,粮食局每年都培养专职检化验人员。至1989年全县各粮站、库、加工厂均设有保化室,配备专职保化人员。1982年粮食局建成了一座设备较完善的中心化验室,配备专职检化人员,担负全县粮油质量的分析和化验,粮食系统的检化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检化验技术力量不断增加。自新中国建立初期始,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科学化。1986年统计,粮食系统共有隧道式化验器19台,快速化验器25台,大小天平38台,电烘箱6台及其它各种保化设备146件,其保化人员也由1952年的5人增加到39人。新中国建立后,对粮油质量标准由粗到细,逐步发展完善。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宁河县开始执行粮食分等论价,1957年实行“三项质量”(水份、杂质、不完善粒)及半等级制、半增减价标准。后来实行“全项增减价”,以中等质量为标准,高于或低于标准的实行增减价。1978年宁河县对稻谷、小麦、大豆、面粉、大米、玉米6种粮食,实行国家标准总局颁发的统一标准。
二、保管
新中国建立前的粮食保管方法,比较落后。仓储条件简陋,检化验手段落后。在验收粮食时,实行实物验收,所收之粮,均应干燥,颗粒无潮为合格。如发现杂质太多,则要用风车过风。
清代,据县志记载:乾隆年间或光绪年间,官仓之粮,时有霉坏。民国时期,其保粮也以物理方法为主,根据气候情况,开闭仓库窗户,散热通风。发现潮粮及时翻晒,注意防止鼠雀虫害。虽有以上措施,长期保管的粮食,仍有大批霉坏。
新中国建立后,宁河县粮油保管工作,大力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以清洁卫生为基础,原则以物理机械为主要手段,以化学药剂为辅助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综合防治,同时大力开展“四无粮仓”活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使县内粮油保管制度日趋完善。库存粮食在检查上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分仓分区,做到三层五点(即上、中、下三层,东、西、南、北、中五点),采取分层、分点,与机动点相结合的查粮方法,以鉴别温度。同时还要检查储粮的品质、虫害、霉变、鼠、雀危害等情况。宁河县规定:3天一小查,5天一大查,10天一会查,1个月一普查,雨天及时查,危险粮天天查,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保粮方法上有常规保粮和化学药剂治虫保粮,三低保粮,习性防治,防治鼠、雀等五种方法。常规保粮是指以干燥和通风密闭为主要手段的保粮方法。50年代以来,即以机械为主,搞好清洁卫生。规定:仓内六面光(屋顶、地坪、四周墙壁),仓外四不留(即不留杂草、瓦砾、污水、垃圾),同时还以化学药剂熏蒸辅助保粮。储粮中防虫、防霉办法是采用剔括虫窝,嵌缝粉刷,过风过筛及日光曝晒等方法。化学药剂治虫,自50年代始,使用“六六六”药剂。60年代又使用氯化苦、溴甲烷熏蒸,“敌敌畏”、“敌百虫”诱杀。70年代曾普遍推广磷化铝、磷化锌,熏蒸,效果较好。现在磷化锌已不作熏蒸剂仅作杀鼠剂使用,因化学药剂易在粮食中残留。现在开始推行“三低科学保粮方法(三低即低氧、低温、低药)。低温,采用塑料薄膜,将粮堆封盖密闭,使粮温在15°℃以下。低氧系把密封之粮堆的含氧量控制在4~12%。低药,即5吨粮食用磷化铝5~10克。或每立方米粮食用磷化铝粉剂0.5~1克进行熏蒸。习性防治,是利用害虫生活习性,投以药物与害虫喜食之物拌合的诱饼。用作诱剂杀虫。在防治鼠、雀上,采用人工捕杀与毒饼诱杀,捕鼠器,防雀网等措施。现在各库、站粮仓为防止鼠害,全部在仓门设置了防鼠板。
三、“四无粮仓”活动
“四无粮仓”(简称“四无”)即为“粮食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活动是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保粮方针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
宁河县“四无粮仓”活动,起自50年代。时,县内各粮库普遍开展防特、防盗、防火、防鼠雀、防热、防潮,及防水、霉、虫活动。粮食局储运股经常到库、站检查。在1955年,粮食部在总结全国粮食职工保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粮食职工倡导了“四无粮仓”活动,60至70年代,县局储运部门,把实现“四无粮仓”这一工作,做为中心工作,向基层推动。存粮单位如发现粮食霉坏,必须及时上报并写明原因,视其情节轻重,及时处理,追究单位领导及保化人员的责任,处理完毕通报全县,粮食局每年都要进行联查。为防鼠,各仓房都设有防鼠板。为防潮,仓房地面进行二油一毡,沥青推砖处理。雨季,对露天囤垛加强了苫盖铺垫,四周挖排水沟,定期清消场地,以免虫害蔓延。1980年,县内22个存粮单位中,18个达到四无标准,被市局评为“四无”县。
1985年全县广泛推广了利用自然低温冷冻的方法防虫,无虫先防,有虫早治,治后严防和春防虫,夏防繁,秋防入,冬防潜。根据全年露天存粮多的情况,做到空仓、器材不清消不使用,提前购入药品,适时进行防治。入春抓春防春消,全年共清消仓房3581间次,土囤仓73个次,囤垛底1253个次,货场1090亩,麻袋45947条,面袋12532条,苇席30484片,枕木5571根,工具25件,熏蒸粮食1052.5万公斤,有效地制止了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由于措施得力,对“四无”工作抓得紧,经年终检查评定全县22个存粮单位有20个达到了“四无”标准,占总数90.9%。又一次实现粮油“四无”县。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