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章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8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24.3
页数:
5
页码:
332-336
摘要:
本章记述宁河县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了多次调整和管理。在开放初期,集市贸易逐渐繁荣,但后来由于政策限制和观念转变,集市贸易受到严格限制。直到改革开放后,集市贸易重新焕发生机,交易额和上市品种大幅增长。宁河县也建立了新的集市场所,提供了更多的交易空间。集市贸易在宁河县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宁河县
商业
集市贸易
内容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集市
清代,宁河县集市贸易市场有4处:即宁河镇集,每逢4日、9日(旧历、下同)为集日;芦台每逢3日、8日为集日;潘庄每逢5日、10日为集日;大月河每逢1日、6日为集日。民国时期,芦台、宁河、丰台、潘庄、黄庄等集镇,均有集市贸易市场。市场上有棉、粮、蔬菜、水果、杂货、农具、土产以及猪、羊、耕畜交易。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集市贸易
新中国建立初,人民政府对旧有集市仍按传统习惯开展集市贸易,贸易市场和集日未变。1951年至1956年多次举办全县物资交流大会,集市贸易日益繁荣。1953年起,国家先后对粮、油、棉等物资实行统购统销,集市贸易管理着重维护国家统派购政策的实施,开展爱国守法教育,整顿经营作风。在集市上,禁止粮、棉等物资的自由买卖和贩运,并对粮、棉、油、土布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对其中违法户进行处理,但曾一度出现管理过严现象。1956年,逐渐开放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国营商业大力开展批发业务,对小商小贩进行安排。开放水产、蛋品、家禽、蔬菜、土副产品、中药材、手工业品等百余个品种。同时加强对牲畜市场的检查和管理,在市场上设立牲畜交易服务部;芦台重点集市每集上市20头,丰台每集上市5至10头。
1957年,宁河县贯彻执行河北省《市场管理办法》,封闭统购和统一收购物资的自由市场,取缔任何人对一二类物资的经营活动,三类物资的市场管理上,特别是对供不应求的物资,开放中按宜严不宜宽掌握。
1958年,关闭集市贸易市场,补充渠道堵塞,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产品,基本上由国营收购包销,市场冷落,商品匮乏,供应趋于紧张,价格上涨。1961年至1965年,恢复集市贸易。宁河县原有8个历史集市全部开放,依照“先放后管”、“活而不乱”等政策,繁荣城乡集市。芦台镇上市人数由恢复初期500至1000人左右,增至2000人至5000人。上市品种,由初期的10几种增加到50多种,如:蔬菜、干菜、苇席、苕帚、草帽、小生活用品等产品。参加交易人员,由初期社员零星的,发展到集体大宗批发业务。外市、县也参加集市活动,但集市贸易价格,都高出国家牌价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如:白菜国家零售牌价4分,市场价1角;红萝卜牌价5分,市场价2角5分至3角;水产品相差更悬殊,河虾牌价5角2分,市场价1元6角;鲤鱼牌价一般4角至5角,市场价3至4元;小鱼牌价1角,市场价1元2角。1963年,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任务后藻证参加集市,从事运销,保护了正当交易。
1967年至1976年期间,集市贸易被严加限制。时,长途贩运、家庭副业、个体小贩被看作为“资本主义因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开放,给农村集市带来生机。据统计:1979年全县农村集市贸易成交总额363万元,比1978年增长77%,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5.5%,上市品种200多种,比1978年150多种增长33%。1979年工商局在芦台镇建立一处占地400多平方米的集市贸易棚,能排列100多个摊位。
1980年1月18日起,宁河县又恢复传统集日。恢复后的集日为:丰台逢农历五、十为集日;芦台逢农历三、八为集日;宁河逢农历四、九为集日;潘庄逢农历五、十为集日。同年,芦台集市贸易地点于7月19日从芦台南街搬迁到新居民区的震新路和商业道中心。搬迁后的第一个集日,参加集市贸易活动的人员3万余人,上市国营摊点40多个,起到了国营商业在集市贸易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983年贯彻国务院《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宁河县集市贸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芦台集市每集上市人员6~7万人次,丰台、潘庄3万余人。上市品种中的农副产品达4~5百种,工业品近2000种。芦台工业品市场有国营、集体商业72个,个体经营户有520户。这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1370万元,比1982年增长26%,是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2.6%。平均全县每人在集市上的购买量为49元。主要商品成交量:粮食396.5万公斤;蔬菜444.5万公斤;水产品31万公斤;旧木料965立方米;大牲畜5089头;工业品172万元。收缴市场管理费21万元。
1984年5月,在地处津东边缘的造甲乡建立了逢旧历二、七的集市,后又于10月在与唐山市比邻的岳龙乡建立逢旧历二、七的集市,岳龙乡政府资助2000元资金,参与筹备集市,建集后每集上市摊位逾200个,有近300个品种上市,成交额5至6万元。
宁河县从1981年开始进行大型农贸集市商场建设,1983年工、农贸商场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1984年8月,动工建设芦台新市场(农贸封闭市场),全长210米,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营业用房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分东西两排上下两层,共有营业用房229间,可容纳顾客万余人。该市场于1985年5月18日竣工开业。
1985年全县4个主要集市(芦台、丰台、潘庄、宁河)都建立了对外、对内的信息网络,共发出《市场行情》200期5600份,收到包括上海、云南、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的50个市、县信息行情4300份。引进本地缺乏的蔬菜瓜果商品600万公斤,疏导出苇草制品2000万条片,创值近1100万元。另外,还开展联络销路,代储商品,代办托运等,为上市交易的县内外群众多方面提供服务,促进了集市贸易的繁荣。同时,对迷信品、金银、文物、废旧有色金属、荒诞淫秽书刊和录音、录象带、腐烂变质和有毒食物等禁止上市;对缺尺少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不法行为进行检查处理;对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进行认真查处。
1984年以后,集市贸易除农副产品上市逐年增多外,日用工业品、建筑材料等上市逐年增多,日用工业品的成交额已占整个市场总成交额的40%左右。从1989年开始,专业性商品市场大量涌现,如芦台集市的鞋市场、服装市场、烟及小食品批零市场。1989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4997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089万元)的17.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