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4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业经济结构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6
页码: 274-279
摘要: 本章记述宁河县工业人员结构,新中国建立前无具体历史资料。新中国建立初期,生产手段一般为手工业劳动,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1958年后,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宁河县 工业 工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 工业产业结构
  清及民国时期,宁河县工业多是私人手工业,规模小而全,资金少,门类繁多,多为生活资料产品。新中国建立初期,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和地方国营企业的兴起,工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产品方面,多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产品。1958年,县属工业主要分为燃料、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纺织和食品等类型。当年6月,开展了以改革农机具为中心的群众性技术革命活动,农机具制造工业一度兴盛。但占主导地位的是金属加工和食品工业生产。当年产值为521.4万元,占县地方工业总产值的64%。1962年工业调整,重工业比例下降,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1965年,轻工业产值已达1435万元,重工业产值仅139万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为100:9,而调整前的1960年轻重工业产值比是100:46。1965年生产资料产值是43.4万元,生活资料产值是114万元,比值为38:100,而1960年的比值为27:100。1966—1977年,县属工业已发展到18个,其中全民企业9个,集体企业9个;重工业产值和轻工业产值分别为1258.5万元和711.6万元(为1977年数字),各占工业系统总产值的64%和36%。1978年后,工业生产门类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一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适应社会服务为目的,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和酿酒工业;二是关停并转亏损企业,同时加强横向联系,生产面向全国,发展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至1989年宁河县工业生产基本上纳入了生产经营的轨道,生产的主要产品,大部分列入天津市产品计划。
  第二节 主要产品产量
  1988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包括乡、镇工业产品)为:
  一、机械类
  ST—9恒温箱0.217万台、潜水电泵0.1万台、缝纫机机架16.1万套、缝纫机摇杆21.2万套、电动机0.32万台(1.16万千瓦)、皮带运输机0.47万米、铁道扣板52吨、水暖管件0.2万吨、弹簧环17.4万件、包装桶2.96万个、刹车控制阀0.87万套、金属制品0. 14万吨、小农具218.1万件。
  二、纺织、服装、皮革类
  棉纱0.56万吨、棉布924万米、服装346万件、腊纶衫14.3万件、白线手套50.5万副、皮革8.4万张、印染布740万平方米、针绵织品0.25万吨、地毯加工3.54万平方米、皮革制品12万件、皮鞋147.7万双、布鞋2.7万双。
  三、粮食加工及酿造类
  加工大米0.7万吨、面粉1.37万吨、配合饲料1.9万吨、混合饲料0.8万吨、白酒0.51万吨、啤酒1.26万吨、酒精0.31万吨。
  四、食品加工类
  糕点0.19万吨、酱油0.31万吨。
  五、化工类
  合成氨0.89万吨、碳氨实物3.72万吨、复合肥130吨、农用化肥0.26万吨、涂料532吨、白乳胶177吨、橡胶制品2.83万件、三角带25.2万米、传动带0.82万米、输运带0.39万米、塑料制品0.174万吨。
  六、建材类
  水泥7.71万吨、机制砖50490万块、瓦129万块、白灰1.59万吨、大理石0.9万平方米、钢窗1.8万平方米、油毡1.2万卷、沥青0.3万吨、平板玻璃50.4万平方米。
  七、其它
  卫生巾2.4万箱、机制纸1.26万吨、各种家具0.7万件。
  1989年县属工业产品产量为:全年合计生产缝纫机机架10.2万套,各型潜水泵1218台,4吋离心泵801台,合成氨、碳铵等11763吨,水泥4.38万吨,涂料629吨,白乳胶253吨,机制砖1033.6万块,白酒6928吨,啤酒15963吨,酒精3772吨,各种印刷品68327千印,机制纸及纸板3646吨,瓷盘变阻器5.9万套,各种电动机1727台,皮带运输机3384/519半/吨,水暖管件2002吨,弯头15683个,异径管1227个,皮革77624张,橡胶制品15246件,腈纶衫20.2万件,服装17.1万件,卫生巾22199箱,刹车控制阀4314套,转换和组合开关4340台,铁道扣板35吨,缝纫机摇杆21.5万套,折纱65.1吨。1989年乡镇(村)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全年合计生产金属制品792.5吨,水泥40731吨,机制砖35799万块,瓦74.1万块,平板玻璃7.5/49万重量箱/万平方米,钢窗0.4万平方米,油毡1.6万卷,沥青2760吨,农田化肥2762吨,中、小农具141.3万件,印染布825/825万米/万平方米,针织产品14427吨,地毯加工16658平方米,皮革制品3.5万件,皮鞋116.7万双,服装402.4万件,塑料制品1758.6吨,各种家具1.87万件,机制纸6292吨,配合饲料365.4吨,工艺美术品207.9万件。
  第三节 人员和技术结构
  宁河县工业人员结构,新中国建立前无具体历史资料。新中国建立初期,生产手段一般为手工业劳动,技术人员也只是本行业中有经验的熟练工人。1958年,全民企业中已拥有电动机103台(1797千瓦),金属切削设备46台,蒸汽锅炉1台。1978年至1986年仅经委系统企业的职工已达73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198人,占职工总数的2.69%;行政管理人员699人,占职工总数的9.5%。时,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三级工以上的工人已达到4423人,占职工总数的60%。另外生产设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年底经委系统的企业共有通用设备588台,专用设备1576台。1986年经委系统的22个工厂中,已有3个工厂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其他企业也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乡镇工业技术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70年以前,全县乡镇工业仅占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6台,其他均是自制简易机具。1978年后,多数企业逐步淘汰原始工具,配备专用生产设备,同时利用各种渠道招聘人才。1986年已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230台,动力设备77124.6千瓦,其他专用生产设备1732台套。在24215名职工中,熟练工、技术工占30%,聘请教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85人。1988年,经委所属22个企业,共有通用设备580台,专用设备1576台。一般企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乡镇工业从1984年提高较快,1988年拥有金属切削机床175台,精密、大型等机床28台,锻压设备55台,动力设备7.7万台,其它专用设备1732台套;在2.9万名职工中,熟练工、技术工占30%,聘请教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到1989年底,已有专用生产设备2168台套。在23826名职工中,熟练工、技术工占32%,聘请教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96名。
  第四节 产值构成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2.5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24.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6.31%;乡镇工业产值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23%;私营工业产值4.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4.46%。1958年工业总产值892.2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714.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04%;县属集体工业产值7.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0.87%;乡镇工业产值170.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9.09%。1965年工业总产值1593.5万元,其中县全民工业产值1066.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6.95%;县属集体工业产值50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1.82%;乡镇工业产值19.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23%。1971年工业总产值1953.2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1089.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5.78%;县属集体工业产值65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3.43%;乡镇工业产值210.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0.79%。1978年工业总产值7856.05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1992.1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5.36%;县属集体工业产值1273.4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21%;乡镇工业产值4590.3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8.43%。1986年工业总产值29220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529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8.12%;县属集体工业产值272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34%;乡镇工业产值2119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55%。1989年工业总产值77508万元,其中县属全民工业产值1016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3.11%;县属集体工业产值564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8%;县属联营工业产值164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12%;乡镇工业产值6005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7.49%。1980年至1989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5.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