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317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2.13
页数: 55
页码: 1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公元前5000年-1988年宁河县所发生的大事、要事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宁河县 大事记 史料

内容

约5000年前
  地质史上全新世海侵(冰后期海侵)。宁河地区为渤海海域,水域较深。
  注:县境内蓟运河下游沿线:大辛、乐善、廉庄、小茄、任凤5处出土鳁鲸骨遗骸,乐善出土一具全长12米,下颚骨长2.5米;廉庄出土一肋条骨长3米。张子铺出土海豚骨,全长2.4米。据C14测定,这些海生动物遗骸距今5000-6000年。
  约4000年前
  全新世海侵结束,海面降低,海岸线向后退缩。宁河地区北部逐渐成陆,南和东南部为渤海浅海区域。此时,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蓟县围坊人足迹出现。
  注:西己坨、张广、小杨花庄、谷庄共发现4件石斧,属红山文化特征,为新石器晚期器物。时间推测为夏以前,距今4000年以上。另:宁河县发现23处古海贝壳堆积,是海岸线移动的遗迹,也是宁河平原向海伸展的外缘。其中由张子铺、田庄坨,经高景、后大安、东己坨、姜庄、史庄到大龙湾一线及由小茄庄经苗枣、马鞍子、岭头、俵口、桐城、大海北、西塘坨、造甲城至东堤头、张贵庄一线,经C₁4测定,形成时间为距今3880±160年。前后两道贝壳堆积的形成,相距至少需500-600年时间。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宁河西部、中南部逐渐成陆。“禹河”(古黄河)第一次入海地点在宁河平原南部。平原上呈现出河水和海潮往回相逆的自然景观。地表只能生长芦苇等沼泽相植被。
  注:古麋鹿角在境内出土达30处,主要集中在大北、板桥、潘庄、大龙湾、淮淀、廉庄、俵口、东己坨等地。据C14测定,距今2765±240年。商代至战国时期,是麋鹿大量繁殖的时期。古麋(又称“泽兽”)生活在泥泞沼泽、洼淀地带。
  俵口地层叠压显示出上覆黄土的年代,晚于距今3810±85年(牡蛎堆积),早于春秋晚期(古文化遗址)。这层黄土为黄河淤泥堆积。
  商周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770年)
  丰台镇一带,已有土著居民活动。北淮淀为古黄河河口和渤海海口所在。
  注:丰台镇一带发现西周鼎(铜器、两耳三足)。北淮淀牡蛎礁(长牡蛎),据C14测定年代为距今2443±85年,这种动物生活于浅海与河口地带。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
  “齐伐孤竹”(今卢龙县一带)经此,“军困泥泞”。春秋中叶,古黄河南迁。春秋后期,芦台镇(闸口)、董庄、南涧沽、小八亩坨、北淮淀、南淮淀、白沙岭、军粮城一线,逐渐成为海岸线。
  注:古黄河“水势散漫,泥沙分散”。宁河南部和东南部,仍留有荒古海退的遗迹。由芦台镇(闸口)经南涧沽、北淮淀一线贝壳堆积,据C14测定,年代为距今2000±530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宁河平原属燕。燕、齐、赵兼并战争中,本境为重要战场。田庄坨、西塘坨、杨花庄、大海北、张庄、桐城等地,已是先民比较集中的居住地区。此时期农业、手工业、渔业、商业、建筑业以及冶炼铸造,均有显著发展。
  注:考古发掘,燕国通用的“明刀币”,境内不少地区均有大批发现,并出土仅燕国有的“陶釜”(俗称“鱼骨盆”)。大尹庄等古战场遗址上,出土战国时期的军器有:戈、矛头和短把小刀(带穿)等。大海北、张庄、桐城发掘出战国古城池遗址。古城呈长方型,东西约600米,南北约500米。并有“城顶”、“城耳朵”等古城遗迹,出土大量建筑物件、陶器及残片。另,田庄坨、杨花庄、西塘坨一带发现有战国到汉代的墓葬群。田庄坨遗址中包括居民生活遗址、建筑物件遗址、治鱼场遗址和冶炼作坊遗址,以及丰富多采的战国遗物,显示出宁河平原开发情景。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燕亡。分属秦上古、渔阳二郡。为防御海水淹没,秦曾令于小海北村北修堤筑堰(即“红心堤”),并有道路可通,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
  设雍奴县,并设盐官于泉州(武清)、章武(静海),宁河属雍奴。芦台镇为海口,称海口镇、漂榆津。西汉末年(前47年),渤海水大溢。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洛里坨一线为海溢,田庄坨为淡水水溢区,此次海溢延至东汉初年,终致平原经济全面凋落。
  注:考古发掘,在田庄坨等地出土西汉时期铜令箭,“铁范”(铸钱工具),莽币(裤币)。另外,在洛里坨、田庄坨等地战国到西汉文化层上,分别覆盖有海生贝壳自然堆积或淡水蚌螺自然堆积,反映出确曾有过较长时间的水浸。
  东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
  东汉初年,海溢平复。曹操北征鸟桓,为便于军运,先后开凿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建储粮城,又称备粮屯、军粮城、梁城(今宁河镇),屯储军粮。
  注:方志记述:“梁城亦曰军粮城”(《畿辅通志》)、“备粮屯”、“储粮城”。“军粮城”名始自东汉魏武凿二渠。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
  曹操为魏王,迁邺定都,于“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傍海煮盐。芦台已为产盐灶地,隶属幽州。(《魏书·食货志》)
  晋
  太康六年(285年)
  大旱。
  永嘉三年(309年)
  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
  永嘉五年(311年)
  大水,“人不粒食”。
  咸和五年,后赵建平元年(330年)
  后赵王石勒,使王述在角飞城(今军粮城一带)煮盐。“蝗,延袤千里”。
  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
  后赵舟师十万去漂榆津伐辽。(注:民国史籍载:“所谓漂榆津者是也以宁河言。”)
  太元七年,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
  “蝗祸,广袤千里。至秋冬蝗灾如故”。
  太元十年,前秦太安元年(385年)
  “大饥,人相食”。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
  “十一月,地震”。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
  “九月大水,十月大饥,延至次年春”。
  隋
  开皇元年(581年)
  今宁河地区属幽州总管。
  大业四年(608年)
  “诸郡旱”(今宁河地区属涿郡)。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
  四月,太宗誓师于幽州城南,东征高丽。曾于宁河造甲城、芦台南等地安营扎寨。十一月班师。芦台镇曾名“将台”。神龙二年(706年)
  沧州剌史姜师度主持,在泉州渠故道(宁河、军梁城之间),开凿了一条连接蓟运河和北运河的运渠,名为“平虏渠”,以向蓟州漕运军需粮饷。蓟运河在境内旧称粮河运或运粮河。
  至德二年(757年)
  唐将郭子仪,为出击安、史叛兵,派大将李忠臣,率兵三千人,“自雍奴为苇筏过海”,过宁河自海路进军。
  广德元年(763年)
  安、史之乱前后八年,历尽战祸。
  贞元八年(792年)
  “秋,大水害稼”。
  开成元年(836年)
  “蝗、旱,草叶皆空”。
  龙纪元年(889年)
  “刘守光置芦台军于海口镇”,其城周三里。“后废为冯桥镇”。
  注:海口镇即今芦台镇。军为唐代军事建制。“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城、曰镇”。
  乾宁元年(894年)
  刘仁恭以助唐将李克用夺取幽州有功,作了幽州节度使,后又兼卢龙节度使。筑梁城(今宁河镇)为镇屯兵(刘仁恭曾封梁王,故名)。“复置芦台军,亦曰乾宁军”。
  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刘守光率兵攻幽州,曾在芦台至玉田一带,与其父刘仁恭作战,后囚其父,据幽州,自称幽州节度使。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
  刘守文率兵征讨其弟刘守光,在芦台大败刘守光军。
  注:刘氏父子之间的战乱,祸及幽、沧二州全境。刘仁恭竟将境内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人,全部强征入伍,“里闾为之一空”。“军发之后,有一人在闾里,刑无赦。”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
  刘守光称帝,国号大燕。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
  “三月,甲辰朔,晋周德威拔芦台军”。晋以周德威为幽州节度使。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李存勖建后唐。“以契丹屡入寇,芦台、瓦桥皆增设重兵,命将戍守”。不久,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镇守芦台军。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
  赵德钧在芦台开辟盐场,称“芦台场”。场址在芦台镇。含灶地544顷,灶丁393人,熬盐大锅46面。所产之盐,利用运河,运往瀛州、莫州(今河间、任邱一带)获利颇丰。芦台一时为后唐重镇。修兴宝圣母庙。《庙记》中载海盐由煮到晒的生产过程。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
  澶州刺使房知温,戍防芦台军。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
  “芦台戍军乱,寻击平之”。
  注:后唐明宗遣效节军九指挥赵在礼,北戍芦台,不发兵甲军械,“军士颇自疑惑”。明宗意在解除该部。遣大将乌震代知温戍芦台。“初至,与(房)知温会东寨,方搏,效节军乱”.“乱军击杀(乌)震,执辔留(房)知温”,“知温即跃马登舟渡河入西寨,以骑军尽杀乱者”。后明宗下令,将效节军九指挥三千余家数万口,“驱玉漳水上杀之,漳水为之变色”。(《新五代史》)后唐清泰三年,后晋天福元年(936年)
  石敬瑭建后晋。“赵德钧父子降”。“幽州芦台军之地,晋陷契丹”。
  宋
  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
  宋辽对峙。今宁河地区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海河、大清河为宋辽界河。芦台镇、军粮城等为辽边防前哨,并为界河沿线贸易的水运通道。嘉佑二年,契丹清宁三年(1057年)
  四月,“地大震”。
  七月,“水灾,诸路江河溢决”。“民多流亡”。
  宣和五年,金天会元年(1123年)
  “金对宋交割燕地”,金兵自燕地退走,将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此时,宁河地区一度归北宋管辖。
  宋徽宗曾到宁河一带。“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更水自还乡”。(《宋徽宗过思乡桥》诗)
  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1153年)
  金迁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宁河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香河县。
  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1165年)
  六月,京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殷殷如雷。七月又震。
  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
  金为管理渤海盐业生产,从香河县分置宝坻县(宁河属宝坻县)。后设榷盐院、盐使司。此时,芦台场产盐极盛。最高年产约合5210吨。盐业发展促进了运输业和苇席编织业的发展。
  庆元三年,金承安二年(1197年)
  夏旱。秋谷未登,民艰食。
  元
  至元十六年,宋祥兴二年(1279年)
  蝗祸。新仓(宝坻)设屯田所,统领宁河地区屯田事。
  至元十九年(1282年)
  “蝗食禾稼,所至蔽道,人不能行。入人屋室,乃大饥。”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设芦台盐使司。“屯田大水害稼”。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大饥。发通州、河西务粟赈之”。
  延佑二年(1315年)
  “七月大水”。
  至治元年(1321年)
  水灾。
  泰定元年(1324年)
  水灾。
  泰定二年(1325年)
  水灾。
  泰定三年(1326年)
  七月,大风雹,折木伤稼。
  至顺三年(1332年)
  八月,饥。
  至正二年(1352年)
  由元丞相脱脱主持,于武清、宁河等滨海大片地区屯田、植稻。
  至正十六年(1356年)
  “地震”。
  明
  洪武二年(1369年)
  设“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为管理芦台场盐业生产,特派驻大使以理其事。“是岁旱,大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命燕王督诸将屯田。其范围北起蓟县、宝坻、宁河,直至沧州、南皮一带。
  建文二年(1400年)
  燕王置梁城守御千户所,兵员1120人。芦台驻巡检司。
  永乐二年(1404年)
  江、浙、晋、鲁等地农民迁此垦荒屯田。境内设银鱼场。此后,每年以蓟运河产银鱼为贡品,由“中官”(也称中使)坐采。“频年纳贡,民饥不堪”。此时,渔民已用渔船捕鱼。
  永乐三年(1405年)
  邵益谦官居海防千户,驻防芦台南。
  永乐十三年(1415年)
  海运漕粮停止,改由内河漕运。今宁河县境内蓟运河仍为主要漕运河道。
  天顺三年(1459年)
  开凿新河运渠,使海河运往蓟州粮饷,经新河渠,循蓟运河直达蓟州,“岁运三百六十余艘”。
  成化元年(1465年)
  还乡河工竣,“运粟十余万石,以饷蓟州东路”。
  注:还乡河在江洼口与蓟运河汇流。
  成化十四年(1478年)
  玉田地震40余日。有震感。
  成化二十年(1484年)
  怀柔地震(6.5级),有强震感。
  弘治二年(1489年)
  “大水,饥”。
  正德七年(1513年)
  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宁河北部地区以及宝坻、玉田等地,大败明军。起义军一部曾“直抵城下”(梁城)。丰台、赵本一带农民“从而附之,势张甚”,“抢夺官军马匹”。
  嘉靖元年(1522年)
  嘉靖年间,倭患猖獗。为加强防卫,明军于宁河西南部地区,安营扎寨,并放牧军马。丰台镇筑药王庙、龙王庙。后又建天尊阁。
  注:天尊阁为天津、唐山滨海平原上唯一高层木质结构楼阁。
  嘉靖六年(1527年)
  丰润地震。“强烈有感,房屋损坏。”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六月至七月大雨,水深数尺,禾稼俱没,城垣民舍倾覆甚多”。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先旱。五月以来淫雨大作,各河注涨”。“大水,饥”。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蝗食麦禾殆尽”。
  隆庆二年(1568年)
  渤海地震。轻微破坏。
  隆庆三年(1569年)
  沿海“灶丁”捣毁“灶户”,举行暴动,反抗非人待遇。芦台场灶丁,全部逃入山中,场内一度无一个熬晒海盐。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宝坻知县袁璜,条陈蓟运河至大沽一带设防办法。防“倭人犯京师,……从草头沽,历丁字沽过天津,从陆而犯”;另,“从水道沽登岸,由梁城所(宁河镇)至通州”。遂加强防卫力量。万历十九年(1591年)
  宝坻令袁璜,开疏沽道引戽潮河,教民种稻。刊《劝农书》,陈述沿海(今宁河地区)农民潮汛灌溉,浇碱改土种稻:“挑沟筑岸,树立桩橛,抵潮汛也”。“其田形中央高,两旁下,约可十余丈即为小沟,有数丈即为中沟;依次加展以注水潦,谓之甜水沟,曰甜水,取能刷碱也。初种水稻,斥卤尽,乃种稻。”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宝坻、香河等五县“频罹重灾”,“民贫彻髓,草根树皮已尽”,朝廷决定将梁城所的剩米5000多石及各预备仓、义仓贮谷,分头散发。
  崇祯十一年(1638年)
  清军攻至近畿州县,掳“人畜十八万”。
  崇祯十三年(1640年)
  “大水,无禾。”
  崇祯十四年(1641年)
  “旱,飞蝗蔽空,邑令漆园捕蝗三十石,民之饥者食之。”
  清
  顺治元年(1644年)
  清定都燕京。宁河属顺天府宝坻县。
  清起用明朝降官。杜立德(宁河镇人,明崇祯进士)入清廷为臣,初委官至“中书科掌印”、“户科给事中”职。后为清重臣。
  十二月初五日.圈占京畿土地,给八旗军士。宝坻县(含宁河县)原有土地6896顷,民地被圈占90%以上,仅剩57顷。农民“旧业难守”,“鸡犬咸以变卖”,弱者逃亡乞食,强者纷起反抗。
  顺治八年(1651年)
  “原隰皆登,大有年”。
  顺治九年至顺治十一年(1652年至1654年)
  “连水”。“奉旨由国库支取发放赈银”。
  顺治十四年(1657年)
  “梁城所(宁河)雹”。唐山地震,有震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开放捕鱼海禁,水产增加。
  “七月二十八日,地大震,京东各处僧寺、民屋倒坏甚多,至次年五月,震犹未止”。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大水,民禾俱没”。“大水治发库赈之,并免租”。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杜立德卒,累官至太常寺少卿,户、工、刑、吏、礼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康熙皇帝称:“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不肯苟随同列。”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
  清在遵化建陵墓,设“陵糈”(漕粮)。年运米一万八千石,由蓟运河运至蓟州。两年,增至三万零六百石。“是岁,大水。……免今年租”。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在明新河运渠故道(已淤塞)重新开凿,以利蓟运河漕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水。”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六月十八日,武清、天津地震。有感。“六月二十九日疾雷飞电,大风拔木”。
  雍正二年(1724年)
  “大水”。“大雨时行,河水骤涨”。
  雍正三年(1725年)
  “复水,发太仓米赈济”。
  雍正四年(1726年)
  怡贤亲王到蓟运河下游勘察水道,写《京东水利疏》。次年,开始修筑蓟运河两岸大堤。是年设局营田。在东窝、南窝、岳旗、崔家清、崔成、西关、东关、芦台、江洼口等处营田103顷66亩。
  雍正五年(1727年)
  怡贤亲王奉敕开浚宁车沽河。起于淮淀,达北塘海口,长百四十里,“沽帆遂通”。
  雍正七年(1729年)
  清政府准许漕船载运商货。每船载重一、二千石的漕船,所装额米不过600石,“此处悉供运丁水手广载私货”。是岁,免税限量每船100石。
  雍正八年(1730年)
  设县奏议称:“梁城所,相距宝邑(宝坻县)路途遥远,逼近海滨。一切催漕、捕蝗、巡辑私盐逃盗等项,该县不能兼顾……政务难免迟误。今相度地方形势……恳请皇上恩赐嘉名,以所治改为县治。”
  是年,开挖清龙湾引河。八月,地震。“是年大稔”。
  雍正九年(1731年)
  三月九日置宁河县,隶顺天府东路厅。含芦台、宁河(县城)、东西堤头、潘庄、塘沽、汉沽、军粮城、新河、北塘等250村庄。芦台镇遂建“三阁”,“八庙”。
  雍正十一年(1733年)
  “水,发粟赈815庄。”
  乾隆元年(1736年)
  县城建储粮仓廒。先建常平仓,续建“天”、“地”、“元”、“黄”、“宇”、“宙”字廒。
  乾隆二年(1737年)
  大水。“七月连阴,诸水汇归,堤岸漫溢,受灾颇重。”
  乾隆四年(1739年)
  直隶粮价腾贵。清政府命宁河、天津两县雇海船(称“宁船”、卫船”),赴牛庄、营口、锦州等地运米豆入京,受雇船有700只左右。(《李文忠公全书》奏稿)
  乾隆五年(1740年)
  “水”。
  乾隆八年(1743年)
  “五月大暑,人多渴死。上命地方官设冰厂,施药以济。”
  乾隆十一年(1746年)
  “建金钟石桥。桥下即塌河淀入七里海之水道。”
  乾隆十五年(1750年)
  “水”。
  乾隆十六年(1751年)
  “春雨勤,七、八月间山水暴发。”
  乾隆十七年(1752年)
  “荒旱乏食。”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设仁义里,专司征收田赋事。时,县内有“当铺”6座。
  乾隆二十六年、二十七年(1761年、1762年)
  “水”。
  乾隆三十年(1765年)
  清政府“改支折色”(即:将征收漕粮的粮米,改征货币)。至此,蓟运河漕运量逐渐减少。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县城(宁河镇)于东、西、南、北四条街头各建一座城门楼。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水。”
  乾隆三十五年、三十六年(1770年、1771年)
  “水。”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秋旱。”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知县关廷牧“首倡鸠工兴筑北塘庄西南大路。”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春旱,……虽旱至六月十三日,得雨霖而稻无恙”。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商义和泰办课行盐,控制了盐业生产和销售市场。是年,知县关廷牧修、徐以观等纂,首修《宁河县志》,刻竣,共十六卷。当时统计:宁河县,250庄,37028户,169375口人。时,县设“渠梁书院”,为官办学校,入院生员需经考试合格。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八月十日雨夜大寒。”
  乾隆六十年(1795年)
  知县夏兰,奉文重浚七里海引河。
  嘉庆二年(1797年)
  “冬大温,冰河复开。大疫。”
  嘉庆六年(1801年)
  “三月二十一日,黑风,白昼秉烛”。“六月十六日,大雨雹,迅雷沿河百余里。坏舟二百余只”。“秋间大水,民居树巢,城中水深二尺。八成无收。”
  嘉庆二十年(1815年)
  天津东南地震。“房屋有较大破坏”。
  道光元年(1821年)
  蝗蝻萌生。
  道光三年(1823年)
  知县欧声振等,奉文承挑曾口河。“运河决口,被水稍重”,“田禾被水冲淹,兵民房屋、城垣衙署亦均有倒塌等情,水未消涸,连年灾歉,户鲜盖藏,民力异常拮据。”
  道光五年(1825年)
  “被水、被旱、被雹”,“飞蝗蔽日,所过田禾一空。”
  道光八年(1828年)
  “七月十四日,昼夜阴雨,海潮涨溢”。“七月三十一日,大潮顶阻,河水漫溢”,冲化盐五万余斤。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被水、被旱、被雹、被霜”,“先旱后涝之岳秀等一百六十村庄歉收。成灾五分。”
  道光十六年(1836年)
  “被旱较重,成灾五分,连灾村歉。”
  道光二十年(1840年)
  “春,始设芦台通永镇”总兵,驻芦台镇,辖十七营。
  八月,“英夷肆逆,由北塘登岸骚扰,英军兵船八只入侵大沽口。”
  是年“大水。西关一百四十五庄成灾五分。老庄子等六十八村歉收四分(秋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海防移通永镇驻北塘,古北军门驻芦台。练勇防营,星罗棋布”。“大村团练数百人,小村百人或数十人,互相联络,置墩了望,鸣锣相闻,一有警急,团练之民麋至。”
  时,芦台筑墩台1座,北塘增添炮台3座(原2座),炮位增至20位。
  是年,十月一日,王锡朋(芦台镇人,任寿春镇总兵)在定海反击英军侵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夷人犯顺”,宁河县增驻防兵三千人。(其中二千名调自陕甘)
  纳尔经额按道光皇帝旨意组织保甲。居民、铺户、店寓、寺观一体编入保甲,各保选派绅耆一、二人负责其事。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县令乔邦哲大力推广种稻,并推广水车灌溉。
  道光二十五年(1945年)
  “被水成灾六、七分之极,加给一月口粮。”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被旱、被水、被雹、被虫”,“缓征灾歉村庄新旧额赋并谷”。
  咸丰元年(1851年)
  “正月初七日,日晒双珥”。“四月中旬,日红紫色,置一净水盆望之,有一白日,出日上下,或竟掩,日光照地,皆红黄色,匝月后始复旧”。“七月十五日夜,星南走如箭,二时许乃止”。咸丰二年(1852年)
  “九月二十六日立冬,夜五更时,雷震。非时而发,地脉不藏。”
  咸丰三年(1853年)
  伊斯兰教始入宁河。
  “被水、被风”。“八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九日,连雷大雨,田地汪洋,百谷减色”。“自秋至冬,大水,无冰”。“夏月晦夜,一星见于南维,光芒四射,花树皆有影,朗如月,转瞬星坠,但见白气一缕,自上而下,宛若绳直。”
  咸丰四年(1854年)
  太平军逼进宁河、芦台等镇,县知事督办团练守御。在太平军影响下,县境西南部地区有“大股”农民“肆掠”地主豪绅的自发斗争。
  咸丰五年(1855年)
  “被水、被旱、被蝻、歉收三、四分。”
  咸丰六年(1856年)
  “被水、旱、蝗,秋收均形欠薄”。“王赞铺等一百零四个村庄成灾五分。”
  咸丰八年(1858年)
  英、法侵大沽口,宁河县增驻蒙古兵三千人。为供修筑炮台之桩栅,官府强迫乡民倾圮房屋,挖掘坟墓。
  是年,彩绘重修丰台镇“天尊阁”。
  “被水、旱、雹”。
  咸丰九年(1859年)
  四月,怡亲王载垣查看海防至芦台。芦台南营城建炮台4座。
  七月,美使由北塘进京换约。
  是年,“造甲城等一百三十七村被水,均歉收三分”。
  咸丰十年(1860年)
  年初,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路经芦台,查看地形以设防,谕令挖筑墙,召募乡勇”。“为办理海防,修芦台护乡河一道,围墙一道(高2.6米,顶宽2米,底宽8.3米),每五尺,筑一垛口,东、西、南开三门。”
  八月一日,英法侵略军自北塘登陆,北塘镇被洗劫一空。八月十二日,英法联军分二路进攻新河、军粮城、宁河镇等地。清军2000马队迎战,失利覆没。清军退居芦台、营城。
  注:清光绪版《宁河县志》载:英军入侵北塘、宁河、塘沽死70人。
  同治元年(1862年)
  一月六日,直督文煜赴北塘一带办理防务。
  二月二十二日,“飞砂走石,昼如晦,吹坏房舍无数,人畜有随风吹至海者”。3日夜止。
  六日,直隶总督、顺天府尹派人勘查境内河渠、淀泽,计划兴修水利。
  十二月,清政府于直隶全境试办保甲制。
  同治二年(1863年)
  县令吴梦曾,因银鱼“频年纳贡,民饥不堪”,奏请取消。
  同治三年(1864年)
  “秋禾被水、被旱、被雹,歉收三、四分”。
  同治四年(1865年)
  卞宝弟《荒地试垦水田疏》称:“宁河所属军粮城、七里海、陈家沟一带,引水灌溉,可开稻田一千余顷,岁可收稻米十万石。”“开渠开道,官为经理,计渠一道,共三十余里,两道共长六十余里。招佃垦种,确得稻田四千余顷,变斥卤为膏腴,洵为美利”。十二月十五日试垦。同治五年(1866年)
  崇厚在军粮城、七里海等地“垦田四千七百余亩”。
  清同治七年(1868年)
  四月,西捻军张宗禹部进入宁河境内。
  六月二十二日,“大雨如注,二十三日尤甚,二十四日始晴。平地水深五、六尺,房屋倒坏极多,压死人六、七名”。
  九月十五日,“未时,天朗气清,忽闻如轰雷声自南起,仰见五彩祥云,向东北漫散中有鼓乐声,移时乃止”。
  同治十年(1871年)
  由江南盐城引进“风车提水”灌溉,效益大增。
  六月十二日,直督李鸿章奏请改筑北塘炮台,清政府允准。
  是岁,“夏秋雨水过多。二麦秋禾先后被淹,灾欠至甚。傅家台等33庄成灾七分,杨家泊等107庄成灾六分。”
  同治十二年(1873年)
  重浚金钟河。自欢坨至蓟运河共80里。
  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十三日,“弥月大雨不止,各河同时异涨。潮白、蓟运等河多有冲决”。“倒流窝等128个村成灾七分,小南庄等110村成灾六分,河家流等21村成灾五分”。
  光绪元年(1875年)
  通永镇总兵吴殿元率练军修筑芦台至北塘盐道20余里。
  光绪二年(1876年)
  唐山矿主办人唐廷枢操办,将唐山煤用牛车运到芦台,再由芦台装船,沿蓟运河运到天津。每吨成本约为白银四两七钱。
  “自春至夏,天时亢旱”。“夏青蝻孽萌动”。七月二日起得雨。“阴雨连绵,西北山水奔腾下注,各处支河民堤间有冲决”。“有被水、被旱、被潮、被霜、被风、被蝻村庄”。
  光绪三年(1877年)
  王照(芦台人,任礼部主事等职),在芦台办小学堂。
  因上年水旱为灾,三月、十月,饥民逃亡甚多。
  光绪四年(1878年)
  清政府命各境“将饥民资遣回籍,以适时耕种,勿以荒芜土地”。本年,乡绅李瑞春捐修操办芦台至汉沽二十里叠道。
  自上年起,从英国定购的两只蚊船,派驻北洋水师,驻北塘海口。
  是岁“夏,被旱较甚。秋,大雨积涝。”
  光绪五年(1879年)
  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于北塘海口试设电报,以号令各营。电报由外文改为华文。此为中国设立电报通讯之始。
  六月,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动工。并以胥各庄至芦台阎庄开凿一条长约33公里,宽15.15米的煤运河。同时疏竣芦台到天津的旧河道。
  是年“春雨愆期,麦收欠薄”。“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九日,连遭大雨”。“西北边外奔腾汇注,各河迭次涨漫。时过霜降,尚复水势浩翰,实为近年所罕有”。“宁河一带民田,巨浸汪洋,禾稼淹没,村农失业,转徙流离。水患频年,今岁又重”。
  丰台镇建“裕泰和”河北梆子戏班,由几家财东筹资,聘请玉田县艺人任教师。
  光绪六年(1880年)
  重修《宁河县志》,知县丁符九主修。
  是年,“灾旱”。
  时,七里海产苇,归天津行销。丰产芦苇10万公斤,平年亦产5万公斤。
  光绪七年(1881年)
  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通车。唐山矿的煤,由胥各庄经芦台入蓟运河,运往天津。唐胥铁路通车之初,使用骡马为牵引动力,效率极低。此为我国自建并延续至今的第一条铁路。
  光绪八年(1882年)
  唐胥铁路改由一台轴式为030型蒸汽机车牵引,俗称龙号机车。此后效率大增。因“芦台煤运河春秋潮汛不大,煤船常有停掉之苦;河无来源,亦有岁淤岁挑之费。而兵商各轮船欲多购煤而运不及,矿内积煤日多,欲运煤,而路不畅”。故拟使唐胥铁路延至芦台(阎庄闸口)。
  是年,“被水、被旱、被雹、被霜”。“南淮渔淀等67村成灾五分;俵口庄等130村歉收四分”;“丰润李更庄等26村成灾五分”。光绪九年(1883年)
  七月十七日后,“连旬大雨,势若倾盆”“平地积水甚深,河堤更多冲漫。东北洼区受患益重”。“被风、被水、被雹、被虫,灾重”。“东窝庄等96村成灾七分,南淮渔淀等118村成灾六分,东宁车沽等45村成灾五分”。
  光绪十年(1884年)
  在芦台镇、北塘设立电报分局。
  是年,“旱、水、雹、虫,秋禾被水”。
  光绪十二年(1886年)
  唐胥铁路延至芦台,名为唐芦铁路。胥各庄至芦台闫庄铁路全长33公里。火车起运点为蓟运河东岸的闫庄闸口,即开平矿务局储煤场处。
  八月二十日,潮白河“漫口百数十丈,奔流而去,直灌宝坻、宁河县境”,“田禾皆没,屋宇倾颓”,“被水、被雹,灾区既广又重”。东崔庄等123村成灾七分,江洼口等109村成灾六分,东宁车沽等27村成灾五分,东未甸等36村歉收三分。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三月,清海军衙门从国防需要出发,建议将唐芦铁路南接大沽北岸,北至山海关。五月修建由闫庄至现在芦台站的铁路线。
  七月上旬至九月中旬间,连次大雨,河水涨溢,田禾被淹。张广庄等95庄成灾六分,岳石庄等65村成灾五分,大艇庄等98村歉收四分。
  注:1886年秋冬饥民6594户,18667人;1887年春饥民3560户,9258人。
  光绪十四年(1888年)
  三月,唐芦铁路延至塘沽;八月修至天津,名为唐津铁路。也称“津沽铁路”,“北洋铁路”。
  是年“入夏颇形亢燥。秋初阴雨连绵”,“沥水汇归,洼区被淹。雨水带雹,加之被旱、被虫”。“大从庄等21村歉收四分,大于庄等24村歉收三分”。六月十三日天津发生7.5级地震,有强震感。
  光绪十五年(1889年)
  “讵秋初阴雨连绵,山水下注,遂使蓟运等河漫溢出槽。沥水汇归,洼区被淹”。“杨泼庄等28村歉收四分,齐家庄等39村歉收三分”。光绪十六年(1890年)
  “夏间淫雨兼旬,邻省诸水奔腾汇注,汹涌异常,河堤先后溃决多口”。“耆老咸言,自嘉庆六年(1801年)以后,水灾无有大于本年的”。“宁河被灾259村,急抚查过8343户,大小口32543口。于三等161村成灾九分,大北涧沽等98村成灾八分”。“流民麋集”,“益有饥民游匪藉端滋事”。
  光绪十七年(1891年)
  聂士成为海军大阅礼成头品顶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30营。
  因六月大雨,上游边外山水暴发,子牙、潮河、白河等河先后漫溢出口,平地水深数尺,田亩被淹,房屋倒塌,秋禾受灾。
  光绪十八年(1892年)
  “自春徂夏,雨泽稀少,麦收减色”。六月二十四日至七月二十三日,节次大雨,通宵达旦,势若倾盆。永定、潮白等河先后漫溢多口,灾情之重,与光绪十六年(1890年)相等。大八亩坨等44村成灾七分,小北涧沽等113村成灾六分,任家庄等71村成灾五分,塘儿沽等31村欠收四分。芦台一带义赈饥民11034户,折合人30613口;北塘一带义赈饥民3367户,折合人6568口。
  光绪十九年(1893年)
  七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六日,昼夜大雨,势若倾盆,雨势连绵不止。各河漫口,堤岸冲决。“上下千数百里巨浸汪洋,几无干土”。宝坻、宁河为最重。灾重地方,房屋坍塌,禾稼漂没,小民无地可种,无屋可栖。
  是年六月(1893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至二十年五月(1894年6月)筹办灾赈。
  芦台一带义赈饥民6960户,折合人15640口。宁河县义赈饥民13858户,折合人22962口半。
  宁车沽一带饥民4368户,折合人8819口半。芦台一带饥民11250户,折合人30830口。
  光绪二十年(1894年)
  六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三十日,“节次大雨,淫霖不止。蓟运、潮白,纷纷漫决。平地水深数尺至丈余不等,汪洋一片,民田庐舍多被冲塌。兼有被潮、被雹之处”。灾情之重与光绪十六、十九两年,大略相同。西双庄等82村成灾八分,北塘等28村成灾七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聂士成补直隶提督。总训武毅淮军三十营,均驻芦台镇。
  宁河“连年被水无收,又加以支应兵差,困苦情形不堪言状”。本年四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大雨之后,“一片汪洋,均成泽国,小民当此青黄不接之时,又遭水患,闻多有以草根树皮充饥者”。七月三日,小朱庄等处猝被风雹,积厚二、三寸至七、八寸不等。八月初,高粱因旱,没有吐穗。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七月十一日至八月八日,节次大雨。潘庄等十九村成灾六分,大海北等十九村成灾五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八月,王照奏请光绪帝游历日本,并提出设商部、教部。
  九月,戊戌政变发生,王照因参与康有为维新活动遭通缉。于月底逃亡日本。
  十月,“内阁奉上谕……饬宁河县知县将该革员(王照)原籍家产一律查抄,毋任隐匿”。
  十二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北洋屏蔽北京,尤关重要,……今拟聂士成一军住扎芦台,距大沽、北塘较近,扼守北洋门户,为前军”。是月,聂士成所部“武毅军”,改为“武卫前军”。
  是岁,伏秋以后,淫雨连绵,上游山水暴发,宁河被水成灾。
  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
  天主教、新教传入宁河县,于芦台镇、丰台镇、倒流等地设教堂。
  年初,义和团在丰台镇设坛口,首领为卞子真、武云龙,同时组建红灯照。
  丰台一带义和团和红灯照,遍贴揭贴,打进江洼口,焚烧教堂,杀“二毛子”,与津郊义和团斗争相互支援。
  五月三十日,聂士成以10营护铁路,以10营留芦台,自率5000人赴津与八国联军激战,七月九日,在天津八里台就义。
  九月二十日,八国联军占领北塘炮台。清军退至芦台、闸口北岸。九月二十八日,联军攻芦台、闸口、汉沽等地,清军溃走。联军登陆后,侵入西塘坨、俵口一带,烧杀劫掠。
  十月俄军马步四百余人,带行炮6尊占潘庄,攻宝坻、黄庄。
  十一月,原联军建“天津都统衙门”,更名为天津地区临时政府,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宁河县境及塘沽、北塘和沿海各处均被统治。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三月,“宁河县:耶苏教(即新教)案赔银三千两(就地筹)”。
  四月,联军头目瓦德西决定,侵芦台驻军300人(英国守备队)。并于芦台设第三野战邮局,受理业务,有普通邮件、汇兑和存款。
  七月清政府为筹赔款,粮捐、房捐、盐斤加价,重征茶糖烟酒各税。
  九月,《辛丑条约》签字,其中规定北塘、芦台、营城的炮台及兵营均拆除。
  是年,水、虫、雹灾。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县始设警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被旱、虫、霜,歉收。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县设工艺局(在宁河镇)。宁河近代实业由此开端。继之建官立工艺学堂(芦台、宁河各一),官立半日英文学社(在芦台东园子)。工艺学堂“暂以织布开其风气,俟后拟酌加他艺,以浚利源,以劝百工”。
  官立高等小学堂,增设算学、体操等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天津临时政府撤消,英侵军驻芦台裁至279人。
  “被旱、被雹、被虫”,高粱因旱未吐穗。“秋被水”。洛里坨等77村成灾六分,俵口庄等89村成灾五分,任家庄等28村歉收四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一月,芦台镇建商会。
  是年“秋禾被水灾歉”。宣统元年(1909年)
  八月二十五日,丰台镇民众反抗抽收“席捐”、“画捐”,围住巡警局,摘下虎头牌。3名北埋珠农民遭巡警枪杀。激起民众更大反抗。迫使当局免除了“席捐”。
  是年,“秋禾被水、被雹、被虫”。
  宣统二年(1910年)
  八月十五日,赵本一带,降雹2小时,大如碗(约合一点五公斤),平地半尺厚。三天未化,高粱悉被破坏。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英、法、德、日、美等国,借口滦州新军起义,向北塘、芦台、唐山派驻德侵军94名。
  国民党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选王照为副议长。王照著有《官话合声字母》、《官话字母字汇》等书。
  是年,“伏水水灾”。民国2年(1913年)
  8月20日,芦台镇建私立宁河中学(即芦台一中前身)。由刘子明、刘壬三、齐燮元、白宝山、齐翰卿、苏锡麟等组成董事会。第一任校长张石葛,为前清举人。
  是年,“雨水为灾,洼田多受损害”。
  民国3年(1914年)
  直隶省撤天津府,设津海道(驻天津)。宁河隶属津海道。
  “秋水,因河决口受灾”直隶省向北京政府呈报灾情,请免宁河县本年各项钞粮。
  民国4年(1915年)
  六、七月间,“阴雨连绵,加之虫蚀、旱、雹灾”。
  民国6年(1917年)
  是年,水灾重,被灾187村,芦台一带几成泽国。
  京师东路警备队司令高清山率警备队三百余人哗变,高等在芦台镇被缉获。
  6月,召开县长、农会会长、商会会长等恳亲会。
  是年,北洋政府官僚周学熙、朱起钤,在宁河、茶淀一带购买土地4,028万亩,创办开源公司。
  民国8年(1919年)
  5月9日,在天津声援北京学生运动举行盛大游行示威中,天津学生临时联合会代表于方舟被捕,7月被释。
  9月,于方舟等在天津组织了新生社,次年4月,创办《新生》杂志。
  直隶省教育厅派杜书田任宁河中学校长。
  是年,商办芦台企业电灯公司建立。资本金额10万元,发电容量100KW。
  民国9年(1920年)
  春,俵口、任凤一带,“一次黄风,天昏地暗,白日点灯。风把一尺多粗的树,连根拔起。有一人被风刮走,被土埋起呛死”。
  2月,天津开源垦殖公司(官僚资本)在天津日租界创办,资本100万元。公司有宁河后勾楼沽、军粮城等农场。
  10月23日,驻芦台第三区之守备队,步兵第二连、第十二连发生兵变。
  是年,于方舟(俵口人)发动和组织了宁河县农民抗缴附加税的斗争。县府当局迫于压力,宣布免征附加税。
  民国10年(1921年)
  康景星(宁河人)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为我党第一批工人党员之一。后出任正定铁路工会委员长。
  直隶省植棉试验场成立,并于宁河县孟家庄设第四植棉试验场。
  县劝业所成立,以劝办实业为主要内容,设所长、劝业员。
  11月,李绅于芦台东园种桑二万余株,成活万余。送丝样呈省署,获直隶省长公署嘉奖。
  民国11年(1922年)
  于方舟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县始办农村信用合作社。设“合作指导员”。
  4月1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东北军,一万五千人入关,八千人驻宁河县境西南。5月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军交战,张作霖军兵败,在丰台镇抢掠烧杀。
  民国12年(1933年)
  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全路大罢工,康景星为罢工领导人之一。
  7月,直隶省长王承斌为给曹锟筹措贿选经费,以“借军饷”为名,令宁河县(二等县),筹借约2万元。
  是年,春旱少雨,地多荒芜,直到5月始得透雨。
  民国13年(1924年)
  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军失败而宣告结束,奉军在丰台镇抓夫派款。
  12月,孙中山北上到塘沽,于方舟、江浩等迎接。
  是年,入春以来雨水稀少,麦禾枯槁,继又蝗蝻为害。
  民国14年(1925年)
  7月22日,阴雨连绵十余日之久。直至8月8日始放晴。雨水过量,大雨成灾。洼地积水五、六尺,高地积水二、三尺,秋收已属绝望。
  民国15年(1926年)
  3月,奉舰驶抵北塘。登陆后,在宁河县境内被击败。
  3月底,奉军骑兵占领丰台一带。
  4月,直鲁联军和张宗昌、褚玉璞军于丰台过境,并有逃亡白俄跟随。抢掠烧杀,搜刮军饷,扣留运输车辆,销售毒品。驻兵学校,学生废学。
  8月,褚玉璞征收船捐、菜捐、旧契补税等各种新税,以充饷源,民生益困。
  8月21日,直军吴佩孚令齐燮元(宁河镇人)驻长辛店,行使总司令职权,指挥北方军事。
  12月,丰台、岳龙一带农民参加反“旗地变民”斗争。(奉军为扩充军费,强迫农民以每亩4元至6元的款项,换契立约。称此为“旗地”变“民地”。“旗地”原为清王族跑马强占之地)。
  民国16年(1927年)
  于方舟在挽救玉田暴动中被捕,12月30日被杀害。
  民国17年(1928年)
  6月,国民党政府宣布“统一完成”,直隶省改河北省,宁河县为直属县。
  9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派刘凤楼来宁河发展党员,并成立临时指导委员会。派唐馥亭、王荫然等五人为指导委员。10月唐离职,派杨文波补。
  春季所种田禾枯旱,蝗蝻遍地,秋禾尽被损坏。连日淫雨,“数日倾盆,乡村土屋坍塌”,“田地水深一、二尺不等,均被下潦,秋收无望”。
  民国18年(1929年)
  5月,国民党省党部派党训所安建勋等三人任党务,原指导委员会委员被免。
  12月,建县农事试验场。场址在东关天宁寺附近。
  是年,“春始受旱魃为虐,继受蝗蝻为灾,田园禾稼,被食尽绝。达至入暑之后,复淫雨连绵,河流溃决,全境均成泽国,平地一片汪洋,水深五、六尺,二、三尺不等”。岳龙、赵本一带降雹一小时,核桃大,高粱砸成光杆。
  民国19年(1930年)
  县国民党员重新登记,党员145人。分布在芦台镇、宁河镇、汉沽、塘沽。国民党县党部执委改组。
  4月—5月,县建治蝗会。宁河县任千户等村发现蝗虫,经捕打未成灾。
  6月,中共京东党组织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
  因芦台镇距离盐坨甚远,芦台盐场场署由芦台移居汉沽。
  县城西建农事试验场1处,占地56亩。
  是年,自春徂夏无透雨,又复旱风,收成大减。
  民国20年(1931年)
  2月,华北水利委员会召开第九次委员大会,决议研究蓟运河整理工程。纂修民国《宁河县志》(四册,现存一册手抄本)。
  民国21年(1932年)
  6月,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开进京东,驻玉田、宝坻等县。丰台镇驻何柱国部一个营。
  秋,共产党员、全国铁路总工会领导人之一康景星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
  “京东御侮救亡总会”成立,李运昌为主任,冀东各县建立分会。
  宁河县呈省厅农产品授奖产品有:玉蜀黍、稻米、乌豆、红高粱、大青豆、南瓜。
  民国22年(1933年)
  4月、5月,日本侵略军先后攻占宁河北部邻县,飞机轰炸丰台镇。炸死87人,炸伤40余人。房倒屋塌,一片火海。所驻何柱国部向西而逃。
  5月30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军关东军在塘沽签订《塘沽协定》,冀东(含宁河等县)被划为“非武装区”,下设督察专员。
  7月25日,省民政厅拟定管辖区域。宁河属1区,设治局。
  8月,石友三部九百余人,在老庄子改编完竣,到玉田驻扎。
  12月,宁河县商会成立,会址设在宁河镇。
  是年,“伏天大旱,高粱没吐穗,地里不长草,河塘干涸”。民国23年(1934年)
  夏,共产党员陈荻,受京东特委派遣,在芦台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负责秘密交通、联络、统战,发展党员工作。陈荻公开身份为邮局职员。
  深秋,在陈荻组织下,由张家声等人在芦台开设新生医院,掩护党的各级干部。
  冬,丰台设一小医院,为党的又一秘密联络站。
  是年,国民党在芦台镇秘组党部。
  “芦台镇自入春以来,雨水尤缺,6月1日甘霖下降。虫灾自七月中旬起至八月下旬止”。
  “大风。岳龙一带房瓦全被掀去,树刮倒。”
  是年,县内建种子繁殖场,试植美棉、美国谷子、小麦、玉蜀黍。棉价发展甚速。种棉2.5万亩,亩产50公斤,出棉率30%。
  民国24年(1935年)
  3月,日军在平津及北宁铁路沿线秦皇岛、唐山、芦台、塘沽等地分别演习巷战、野战。
  11月下旬,冀东停战区玉田、宁河等11县县长先后声明,反对殷汝耕组织伪自治政府,表示绝不附逆。
  12月,殷汝耕宣布改“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宝坻、宁河、丰润、玉田等22县和唐山、秦皇岛。
  是年,“春旱。自春来滴雨未降,旱象己呈”。“秋季淫雨连绵,五谷生芽,并有蚜虫为害。本年自春亢旱(由3月至7月底),发育不良”。
  民国25年(1936年)
  “大北涧沽18村,早经垦作水田,享有厚利。倭奴(日人)……查知大利所在,强占民田十余万亩,且招韩农(朝鲜农民)千数百家(注:4300名)为其佃户,……造成肥美稻田约有六十华里面积……迫令每亩领价一、二元不等,当时已垫稻田每亩价值千元内外,旱苇各地每亩价值四、五百元。所有18村,三千余户,丁口一万余人,均不领价。倭奴拘各地户,……勒令出售”。(此“大北农场”,即后来日寇“米谷统制协会”所属之“蓟运河电化水利组合”)。
  “(日人)以五千万元在天津组织大众农业公司,并于宁河县所属军粮城、北塘附近租妥农田3万亩,……”
  “(日)兴中公司已在宁河县军粮城地方购地,数约四、五万亩,试植美棉,供给津、青、济各地商纱厂之用”。12月建(日)“华北棉花协会”。4区(新河镇)天旱无雨,田苗多枯萎。
  民国26年(1937年)
  4月,境内严查烈性毒品。
  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宁河县汉奸政权“宁河县公署”成立,隶属津海道公署。
  本月开始,实施土地测量(航测),土地登记,土地使用,土地征收,土地税等“地政方案”。经测量,宁河县面积2298平方公里。
  12月,滦县召开宁河等冀东10个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会后成立“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
  是年,“从阴历七月十五日至八月十五日,雷降雨三、两天就下一阵,七月下旬下了一顿饭功夫大暴雨,院中积水三尺多深,柴禾被漂”。
  民国27年(1938年)
  7月6日,宁河等冀东7县举行抗日起义,成立“冀东抗日联军”,共辖6个总队。7月13日,攻克宁河县,次日攻克宝坻,24日克清河,28日再克丰润县。陈荻调“冀东抗日联军总部”,张家声接替芦台联络站领导工作。
  是月,蓟运河以东约110村庄,千余农民,在小闫庄刘树红等人率领下,树起抗日大旗,参加冀东武装大暴动。
  8月,中共中央及北方局电贺冀东抗日联军起义,并指示:要继续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战,收复冀东。
  7月24日,国民党宁河县公署由宁河镇移芦台办公(地址在原北街粮食二库),日军派特务矢口等人为顾问驻伪县公署。
  10月,八路军宋、邓纵队过潮白河。冀东联军余部坚持游击战争。
  10月,日军占领宁河镇等地。
  驻唐山日军战斗机,轰炸丰台,炸死炸伤平民30余人,炸毁民房数所。
  大八亩坨红枪会(俗称大刀队)百余人,在丰台遭侵驻宁河镇的日军包围,红枪会近百人战死,日军伤亡数十人。
  是年,“没等麦收发涝灾,头伏前开始阴雨四十天,粮食颗粒不收。牛栏山上来水,河水漫溢,平地水深七尺。”
  注:日军侵略者在宁河县蓟运河西部地区,广开稻田,强征18个村的五万亩土地(每亩只给七元钱地价)开辟农场,从朝鲜召来4300名农民为其耕种,群众叫它“高丽圈农场”。
  民国28年(1939年)
  1月,中共冀热边特委改为中共冀东地委,恢复各地党组织。
  春,日军在芦台增兵至3800多人。有日本守备队、日本宪兵队,并设日本领事馆。
  日军侵占宁河县后,在县境大肆掠夺土地、勒索军粮。“档案”载:日军对本境农业垄断组织:(1)“中日实业公司”(1941年改称“华北垦业公司”),其控制之“开源公司”,掠夺土地共16.458万亩,下设军粮城农场、茶淀农场、任凤农场、崔兴沽农场、蓟地区(在茶淀)农场共5处。迫使“游民”垦荒。每年收获除纳租外,余粮悉由“米谷统制协会”贱价收买,充作军用。(2)“米谷统制协会”,直属农场(宁河县境内)有军粮城和蓟运河(芦台)电化水利组合2处,共掠夺土地9.063万亩;另,由日本其他集团和私人经营的农场,也大都受“米谷统制协会”和“华北垦业公司”控制,包括:大安农场、兴农农场、天津产业第二、第四农场、三和第二农场、芦台模范农场、启明农场、东西大埝农场、东洋民生农场、中日北支机械农场和永泽农场,共11处,总占地21.079万亩。以上18处农场约占宁河县耕地面积一半。
  10月,中共冀东武装改编为八路军第13支队。冀东各县武装己恢复到3900多人。
  本年“天气亢旱,继复发蝗蝻,入伏以来又以牛栏山水势骤下,田禾淹没,秋收无望”。民国29年(1940年)
  11月,经中共冀东区党分委批准,建丰玉宁联合县。县委书记石光,县长胡光,县大队长田心。
  是月,冀东新华部队,攻取丰台保安队,烧毁丰台警察分局,俘分局长、保安队长及警察、保安队员46人。
  冬,县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报国会”,抵制日本特务组织“新民会”的青训活动。后,发展为“青年武装报国会”。
  是年“初夏干旱,8月转涝,7月8日蝗虫为害,粘虫害农甚巨”。
  民国30年(1941年)
  2月,冀东开展军民联合交通总破击战,破坏敌人所控制的公路干线和电线。参战群众800余人。杨富、洛波汀民兵曾把艾林至宁河镇13.5公里长的日军用电话线破坏,并砍倒电线杆。后遭日军报复,赵永等9人被日军杀害。
  4月,津海道尹和日军顾问到芦台镇与宁河县长密谋“强化治安”事。并强令学校课本必须“均含大东亚战争”口径。时,教会学校有2:芦台“文我”,北塘“培德”。
  部分日本人与朝鲜人在境内种植罂粟谷(鸦片)并设赌局。
  7月,青英部队一部与武装报国队150余人,摧毁板桥伪警察派出所。
  8月,冀东八路军广泛出击,至9月中旬作战20余次,歼敌300余。攻克黄庄、艾林、江洼口、侯家营等据点。
  是月,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改造村政权工作,在基本区和巩固区建立村政委员会。县境内组建麻坨、褚庄子等12个抗日村政权,设办事员、武装班长等干部。
  9月15日,日军规定,实行“现地产米统治收买”,芦台、军粮城等地所产大米,须由日特机关指定的中日商行、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军粮城精谷公司收买。民国31年(1942年)
  1月19日,日伪汉奸齐燮元(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绥靖总署督办),到唐山部署伪治安军配合日军对冀东进行本年内第一次“扫荡”。
  1月24日,丰玉宁联合县委书记石光,宣传部长尔歌(高庄谭)、县抗救会主任佟宇光,在丰润县常魏庄被包围,壮烈牺牲。
  1月至3月,日军及特务,多次扫荡骚扰岳龙、东未甸、于潮、李麻、大田一带村庄。烧杀抢掠,残害群众,在东未甸村,日军用狼狗咬,用辣椒水灌,用军刀砍头,死伤30余人。后又进村,将百余人打伤,剌死2人,活埋20人;在大田村,日军把群众赶到雪地,扒光衣服拷打,当场用枪柄打死2人;在李麻,日军及伪治安军一次屠杀群众18人,伤42人;在于潮,日军用炮百余发,击毁民房,当时杀死1人;后,5月9日,日军又包围该村,屠杀群众8人。
  6月,“中共冀东区党分委”改为“中共冀东地委”。丰玉宁联合县隶属东部地分委。
  6月15日,冀东军分区开始反“蚕食”斗争行动。刘征(青英部队文书)、马良、孙英等5人武工队,进入宁河县蓟运河西部地区,开展隐蔽活动。7月,马良等3人,二次进入该地区秘密开辟工作。
  8月,褚庄子村建立中共党支部,高维凡任支书。
  11月,中共丰玉宁县委书记鲁建之被敌包围,牺牲于大官庄。
  共产党员王书文同志到武宝宁地区工作。
  是年,“华北垦业公司”所办任凤庄、勾楼沽农场,所收稻谷称“军谷”,作为军粮专用,不许农民吃一粒。芦台、赵庄、南涧沽、廉庄所产稻米,为日军“米谷统制协会”征收或低价收买,不许留一粒。日寇将各村碾米工具没收或砸碎。规定:中国粮商和个人,一律禁止收买、私藏、贩运,违者没收、罚款,重者处以死刑。
  是年,春旱多大风,伏天常下大暴雨,形成涝灾,秋季干旱,庄稼损失严重。
  民国32年(1943年)
  1月,中共冀东地委召开会议,分析敌人第五次“治安强化”后冀东形势,确定恢复基本区,坚持冀东抗战的基本任务。
  1月23日,日伪军千余人,包围李麻、东西未甸等30余村,将群众集中于李麻,群众惨遭毒打和杀害,制造了“李麻惨案”。
  是月,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
  3月,冀东独立第四区队摧毁敌板桥据点,俘虏一小队伪军、3名日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7月4日,四区队攻克丰台镇,全歼守敌。
  7月,日伪成立“米谷统制协会”。它是对天津附近几个县,及冀东11个县产稻区稻米生产及收购的统制机构。在其“华北当地生产稻米统制纲要”中规定,稻米全部军用,中国粮商和个人,一律禁止收买、私藏、贩运,违者没收罚款,严重的处死刑。
  8月,恢复丰玉宁联合县,并建中共武宝宁工委和武宝宁联合办事处。王书文任工委书记寒松任办事处主任。
  9月,四区队长田心与伪军在小芦庄遭遇,击毙伪军小队长,打死打伤伪军5人,缴长短木数只。
  秋,蓟运河西鲁庄子建立中共党支部。
  12月18日,武宝宁工委和办事处在乐善庄召开区以上干部会,研究进一步建立村政权和征粮征款问题。21日凌晨,驻芦台日军守备队、警备队,以及新民会人员共300多人,包围乐善庄。突围中,办事处主任寒松等人牺牲,秘书陆英、一区区长高英被捕。
  冬,八路军300余人,夜袭丰台北大寺据点,炸毁炮楼,炸死守备队长腾井及日伪军数人。
  是年,“蝗灾,经年旱,春天未播种,伏天没下雨。冬暖”。
  民国33年(1944年)
  1月,王书文、马良、佐天组织三区赵普、铁军等带领武工队,先后将罪恶深重的廉庄乡长西双乡中心小学校长、大八亩坨红枪会(东武堂)会首等处决,捣毁造甲、淮淀、海北、俵口等乡公所。
  春,区委书记鲁天、区长国华到苗庄、芦台一带开辟工作,蓟运河东部各村(不含芦台)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中共丰玉宁联合县县长任永合在丰润县与敌作战牺牲。
  4月,方纲任武宝宁联合办事处主任。
  一区区长焦民政等在南淮淀附近被日军马队包围,中弹牺牲。
  6月,日军对杨拨村讨伐,杀害张启照等3人,砍伤1人。
  方纲主持武宝宁区干部会议(在观凤堆),布置砸大乡,封锁据点,保护麦收及阻止敌人抢粮等工作。
  7月19日,中共武宝宁工委书记王书文,在宝坻县李贤庄召开区干部会议时,被敌包围突围中牺牲。
  30日,日伪军到李庄子骚扰。村中大刀队击毙日军2人。后,大刀队员等群众近30人被日军杀害,3间民房被烧,烧死村民2人。
  秋,一区区长陆英在潘庄一带伏击伪军,俘伪军20多人,缴步枪20多支。三区区小队起普、铁军、野明等袭击北涧沽伪军炮楼,缴获枪12支,手榴弹3箱。
  汉奸齐燮元代理人刘仲勋抗拒征粮,在宁河镇西关被武工队枪决,并没收齐家全部地租粮食。
  9月,中共武宝宁工委和办事处在尔王庄召开会议,将武宝宁划为8个区。含宁河县三个区:四区,大小河一带;五区,乐善庄一带;六区,潘庄一带。并布置对敌斗争和减租减息工作。是月,各村普遍开展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和雇工增资活动。
  9月13日,日军火烧田辛庄,烧毁民房800多间。
  是月,中共武宝宁工委成立敌工部,佐天任部长。
  是月,王全荣到武宝宁地区组建县支队,共2个排,60余人。
  10月30日,日军300人左右,包围杨富庄,砍死7名民兵,砍伤2人。
  11月,石青到武宝宁地区,任工委书记。
  12月13日,日军烧南淮淀民房200余间,残杀村财粮委员李占宽,并熏死1名老妇。
  12月25日,冀东四区队一部,在苗庄、南朱一带伏击丰台伪治安军2个营。击毙前团长杜绍棠,打死打伤伪军30余人,俘70余人.缴迫击炮1门,轻机枪4挺,各种枪支80余支。
  民国34年(1945年)
  1月,武宝宁县支队在纪庄子伏击日军。
  3月初艾林庄据点伪军小队反正,击毙日军3人,俘日军特务1人,就地处决。
  3月12—15日,日伪军百余人连续到纪庄子报复,烧民房300余间,打死村民2人,重伤2人。
  武宝宁县支队在东堤头伏击潘庄伪警备队,缴部分枪支弹药。四区区小队在菜园一带伏击日运粮车队,打死特务班长1名。
  4月,中共丰玉宁五区区委在张子铺除掉特务吴乃斌。武宝宁五区区小队和民兵配合,攻打日本大兴公司三叉子试验场,打死日军军官3名,缴枪弹、汽油、稻谷大批,用50辆大车运回。
  是月,武宝宁联合办事处在七里海召开区、科干部会议,方纲主持,布置开展边沿区工作等。
  6月,18军分区部队在尔王庄一带,解除宁河伪盐警49人武装。
  7月,武宝抗日联合会成立,刘顺华任主任。
  是月,武宝宁县支队在孟庄子伏击田德寅所领特务、伪军抢粮队伍。击毙中队长及特务伪军10人,俘30余人,缴部分枪支弹药。五区区小队在金钟河截击日军货船1只,缴氧气桶、硝酸等物资。
  是月,一架美机被日军击落在潘庄西5里处。美飞行员1人被武宝宁县支队护送到18军分区。
  8月统计,宁河县农村中共党组织已建54个支部,另有党小组56个,中共党员发展到778名。
  15日,日本宣布投降,驻境日军向芦台、唐山、天津以铁路沿线集结。
  高丽圈农场两个朝鲜警备连接受改编。18专署专员常佩池,在双庄召开欢迎大会。
  中共武宝宁工委、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在黄庄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芦台在国民党县政府建设科监督下,成立宁河县合作社。
  19日,八路军收复潘庄;23日收复宁河镇;25日收复丰台镇。
  9月初,中共十八地委、十八专署进驻丰台镇。丰台镇划为特区,直属地委领导。上旬,宁河县大队接收寨上化工厂。30日,美军抢占芦台镇。
  10月,中共武宝宁工委、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分别改为中共武宝宁联合县委、武宝宁联合县政府。
  24日,国民党94军调芦台2个营。
  11月,武宝宁联合县在宁河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丰玉宁联合县在黄庄举办小学师资训练班和村干训练班。
  是月,常佩池来宁河督导蓟运河裁湾工程,工程由专署建设科易新具体管理。
  中共宁河县委派工向科长接管芦台农场,很快恢复了生产。
  12月,国民党军队向丰台镇进犯。
  是年,“春天风调雨顺”。雹灾,岳龙、俵口、任凤一带降雹一小时,厚一尺,砸死几条驴,人亦有伤亡。二伏底陆续下了四十多天雨,高粱被淹,水深到胸口。七月七日连下七昼夜大雨,加上上游来水,当地发了大水,平地水深二至三尺。稻子丰收。
  民国35年(1946年)
  1月下旬,丰玉宁联合县和武宝宁联合县撤销,恢复原县制,成立中共宁河县委和宁河县政府,县机关设在宁河镇。同时,区划也作了调整,全县分为8个区。
  是月,国民党宁河县执行委员会在芦台镇建立。
  2月,4000多朝鲜移民分批回国。
  4月,方纲主持选举宁河县国大代表会议。
  5月,玉田、宁河联合疏通蓟运河江洼口河段,工程进行10天,动用民工200余人,100余万亩土地受益。
  25日夜,“孟家惨案”中,国民党壮丁队杀害解放区干部群众13人,伤3人。
  是月,冀东贸易公司宁河分公司在丰台镇成立,称“冀兴号”,王跃庭任经理。
  县人民政府贷款10万斤大米,以民办公助方式,恢复前后勾楼沽和启明农场(今清河农场一带)生产。
  6月23日,冀东15军分区派武宏组建县大队任大队长。石青兼任政委,孙小川任副政委。全县掀起参军高潮。
  7月中旬,中共宁河县委在宁河镇召开贯彻“五四指示”大会。宁河县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全县342个自然村中,有180个村进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获得了17万亩土地和其它大量财物。(余边沿区162村未进行土改)
  27日,驻芦台美军和国民党军队向我六区小陈庄进犯。
  8月,国民党94军一部和还乡团共400余人包围我五区公所,区长李健等区委干部9人遇害。
  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宁河镇、板桥、丰台等地。
  10月1日,国民党宁河县临时参议会在芦台镇开始办公。参议员约18人。
  10月,县大队在马鞍子、辛庄一带伏击国民党抢粮队伍,毙20余人,俘70余人,缴获2挺机枪,70余支步枪。5日,曾一度收复宁河镇,歼敌百余人。后,国民党62军452团又侵占宁河镇。
  10月上旬,15军分区曹城副司令员调集所属59团,以及宁河、宝坻县大队,五区区小队约2000余人,合击勾楼沽一带还乡团。五区形势好转。
  是年,民主政府所经营的5.6万亩农田,稻麦生长茁壮。民主政府宣布:凡过去被日人强买去的土地,有碱地5亩,发还原主麦田1亩,有熟地10亩,发还稻田1亩。余剩土地,以低租分配给贫苦农民及抗属耕种。
  10月下旬,中共15地委民运部长杨继先指导“宁河军民向敌人发起10天政攻”。与敌作战13次,收复122个村庄,并在21个村庄进行了土改,27529亩土地和189.4万斤粮食分到了贫苦农民手中。
  秋,县大队在塘沽缴获美汽车4辆;在南涧沽阻击出来抢粮的国民党军驻芦台的2个团,组织并保护群众抢收秋粮。
  冬,县大队在大八亩坨冬训,突遭国民党92军所属几百人包围,激战4小时,我部撤出。
  11月,中共宁河县委、县政府移至黄庄办公。
  县委召开“反蚕食会议”。县农会主任刘顺华主持,县委书记石青、地委民运部长杨继先参加并讲话。
  12月,朝鲜抗日同盟负责人李大成率2营义勇军经大连回国。
  是年,军粮城发生蝗蝻20万亩,被害面积2000亩。民国36年(1947年)
  1月18日,大汉奸齐燮元在南京伏法。
  1月10日,国民党河北省银行,拟在芦台镇设办事处,派员调查筹设。
  17日,国民党军侵占东、西堤头;18日,侵占潘庄镇。
  19日,国民党军侵袭马从、桐城、小海北以后,向解放区四区、五区进犯;21日,侵袭黄庄,大肆抢掠,奸淫妇女。
  22日,宁河县大队伏击在宁河镇、大月河等地骚扰的国民党军,毙敌14名,伤10余名,缴机枪一挺。
  2月5日,在国民党军支持下,西塘坨以伪保长刘晓林为首,成立红枪会。10月,被县大队一举歼灭,毙3人俘60人,缴获全部武器。
  15日,县人民政府发布“大生产计划”。包括蓟运河疏理工程,开渠、种棉、种稻、积肥等5项内容。另,15军分区13旅,炮击板桥炮楼,40余名国民党军投降,缴长枪40余支。
  3月,中共宁河县委在黄庄召开“土改复查会议”。农会主任刘顺华传达15地委会议精神。县委布置了开展土改复查的规划。决定在一区小甸进行土改复查试点,由县委书记石青主持试点工作。
  12日,国民党县政府在芦台镇公布“施行户口普查法”并开始户口普查。
  17日,县人民政府发“为保障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胜利发行的指示”,冀东银行在芦台镇增设兑换行,兑换人民币。
  19日,宁河县大队收复宁河镇;20日潘庄、堤头国民党军撤到天津。3月,冀中津武县第10区划归宁河县,为第六区。
  4月,宁河县大队百余人,袭击了新河机场美军弹药库。
  5月7日,县大队在金钟河袭击国民党军抢苇船队。毙敌40余名,俘敌伪县长王绍鹏及作战科长等150人。8日,芦台国民党军千余人出动报复。10日占宁河镇,11日被击退。
  6月,闫庄、曹庄、苗枣等15村3266亩土地遭雹灾,减收3至5成不等。
  6月14日,国民党宁河县长余倜召集芦台、汉沽等地企业经理聚会,要求捐资纳款,以“充实地方武力”。
  7月20日,宁河县大队一连夜袭芦台镇警察所,全歼敌一小队。月底,国民党军471团和芦台保安队2000人到南湖抢粮,与中共宁河、宝坻县大队激战。
  8月3日,宁河县大队长武宏率3个连战士,进入天津郊区伏击敌人。
  是月,县国民党占领区3000余家摊贩罢市,反对苛捐杂税勒索摊派。(税目10余种,捐税负担每月1000万元)。
  9月,宁河县大队袭击田庄车站,俘全部守敌。29日,县大队编入十五分区警备一团。后另组建新县大队,王杰、于光任正副大队长,石青兼任政委。至月底,千余名翻身农民参军。全县中心区完成千副担架,五千余双军鞋,支援前线。
  是月,国民党92军2000余人,窜扰船沽、北涧沽一带,破坏秋收秋征,焚毁群众稻禾、玉米3万多斤。
  10月,中共宁河县委发布《边沿区复查工作及今后的意见》。是月,十五分区警备一、六团,在于潮伏击国民党92军一个团,消灭团部及一个营,毙200余人,俘300余人,缴重机枪3挺、炮1门。警备一团一营,在赵庄击溃国民党军300余人,俘27人。县大队和五区小队,在芦台西击溃抢夺稻谷的芦台国民党壮丁队。
  1月10日统计,县境民兵共作战233次,埋地雷、炸火车、锯电线杆,打死打伤俘获敌兵共170余名,并缴获大量战利品。
  11月8日,全县已有百余村庄完成土地复查工作。23日全县掀起参军高潮。
  12月,县警备六团和民兵,破坏了芦台至田庄约2公里长的铁道,并破坏了北京至山海关长约2公里多的电线和电话线。致使塘沽等地停电,北宁铁路中断。
  12日,中共宁河县委、县政府改组,刘顺华任县委书记,陈彦宾任县长。20日,县委在八区窑头村召开“贯彻《土地法大纲》会议”。地委城工部长周茹到会。会后,在全县开展整党运动和平分土地运动。
  是月,警备六团和一团(与八区小队),分别在闸口附近和丰润北孙庄一带伏击国民党军。共毙敌200余,俘敌10余,缴枪炮一部。
  冬,国民党军一师和逃亡地主分子“肚皮队”窜入丰台镇,洗劫一天一夜。
  是年,“雨量不调,造成严重灾害”。
  民国37年(1948年)
  1月,武宏率警备一团攻进北塘,捣毁警察局、盐务局和电话局,缴获枪支弹药一部,后返丰台镇。
  2月,警备团改称县大队。中共冀东区党委指示:纠正“平分”、“整党”中的错误,恢复被解散的支部。
  3月,芦台,国民党县执委会,建“党团合并委员会”。
  30日,县大队一连伏击在大艇抢劫的国民党还乡团,毙20余人,俘10余人,获长枪20支。
  6月,中共十五地委通知,要求解决错斗和赔偿中农问题。
  1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丰润,逼近唐山、宁河。
  7月,中共宁河县委、县政府,在汛前组织蓟运河两岸百余村群众,筑堤38里,加高1至2尺,埝基培厚增3尺余,防止了河堤决口。
  是月(农历六月初六),“冰雹如鸡蛋,一女孩被砸死。”
  10月,月初中共宁河县委召开“小月河会议”。县委书记传达中共冀东区党委半壁山会议精神,总结土改和整党工作,部署生产和支前工作。地委社会部长岳欣参加会议。
  秋,十五军分区警备二团,进攻小赵庄真武庙据点,全歼国民党一个中队。在北宁铁路茶淀至唐坊间展开破击战,毁铁路5里,攻克田庄车站。
  11月,中共宁河县委向各区传达冀东区战勤会议精神,部署支前工作。22日,1200人的担架团开赴前线。县长陈彦滨组织民工千余人,抢修江洼口浮桥。下旬,国民党自东北溃逃官兵,至宁河县蓟运河西骚扰。
  12月初,中共宁河县委组织进城镇干部,准备接收芦台、汉沽、茶淀、北塘。由“接管委员会”进行接管工作。下设民运、宣传、电邮、治安4个组。
  12月12日,国民党宁河县政府由芦台镇撤退至塘沽,并对芦台镇实行空室清野。
  12月14日,芦台、汉沽解放。当日,县中队占领芦台车站后,立即前往汉沽铁路桥,与国民党军激战,敌炸桥阴谋未逞。16日北塘解放。19日军粮城解放。
  12月18日,人民政府为芦台镇居民开仓分粮。为便于掌握,统一供给,成立县粮食局。
  是月,全县支前进入高潮,潘庄、堤头、汉沽、芦台均建立兵站,供应部队粮草。支前物资经芦台转运前线。西塘坨、芦台、潘庄等地建后方医院,接收伤病员。
  民国38年(1949年)
  1月,县人民政府指示,广泛开展庆功优属活动。1月15日,县委召开芦台镇中小学教员座谈会,传达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决定。16日,全镇中小学复课。
  2月,中共宁河县委、县政府迁至宁河镇办公。
  是月,县政府拨发部分粮食、被褥,救济芦台、寨上、北塘群众。
  中共十五地委号召全区人民向江洼口妇女主任李树华学习,表彰她支前工作成绩优异。李树华被选为冀东代表参加东北妇女代表大会。
  2月19日,县政府传达华北人民政府令:整肃军政机关生产,指出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不得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是月,召开宁河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3月,县委组织干部南下,陈彦滨等分别带领两批共93名干部,经唐山集中后南下。是月,县委在宁河镇召开劳动模范、支前模范表彰大会。李树华(江洼口)、刘树奎(西塘坨)、陈玉兰(青泥)等受嘉奖。
  4月,县委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5日,县政府召开教员联席会。
  6月,县长王振国主持召开全县医务工作会议,并两次发文迅速组织治疗天花和麻疹病人(据统计:从农历正月至五月十九因患天花、麻疹而死亡人数500余人,大部是1—10岁的儿童)。经注射疫苗后疫病停止蔓延。
  6月9日,七里海、南金钟河一带,方圆60余里耕地中,发生蝗虫,县人民政府动员7000余名干部群众捕蝗万余斤。
  6月24日,冀东新华书店在芦台镇建店,寨上设代销处。
  7月,华北蓟运河区拖拉机站成立,负责芦台、茶淀等4个农场7万亩耕地、30多万亩荒地的耕作和开垦。
  8月6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委员会成立。8日,天津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到职视事。宁河县和汉沽镇均隶属天津专区。
  是月初,(自上月)淫雨连绵。特大洪水成灾。水深3—6尺,84%土地被淹。由芦台撑船可至天津、胥各庄等地。宁河县25万人中,20万人受灾。中旬,河北省长杨秀峰来宁河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并拨来救灾物资,领导生产救灾工作。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实行生产自救。
  8月27日,县政府、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宁河县支行联合通知,关于收兑旧币事。人民币开始在全县流通。
  是月,建宁河县人民法院。
  9月20日,县政府召开区村干部扩大会议,621人参加,讨论生产自救和秋收种麦工作,并决定将原有18个消费合作社改造为生产渡荒合作社。
  是月底,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芦台镇。本年度统计,全县农村党支部132个,党小组44个,农村党员2362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县党政军民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1月,中共河北省委通报指出:武清、宁河等5县镇在生产自救运动中,曾相当普遍地发生严重违反党的中农政策,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错误。
  11月2日,苏联专家鲁森科和中央农业部农业局长张省三到芦台、高丽、茶淀、军粮城农场视察。
  12月23日,由县长王振国主持,组成宁河县移民委员会。全县向东北移民29973人,分三批进行。另有自由移民共9674人。国家拨救灾粮16万公斤。
  本年区划变更情况:1月,塘沽一带改为塘大区,划归天津市;3月,汉沽乡寨上划出,建汉沽特区;原丰润县丰台镇等6个村划归宁河县第八区;宁河县九区军粮城以西,及六区赤土一带划归天津市;8月,原丰南所辖皂甸、张绪、杨家泊等16个村划归宁河县。
  1950年
  1月,县委安排生产自救,节约度荒。
  2月,全县按组织系统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开始,对各种会道门登记。共取缔180余个一贯道、九宫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
  4月,县政府部署执行政务院关于统一财经工作。
  5月,颁布新婚姻法。
  是月,六区河头等5个村划归天津市塘大区,黄庄等5个村划归宝坻县。
  是月,县委对宣教工作指示:对所有初小、高小、初中文化程度的干部,要求在二、三年内使文化水平提高一级。并设县文化教育委员会。
  7月6日,岳龙等处受雹灾。人畜伤亡,积雹一尺。
  10月,全县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1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是月,县委部署肃匪反特、镇压反革命工作。
  11月8日,任凤庄农场经中央农业部指示划归清河农场。
  是年,组建“芦台艺新剧社”(即县评剧团前身)。演员45名,有著名评剧演员筱俊亭、王曼玲、李小舫等。
  1951年
  1月,汉沽划归宁河县。7月,划出。
  2月21日,《惩治反革命条例》公布,县成立镇压反革命办公室。共清查出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反革命分子403人。本年度,县公安局着手组建区村“治安保卫委员会”,设公安特派员,整建区派出所。
  3月,县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运动的指示》。
  5月1日,举行抗美援朝大示威。6月1日,县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
  6月,全县有党的宣传员1566名。县内47%的乡村、农场、中学形成宣传员网。
  8月31日,秋蝗。蝗区11万亩。
  9月7日,由渤海区农垦局与天津专区联合成立宁河县治蝗指挥部,并有空军参加。人工捕打蝗虫7.5万公斤。有7.9万亩采用飞机除治,因雨药效仅60%。
  10月以来,深入贯彻新婚姻法。
  11月,县委发《关于结束土地改革工作指示》。全县土改任务基本完成。全县有220个村早在1945年便开始减租清算、复查平分,完成了土改工作。有48个村于1950年冬进行土改。余90个村,也分别经过清算、减租、分田等项工作。全县358个村,全部结束土改,确权发证,颁发土地所有证。
  11月,建县群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时,乡、村、镇业余剧团40个(评剧团11个,话剧团9个,歌剧团12个,皮影班8个)。另有文化馆、曲艺组各一处。
  12月,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并产生第一届执委会。
  本年度,大陈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杨振儒7.5亩水稻,创全国单季稻单产最高纪录,亩产810公斤。
  1952年
  2月,开始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工商界中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窃取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是月,召开宁河等县民工代表会议,宣布大贪污犯、前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违法乱纪及非法克扣治河民工粮款等罪行和对二犯判处死刑意见。将二犯在1950年中所克扣粮款退还民工,用于生产和兴办公益事业。
  3月21日,暴风骤起,江洼口发生翻船淹死人事件,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损坏船只116只,渔具654件。事件发生后,省、地、县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组织抢救,慰问灾民,安排生活,抢修坏船,使渔民很快恢复生产。
  4月14日,召开重点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人、互助组长及劳动模范会议,研究农业合作社工作。时,宁河县有3个合作集体农庄(高级生产合作社),16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154个社是由原互助组吸收群众参加而建社的),212个常年互助组。入社户数2445户,入社的土地共3.224万亩。
  4月25日,麦田发生红蜘蛛。
  5月初,因春旱无雨,土地干裂,开始发生蝗蝻。6月底蝗蝻被扑灭。
  8月,宁河县各机关28个单位,797名干部开展“三反”运动。
  9月,具体执行河北省委、天津地委工作指示,建立健全银行基层组织,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合作社,开展农村爱国储蓄运动。
  10月9日,分析宁河县碱荒土含盐量,轻者0.1264%;中等0.1485%;重者0.1597%。
  10月14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会议代表任占鳌归来,天津专区直属机关干部召开欢迎大会。
  10月23日至29日,中共宁河县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就继续开展工业、贸易、农业三大竞赛运动,进行整党工作,以及揭发批判官僚主义等问题作出决议。
  12月,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县长、副县长和政府委员。
  是月,建县农业互助合作办公室。
  是年,夏天酷热,终年无雨。咸水在水稻缓秧时发展成灾,14万亩稻田中11万亩绝收,稻谷减产90%。
  1953年
  2月,按中共天津地委部署,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斗争。
  是月,开展执行民族政策工作,加强回汉民族团结。
  4月,芦台集镇召开首次物资交流会。
  4月25日,县委总结审查和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对不符合中央规定五项条件的,予以整顿。
  是月,芦台镇开展反对偷税漏税斗争。查出226个工商户有偷税漏税问题。
  5月—6月,进行县内划乡工作。开始实行“镇、区、乡”建置。设1个区级镇(芦台镇),4个乡级镇(宁河、丰台、潘庄、军粮城),全县划为7个区,辖71个乡。
  7月底至8月,降大雨和暴雨,严重沥涝。县开展防汛、排水和生产救灾工作。
  11月,开展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教育。
  是年,国家对本县农民收购原粮4092万公斤,供应缺粮农民商品粮1899.5万公斤,其中供应灾区931万公斤。
  是年,北塘乡划归天津市。
  1954年
  3月1日,新人民币开始发行。新旧币比值1元:1万元。
  3月17日,全面审查、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普及发展整顿互助组。到12月,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己发展到433个,12075户;发展互助组320个,1435户;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1%。供销合作社发展到30个,信用合作社发展到48个。
  是月,县政府扶植芦台镇、丰台镇分别建回民牧畜生产社。
  春,完成黑泥河改道和修复潮白河导流工程。共完成土方29万立方米。
  4月2日,县内建“国营河北省第三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时,有芦台、汉沽、军粮城、清河4个国营机械农场,以及芦台合作农场、宁河县农场,为滨海水稻主要产区。
  5月1日,成立宁河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筹委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开始。
  5月,召开粮食计划供应会议。严格管理市场,取缔粮商粮贩投机活动。
  是月,建县(乡)人民武装委员会。委员会由县(乡)党、政、武、青、妇等部门主要负责干部组成。
  是月,芦台改为县辖镇。
  7月,雨水连绵,潮白河和黄庄洼水大,蓟运河两岸全部洪淹。
  8月9日,建县国营花纱布公司。
  9月10日,贯彻“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工作。当时有私营棉布商126户。
  9月23日,发放布票工作完毕。
  11月,芦台镇首次安装路灯,共13盏。
  12月,全年累计完成公债22.5亿元,储蓄65.8亿元(旧币)。
  12月14日,全县完成公粮入库311.65万公斤,农民卖给国家余粮4000万公斤,油料0.85万公斤。
  冬,全县发展业余剧团105个,农村俱乐部4个。
  1955年
  1月16日,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人民委员19人(含非党民主人士6人)组成人民委员会。
  1月26日,统购统销工作结束。
  2月15日,开始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
  3月27日,宣传并开展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工作。
  4月,县委指示:加强党内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斗争。
  5月13日,第一期整顿巩固农业社工作开始。整顿后,全县591个社,基本达到一、二、三类社标准。
  7月4日,肃反运动开始。由县委五人小组领导,于1957年9月14日结束。
  12月20日,县委拟定关于私营商业改造计划。县内私营商业及饮食业计2273户、2741人。到1957年实现改造95.77%。
  1956年
  1月23日,召开县“办高级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全县总农户48809户,有高级社269个,入社农户占96.9%。
  是月,结合肃反运动审查干部工作开始,1400名干部列为审查对象。
  1月29日,芦台镇私营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或合作组店。
  2月23日河北省区委书记会议在北京召开。宁河县委代理书记李伯芳、宁河县军粮城区委书记、董庄集体农庄副主席在会上介绍经验。
  3月16日,县委部署个体手工业、运输业和专业车船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5月10日,在宁河县推广颗粒肥料1867吨。
  5月、7月、11月,肃反运动分三批全面展开。
  5月22日,开始“并乡撤区”工作。合并为31个乡和1个乡级镇(丰台镇),共32个乡级单位。芦台镇仍为县辖区级镇。潘庄镇因属低洼区,暂保留区建置。时,全县共380个行政村。
  7月,25万亩农作物发生病虫害,1.25万人奋战20天除治,未致成灾。
  8月,阴雨连绵,河水猛涨,蓟运河、还乡河漫溢,县长刘章清指挥3万余名抗洪大军,战胜洪峰。
  是月,29个乡,128个村庄,41.17万亩土地被淹,281间房屋被没。最深水位3.2米,最浅0.33米以上。损失粮食总数约3850万公斤。
  9月,县委部署“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生产抗灾”工作。政府先后拨救灾款16.4万元,并在经济上全力支持灾区生产自救。灾区生产、生活基本平稳,无盲目外出现象。
  是年,全县改造洼地49.5万亩,种稻16.5万亩,产粮510万公斤。
  1957年
  1月,私营工商业户(含小商小贩),纳入不同改造形式,占私商总户的87.5%。
  1月5日,工交企业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3月,组织并安排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
  1至5月份,开展节制生育工作,12万人了解避孕意义,售出避孕用具1200多套。
  4月,建县水稻技术委员会。
  5月,稻田区推行土豆、水稻连作,以改良稻田土壤。
  夏收时,实行“包工包产”、“超产奖励”,实行生产责任制。
  5月14日,开展法制宣传,防范与打击反革命和各种犯罪分子活动。
  是日,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结束。运动分为“大鸣大放大争”、“反击右派”、“整改”和“个人总结”四个阶段。时,地、县批准划定“右派分子”19名。
  6月9日,审干工作总结。自1955年始,历时二年半。全县干部2493人,列入审干范围共1169人,其中确定应审对象223人。其中177人作出结论,45人写出调查报告,10人受到处理。
  6月13日,发生夏蝗。
  6月底,完成低洼地区改造工程34项(渠道灌溉),修成大小渠道2220条。完成土方243.5万方,受益面积21.16万亩。
  8月,农村开展全民性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运动。
  9月,关闭国家统购统销物资和统一收购物资的自由市场。
  10月,农村整风运动开始,分三批进行,于1958年6月结束,县、乡均派有工作组。
  是月,污改水利建设工程开始施工,共51项,投入民工3.5万人。
  11月15日,精减机构,紧缩编制,动员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371人批准回乡生产,119名干部下放基层工作。
  1958年
  1月17日,开展生产大跃进和农村整风大检查。
  是月,流感在宁河县蔓延,发病者达3.15万人,无1人死亡。
  2月6日,建宁河县节制生育委员会。
  3月24日,宁河、武清等县抽调技术老农组成豫鲁稻作辅导团,前往实地指导。
  4月4日,开展四比(比干劲、比先进、比勤俭、比快好省)和双反运动(反浪费、反保守)。
  5月,宁河县划归唐山专区领导。
  5月至6月,严重干旱。自去秋至6月25日,300天无雨,为50年未有之大旱。全县50万亩水稻插秧任务,仅完成14万亩。40万亩稻、旱田未下种。5月12日,中央军委调来25辆汽车,援助本县抗旱。5月22日,专区在芦台召集宝坻、玉田等7县县长和清河、汉沽、芦台农场的场长会议,研究蓟运河上游拆坝供水问题,以解决宁河稻田水源不足。至7月13日以前,蓟运河道干涸见底。
  5月24日,全县2.22万亩地发现蝗蝻。
  6月6日,根据河北省人委指示,将宁河县金钟河以南46个自然村(含军粮城乡19个村,李庄乡13个村,中心庄乡14个村)及汉沽市划归天津市领导。本县仍隶属唐山地区。
  7月,建县科学工作委员会和县科学技术协会。
  7月13日,乡镇8座联合诊所,改建为15所乡医院。
  7月18日,全县开展整风运动,历经9个多月时间,基本结束,全县共划定“右派分子”151名。
  7月13日以后,连降大雨,境内大小河流水位上涨,渲泄困难,沥涝成灾。12.6万人、43万亩土地受灾。
  8月14日,河北省委指示,将茶淀等17个自然村划归天津市汉沽市领导。
  8月16日,建县集体生活办公室。
  8月底,将全县297个农业社,规划为5个人民公社。即:五一、红旗、卫星、红星、东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制。
  9月6日,成立县钢铁指挥部。9月29日、10月10日、10月21日,连续三次全县全民大办钢铁生产。经常有近五千人日夜苦战。建熔烧炉103座,生产土钢1769.04吨。出现“砸锅炼铁”现象。
  秋,宁河县7000名民工参加修建密云水库工程。
  9月18日,河北省人委指示,将宁河县宁车沽乡(含东、西、南、北宁车沽4个村,共3272口人)划归天津市塘沽区,为北塘人民公社一部分。
  10月,将全县5个卫生所,丰台和15个乡医院,合并为5个人民公社医院。时,有县医院、防疫保健站各1处。
  11月,为确保水源能“蓄甜防碱”,在蓟运河马杓沽处建拦河坝。
  是月,河北省人委指示:将宁河县“红旗人民公社”(含丰台、岳龙等97个村)划归玉田县。
  11月,全县4个公社,已建群众食堂549个。在群众食堂用饭的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52%。另,建托儿所433处,敬老院52处。
  12月15日,肃反运动基本结束。
  是年,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县长刘章清作典型发言。
  12月16日,接唐山地委通知,宁河县划归天津市领导。1959年
  1月21日,撤销宁河县县级机关建制,合并于汉沽区。区委、区人委机关驻汉沽镇。
  是月,实行半供给制和工资加奖励制。“五一”、“红星”两个社实行6包(包吃、包穿、包教、包婚、包葬)。
  2月,天津市委决定,将潘庄公社东、西堤头等5个自然村划归天津市和平区。
  3月,天津市汉沽区(含宁河县),划归唐山市。
  3月13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批判严重浪费粮食和劳力现象,批判比排场、闹阔气、大盖楼堂馆所等风气。
  5月9日,肃反运动复查验收。
  6月,开始分给社员“自留地”,以利饲养。各村逐渐规划将地块确定到户。
  是月,工业开展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红旗竞赛运动。
  6月6日,15万亩稻田和菜田受咸水威胁。卤水潮头(大薄庄扬水站)含盐量达1.69%。
  6月底,按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实行供给部分在本境大部地区已停止。
  8月10日,确定整顿人民公社方案。
  10月,在脱产党员干部中,开展“反右倾,鼓干劲,保卫总路线”为中心的整风运动。
  11月10日,基本实现村、队有食堂。食堂就餐人数达91.7%。
  1960年
  3月,采用“小、土、群”和“小、洋、群”相结合的方法,大办区、社工业。时,区社办工业产品达300余种。
  是月中旬,反右倾整风运动结束。
  3月16日,汉沽区改为汉沽市(含原宁河县)。杨志恒任市委第一书记。
  4月,汉沽市划归唐山专区。
  5月,对小商小贩和个体手工业者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纳入国营或公社营商业。
  是月,开展新“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至6月中旬结束。
  5月8日,规划建立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包括:猪、鸡、鸭、兔饲养基地(共26处);水产品生产基地(共7处);蔬菜、大蒜、果木生产基地(共2.17万亩);副业如苇席、鞭炮、畜产品等14项生产基地。5月底,芦台、汉沽等建城市人民公社。
  7月,伤寒病流行于大中庄、宁河、芦台、丰台等地,患者309例,死亡6例,经抢救,其余均已治愈,并控制了蔓延。
  8月,掀起学习邢秀英(邢燕子)以农业为家高潮。9月18日,邢秀英(当时所属大中庄公社司庄子人)和铁姑娘张秀敏(当时所属大中庄公社小于庄人)被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
  8月9日,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各机关原编制精简30%。131名干部充实到基层工作,其中74%干部直接下放到生产队担任职务。下放干部中,包括副市长1名,部局级干部18名。
  8月18日,建人民生活委员会。
  10月13日,在芦台镇召开汉沽市给“右派分子”摘帽大会。宣布对42名“右派分子”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2月,贯彻党中央大抓人民生活的指示,全面检查和安排群众有关吃、穿、住、烧、治(病)等项工作。
  12月25日,整风整社开始。开展忆苦、反省、四查(查思想、查立场、查行动、查四同)活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重点解决“一平二调”兑现退赔问题和“五风”问题(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生产乱指挥风)。
  1961年
  1月10日,汉沽市委组成慰问检查组,慰问还乡人员,检查生活和生产情况。
  2月3日,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紧急通知,全县普查师生身体状况,并采取措施,办好食堂,合理安排劳逸。
  4月,贯彻执行《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和补充条例,将原8个农村人民公社,重新划为28个人民公社。
  4月25日,宁河县与汉沽市分置,恢复宁河县建置。时,宁河县辖7个工委,24个公社,2个农场,计33万人。宁、汉于6月10日,正式分置办公。
  6月,全县开始精简职工,压缩城镇居民人口,至10月底,共压缩5017人。其中3953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7月14日,复建宁河县广播站,于当日试播(1957年底始建县广播站)。
  12月,清算“平调账”,一年来已退赔50%。
  12月16日,召开县“反对商品走后门”会议。
  是年,先旱后涝。
  1962年
  1961年12月11日、1962年1月25日和2月16日,天津、唐山两专区会同宁河、宝坻两县座谈并签订了宁河县黄庄洼和宝坻县大中洼排水问题协议和补充协议。
  3月10日,开始进行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工作。全县1069个生产队全部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4月至5月,各级政府把安排群众生活列为农村工作中心,89.8%大队已把粮食指标落实到户。
  5月12日,宝坻县黑狼口、西河口等4村与宁河县造甸公社北洼沟等10余村,因水利事发生纠纷。
  5月,贯彻中央“精兵简政”指示,县、工委、公社机关干部精简30.15%。县级机构,由原有64个单位,精简至39个单位。至7月底,全县已精简商品粮人口5350人。
  5月6日,开始甄别平反工作。从1958年至1961年以来,历次运动批判处理共1963人,共甄别1843人。全部平反1022人。
  5月中旬,咸水成灾,持续40天,稻苗大部死亡。
  6月上旬,因缓洪蓄水被淹麦田损失赔偿事,黄庄洼群众请愿。
  6月底以前,旱灾。受灾3万亩。
  7月初,雹灾。受灾3万亩。
  7月24日、25日,平均降雨230毫米,最大288毫米,耕地大部积水。受灾51.6万亩,成灾面积47.2万亩。
  连续遭受旱、雹、涝、霜、咸水五大灾害,达19公社294生产大队。受灾人口2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7.5%。
  7月6日,原宁河县所辖林亭口、大中庄工委,包括新安镇、大中庄、南王庄、林亭口、八面城、黄庄、造甸共7个公社,190个村,212个大队划归天津专区宝坻县。
  8月初,县委、县人委安排生产救灾工作。
  8月16日,宁河县由原隶属唐山专区,划归天津专区。
  11月,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到宁河县视察工作。
  11月30日,华北局批转北京市副市长冯基平、河北省副省长郭芳等关于解决南淮淀公社和清河劳改农场土地纠纷问题的意见。指示河北省委、北京市委指导宁河县委和清河农场党委认真贯彻执行。12月11日,中共天津地委责成副专员李兴武协同宁河县委、北京市委负责人和农场党委共同议定了实施方案。
  是年,全县共压缩非农业人口8822人,充实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
  1963年
  1月至5月,贯彻执行省、地委关于用“四清”的方法解决勤俭办社问题。共“揭发”59个大队,269名干“贪污盗窃”和“多吃多占”问题。
  3月,对集市贸易进行整顿,打击投机违法活动。
  4月16日,县委书记杨志恒召开农业技术座谈会,邀请9名农业技术干部参加研究农业技术工作。
  5月9日,规划改造芦台、丰台、潘庄、宁河4个城镇工作。
  5月13日至18日,天津专区水利工作会议在芦台镇举行,讨论制定防洪除涝工作计划,安排急办的防洪除涝工程。
  7月,民航局派来飞机作业,帮助县境内除治蝗虫。并在新村(后改为潘庄农场)建“土飞机场”以供使用。
  8月中旬,县医院等单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护小组,赴静海等灾区,投入医疗救护工作。
  静海等灾区灾民一部,转移安置到本县。县委安排吃、烧、住、医等事宜。
  10月、11月,开展“一碗米、一篮菜”支援灾区的募集活动。至11月30日,已募集粮18.75万公斤,糠5万公斤,饲草200万公斤,苇子700万公斤,调菜200万公斤,秫秸76万公斤,为灾区寄养牲畜1987头。
  10月16日,“五反”(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运动开始。县委常委检查“洗澡”。11月9日,部、局(科)长级干部洗“小盆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五反”运动,“大揭阶级斗争盖子”,“查上当,放包袱”,自觉“洗手洗澡”,主动“下楼”。
  12月初,开展以“大抓丰产田”、发展“园田化”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
  12月16日,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双十条”(即《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称前十条;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后称后十条)。
  是月,宁河县拖拉机站被评为天津专区“五好企业”,参加河北省“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大会。
  是年,春旱严重,夏季缺水。继前一年秋无雨、冬无雪致旱,灾情持续半年。春夏受旱面积达耕地总数的67%。受玉米虫、蝗虫、钻心虫、稻包虫等各种虫害面积达12万余亩。1964年
  1月14日,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对农村“四清”(社教运动又一名称,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运动进行全面部署。全县宣讲“双十条”。组建“四清”工作队。第一批搞2个公社3个大队试点。余17个公社,普遍开展粗线条“四清”。3月19日,成立县“安置城市青年领导小组”。至5月初,苗庄公社等3个公社21个生产大队,先后安置了天津市和芦台镇下乡知识青年607人。
  是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要求本年度使人口出生率,从1963年的50.4‰,降低到31‰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22‰。全县做绝育、节育和人工流产手术共4920例。4月23日,制定《实行计划生育七年规划(草案)》。
  4月15日,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时,全县人口总数为221913人。
  6月22日,宁河县发生蝗虫,河北省派飞机治蝗。
  6月25日,天津专署手工业局在芦台镇召开小麦脱粒机现场会议。
  7月以来,连降暴雨,平均雨量近700毫米。全县沥涝面积46万亩,成灾37万亩,绝收22万亩。丰台、岳龙、、板桥、东棘坨等10余公社受灾较重,成灾面积达70%以上。
  7月21日,将原河北省属国营汉沽农场,试办为全民所有制人民公社,由县委直接领导。
  8月6日,成立宁河县科学技术协会。
  9月29日至10月15日,733人参加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会议中,县委核心领导进行整风反右倾。
  11月18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是年,因严重灾害,粮食总产仅为3966万公斤。
  1965年
  1月8日,召开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是月,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
  1月13日,开始第二批11个公社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月,第三批6个公社“社教运动”开始。
  3月,县、公社组成工作队,对“社教运动”进行复查。
  3月24日,召开贫下中农农业先进生产者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全县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
  是月,河北省邢台地震。宁河县有震感。
  4月15日,河北省副省长杨一辰视察了解本县大洼扩种和大田播种工作,并到独立大队参观、座谈。
  5月15日,建县委“战备领导小组”,县委代理书记邢国俊任组长。
  6月4日,召开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普及农村俱乐部,至7月底,建成208个。县建“农村群众文化革命委员会”。
  7月25日,建农业科学技术领导小组。时,全县已有11个大队成立了“科学委员会”。共培育种子田1.245万亩,试验田0.429万亩,样板田4.471万亩。
  8月,宁河县“四清”运动开始。天津地委“四清”工作团进驻宁河领导“四清”运动。8月27日,本县发生雹灾,受灾面积11万亩。
  是年,董庄公社靳家堼大队生产队长孙开武,经过3年试验,培育成功水稻优良品种“宁靳稻”,亩产650公斤。由原1962年科学试验田发现的三株稻穗(每穗平均400多粒),试验培育成34亩。
  是年,农业丰收。粮食总产10146万公斤,比历史上总产最高的1957年增长72%。
  1966年
  1月14日,省人委批准在县潘庄农场建河北劳动大学。采取“抗大”式,坚持半工半读。
  1月底,贯彻执行中央行政管理局等9部门《关于严格管理神香、锡箔等迷信焚化品的联合通知》
  2月3日,全县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是月,县农业技术站、良种场与潘庄农业中学合并,实行半耕半读。董庄、任凤、丰台、潘庄、宁河、赵本成立6个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科学种田。
  5月上旬,全县脱产干部开展“突出政治”大学习、大讨论。
  是月,天津专署对集市贸易日期做了统一调整,改为农历逢一、六为集日。
  6月初,宁河县芦台一中学生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张贴大字报。县“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学生成立红卫兵造反组织。在教师中揪斗所谓“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波及全县学校大乱。
  6月14日,县委召开“四清”成果会议。从1965年9月开始,先后在县直102个单位和10个公社及芦台农场开展“四清”运动。
  6月20日至7月上旬,召开中小学教师文化革命会议,教师集训,采用“亮、打、批、斗”方式,多数教师遭受迫害。
  7月2日,下午5时30分,丰台、芦台、廉庄等公社降冰雹。时,伴有九级以上大风。全县砸伤6050人,砸死6人,砸伤牲畜177头,砸死5头,砸坏房屋2500多间,砸平庄稼14万亩。并有电线杆、树木被刮断。灾后,地、县委抽调干部,赶赴灾区慰问,抢救伤员,指导恢复生产。
  7月上旬,县委向芦台一中等学校派出工作组。
  7月23日,接天津地区公署通知,宁河县社会救济院负责接收蓟县、宝坻、武清等八个县的无依无靠、孤老残幼等人员。
  8月中旬,撤出学校工作组。部分学校改派联络员。
  8月28日,召开“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县委向红卫兵“检查”之后,红卫兵杀向社会,破所谓“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各学校、单位、村队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及名目繁多的战斗队,相互串联、揪斗干部,到处抄家,大批党员、干部和群众身心遭到打击、迫害。学校停课,工厂不能正常生产,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文物、古迹、书藉、字画等遭到损毁。
  10月12日,蓟运河建防潮闸和控河工程正式动工。全县投入民工4500人。
  11月以后,“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造反派”组织“踢开党委闹革命”,全县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打、砸、抢现象日趋严重。
  1967年
  1月,上海“一月风暴”之后,各级领导机构被夺权。许多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批判、斗争或人身迫害。其后,造反派组织分成对立的两大派系,并在“文攻武卫”的口号蛊惑下,不时发生武斗。
  3月27日,下午5时5分,河涧、任丘、大城一带发生6.5级地震。宁河县,有强震感。
  3月29日,由宁河县人民武装部5人和造反派组织代表,联合组建“宁河县无产阶级革命联合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取代中共宁河县委、县人委。
  12月22日,“宁河县贫下中农代表委员会”成立,取代“贫下中农协会”。
  1968年
  3月20日,宁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武装部长刘建广任主任委员。后,各社、镇、大队,各企业、事业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3月26日,成立“清理工作指挥部”(简称“清指”),开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活动”。一些干部、群众被划为“清理”对象,层层揪斗、迫害。至1978年开始才予以平反。
  3月28日,汉沽区、宁河县以及芦台、汉沽、清河三农场,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水稻生产用水问题。
  5月6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盛行“早请示、晚汇报”、“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活动。
  5月13日,“清指”组织基干队、红卫兵、民兵等5326人,搞清查统一行动。
  5月25日,造甲城、大王庄一带发生风灾。邢国俊等到灾区慰问。
  6月10日,关闭粮食自由市场。
  7月5日,县直300余名干部,分赴廉庄、造甲等旱情严重公社抗旱救灾。
  8月22日,县革命委员会机关精简机构和工作人员。归并保留两部(政治部、生产部)一室(办公室)。
  8月29日,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在进驻芦台一中、二中后,相继进驻大辛、大北两公社和物资局、电力公司、煤建公司、电机厂等单位。
  9月19日,成立县“斗批改”办公室。
  10月4日,成立“一〇·四”干校。第一批51名干部下放到干校劳动,办学习班。
  10月22日,审干工作开始。部、局(科)、公社干部90人列为应审对象。
  12月底,动员芦台镇1966至1968届高、初中毕业生下乡。时,淮淀、造甲、丰台、岳龙等公社安置天津市、芦台镇等地1232名知识青年落户。
  12月27日,芦台化肥厂土建工程竣工。
  1969年
  1月2日,组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共923人,分别进驻198个所谓“老大难”单位。
  2月15日,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归属宁河县管理。
  6月底,蓟运河沿岸发现粘虫,虫害面积6万亩,经7昼夜扑打,方除灭。
  7月9日至9月2日,连降暴雨7次。蓟运河、潮白河等先后出现洪峰。9月2日洪峰超过1949年(418毫米)310毫米,潮白河水位达499毫米,超过堤顶500毫米。全县累计沥涝面积25万亩。数万抗洪除涝大军与洪涝灾害战斗。
  8月,陆续“解放”一大批干部,恢复公职。
  9月5日,组建县战备领导小组,开展战备防空工作。
  11月8日,芦台农场划归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管理。
  1970年
  1月24日,河北劳动大学筹备处和附属农场,划归宁河县领导。
  2月1日,县革命委员会建立核心小组,由7人组成。
  2月18日,开展“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和批判极左思潮活动。
  4月初,宁河县749名民工、干部,参加修建京原铁路工程。历时7个月,完成504米隧道工程,并建桥3座,完成路基土石方7.8万方。
  5月20日,原河北劳大,改建为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7月21日,北岳庄引河渡口,发生翻船伤亡事故(因超载、并遇大风雨)。4名女青年丧生。
  8月18日,成立县根治海河工程指挥部,治理永定新河、排污河、潮白新河工程(宁河段)筹备工作开始。10月动工。
  11月,筹备恢复中共宁河县委员会。
  是月,开展全民办战备后勤,建造地下防空洞,后多毁坏。
  是年,小河圈决口,部分洼区洪涝。
  1971年191
  1月15日,召开县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会议中恢复建立中共宁河县委员会。大会提出:一年大干,二年巨变,三年建成大寨式的县。
  3月26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中共宁河县委组成。刘濯清任县委书记,设常委9名。
  5月,开展“批陈(伯达)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6月3日,北埋珠发生误食拌有农药麦种而磨成面粉引起中毒事件。70人中毒,经抢救无一人伤亡。
  6月份以来,接连发生车辆肇事、中毒、工伤、火灾、触电等重大事故,共14起,死11人,伤73人。
  9月,第二批“斗批改”运动告一段落。“清队”(清理阶级队伍)、“打反”(打击反革命)运动中,共涉及4389名重点审查对象。
  10月16日,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的文件。
  是年,粮食总产达到1.05亿公斤。超过历史产粮水平。共104个大队粮食亩产上《纲要》(超过200公斤)。
  1972年
  3月1日,组建县落实政策办公室。
  6月底,严重旱情仍在持续。稻秧逐渐干死,晚田作物不能播种。至7月20日、27日方有两次降雨。
  8月22日,县内发生大面积粘虫、蚜虫和钻心虫。虫灾面积18万亩。
  是月,总结落实“文革”以来被审查、揪斗干部政策工作。县社级干部160名中,已有123名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工作。“清队”、“打反”中,被审查揪斗5930人,已结案落实5663人。
  9月17日,县东北部7个公社,78个大队,耕地面积4.5万亩,遭受风雹袭击。成灾面积:粮食作物2.2万亩,棉花2.7千亩,菜近千亩。
  9月22日,天津地委批准,潘庄农场改变体制,由教育事业单位,改为农业企业单位。
  12月28日,召开共产主义青年团宁河县第七次代表大会,恢复共青团宁河县委。
  1973年
  1月22日至24日,全县普降大雪。降水量16.5毫米至25.3毫米,为195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是月,抓紧落实政策工作。文革中被批斗,审查5930人,已落实定案增至5687人。县、社级干部160人,均落实定案,并安排工作。
  2月17日,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恢复县贫下中农协会。
  4月,140个大队,14个县直单位,举办林彪罪行展览、阶级教育展览。
  5月7日,召开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恢复宁河县妇女联合会。
  5月底,召开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恢复宁河县总工会。
  6月20日,贯彻河北省委通知,县委对非法扣押、体罚群众情况进行调查。
  6月25日至30日,县委组织检查下乡知识青年安置工作情况。1964年以来,宁河县先后安置天津市、芦台镇下乡知识青年4200名。
  7月7日,宁河县划归天津市领导。8月1日前接交完华。
  8月6日至8日,降雨200毫米,造成22万亩地积水。部分地区三次受雹、虫灾害。7至9月份,降雨量达500多毫米。
  1974年
  2月26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投入运动人数达12.9万人。3月13日,召开“批林批孔”经验交流会。
  3月,教育界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
  4月,全县294所中小学均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5月9日,天津市委决定,邢国俊任县委书记。
  6月,开始“评法批儒”,学习所谓“小靳庄经验”。全县建1600个“理论研究小组”,发展“理论骨干”8300人。277个大队建立“政治夜校”。村村唱“样板戏”,讲“革命故事”,作“革命诗”,1400名订婚女青年退彩礼,百余大队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夏,雨量大而集中,洼区沥涝。
  12月,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
  是年,粮食总产1.015亿公斤,比1973年增长22%。除交售国家22.5万公斤粮食以外,仍储备9.5万公斤。亩产第一次上《纲要》(200公斤)。
  1975年
  2月中旬,掀起群众性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
  2月22日,筹备修筑北大港水库西南围堤大坝工程。宁河县组织民工3600人开赴工地。3月15日正式开工。
  3月17日,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5月12日,建县计量管理所。
  7月29日至30日,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3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达408毫米。66万亩地普遍积水,2.4万亩积水1米以上。至8月4日积水排除。
  8月6日,拟筹建第二化肥厂(年产5千吨合成氨)。
  9月中旬,县委书记邢国俊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1月,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县委组织800人工作队,深入社队开展“农业学大寨”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冬,开展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共投入劳力5.7万人,建成台田20万亩,动土2.1千万方。
  至1974年,经过10年改土治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共建成高标准台田25万亩,建扬水站104座,机井1928眼。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干部群众佩带黑纱、白花,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3月20日,召开宁河县“农业学大寨”会议,2100人参加。提出建设“大寨县”,亩产“过黄河”规划。
  春,严重干旱。6月始降雨。
  7月6日,全县人民深切悼念朱德委员长逝世。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18时46分,11月15日21时53分,宁河先后发生7.8级、7.2级和6.9级三次强烈地震。地震伤亡人数为59112人。其中震亡16098人,占总人口的5.68%。其中芦台、大北、宁河、丰台等11公社199个大队震灾严重,震亡率占10%以上,房屋倒塌占80%以上。
  是日8时,县委、县革委向全县人民发表慰问广播,并动员干部群众投入抗震救灾斗争。
  是日,天津市委第一书记解学恭到宁河视察灾情。
  是日,下午二时,苗枣大队妇女马广荣“跳神求仙”,大队党支部书记马玉林、支委马永奎,求仙保佑,讨吃圣水(均已处理)。
  7月29日,建抗灾指挥部,县委书记邢国俊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张云祥、曹景芝、张克俊任副总指挥。
  是日,由蓟县负责人率领,送来大批救灾物资,冒雨兼程到宁河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9支部队2200余名指战员先后迅速赶到本县救灾。
  时,中央卫生部、北京、天津、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部队共35个医疗单位,44个医疗队、手术队,共1500余人来宁,共抢救治疗伤病员53664人。
  时,天津市各局、各市区、各郊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等,运来数百万斤食品以及衣服、帐篷、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物资救灾。
  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慰问电。
  7月30日,上午,中央慰问团郭玉峰、张宗逊、解学恭等40余人到宁河县芦台镇、马鞍子、大杨等地视察灾情。此后,先后到宁河县视察灾情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孙健、交通部长叶飞,以及天津市领导人。
  8月5日,建宁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6日,召开全县抗震救灾动员大会。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20余万人配带黑纱并分别设置灵堂,敬献花圈,寄托哀思。18日,宁河县举行6万人追悼大会。
  10月16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衷心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坚决果断措施。
  时,中央交通部、天津市、湖北省,以及塘沽、静海等1637名工人,分别组成抗震救灾小分队,支援震灾恢复建设。
  震后,陕西、安徽、河南、天津等7省市,近40个市县,187家医院,为本县收治震伤病员。
  1977年
  1月,开展“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运动。4月,县委副书记牛占东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6月4日,建县社队企业管理局。
  7月4日,薄前等6个村队,发现飘来由台湾国民党政府制作的汽球宣传品及物品,共1995件。县公安局到现场收缴。
  8月20日,“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的“宁河县评剧团”恢复。
  9月25日,宁河、武清、静海3县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竞赛大会在武清县召开。市农委主任刘晋峰出席。
  10月7日,开始“一批两打”(批判“四人帮”罪行,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和“三清五查”工作(清帐、清库、清物;查贪污盗窃、查投机倒把、查行贿受贿、查挥霍浪费、查偷拿公物)。
  12月16日,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23日,召开县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78年
  2月12日,县委发出关于解决中小学教师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的意见。
  4月18日,清查收缴黄色书藉、图画、照片,禁止黄色歌曲流传,加强反腐蚀教育。
  4月27日,除县、社以外,其他一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不再设立革命委员会。均恢复“文革”前称谓。
  6月22日,召开批判原天津市委第一书记解学恭执行江青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严重错误电话会议。
  8月,建“揭、批、查”运动办公室和落实政策办公室。
  8月4日,县委在潘庄农场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遭“三团”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平反昭雪(1968年“清队”中,潘庄农场少数人制造所谓“地下国民党”、“国民党特别行动委员会”、“国民党复仇军”三团冤案。采取关押、逼供手段,株连260余人,集中76人重点审查,其中6人被迫害致死)。
  9月22日,5万人集会,揭批“林彪、四人帮”滔天罪行。县委为前县委书记杨志恒、佟泽民、副县长李建民平反昭雪。
  10月,“揭批查”统计,原县清理指挥部清理审查1202人,原县民兵指挥部清理审查近2000人,其中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有的以打代审,个别致死。
  11月6日,为尽快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建“宁河县基建指挥部”。
  1979年
  2月,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对戴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破坏分子帽子的(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以外),经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至3月底,除错划的19名改正外,其余847人全部摘帽。
  是月,落实农村“三定一奖”政策(定产、定征购、定口粮、超产奖励)。落实劳动计酬。全县90%以上生产队,实行定额管理。
  6月,复查落实“文化大革命”中受审查的脱产干部工作基本结束。
  8月8日,县委、县革委机构分设办公室。
  9月1日,对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人进行平反和改正工作。
  是月,开展工业企业“质量月”活动,同时进行企业整顿。
  11月,“右派”摘帽、安置和改正工作,自1978年7月开始,至此结束。净剩119名“右派”全部摘帽,其中错划的116名均已改正、安置。
  12月,设“宁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是年底统计,全县在“文革”中受过审查的621名脱产干部、1163名职工、6071名农村干部群众,均已进行复审并落实了政策。还恢复落实“四清”中受审查的干部群众共1621名,纠正历次运动和“四清”中错划阶级成分的664户。对“文革”中捕判案件共242例进行复查,对错捕错判案进行纠正。
  是年,粮食总产1.302亿公斤,平均亩产238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100万公斤,第一年实现全县非农业人口食油自给有余。
  是年,大面积种植胡麻,共2.5万亩,总产87.5万公斤,交售国家油料12.5万公斤。
  是年,水稻种植恢复到20万亩。俵口、廉庄、杨泗等庄搞了少量无土育秧移栽,具有省地、省水、省工、省肥、省料、省成本,可以摆脱自然控制等特点。
  1980年
  1月,独立大队党支部书记马喜贵出席国务院第二次授奖仪式大会。
  1月16日,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强调工作重点放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上,坚决把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下来。
  4月27日,召开宁河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设县人大常委会,为常设机构,恢复县人民政府,撤消县革命委员会。
  5月28日,对220名原工商业者区别工作结束(自1979年10月份始),区别出劳动者200人,重新明确阶级成份。
  7月16日,对前段已结论过的“文革”错案,普遍进行复查,对其中1088人结论中尾留问题,经复查有1079人撤销尾留问题。
  时,全县1067个生产队中,92%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以固定专业组、固定综合组、定额包工、分口粮田等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9月12日,掀起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高潮,破获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7起。
  10月底,召开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时,全县农机化队伍4500人;22个公社均建农机管理站,共拥有大中小农用拖拉机1747台,机引用具4539台,比1975年分别增长3.9倍和1.2倍。
  11月29日至12月6日,县委为贯彻中共中央1980年75号文件《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是年,累计完成震区建设投资7050万元,竣工面积30.67万平方米,居民住宅16.8万平方米。芦台镇有2470户居民搬进新房。农村社员建房4.7万间。
  是年,建成台田、条田46.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74%,建成高产稳产田24万亩;挖成10条二级河道,总长142公里;挖成57条平底深渠,总长161公里。
  是年,严重春寒,连续干旱,至7月份降雨15.8毫米。
  是年,粮食总产1.385亿公斤,比1979年增长6.8%。平均亩产191公斤,比1979年增长11%。
  1981年
  1月31日,天津市委书记陈伟达、市长胡启立到宁河县视察。
  3月,首次开展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
  4月,县委、县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殖业,努力提高渔业、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
  7月,县委、县武装部号召广大民兵学习傅志礼先进事迹。傅志礼(傅台子大队民兵),曾先后两次追捕逃犯,一次在大火中抢救集体财产,因公双腿受伤致残。时,全县已有498个生产队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
  10月15日,县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解决房屋分配和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中的不正之风,以端正党风、严肃党纪。
  是年,严重干旱,严重虫灾。3.5万人投入抗灾斗争。全年粮食总产1.01亿公斤,平均亩产150公斤,比1980年分别下降27%和21.5%。1982年
  1月20日,董庄公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结束。取消人民公社建制,建乡政府、乡农工商联合公司;取消大队建制,设行政村党支部、村公所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机构。
  3月,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4月,中共宁河县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开始,县委副书记张云祥任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组长。
  7月,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288299人。
  8月,全县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联产计酬的生产队已达72.3%,其中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已占57.4%。
  12月底,恢复建成芦台镇清真寺。
  1983年
  3月,传达贯彻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3月12日统计,全县1206个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98%,其中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1198个生产队,占97.4%。
  是月,大力发展专业户、生产户和经济联合体,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3月20日,县委对全县穷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982年底统计,全县穷队152个,比1981年减少439个,下降了74.3%;穷户427户,比1981年下降了98.7%。
  4月5日,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恢复建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乡辖村。
  6月,中共天津市委批准组成县级新班子成员。刘洪海任县委书记。
  7月,县委召开工作会议,解决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问题,以及制止乱涨生产资料价格和乱摊派两股歪风。
  8月8日-9月18日,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1月,清除精神污染,查禁收缴黄色书刊、录像制品。
  12月2日下午1时10分,七里海苇田0.778万亩发生严重火灾,直接损失76.7万元。县委书记刘洪海,县长张克俊等分头深入现场,组织群众灭火。
  1984年
  1月6日,邢坨村米面加工厂失火,损失20.5万元。
  1月,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二战役开始。
  1月12日,联合国评估官员视察本县境内联合国渔牧开发项目情况。
  2月1日,天津市决定,宁河县渔业开发项目增至0.3万亩水面。
  是日统计,3360名公民义务献血。
  2月28日,天津市地震工作会议在芦台镇召开。
  3月22日,天津市农民教育经验交流会议在芦台镇召开。
  4月5日,七里海改造工程破土动工。
  4月7日,建县整党办公室。整党工作分三期开展。
  4月,宁河县14项渔业开发工程全部破土动工(不含联合国渔业开发项目)。至月底,已完成土方量66.5万方。
  5月17日,国务院农渔部草原处来宁河县视察万亩草场开发情况。
  6月1日,县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落成。
  6月3日,召开在天津工作的宁河籍人联谊会。县长张克俊,就发展宁河县经济问题与到会人员恳谈。
  6月8日,市政府批准,丰台乡自5月28日始划分成丰台镇、后棘蛇乡、小李庄乡三个乡(镇)建制。
  6月20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率沈阳评剧团到芦台演出。
  6月,第一座农民自筹资金自建的北珠庄影剧院动工。
  是月,宁河县20个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
  7月15日至8月28日,造甲、大贾、潘庄、俵口、七里海东海等地均发现大面积蝗灾。县政府领导灭蝗工作。天津市派飞机帮助喷药除治。
  7月18日,为修复中小学危漏校舍,全县共集资228万元。时,已完成189间,3320平方米工程。
  8月22日,东棘蛇、王洪村一带遭受冰雹袭击,4000余亩大田受灾。
  10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薛子平视察宁河县联合国渔牧开发项目现场。
  11月1日,县委召开整党动员大会。
  是日,澳大利亚牧业考察团到本县考察牧业开发情况。
  是月,县电子计算机站成立。
  1985年
  1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部署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商品经济工作。
  1月21日,换新渔业村党支部书记金万昆等3人参加中国科技协会表彰会。
  2月12日,县委副书记张云祥召集港、澳、台家属亲友座谈会。
  3月15日,天津市科委、科技与人才开发中心、市科协科技培训中心,在芦台举办科技市场交易会。
  4月10日,宁河县与香港杜荣有限公司、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三方联合经营“津大实业有限公司”合同签字仪式在天津举行。县长陈洪林,港方代表及天津市外经委,市计委有关负责人参加。
  4月20日,全县认购国库券155.12万元。
  5月18日,芦台新市场建成开业。
  6月26日,部署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
  7月25日,岳龙乡、小李乡、后棘坨乡等15个村遭受冰雹袭击,农田受灾面积1.34万亩。
  8月27日,国务院农渔部负责人来宁河县,洽谈建宁河县水稻生产基地问题。
  8月25日,县科委任秀生为优秀科技辅导员代表出席全国科协会议。
  9月,换新渔业村金万昆为中共党员代表出席全国党代会。
  9月25日,县地方史志编委会成立,副县长窦俊华任主任。后,由副县长陈作忠任主任,新县志编修工作开始。
  10月30日,县体育馆落成。
  12月23日,召开中共宁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6年
  1月17日,全国农村邮政工作汇报观摩会议在宁河县召开。29个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负责同志到会。
  2月4日,县防病站对大贾、造甲、大辛等乡治理的10眼高氟饮水井进行水质测量。最高含氟量为3.8毫克/升(大贾乡王庄子村),最低含氟量为1.5毫克/升(造甲城大王台村)。
  3月10日,以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为团长的市政协委员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3人到宁河县报告先进事迹。
  3月18日,全县工业普查工作开始。
  4月15日,召开赵本等5个奶山羊基地乡工作会议。时,已发展奶山羊60011只。
  4月26日,宁河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是日实行交接。
  是月,市卫生局确定宁河县为无可治盲人县。
  5月9日,芬兰电视台记者采访独立村和换新村。
  是月,对银鱼、刀鱼资源和建设奶山羊商品生产基地模式调查研究工作开始。
  6月19日,天津市一商局6个专业公司与宁河县供销系统联合建立“芦台百货、五金交电联销批发站”正式开业。
  时,宁河县农村专业户已有2120户,联合体已有491个。
  7月27日,宁河县抗震救灾纪念碑落成。
  8月4日,任凤砖厂等遭龙卷风袭击,直接损失10万余元。
  是月,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骥才陪同宁河籍台湾诗人郑仇雨来家乡采访。
  10月25日,县小站稻精制米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免淘小站米3000吨。
  11月5日,参加国际武术“天津日报杯”邀请赛的巴西、菲律宾,以及香港、河北省等代表队部分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日报》、《北京晚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等15家新闻单位记者50余人到宁河县酒厂参观、采访,副县长王天铎介绍宁河县经济情况。
  时,全县个体商业合作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205户、5121人。
  12月10日,宁河县为河南省灾区募集衣服、鞋帽19232件,约8.2吨;布料480米,现金7732.6元,于20日发往河南省灾区。15日,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孔子臣、救灾办公室主任黄本垣到本县,请陈洪林县长转达对宁河县职工干部谢意。
  1987年
  2月2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副部长等一行46人来宁河县检查工作,对宁河县震后十年恢复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小站稻基地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
  2月22日至2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河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陈洪林当选为宁河县县长。
  3月11日,市农科院区划所与赵本乡合作,进行种、养、加工结合,农、工、商一体合理经济结构模式的综合开发研究。
  3月11日至13日,国家教委孙凤歧和市二教局负责同志,视察了宁河县苗庄乡农民教育情况。
  4月4日,全市郊县第一个农民体育协会“宁河县农民体育协会”成立。
  5月4日,农牧渔业部副部长肖澎等到宁河检查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5月18日至19日,原中国农科院院长、研究员程绍迥,原全国草原学会理事长、现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贾慎修,中国农学院畜牧研究所专家熊砝邵及京津两地有关专家来县,就“京津奶业开发——千亩草圃”课题进行阶段验收。
  6月27日,中央防汛总工程师包洪谋、水电部财务局史瑞河、财政部农财司权广南和市水利局等有关领导,对县蓟运河系河防工程和渡讯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6月29日上午9时,宁河县岳龙、丰台等7个乡镇66个村遭受风雹袭击,损失严重。
  是月,县公安局处理一起私种罂粟事件。
  是月,宁河县工商联合会恢复建立。
  7月4日,晚10时30分至12时,宁河县遭暴风雨袭击,农田累计受灾面积37.91万亩,32家乡镇企业倒塌、揭顶厂房、宿舍103间,刮倒民房71间,揭瓦2134间,临建棚倒塌314间,直接经济损失2453万元。
  7月7日,宁河县供销社和上海市青浦县供销社正式达成建友好县联社协议。
  7月8日至10日,市财经学会在宁河县召开“财政信用”研讨会。
  7月26日,县医院外科在市一中心外科兼职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做了一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手术。
  8月8日,宁河县发生4.7级地震,震中在芦台附近,芦台及周围乡镇有明显震感,未造成灾害事故。
  8月24日,天津外贸局与宁河县包装制品厂联营签字仪式在芦台饭店举行,陈洪林县长出席签字仪式。
  8月24日至28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防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宁河县被评为全国防盲先进县。
  9月21日,县政府发〔1987〕89号文件,批转县教育局《关于对优秀学生、教师实行奖励制度的暂行规章》。
  11月24日,宁河县工商银行举行开业典礼。
  11月27日,市电机研究所和宁河县电机厂共同研制的YNE100L-2型耐震电动机通过市级技术鉴定。
  12月28日,市农委、市农林局召开“天津市八七年丰收杯高产竞赛表彰大会”,宁河县荣获6个水稻高产“丰收杯”。
  是月,宁河县换新渔业研究会被评为中国科协先进单位。
  是月,县永兴线材总厂厂长高庆增、董庄磷肥厂厂长杨金宝、岳龙水泥厂厂长李润田、芦台织物厂厂长陈庆祥在《天津日报》、《天津日报》(农村版)、《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报》、天津广播电台、市乡镇企业局等六家联合举办的农民企业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农民企业家。
  1988年
  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宁河县支行外汇业务代理部成立。
  1月20日,丰台镇被天津市命名为“体育之乡”。
  2月,《宁河县志译注》出版发行。
  3月,宁河县监察局建立。
  4月20日,由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广西等8个省、市物资局和59个会员单位组成的跨地区物资流通协作网络集团正式成立,首届交易会在本县物资局召开。会上,总成交额6120万元,其中宁河县物资局成交4883万元。
  4月,国务院决定宁河县划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月,经市政府批准,芦台镇所属联星、新生、换新、光辉4个村撤销农业队建制,建立街道居委会。
  5月10日至11日,乌干达预防盲人协会副主席陈戈巴来宁河县了解防盲工作。
  6月,七里海西海苇大面积发现钻心虫。
  8月23日,宁河县与浙江省建德县结为友好县,在建德县举行签字仪式。
  8月,宁河县出现6个肝炎暴发点(西淮沽、西棘坨、后辛、洛里坨、俵口、西未甸),县防疫人员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处理疫情。
  9月27日,宁河县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津港福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10月16日,宁河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被评为全国先进站。
  10月30日,宁河县与河北省宣化县结为友好县,举行签字仪式。
  11月4日,中央灭鼠检查小组来宁河县检查验收灭鼠工作。
  11月,县农林局分设为宁河县农业局、宁河县林业局;县政府统计科改为宁河县统计局,县政府人事科改设为县政府人事室;新增设宁河县市容卫生管理委员会。
  12月13日,“河蟹增养殖技术”通过验收鉴定。
  1989年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市长李瑞环来宁河县检查工作。
  2月17日,宁河县宁河镇西关村农民张喜善向国家交售稻谷6.5万斤,超过合同规定任务5.5万斤,光荣出席全国售粮大户表彰会,受到田纪云副总理接见和国务院表彰奖励。
  是月,宁河县第一个工农一体化企业集团——芦台镇永兴企业集团成立。
  3月20日,宁河县与法国合作开发蓖麻科技项目,已在县畜牧水产局渔场试种100亩,在赵本乡试种50亩。
  5月21日,2名法国专家来宁河县考察蓖麻种植园及综合开发项目,并考察蓖麻试种情况。
  6月5日,县委书记白乐志到任。
  6月11日,我国目前最大的橡胶坝试验项目—潮白河橡胶坝工程胜利完工。
  7月10日、19日宁河县连续两次遭受风雹袭击,宁河、小李等6个乡镇降雹面积达2.4万亩,受灾面积达2.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34万元。
  7月19日至22日,“天津市《宁河县志》稿评会”召开。
  8月,春旱和伏旱为宁河县50年来未遇。伏旱,使5万亩晚稻和8万亩夏播作物受到严重威胁。至月底,已死苗4000亩,水稻无水晾干面积达2.3万亩,由于返复用碱水灌溉,造成缩苗2万亩。
  9月26日,县供销社主任卞瑞明被授予全国商业劳动模范称号。
  是日,农业部农业司司长王甘杭一行到宁河县视察水产情况。
  10月27日,天津环渤海微波网宁河微波塔建成。
  10月31日,宁河县东棘蛇乡电影管理站长赵如然被评为全国电影系统先进工作者。
  11月26日,宁河县谷庄村发现石斧1具,经市考古队专业人员鉴定,系新石器时代石斧,距今4000年。
  是月,宁河县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县城规划先进县称号。
  12月1日,中国银行宁河县支行举行开业典礼。
  12月20日,宁河县乡以上电话正式并入天津市电话网。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