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29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传略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5
页码: 963-967
摘要: 该章收录有突出贡献和较大影响的已故宁河籍人物32人,曾在宁河工作过的客籍人物4人。前志已入传人物不再收录。排列以生年为序。
关键词: 人物 列传 宁河县

内容

该章收录有突出贡献和较大影响的已故宁河籍人物32人,曾在宁河工作过的客籍人物4人。前志已入传人物不再收录。排列以生年为序。
  李占宽(1887—1945) 北淮淀乡南淮淀人。中共党员。开辟武宝宁抗日游击区时,成为抗战积极分子,担任村财粮委员。1944年冬,和村干部一起抵制日军征粮。1945年春,在日伪军制造的惨案中牺牲,乡亲们将他安葬,抗日政府为其举行追悼会。享年58岁。
  李兴中(1890—1962) 字时甫,化名李石父,宁河镇人。中国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早年就学于保定军校,毕业后先在段祺瑞部任职。后转入冯玉祥部。1926年春随冯玉祥赴苏联参观考察。回国后参加五原誓师。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冯玉祥的参谋长。1933年6月,当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军委委员。1935年秋,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兼17路军参谋长,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5月18日,授陆军中将军衔。12月9日,代杨虎城接见游行学生,支持爱国行动。12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解放日报》全文发表救亡意见,劝告蒋介石改过从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任第38军第177师师长。1940年8月,指挥第96军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后到上海从事民主活动,发表反内战声明,做策反冯玉祥、杨虎城旧部起义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孙蔚如等4人起草对台湾当局发表声明的广播稿。曾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民革河北省委主席等职。1962年7月24日因病在北京去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享年72岁。
  俞濯之(1908—2005) 名逢汉,字濯之,宁河县城内小南庄子人。中共党员。兵器工业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20年考入宁河中学(现芦台一中)。1922年随家迁往天津市,就读于觉民中学。1930年天津市工业专科学校毕业。1933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曾任456厂厂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所工程师、副所长,第六研究所副所长。参与新中国第一个兵器技术研究所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建国防工业长度计量系统,负责建立弹药膛压测试标准。2005年去世,享年97岁。
  王之卓(1909—2002) 丰台镇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2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院长、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第四届理事长等职。所提精度高于外国专家的公式,称之为“王之卓公式”。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构想。第一次在中国提出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理论与方案。指导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数学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SODAMS)》。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实施“专业改造系统工程”,将“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成功改造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第二十一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首次设立并颁发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测绘大奖“王之卓奖”。此外,撰写《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原理续编》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摄影测量原理》(英文版)获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2002年去世,享年93岁。
  马永志(1910—1946) 苗庄镇苗枣村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宁河县支队,同年8月29日,被国民党抓捕,遭毒打未暴露任何秘密,后被枪杀,时年36岁。邻居帮助收敛遗体,葬埋于蒙难处。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齐兆生(1911—1998) 丰台镇人。中共党员。农业昆虫学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等职,担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秘书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学会第一届理事等职。获中国农药协会工作30年以上者荣誉证书、河南省和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国务院对在黄淮海农业开发成绩突出者的表彰奖励。“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控制棉花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对策及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1998年去世,享年87岁。
  庞宗仪(1912—1990) 号子威,丰台镇窑头村人。1928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30年5月,考入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留校任少尉训导员。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78师军事总监部上校团长。1942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5期受训,结业后晋升少将处长。1944年,被选调207师620团任少将团长,驻云南昆明曲靖整训。日本投降后,调东北,后奉调至南京,1949年到台湾。曾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去台后,曾在52军、预6师、第1军任军参谋长、师长、副军长等职。退役后,应聘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任教授兼训导长。1990年病故,享年78岁。
  田铁军(1915—1989) 又名尚武,原名田庆德,东棘坨镇后大安村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冀东暴动。抗战胜利后,编入军分区58团,后参加东北解放战争。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曾任广西公安部队水上巡逻大队2中队队长。1954年因病转业回乡,曾任后大安村党支部书记、东棘坨公社社长。1989年病逝,享年74岁。
  王叔文(1918—1971) 原名张民义,原籍山东。中共党员。宁河西部中共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主要开拓者之一。1943年7月,任中共武宝宁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1971年去世,享年53岁。
  毕洪志(1918—1947) 原名毕少成,芦台镇人。1940年参加革命。县支队侦察员,名称“县支队的一只眼”。1942年秋,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1946年,投奔武宏,在县支队担任侦察排长,改名毕洪志。1947年8月初,在南湖庄阻击战中牺牲,时年29岁。
  王德钧(1919—1943) 七里海镇任凤村人。1925年随全家搬至芦台镇建国村。曾化名方甫,秘密开展抗日工作,传递情报,转送革命干部,筹集运送药品给养等。1940年丰玉宁联合县成立,被派往联合县负责财粮工作,坚持斗争在丰玉宁地区。1943年,在盘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
  张高峰(1919—1989) 芦台镇人。著名战地记者。1937年投笔从戎。1938年2月,参加台儿庄战役,采写战地通讯。后转赴长沙,加入国际新闻社。翌年,兼任中国共产党邵阳《观察日报》特约记者。1940—1944年,两次入武汉大学学习。1946年后,任《大公报》驻津、平、沈阳特派记者,驻东北特派员。1947年7月写下长篇通讯《哭四平》。1949年后,任《大公报》华北记者站负责人。1963年后,曾任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89年病逝,享年70岁。
  陈来生(1919—1997) 宁河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淞沪抗日游击队,后调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2年6月,成为中央文库负责人,将中央文库全部文件从新闸路金家巷转移到成都北路974号自己家中。1946年,从中取出5000余份文件,分装2个皮箱,交有关人员送往延安。1949年9月,将文件、资料移交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总参谋部二部等处任副处长等职。1982年离休,1986年享受副军职待遇。1997年去世,享年78岁。
  李凤林(1920—1951) 苗庄镇孟旧窝村人。中共党员。1947年1月入伍,曾任64军192师576团十营三连副排长,获“解放东北纪念章”1枚、“解放西北纪念章”1枚、“华北解放纪念章”1枚。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年31岁。
  陈自新(1921—1989) 原名王德铭,七里海镇任凤村人,后迁入芦台镇建国村。中共党员。1939年11月参加革命。曾任辽东军区广播电台台长等职。1945年8月,随部队挺进东北,9月接管日本本溪湖放送局,创办本溪新华广播电台。1946年8月,接任安东新华广播电台台长之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旅大市委办公厅主任、大连市政府视察室副主任。1983年10月离休。1989年6月在大连逝世,享年68岁。
  田 茂(1922—1988) 宁河镇西关村人。中共党员。曾参加辽沈东陵战斗、东丰县杨树林战斗、平津战役。立大功、小功各1次。曾任公安9师27团政治处副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1982年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回乡后,曾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1988年8月15日病故,享年66岁。
  王占文(1923—2002) 东棘坨镇小顷甸村人。中共党员。1947年10月人伍,历任工兵处处长、师参谋长等职。曾参加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立三等功2次。建国后长期进行国防施工。2002年去世,享年79岁。
  李福成(1923—1948) 东棘坨镇大从庄人。中共党员。1947年春参加县支队,曾立大功。1948年4月29日,在小王御史执行任务时牺牲,时年25岁。
  吴晓伦(1923—1986) 潘庄镇人。1945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曾任陆军某师营房科科长等职,在朝鲜参加过上甘岭战役。1982年离休,享受副师职待遇。1986年病故。享年63岁。
  李国珩(1924—1983) 原名李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平岗镇吉祥村人,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孙茂庄。中共党员。1958年,在芦台镇落户。1948年成为火车司机。在朝鲜立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国旗勋章1枚、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枚、军功章1枚,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二级英雄称号。1967年,开始担任毛泽东专列机车司机。1983年12月病故,享年59岁。北京铁路局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树华(1924—1998) 女,原名唐广芝,参加革命后改名李树华,宁河镇江洼口村人。中共党员。担任村妇女联合会主任。1949年1月,被推选为冀东区妇女支前先进代表,参加东北地区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中共中央妇委书记蔡畅等领导接见。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三八红旗手。1998年8月21日病故,享年74岁。
  赵普(1925—1947) 原名郑恩楷,北淮淀乡北淮淀村人。中共党员。17岁参加抗日活动。参加革命后化名赵普。1943年12月乐善庄惨案发生后,参加“砸大乡、锄汉奸”行动,杀掉为日军办事的敌伪人员。1944年仲夏,奇袭敌伪北涧沽炮楼,民兵无一人伤亡。时有顺口溜“武宝宁,三只虎,铁军野明傻赵普”在群众中流传。抗战胜利后,调入冀东分区59团任一营一连连长。1947年4月,在蓟县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2岁。
  李亚光(1926—2000) 原名李孚秦,原籍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中共党员。1946年7月参加解放军冀东军分区59团,后编入东北野战军9纵队27师80团,曾任指导员等职。参加锦州战役中负重伤,后被评为二等乙伤残。1949年南下,参加渡江战役。1957年转业宁河县,改名李亚光,曾任百货公司副经理、畜牧水产局科长等职。1988年离休。2000年病故,享年74岁。
  李景堂(1926—2006) 廉庄子乡廉庄村人。中共党员。1945年5月入伍,曾任东北野战军19师55团10连副指导员。参加四平保卫战等战役,在开鲁县参加剿匪战斗,被誉为独立师神枪手。
  曾获东北人民解放军勇敢军章1枚,功臣匾1块。1949年6月,回乡休养。转业后,曾任宁河县农林水利局副局长、县粮食局副书记、副局长。1963年被评为全国荣复军人积极分子,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表彰。1986年11月离休。2006年4月病逝,享年80岁。
  翟凤桐(1926—2007) 岳龙镇褚庄人。中共党员。1945年8月入伍,曾任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73年2月离职休养。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立大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195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章。2007年5月病故,享年81岁。
  刘锡来(1927—2003) 芦台镇人。中共党员。1948年7月入伍,参加过新保安、解放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4月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曾多次立功受奖。1970年因病在北京军区某团参谋长任上离职休养。转业到宁河县后,曾任县教委关工委顾问等职。多次捐款帮助学校扩建改造,捐助数人特困生。两次出席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其事迹在《中国社会报》等多家报刊登载。2003年11月病故,享年76岁。
  董希知(1927—2010) 原名董锡之,芦台镇人。中共党员。曾任芦台第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当选天津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在教学中倡导形成多向思维的学习方法,教学成绩显著。撰写《教导主任如何当好校长助手做好教学工作》等论著10余篇。多次获天津市模范教育工作者、天津市“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退休后,曾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病故,享年83岁。
  赵鸿圃(1927—2014) 1927年出生,造甲城镇田辛庄人。中共党员。1943年入伍,转战冀东地区。抗战胜利后,随部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平津战役、南下作战等,被评为三等伤残。1950年,调选第6军医大学深造。1955年,留学苏联,曾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住院总医师,福州军区总医院、184医院外科主任。后在宁河县医院工作,任宁河医院“革委会”副主任、副院长。1987年离休。2014年病故,享年87岁。
  李树彬(1928—2006) 潘庄镇人。中共党员。1947年6月入伍,曾任北京军区某军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抗美援朝时曾参加第五次战役,立一等功。2006年4月病故,享年78岁。
  苗玉田(1928—2004) 原名苗振禄,芦台镇人。中共党员。1948年10月入伍,1951年参加伶仃岛战役。1952年10月入朝作战,在54军130师炮兵团野炮营担任书记。1954年转业到山西省平定县。1961年调回宁河县,在供销社曾任主任等职。1983年11月离休。2004年11月病故,享年76岁。
  李森茂(1929—1996) 宁河县人。中共党员。1945年8月参加工作。1947年后,在东北铁路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1950年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军事交通部运输处科长、副处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各1枚。1954年回国后,曾任铁道部部长等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6年6月去世,享年63岁。
  李恩宝(1930—2006) 潘庄镇东塘坨村人。中共党员。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原参谋长。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195师585团3营8连指导员。立大功,被授予朝鲜国旗勋章。1953年回国,曾任108团团长、副师长兼司令部参谋长、52师师长等职。1974年,受命组建工程兵干校(后名为工程兵指挥学院),任工程兵司令部参谋长,党委常委。2006年6月病故,享年76岁。
  王泰(1930—1991) 芦台镇人。中共党员。1948年入伍,曾参加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曾任基建工程兵总部干部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1991年病逝,享年61岁。
  丁一三(1931—1996) 原名薄殿辅,笔名丁力、黑雁男,七里海镇薄台村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会总干事,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1948年河北省宁河立中学(现芦台一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始发表作品。1986年离休后,仍笔耕不辍。作品有电影文学剧本《英雄虎胆》、话剧《九一三事件》和长篇纪实小说等。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1年7月,首批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创作话剧《甘巴拉》,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和“解放军新剧目奖”,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1996年去世,享年65岁。
  马宪则(1931—1993) 岳龙镇岳会庄人。中共党员。1947年2月入伍,参加平津战役。后入朝作战,立一等功。曾任师副参谋长等职。1993年7月病故,享年62岁。
  幺立中(?—1947)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门庄人。中共党员。1946年6月,随武宏进入宁河县组建县支队,任副连长。参加过奔袭新河美军弹药库、金钟河火烧敌船等数十次战斗。1947年8月3日,在小贺庄执行战斗任务时牺牲。牺牲时年龄不详。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占宽
相关人物
李兴中
相关人物
俞濯之
相关人物
王之卓
相关人物
马永志
相关人物
齐兆生
相关人物
庞宗仪
相关人物
田铁军
相关人物
王叔文
相关人物
毕洪志
相关人物
王德钧
相关人物
张高峰
相关人物
陈来生
相关人物
李凤林
相关人物
陈自新
相关人物
田茂
相关人物
王占文
相关人物
李福成
相关人物
吴晓伦
相关人物
李国珩
相关人物
李树华
相关人物
赵普
相关人物
李亚光
相关人物
李景堂
相关人物
翟凤桐
相关人物
刘锡来
相关人物
董希知
相关人物
赵鸿圃
相关人物
李树彬
相关人物
苗玉田
相关人物
李森茂
相关人物
李恩宝
相关人物
王泰
相关人物
丁一三
相关人物
马宪则
相关人物
幺立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