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疾病控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17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疾病控制
分类号: R441
页数: 6
页码: 844-849
摘要: 本章记述了天津市宁河县疾病控制的情况。其中包括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治、新发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宁河县 疾病控制

内容

第一节 疫苗接种
  1979年,完成6种预防接种任务,牛痘实种1.4万人,接种率95%;麻疹实种1.31万人,接种率83%;麻糖丸实种1.52万人,接种率94%;流行性乙型脑炎2万人份,接种率80%;丙球440人份,主要给肝炎密切接触者使用;伤寒复种1.24万人,接种率41%。是年,建卡率94%,完成15岁以下儿童卡介苗注射2.25万人次。1980年,6种传染病预防接种,伤寒完成72.8%,其他5种均完成85%。是年,全县285个大队全部实行预防接种卡片登记,使用率80%。1982年,春季糖丸接种率91.05%,春季麻疹接种率84.84%,乙脑接种率91%,应急接种糖丸接种率95.27%,伤寒气雾免疫率76.9%,丙球实种1118支。1983—2010年,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9%。1990年,全县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100%,“四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苗)接种率96.4%。1993年始,开展脊灰强化免疫活动。1994年,向重点人群发放各种生物制品11.22万人份。1996年,实现以乡为单位四苗接种,接种率85%,传染病发病率下降。
  2000年,普服糖丸儿童2.32万人次,其中外地流动人口适龄儿童329人次。是年,“四苗”接种率90%。2004年始,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制度。2005年,大部分乡镇医院、卫生院建立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率95%。2006年,完成2~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全年接种4.38万人次,其中流动人口745人次,接种率98%;完成15岁以下人群接种乙肝疫苗1259人次。全年卡介苗3100人次,接种率98%。2007—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得到控制,无病例报告;风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08年始,实施全民接种乙肝疫苗,全年接种乙肝疫苗4130人次,发病率较上年下降24.58%。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98.1%。甲流防治接种1.2万人次。2014年,继续推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各接种门诊均设置候诊、登记预检、接种、留观等相对独立区域,流程更趋合理,辖区内有1家示范门诊、18家规范门诊。全年常规免疫一类疫苗接种11.53万剂次、儿童常用二类疫苗接种1.7万剂次,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98.58%,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得到控制,无风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乙脑病例报告,AFP、麻疹监测敏感性达标,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低,辖区内麻疹发病控制在全市较低水平(倒数第三)。是年,辖区报告74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中一般反应67例、异常反应7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率、网报率均为10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一概况
  1979年,投放麻痹糖丸6000人份。对潘庄、俵口、大北涧沽等疫区进行查源,查出10人伤寒带菌者,全部治疗治愈;抽查疫村3处水样、27瓶,均未查出伤寒菌。全县传染病发病率1524.6/10万。全县开展鼠疫、天花、霍乱、伤寒等疫苗预防注射,各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1980年,落实结核病治疗减免费办法,建立630余份病例2075张卡片。1982年,重点防治病毒性肝炎7.8%,为97名狂犬咬伤者注射疫苗,无1人发病,“02”病没有发生。1994年,传染病发病率为78/10万,无1例传染病死亡。2000年,县内发生法定传染病256例,发病率为73.4/10万。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55.71/10万,死亡率0.82/10万。2005年,完成8986名份重点人群(如羁押人员)艾滋病筛查。对孕产妇和手术病人血液样本进行艾滋病初筛,检验3364份。全年累计筛查血液样本1.23万份。报告结核病人93例,督导化疗率100%,治愈率95%。2006年,开设肠道门诊,疫情搜索和报告渠道畅通,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全县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内。2008年,全县法定传染病总报病人数2145例,发病率为516.94/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482例,发病率116.16/10万。全年诊治结核病人907例,其中初诊284例,复诊551例,结核病系统管理率98%,以全县为单位督导化疗覆盖率100%。
  2009年,全县法定传染病总报病人数2029例,发病率为485.41/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传染病24小时内网络直报合格率100%。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乙类传染病329例,发病率为78.71/10万;丙类传染病1503例,发病率为251.91/10万。2010年,重点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结核、艾滋病、霍乱、麻疹、手足口病防治,全县报告传染病1879例,发病率109.29/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未有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全县重点传染病报告总数为1714例,发病率为411.92/10万,死亡病例3例,均为艾滋病。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生2起突发事件,分别为岳龙镇中心小学水痘爆发和大北涧沽镇船沽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爆发,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2012年,全县重点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为2529例,发病率为571.95/10万,死亡病例2例,分别为艾滋病和手足口病。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发生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俵口乡后辛小学水痘爆发和廉庄子乡岳道口村1例手足口病死亡,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2013年,全县报告重点传染病病例总数为1893例,发病率为404.38/10万,无死亡病例发生。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生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大北涧沽镇船沽小学水痘爆发和俵口乡中心小学聚集性流感样病例爆发,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2014年,全县报告重点传染病病例总数为2153例,发病率为439.29/10万,死亡病例2例,分别为艾滋病和肺结核。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发生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潘庄镇东塘坨小学水痘爆发,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防治
  (一)霍乱 1979年后,全县有6个年度(1984年、1985年、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报告发生过霍乱疫情,除1996年在北淮淀乡南淮淀村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28人外,其余年度均为散发疫情。1999年后,全县未发生过霍乱疫情。发生疫情时通过采取传染源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死亡病例。80年代,在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设肠道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接诊腹泻病人,开展腹泻病人疫情监测。至2014年,接诊腹泻初诊病人8730例,便培养2765份。每年在肠道门诊期间对全县饮用水、外环境水、水产品等开展霍乱病原体检测。监测二次供水931次,水产品和外环境水3139次,各年份均无霍乱弧菌发生。
  (二)麻疹 1979年,县内麻疹56例(死2例),发病率为20/10万。1982年,麻疹发生67例,比上年减少89例。1985年,发病率9.01/10万。1990年,发病率0.6/10万。2008、2010两个年度,全县开展针对8月龄~14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0年麻疹发病率10.64/10万。2011年报告麻疹病例3例,发病率为0.72/10万。2012年报告麻疹病例1例,发病率为0.23/10万。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数3例,发病率为0.64/10万。2014年,报告麻疹病例61例,发病率为12.45/10万。
  (三)流行性出血热 1979—1998年,疫情状况稳定,累计发病27例。1999—2005年,发病明显增加,累计发病100例。2001和2002年,各发病22例,发病率6.67/10万。2006年后,加大宣传群众防病知识,提高疫点人群出血热疫苗接种率,加强灭鼠、环境治理等综合措施,出血热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情况趋于稳定,年度最高发病率不超过1.55/10万。至2010年,发病率为0.95/10万。2011年,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例,发病率为0.24/10万。2012年,报告出血热病例7例,发病率为1.58/10万。2013年,报告出血热病例11例,发病率为2.35/10万。2014年,报告出血热病例18例,发病率为3.67/10万。
  (四)狂犬病 1981年,县内发生狂犬病4例,至1985年,发生6例,均死亡。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2009年均有狂犬病发生,其中1986年发生3例,发病率0.99/10万。2007年,在各乡镇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狂犬病暴露后接种门诊。2010—2014年,5年间未报告狂犬病病例。
  (五)布鲁氏菌病 1979—2009年,除1980年、1981年、1990年、2002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各发生1例,2004年发生2例外,其余年份均未有发生。2010年,发病7例,发病率1.52/10万,其余年份发病率均未超过0.55/10万。发病人群主要是饲养牛、羊等养殖人员。2011年,报告布病病例12例,发病率为2.88/10万。2012年,报告布病病例15例,发病率为3.39/10万。2001年始,在东棘坨镇开展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累计监测高危人群550人次。和畜牧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人畜间疫情联合防控。
  (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历史上是宁河高发病种,各年度均有发病,1989年最多,发病689例,发病率为218.04/10万。
  甲型肝炎 1990年报告甲肝病例27例,1991年207例,1992年最多325例。随着生活卫生条件改善及甲肝疫苗普及接种,县内甲肝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10年降至0.23/10万。2011—2012年无甲肝病例报告。2013年,报告甲肝病例2例,发病率为0.43/10万。2014年,报告甲肝病例1例,发病率为0.20/10万。
  乙型肝炎 1990年始,全县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2006年158例,发病率40.94/10万。2008年,将15岁以上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费用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内,政府另启用专项资金给予接种费用补贴,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至2010年,累计接种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3.76万人次。2010年,报告乙肝病例83例,发病率为19.95/10万。2011年,报告乙肝病例66例,发病率为14.93/10万。2013年,报告乙肝病例60例,发病率为12.82/10万。2014年,报告乙肝病例数为63例,发病率为12.85/10万。
  (七)伤寒 1979年,县内曾有聚集性发病,全年报告15例。随着生活卫生环境改善,病例呈散发趋势。1985年报告5例。至2014年,除2004年、2005年和2008年各发生1例,其他年份均未有发生。
  (八)艾滋病 2007年,发现宁河县首例艾滋病感染者。2008年和2009年各发生1例,2010年报告病例4例。疫情上升趋势明显。2005年,县疾控中心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05—2010年,孕产妇HIV检测2.55万份,发现阳性1例;术前HIV检测11352份,发现阳性1例;高危人群HIV检测3559份,重点人群HIV检测5598份。2011年,报告艾滋病病例4例,发病率为0.96/10万。2012年报告艾滋病2例,发病率为0.45/10万。2013年、2014年各报告艾滋病病例1例,发病率为0.21/10万。
  2011—2014年,完成暗娼人群、在押犯人、外来务工人群、孕产妇、结核病、吸毒人员等6.4万次艾滋病、梅毒检测,其中梅毒阳性46例,艾滋病阳性2例。
  (九)脊髓灰质炎 1982年,发病26例,发病率8.9/10万,无死亡。儿童按天津市规定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并推广服用防疫糖丸,自1983年后未发生小儿麻痹传染病。2004年始建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至2014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十)结核病 1979年,全县肺结核病人2091人,占全县人口0.77%。最多的赵本公社为0.84%,最少的大辛公社为0.15%。是年,完成15岁以下儿童卡介苗注射2.25万人次。1985年,全县陆续对儿童接种卡介苗。2005年,严格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和治疗,对结核病人治疗实行费用减免政策,强化对结核病人督导化疗。报告结核病人93例,督导化疗率100%,治愈率95%。2009年,结核病人全监化疗率100%。2010年,报告肺结核病例115例,发病率为27.64/10万。2012年,报告肺结核病例98例,发病率为22.16/10万。2013年,报告肺结核病例121例,发病率为25.85/10万。2014年,报告肺结核病例141例,发病率为28.77/10万。
  第三节 新发传染病防治
  一“非典”(SARS)
  2003年,成立宁河县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专项工作组,采取相关防护措施,严防死守。县内未发生疫情。至2014年,未发生“非典”疫情。
  二手足口病
  2007年,首次报告发生手足口病。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报告发病35例,发病率为9.38/10万。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建立包括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等专业应急处置队伍,随时应对可能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当年,报告手足口病215例,发病率为51.82/10万。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289例,发病率为65.80/10万。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602例,发病率为130.67/10万。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176例,发病率为42.30/10万。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817例,发病率为184.77/10万。2013年,报告手足口病259例,发病率为55.33/10万。2014年,报告手足口病433例,发病率为88.35/10万。自2010年开展手足口病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血清学监测,采集到278份血清,其中阳性结果73份,占总得检测份数26.26%。
  三甲型H1N1流感
  宁河县流感流行以甲3型和乙型流感为主,多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暴发与流行。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县内首次发生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实验室监测占所有确诊病例44.4%。至2014年,报告发生流感样病例1.31万例,其中学生发病8096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5例,死亡1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急接种1.36万人次。
  第四节 慢性病 地方病 职业病防治
  一慢性病
  80年代,非传染性“四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恶性肿瘤)造成死亡率居全市第二位。1996年后,“四病”改称“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000年,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指导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2005年,开展示范社区、示范餐厅创建活动,宣传正确饮食生活习惯。2008年始,开展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病人案卷,建立基层医院联动制度,采用入户等方式进行健康干预,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全县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维持在38.6%和28.8%。2008年,创建无烟医院、无烟机关、无烟单位。2010年,全县29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创建为无烟医院。2014年,报告高脑冠5275例、伤害7537例、糖尿病783例、精神疾病25例、肝硬化19例、肿瘤1098例,全年死亡2205人。
  二地方病
  (一)碘缺乏病(IDD) 1984年,全县儿童甲状腺肿大为32.4%。1996年始,国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工程。2000年,开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宣传,经市级监测评估,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2.1%,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后每年5月15日,利用乡村广播、宁河电视台和主要街道科普宣传等方式,进行碘缺乏病防治宣传。2002年始,进行碘盐监测,每年在全县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4个村,每个村15户300份碘盐进行监测。在相关部门协作下,全民食用碘盐合格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至2010年,合格率95.7%,远高于国家要求达标标准。2014年,监测随机居民户盐样300份,合格碘盐份数272份,不合格碘盐份数28份,非碘盐28份,食用碘盐合格率90.7%。
  (二)地方性氟中毒 1979年,对10个公社140眼水井含氟量进行调查,查体500人,查体内容重点为牙齿、四肢、脊柱,拍照骨片214人,发现氟骨症者36人,发病率16.8%。1983年始,在高氟区建立除氟点,供给改水除氟22个村,受益人口3.65万人。1990年,全县有饮水深井461眼,村村有高压水罐(塔),户户装上自来水,但有93眼饮水井水中氟含量超过国家饮水卫生标准。是年,21%的人口饮用高氟水,氟斑牙患病率为19800/10万,重病区氟骨症患病率为12900/10万。2000年,投资5万元,北淮淀乡乐善村饮用水除氟站建设工程竣工使用,5000余人喝上合格饮用水。2008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辖区内高氟区进行儿童氟斑牙检测、16岁以上成人X线拍片、8~12岁尿样检测、成人氟骨症体检、采集居民饮用水标本检测5项,经天津市专家鉴定,基本达到国家控制标准。2009年,随机选择5个乡镇抽取5所小学,进行知识问卷和采集尿液样本检测,样本送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市CDC),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县疾控中心每年从各乡镇抽取村的水样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常规检测,如水质有问题及时向市CDC进行汇报,及时向县水利部门反映水质情况,保护人民饮水安全。
  三职业病
  1979年,对全县26个县办企业从事苯、铅、汞有毒有害作业职工进行普查、普测、普防、普治工作,查体620人,其中苯作业287人、铅作业97人、汞作业28人、电气焊作业104人、其他作业104人,受检率100%,做各种临床检验1206人次,尿铅、尿汞等测定244人次,查出各种疾病患者50人,及时治疗,无死亡病例。1980年,开展尘肺普查,对21个县办工厂1693人接尘工人做健康检查,对168份矽尘样品进行化验。执行劳动卫生档案管理,重点开展铅、苯、汞、粉尘等有毒有害作业预防性监测及作业人员体检,逐步建立职业病报告网络。1990年,全县有乡、村企业294家,从业人员2.83万人,其中有毒有害作业点182个,接触毒害人员5187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苯、铅、高温、噪声、高频等。粉尘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37.83%,毒物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80.36%,从业人员体检率为4.65%,尘肺患病率0.48‰,苯中毒患病率为零。2000年后,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1995年之前沿用劳动卫生)职能划转,主要职能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建立健康危害因素网络直报,用人单位必需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体检。2006年,对县内某钢厂光气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置,该事件造成16人入院进行治疗,无人员死亡。
  2008年起,开展工业企业职业卫生调查,调查企业141家,职工总人数为1.81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5961人,占总人数33%。其中,接触毒物类862人,占14.5%;接触粉尘类2162人,占36.3.1%;接触物理因素类1826人,占30.6%;接触其他有害因素1111人。2010年,有职业危害企业126家,职工总人数1.41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4761人,占总人数33.8%。其中,接触毒物类763人,占总人数16%;接触粉尘2100人,占总人数44.1%;接触物理因素类1826人,占总人数38.4%;接触其他因素72人。监测点合格率升至96%,比1978年22.8%有很大提高。有害企业职业卫生监测率历年保持80%~90%。2010年,为玖龙纸业(天津)有限公司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计检查482人,发现职业禁忌症2人,均调离原岗。2014年,对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体检接触人数7360人,实检人数7360人,实检率100%;其中粉尘接触人数1495人,实检1495人;化学毒物接触人数3057人,实检3057人;物理因素接触人数2808人,实检2808人。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