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学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1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06.7
页数: 10
页码: 803-8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79年至2014年天津市宁河县文学艺术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电视、电影、小品创作、书法、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戏剧、雕塑、剪纸、烙画等。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天津市 宁河县

内容

第一节 文学
  一期刊
  1984年,《宁河文艺》创刊。1991年,《风帆》文学季刊创刊,1993年停刊。2006年,《七里海》文学季刊创刊,著名作家蒋子龙题写刊名,刊物设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读史说史、青春校园等栏目。2010年,《七里海》文学季刊举办税收宣传月征文活动,选出其中优秀作品发表。至2014年出版32期。
  二成果
  1981年,徐连仲小戏曲《咋说咋办》在《天津剧作》发表,戴冠伟小戏在《天津演唱》发表。后业余作者队伍发展至200余人,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陆续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990年后,业余作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石松茂、李振起、王福政等人出版长篇小说和作品集。戴雁军小说在《十月》《北京文学》等刊物上发表。石松茂小说在《小说家》《北方文学》《天津文学》《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时代文学》《小说选刊》等刊物上发表。15人加入天津市作家协会;石松茂、戴雁军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8年,石松茂科幻长篇小说《克隆希特勒》由北京改革出版社出版。2001年,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中篇小说集《拯救男人》。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长篇小说《拯救女人》。200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黑衣女人》。1999年,戴雁军中篇小说《动物园》《过海无桥》被湖南文艺出版集团收入系列丛书。2002年,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与人合作)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非常案件》《市长夫人》等多部中篇小说被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系列丛书。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情窦初开》《缉贪无国界》《女公安局长》等多部中长篇小说,2013年,,中篇小说集《谁是我的替身》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大码头》成为天津市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2000年,李振起短篇小说集《土沟村的八爷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李振起散文集《温馨集》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于增会散文《情系七里海》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于增会编著民间故事作品集《七里海传奇》由百花出版社出版。是年,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民俗研究者吕殿增编著《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图片560幅,记录文字70万字,记述宁河县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武术、民间信仰、人生礼俗、岁时节令、生产商贸习俗等十多个门类的传统文化。2014年,吕殿增编著的《杨家将传说(杨七郎墓传说)故事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二节 电视电影小品创作
  —电视电影
  1989-1991年,杨连起创作电视剧本《悠悠燕山情》(上下集)、电视剧本《蓟运河边》(上中下三集)。2000年,戴雁军陆续创作28集电视剧本《游戏规则》、22集电视剧本《情到深处》、26集电视剧本《大江东去》、22集电视剧本《家经难念》、20集电视剧本《不能没有娘》。2010年,戴雁军担任编剧的电影《走出大墙的女人》拍摄完成。2014年,戴雁军编剧,滨海新区政府投资拍摄的35集电视剧《锦绣年华》剧本完成进入筹拍阶段。
  二小品
  1998年,由戴雁军编剧的小品《最后一次播音》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话剧小品大赛,获文化部群星奖铜奖。2010年,戴雁军编剧的小品《天堂的微笑》获天津市第六届农民艺术节农村小戏小品展演一等奖。李绍新编剧的小品《狗尖儿》在全国群星奖比赛中获铜奖并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天津周专场文艺演出。2013年,戴雁军创作以领导干部下乡帮扶为内容小评戏《金银花》,参加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小戏小品展演并获一等奖。
  第三节 书法 绘画
  一书法
  1996年,成立书法协会,有会员93人。1999年,郑顺和的硬笔书法作品获青少年书法报社主办第四届全国书法教师书法篆刻命题擂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奖赛金奖,授予最高段八段位。2001年,获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第四届神龙大奖赛金奖,《钢笔书法报社》首届“世纪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金奖,首届“武陵杯”中国硬笔书法擂台大奖赛金奖;2002年,获《钢笔书法报社》文化部“首届中国汉字书写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硬笔书法报社》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精英奖,《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作品入展“当代硬坛百人展”,全国实力派硬笔书法家55人作品展,走进揭西——中国硬笔书法名家百人大展,全国百名中青年硬笔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硬笔书法名家百人精品展。获中国硬笔书法精英大会展十佳作品奖——“玉玄鸟”奖。2006年,8岁张凤鸣的书法作品在首届“龙人杯”中国书画交流大赛中获少儿组一等奖,她的书法作品在国际、国内获金奖2次、银奖1次、一等奖5次。
  二绘画
  1986年,农民阎华永的民间绘画《闹元宵》参加天津市美展获优秀奖。1988年,农民于学章创作的美术作品在全国农民画展中展出。李林荣创作《望》《望二》藏书票作品入选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被土耳其伊斯坦尔博物馆收藏。韩鸿翔创作山水画作品《贺兰山》《国色天香》发表在《长江文艺》上,收录于《中国山水画册》。2005年,《韩鸿翔作品展》在天津“海雅艺苑”展出。2013年,举办“名家走进七里海”宫廷画派爱新觉罗·梦玉·伯骧国画精品展,展出国画精品100余幅。
  1979—2014年,举办国庆节、迎新春美术书法展60余次,参展作品1.3万余幅。书法作品中“正”“草”“隶”“篆”俱全,美术作品有国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有些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级以及国外展览,并有专集收入。
  第四节 音乐
  1979—2014年,音乐工作者在中央及省市级音乐刊物上发表或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作品300余首。石瑞生创作歌曲《摘酸枣》在全国“小百灵”电视歌曲大赛中获二等奖,歌曲《我家住在杨柳青》获天津市歌曲大赛一等奖,在天津市庆祝国庆35周年电视晚会上演出。《海河从津城流过》《乡音》《中华永远是一家》和《巧》等歌曲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2007年,刘荣山创作的《自行车之歌》获“中国自行车主题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农民歌曲作者张殿良创作并发表歌曲近百首,报刊、电台曾多次报道。1989年,蓝作勇、李纪珍、薄连顺三人(在天津市首届田野艺术节)获市文化局、市音乐家协会授予“民间乐师”称号。1990年,天津市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陶晓霞荣获一等奖、运品芝获二等奖。岳龙镇农民歌手张文东参加全国农民歌手大赛获二等奖。青年歌手刘广玲多次在天津市歌手比赛中获一等奖,1998年获“天津市十佳青年歌手”称号。2011—2013年,刘荣山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少儿二胡比赛(业余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年,刘荣山创作的歌曲《警嫂》获“天津市公安局警营好声音”优秀作品奖;李佳瑶演奏的二胡独奏《河南小曲》在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二届全国少儿二胡比赛(业余组)儿童组比赛中获金奖。
  第五节 摄影
  2000年,成立摄影协会,会员61人。至2014年,组织活动43次,参加活动650人次;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3人,加入天津市摄影家协会15人;入选国家级摄影展览作品23幅,其中《满园春》获中国艺术名人展示会优秀摄影作品奖;330幅作品入选省市级摄影展,其中241幅作品在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奖。2012年,举办“靓丽宁河风光秀丽七里海”摄影展。2014年,举办渤海明珠——七里海摄影展
  第六节 舞蹈
  1979—2014年,举办群众业余舞蹈演出165场。每年“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舞蹈队均参加全县的庆祝游行和大型文艺演出。1980年,天津舞协组织逢双年舞蹈比赛,宁河县创作的《养鸡》获第一届比赛表演二等奖。1982年,付占运表演的《盼》获第二届比赛表演二等奖,《苏武牧羊》获第二届比赛创作三等奖。1984年,付占运表演《小姑听房》获第三届比赛表演二等奖,《富之歌》获第三届比赛创作表演二等奖。1989年,《逛山景》获创作奖并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河之秋开幕式的演出。2003年,宁园健身舞蹈队《伞花飞舞》在天津广场舞大赛上获表演特等奖,《远方的客人留下来》获二等奖。2007年,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中,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获优秀奖。2009年,舞蹈《鲜花的祝福》《海派秧歌》参加天津市第二届“南开杯”新广场舞大赛获最佳风采奖。进入21世纪,全县各乡镇经常自发组织起来在各街区的大小广场跳广场舞,在健身和自娱自乐的同时得到艺术享受。2009年,举办迎新春广场舞展演,由老年大学表演的舞蹈《开门红》拉开帷幕,七彩夕阳舞蹈队、方舟公园舞蹈队、宁园健身队、老年大学舞蹈队等分别表演舞蹈《走进新时代》、太极功夫扇、欢乐腰鼓等13个节目。2011年,县文化馆舞蹈队表演的《家乡美》参加第三届天津南开杯新广场舞大赛获一等奖。2013年,参加第四届天津南开杯新广场舞大赛表演的《中国美》获二等奖。
  第七节 戏剧
  进入80年代后,每年正月,村村唱大戏已成为宁河县年文化习俗。1982年,在天津市农村文艺调演中,西塘坨村民间艺人刘增柱主演的小戏《迟演的戏》获一等奖。2001年,评剧名家李筱舫后人李曼获全国评剧十大名票称号。2004年,赵瑞获全国评剧票友大赛三等奖。2006年,农民演员冯以宝获全国评剧票友大赛优秀奖;在天津市第四届农民艺术节农村小戏展演中,冯继祥主演的小戏《留住晚霞》获一等奖。2008年,田学胜获天津市评剧十大名票、李中菊获全国评剧十大名票称号;2010年,赵文梅获全国评剧十大名票称号。2013年,冯俊海演唱的《王少安赶船》参加天津市老龄委戏曲票友大赛获评剧一等奖、《夸花玲》参加天津市2014年区县联盟评剧票友大赛获二等奖。2014年,冯以宝演唱的《曲江池》、李润林演唱的《黑鱼嘴》参加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评剧票友大赛决赛;王树欣演唱的《刘伶醉酒》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获优秀奖;倪金华、王晨霞、王继皎等演唱的《杨三姐告状》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获周冠军。
  第八节 雕塑
  一木雕
  1979年,全县有木雕生产单位23家,从事木雕的民间艺人遍布丰台、芦台、岳龙、板桥、潘庄、宁河等乡镇,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年产量1000余件,销往国内外许多地区。宁河木雕采用圆雕形式,属工艺木雕,以仿旧彩木雕为主。种类颇多,题材有神像佛头、花鸟鱼虫等种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另一类属艺术木雕,代表作品有《马三立》《二泉映月》等。2003年,丰台镇5名艺人23件精品入选天津市滨海新区10周年艺术展,部分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2005年,宁河县木雕作品参加意大利·天津周文化艺术展,丰台镇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21件木雕作品参加天津市第四届农民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农村民间艺术保护成果展。2008年,宁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木雕、根雕艺术之乡。至2014年,有300余件作品参加市和国家级展览。
  二根雕
  80年代,县内出现根雕艺术。民间艺人张宗泽在天津美院工艺系进修两年专业雕塑,在继承祖先木雕工艺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树疤、树瘤、根块切片、根皮、年轮,创作形态各异的圆雕人像、浮雕、壁挂、文房用具等。他的根雕作品有两类:第一类,粗犷、简练、朴实,属于泼墨写意之类;第二类,采用浮雕、镂空雕之类较细腻的艺术手法,也就相当于工笔勾勒。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获金银铜奖项。1995年获中国民协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获“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等。
  三葫芦雕
  进入21世纪,宁河葫芦雕刻,将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用于葫芦雕刻,将光线的表现形式和线描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2014年,葫芦雕参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非遗展。李卫华创作葫芦雕作品被越南文化部副部长邓氏碧莲收藏。2014年,冯皓创作葫芦雕《八骏图》获第三届中国葫芦大赛银奖。
  四泥塑
  宁河泥塑题材主要以吉祥祈福为主,有系列阿福、系列兔爷、福禄寿三星、不倒翁、弼马温、丑官、弥勒佛以及各种动物造型;此外还有仿古造型,如仿唐三彩挂盘、西洋娃娃挂瓶等。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不受比例结构限制,随心所欲,独具匠心,造型夸张,线条简单,整体丰硕雅胖,色彩明朗热烈。另一种泥塑是案几陈设品,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戏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代表作品有《天女散花》《送子娘娘》《读西厢》《连年有鱼》《剪窗花》等作品。这些作品细腻地刻画出人物性格、神态,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1993年,民间艺人张月明、翟宝忠、张锡彬应邀到玉田县修复重点文物净觉寺中仿古彩塑。
  第九节 芦绣
  进入21世纪,宁河县手工编织基地的民间艺人经过潜心研究,使芦绣技术不断提高,工艺日益完美,产品形象逼真,做工考究,质量上乘,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活灵活现,其代表作《和谐乐章》曾在2008年情系奥运手工编织品网络大赛中获“巧手金奖”。荣誉带来巨大商机,芦绣传承示范基地民间艺人又精心打造了芦绣精装礼品系列,使“芦绣”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礼品品牌,吸引众多客商前来参观、考察、订购,使芦绣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韩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第十节 剪纸
  改革开放后,宁河剪纸恢复生机,丰台、芦台、宁河、潘庄、俵口、淮淀、七里海等乡镇,出现了刘士存、田庆荣、于海环、韩永明、李丹、刘秀珍、吕建海等民间艺人继承、发展了宁河剪纸艺术,丰台镇刘士存夫妇恢复剪纸作坊。宁河剪纸主要以窗花、吊钱为主。吊钱在当地也称作挂钱、长仙或津文,精细类叫门才,粗犷类叫隔几儿,还有一类叫大联儿,由吉祥文字和传统铜钱、万字花纹组成。内容有: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连年有余、富贵满堂、招财进宝、福寿安康、四季平安、万事如意等,形式由单一色发展为五色一套,是人们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宁河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取材广泛、花样繁多,有吉祥图案、花草鸟兽、瓜果鱼虫、家禽家畜、戏曲人物、民俗故事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折叠剪纸、单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立体剪纸等。剪纸大多出于乡村艺人之手,由于乡村艺人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为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直觉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粗犷、简洁、质朴、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概括中有细致,写实中有夸张。作品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贴近现实生产和生活,折射出勤劳、善良、质朴的民风。
  第十一节 烙画
  烙画这种民间传统工艺在宁河发展时间并不长,1979年后,人民在精神生活上追求日益丰富,渐渐地宁河地区涌现一批民间艺人,在工作之余、退休后从事烙画创作。其中,芦台镇的张如良创作的烙画最为突出,其创作的烙画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凸现浓郁的宁河地方特色。烙出的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皴、擦、点、染,还有西洋画的光感,烙出了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第十二节 秸秆工艺
  宁河秸秆扎制工艺,借鉴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榫卯、斗拱技法和建构方式。秸秆扎刻工艺以优质的高粱秸秆为原料,全部工艺均为手工制作。民间艺人的秸秆作品《天尊阁》,有上、中、下三层加底座四部分,通高85厘米,面宽5大间,主体有梁、柱、椽、檩,粗细得当,有门有窗,能开关,两侧飞檐上配有象形走兽,作品具有古朴、典雅艺术特点和精细、坚固的的工艺质量水平。2008年,李宝岐制作《中国龙》,全长3.3米,高1米,用直径7毫米的精致高粱秸秆2万余棵,经40万余次制作而成。该作品创下秸秆龙的“世界之最”。《国际日报》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几十家新闻媒体称之“中国一绝,世界无二”。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