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编 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886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一编 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3
页数: 28
页码: 565-592
摘要: 本编记述了天津市宁河县1979年—2014年人民政府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政府组成、重要施政、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宁河县 人民政府

内容

1980—2014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8届,选举产生历届政府。历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圆满完成县委和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期间,经过两轮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按照上级规定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从管理为主转变到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县乡村实行政务公开,为群众打造和提供社会服务平台。对政府部门和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人员精简。重要施政有:农业改革起步后,持续进行深化,现代农业目标初步实现;工商业集团化、园区化、科技化取得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焕然一新,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教科卫文体全面发展,城乡保障体系形成。信访、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投资融资、银政等职能作用充分,使政府机制运作和经济社会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章 政府组成
  第一节 工作机构
  1979年,称宁河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建县政府。
  1979年,成立工商行政管理局、社队企业局(与工副办为一套机构)、建设银行、外贸局;把原县革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与计划委员会的劳动调配部分合并,建立劳动局;把打井办公室并入水利局;恢复商业局,与供销合作联社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宁河支行改为中国农业银行宁河支行,代行人民银行职能;成立县革委人事科。县政府恢复后,撤销原县革委办公室,成立县政府办公室。至1983年,增设税务局、物价委员会、信访办公室、畜牧局、文化科(1981年改建文化局)、农业区划办公室、司法局、环境保护办公室、审计局;撤销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工副业办公室、文卫办公室;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和根治海河指挥部并入水利局。1984年,将农业办公室和社队企业局分别改为农业经济委员会、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信访办公室并入政府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不列入政府序列;人事科与劳动局合并建立劳动人事局;撤销工业局、城乡建设房产管理局,分别建立经济委员会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农业银行宁河支行(代行人民银行宁河支行职能)、建设银行宁河支行、供电局、邮电局单独设置,均不列入县政府机构序列。将畜牧局与水产局合并为畜牧水产局。农业区划办公室列入县人民政府机构序列。此次改革,县政府22个工作部门。1985—1986年,建立广播电视局、保险公司、环境保护局、计量管理局、渔牧开发管理总站、档案科;信访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分设,隶属于县委、县政府;社队企业局与经济委员会分设;人事科与劳动局分设;恢复物资局,与物资总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恢复农机管理局,与农机服务总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至1987年,县政府工作部门37个,其中委办科13个、局24个。
  1990年,政府下设工作机构45个。1991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政府外事办公室,与外经贸委合署办公。1993年,建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贸易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6年,机构改革,政府设工作部门30个和部门管理机构6个。同年,撤销商业局,组建商业委员会。1998年,成立招商局,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2001年,撤销水利局,成立水务局。成立招商办公室(经济协作办公室)。成立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宁河分局。
  2002年,政府设工作部门30个和部门管理机构2个。成立体育局。复建粮食局,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更名为县政府防空办公室;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建设管理委员会,挂房地产管理局牌子;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同年,成立工业经济委员会。2004年,成立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宁河分局。2005年,成立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建立县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组建商务委员会,加挂县政府外事办公室牌子;成立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建立七里海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2007年,成立诚惠农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撤销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2个机构。将“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合并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保留县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其职能挂入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规划局。2008年,对工业经济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将其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宁河县国土资源分局。3月,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成立旅游局。成立芦台汇鑫商贸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发性银政合作服务中心,更名为县政府开发性银政合作办公室,为县政府派出机构;成立现代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9年,成立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县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大部门体制。县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0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其中: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工作部门为: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经济委员会、商务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监察局(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局、建设管理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水务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统计局、体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法制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部门管理机构(县属副局级)是粮食局和旅游局。2014年,县政府组成部门有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经济委员会、商务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局、建设管理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水务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统计局、体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法制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
  第二节 政府领导人名表
  第二章 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
  第一节 职能转变
  1996年机构改革,明确机构改革中应保留和新定职能。界清部门协调规程以及部门之间责任、权限。以职能定机构,以机构强化职能。在转变职能工作中,重视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1997年,对办公室职能进行调整,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与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政府办公室加挂外事办公室牌子。
  2002年,县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政府办公室管理县政府法制办公室,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县政府办公室加挂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牌子。划出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单独行使职能。《宁河县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对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作出更明确的规定,通过部门撤、并、转,逐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通过改革,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真正交给企业,把可以由社会自我调节与管理职能交给中介组织。
  2010—2014年,为解决制约宁河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突出问题,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县政府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门职责,将不该由政府管理事项转移出去。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和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窗口”机构服务和管理,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
  第二节 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是全县改革开放工作重点。1996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宁河县党政机关改革方案》,经天津市批准确定:“宁河县政府设30个工作部门和6个部门管理机构。”是年,部署机构改革。
  改革中,核实各部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领导指数等基础数字后,初步测算精简幅度,研究制定《关于<宁河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宁河县党政机构改革中机关人员分流的有关规定》《关于机构改革中冻结机构和暂停干部任免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县属党政机关、各工作部门,一定职能,明确机构改革中应保留和新增职能,界清部门协调规程以及部门之间的责任、权限;二定机构,在部门职责归类、分解的基础上,确定内设机构数量、名称和职责;三定编制,依任务、职责定编。乡镇依经济总量、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定编。
  核定县级机关行政编制1003人,核定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90人,机构改革后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50人。
  1997年,县委批复22个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方案。全县乡镇机关核定行政编制940人,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220人。
  2002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宁河县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其中设置政府工作部门30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县级机关和乡镇机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机关)行政编制由1928人减为1542人,减少386人,精简20%。此次机构改革,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县22个乡镇调整为14个。
  改革后,畜牧水产局、农业机械管理局、广播电视局、档案局(馆)、党史研究室等所使用的事业编制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21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贸易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校、科协、乡镇工业经济办公室所使用的事业编制暂时不变。县人大、县政协机关人员按原有编制精简10%。
  2010—2014年,下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县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0个,设置部门管理机构2个。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政府工作部门,挂公务员局牌子,将人事局职能、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后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改为单独设置,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县委、县政府工作机构,列入县委工作机构序列。组建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为政府工作部门。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职责、林业局园林管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组建农村工作委员会,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畜牧兽医局牌子。将农业经济委员会职责、畜牧水产局(兽医局)、农业机械管理局行政职责整合后划入农村工作委员会。不再保留农业经济委员会、畜牧水产局(兽医局)、农业机械管理局。组建文化广播电视局,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将文化局职责、广播电视局行政职责整合后划入文化广播电视局。不再保留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组建旅游局,为部门管理机构,商务委员会管理。法制办公室由政府办公室管理改为政府工作部门。粮食局由政府工作部门改为部门管理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招商办公室(经济协作办公室)更名为合作交流办公室,挂招商办公室牌子,由与商务委员会合署办公改为政府工作部门。将物价局的职责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挂物价局牌子。不再单独保留物价局。政府办公室挂信息化办公室牌子;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由设在政府办公室改为在政府办公室挂牌子。地震办公室由设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改为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挂牌子。
  第三章 重要施政
  第一节 经济发展
  一农业
  1979年,实现工作重点转移,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把农业生产尽快搞上去。宁河农村大包干、作业组等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发展起来。1980年,全县215个生产队实行以包工包产到作业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1983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1188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6.6%。多种生产责任制实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农村改革起步。至1985年,全县有213个村744个生产队调整承包土地,调整面积2.6万公顷。承包土地年限均延长至15年以上。1988—1990年,良种繁育体系基本成龙配套,县乡两级建成种籽田533.33公顷,结束宁河种籽“多、乱、杂”历史,为农业丰收打下基础。1989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七五”期间,以生猪和蛋鸡繁育饲养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全县年出栏60头以上国营、集体、专业户养猪场发展至251个。
  1996年后,兴修水利,固本强农,对西关引河、卫星河、清污渠、青龙湾故道、津唐运河和造甲闸下段进行清淤,总长73千米,动土方140万立方米,为贯通东西水系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全县有5个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站,14个乡(镇)农机管理站,92个农机修理网点,4个农机供应点,3982个农机户,110个村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总动力51.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900台,配套农机具3970台,农用运输车1.51万辆。
  1994—1998年,实施四期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33万公顷,开垦宜农荒地2000公顷。
  2006年,新建、扩建畜牧养殖小区5个。重点实施原种猪场中柬合作及高技术产业化、中芬乳业扩产、澳大利亚良种奶牛示范项目,完成丰博奶牛生物技术中心续建工程。2007年,建成设施农业园区1815公顷,涉及13个乡镇47个村。2004—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进展顺利,蓟运河险工险段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管网改造年度工程完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2008—2010年,按照“南水、北牧、东菜、西粮”四大板块格局,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启动实施10个万亩循环生态农业园和各乡镇3个千亩种植设施园区规划建设,建成种植设施园区55个,种植业设施面积2400公顷。农产品加工企业3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至263个,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比重72%。2010年,启动总投资5.45亿元潮白新河上游河道蓄水工程,完成潮白新河乐善庄橡胶坝至张老仁庄闸26.31千米河道清淤,使河道蓄水能力由原来450万立方米增至1600万立方米。投资1400万元,对董庄、杨富、潮东等部分县分管扬水站、排污泵站进行维修改造。2004—2010年,投入农建资金2.45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
  2011年,“十个一”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整体实施,新建种植业设施园区12个500公顷,建成75个3466.67公顷;新建改造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累计94个。2012年,建成放心菜基地29公顷。无公害产品认证面积338公顷,无公害单品认证4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286个,固定资产总值13.25亿元,从业者7000人,进入产业化体系农户6.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75%。龙头企业100家。2013年,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8家,发展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建成放心菜基地1133.3公顷;注册成立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建成全市种猪行业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1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种植业设施2666.67公顷,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5个,建成放心菜基地1万公顷,培育家庭农场123个,群英水产养殖合作社创建为国家级示范社。
  二工商业
  1991年,城乡初步形成箱包、制鞋、化工、针织服装、金属线材、农作物深加工等6个行业集团和工业小区,产生巨大示范作用。全县工业企业涉及26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9亿元,占全县总产值78.6%。兴办6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47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万美元。发展直接出口企业52家,从业人员6836人,创产值1.97亿元。乡镇工业企业发展至2985家,职工4.1万人,当年实现产值1.03亿元。1996年,建立以粮食总公司、粮油贸易公司、粮油购销公司为龙头,以17个农村粮站为依托的新的粮食购销体制。至1998年,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县乡企业169家。2002年,企业数量1.62万家,从业人数员9.6万人,创总产值197亿元,增加值38亿元,获利润15.28亿元。2003年,新上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99个,其中超过5000万元项目10个。2005年,以津芦公路为轴线,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造甲城、潘庄、七里海、大北涧沽镇工业园为支撑的西南部工业组团显现雏形。2006年,确定“十一五”期间“一带七区五产业”(打造现代工业聚集带,建设经济开发区、造甲城镇工业区、潘庄工业园区、七里海镇工业园区、大北涧沽镇工业园区、宁河现代产业园区、清河中国水城项目区,形成金属制造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高档包装纸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布局)。“十一五”期间,在天津市区举办投资宁河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13个。全县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
  2011年,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现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入2亿元,累计8亿元;总投资超400亿元22个入区先后开工建设。潘庄工业区投入近3亿元,基础配套工程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7平方千米扩域工程设施,21个项目开工建设。大北涧沽、七里海、北淮淀等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开发同步进行。2012年,工业企业3364家,资产总值298.21亿元;产值36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继续设施纳入全市前8批重大项目77个,计划投资800余亿元,加上年内新签约2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5大支柱产业升级,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5%。新增转型升级企业116家,累计459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累计651家。新增小巨人企业27家,累计67家。物流业渐成规模,总投资30亿元华康、润鑫、天中福等现代物流企业运营。
  2013年,103家传统企业、19家重点企业完成技术升级和节能改造,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通过全市节能目标考核验收。宁河被确定为全国唯一采暖散热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4家,8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89个区县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400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引进楼宇总部项目13个,采暖散热器行业成立全市首个行业标准联盟并发布产品标准。商业设施和物流载体不断完善,凤凰商城和龙胤溪园商业区、百荣世贸、家乐购物中心等投入运营;海航“中国集”和普洛斯、安博、天中福等物流项目加快推进。
  第二节 城乡建设
  1976—1984年,完成城镇建筑面积54.46万平方米。农村建新房24.3万间。1983—1989年,乡村公路总里程380公里。1986年,全县292个村6.36万户全部用上自来水。1990年,拥有35千伏综合变电站9座,总容量为6.96万千伏安,年售电量1.42亿千瓦时。1992年,安装自动程控电话5615户,建设公产住宅74.83万平方米。1988年,全县有供销物资部门38家、集市7个、交易市场5个,商品流通辐射5个省、45个市县,宁河成为京津唐一带物资集散地。1991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加工设施投资100万元。1999年,对原有市场进行改造,增建库房96间。是年,芦台集贸市场迁入贸易开发区,使贸易开发区成为连接城乡,辐射冀东、东北的流通枢纽。
  2001年,多渠道投入2.4亿元,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五”期间,多方筹资40亿元,实施唐津高速公路出口、津芦公路蓟运河桥、乡村公路改造、天然气入宁、集中供热总站、低压电网改造、小灵通基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载体功能明显提高。城区道路全部得到改造。成片平房改造实现突破,拆除统建平房13万平方米,建设一批新型住宅小区,全县住宅建设面积70万平方米。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得到发展,逐步形成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趋势。2007年,多渠道投入20多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大修改造乡村公路85千米;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4座,改造高低压线路45千米;完成70个村宽带、光纤入村工程。2006—2009年,投资575.93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除氟站19个,安装净水设备20台套,25个村7.06万人受益。2007—2010年,投资13997.88万元,实施农村管网入户改造工程,铺设供水管网4389.69千米,安装恒压变频设备230套。解决223个村25.28万人饮水不便问题和9个村2.49万人饮用水质氟超标问题。2009年,加快实施县城商业道两侧商贸设施高标准改造工程,世纪欣都购物广场、宁河宾馆时代广场、幸福小区商贸楼等竣工营业,茂川大厦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全县已建成各级各类市场41个,总占地面积80余万平方米。贸易开发区七大专业批发市场已成规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商品集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年商品交易额20.5亿元,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市场。
  2008—2010年,完成县重点老城区南小区平房、赵家园城中村、芦阳宾馆及周边区域、芦汉路西侧南段拓宽改造等7个项目拆迁工作,涉及居民1609户、企业114家,拆迁房屋面积16.77万平方米。2010年,投资1.73亿元,完成以城区和乡镇村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舟公园、华翠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城区新增园林绿地80万平方米,建成街景、休闲场所35处,城乡环境极大改观。开发成规模住宅小区23个,建筑面积164.06平方米。
  2011年,海清公路、卫星公路东延线、芦玉公路改建以及丰李公路大修等工程竣工通车。芦台第四水厂、桥北新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用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主要道路、河道新增绿化景观节点近百个,新增绿地80余万平方米;七里海大道绿化高标准完成;绿色宁河建设工程新增造林2666.67公顷。华翠公园、方舟公园、街心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完工,总投资近3亿元。七里海(西海)湿地走廊竣工。2012年,县城南小区和赵家园改造基本完成。朝阳路拓宽和华翠小区、晨光楼改造完工。具有战略意义的蓟运河城区段治理改道工程启动。光明路蓟运河大桥、城区道路及商业开发等项目开工。小城镇建设陆续展开,潘庄、北淮淀新市镇开始实施,生态环境同步提升,新增造林2867公顷,绿地60公顷。创建一批市级卫生镇村和文明生态村,小阎村被评为天津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
  2013年,路网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唐廊高速公路、滨海西外环路、蓟汕联络线施工中,津榆公路(潘庄段)拓宽改造工程完成;修建乡村公路60千米,累计719千米,乡村路网实现全覆盖。城镇建设全面铺开,注入资金70亿元,宁河新城建设、老城改造进展顺利,“南十村”(皇姑庄村、董庄村、小薄庄村、西窑村、稻地村、靳家堼村、大尹村、小尹村、南胡村、东升村)和党庄、大赵等5个小区107万平方米还迁安置房工程过半,潘庄示范镇32栋11.5万平方米还迁楼封顶,田辛、赵温村25栋18.7万平方米还迁楼部分封顶,建设总规模41.83平方千米,提前8年实现规划目标。2014年,“美丽宁河·一号工程”深入开展,投入资金2.5亿元,“四清一绿”行动成效明显。建成村内健身广场40个,硬化路面105千米,142个村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清洁村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完成大气治理项目113个,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25个,清理取缔污染企业26家,完成造林2246.67公顷、植树245万株,七里海大道提升绿化带15千米,七里海景区栽植高档乔灌木4万余株,郊野公园提升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永定新河105公顷绿化工程通过市林业局验收,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注入城镇建设资金31亿元。宁河新城进入建设提速期,老城区文化路改造工程完工;桥北新区绿荫环路、南环路等5条主干路11.3千米可施工路段全部竣工,7条次干路及支路加快路基建设;经济开发区周边村93栋还迁楼全部封顶,恒大二期、时代滨江、英伦世家等商住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商住开发面积66.4万平方米;蓟运河光明大桥主体完工,成为连接新城和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基础设施同步配套,注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2亿元,其中路网建设资金21亿元、水利建设资金7亿元。4条过境高速公路抓紧施工;8条干线公路进展较快;修建乡村公路44.5千米。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整治骨干河道13条75.2千米,新建和维修改造扬水站点65座、农用桥闸涵83座,蓟运河宁汉交界至城区段9.2千米治理工程完工,江洼口至岳道口段13.5千米治理工程完成过半。
  第三节 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
  1979年,分期复建、扩建芦台一中、二中、三中、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和国办幼儿园。1984年,投入40余万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90年代,逐渐撤并规模小的小学学校,逐渐加大调整中小学布局力度,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改变。全部免除义务教学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九年义务教学率100%,“普及”目标全面实现。坚持“农科教”结合,“三教并举”,实施多项培训工程,成为全国无青壮年文盲县。2000年,新建教学楼15栋。2004年,县少年宫建成,建筑面积6347平方米,结束宁河县无专门校外活动场所历史。同年,芦台一中被认定为天津市首批示范高中校。2001—2009年,40所学校新建教学楼、实验楼。2006—2010年,投资4亿元,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完成3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25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新建农村学校6所和国办幼儿园3所。2011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完成达标创建,校舍安全工程完成。2012年,宁河五幼、六幼、北淮淀幼儿园3所国办园建成;新建苗庄镇星辰中心园等6所乡镇中心园;投资54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办园33所。2013年,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25所中小学通过第二轮现代化达标创建,桥北新区第一小学和第一幼儿园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芦台一中百年校庆成功举办。2014年,编制完成全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芦台一中、丰台中学2所高中学校和45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通过市级验收。
  二文化事业
  1978年始,每年举办春节联欢会、元宵节花灯展、戏剧专场演出、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展、花会调演等大型文化活动。1980—1982年,新建新华书店、芦台大剧院并投入使用。全县20个公社普建文化站。2002年始,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扩建一批文化设施。文化馆、图书馆、芦台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相继竣工。2006年,根雕艺术家张宗泽的作品和丰台木雕作品参加意大利天津文化周展出。2007年,成功举办第三届社区艺术节,成立县戏曲协会。丰台木版年画被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完成14个乡镇283个村112处文物普查工作,建立文物档案,完成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编制名录任务。至2010年,有1700余幅美术摄影书法优秀作品在天津农民画展、全国群星奖展览,田野艺术节、天津青年美展等展览中展出,获最佳作品奖293件,一等奖850件,二等奖460件,三等奖360件。参加全国全市各类文艺比赛调演节目400余个,获奖节目300余个。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七里海河蟹节、第三届七里海文化旅游节和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2011年,宁河儿童乐园开工建设。2012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10场,电影3396场,文化器材3000余件。全县有各类文化团体14个、影剧院1个、县级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4个、村文化室287个。2013年,宁河儿童游乐园建成开放,芦台大剧院改造完成,天尊阁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编辑出版《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子图书阅览室完成改造,免费向社会开放,《杨七郎墓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三卫生事业
  1979年重建宁河县医院,1984年建宁河县中医医院。1989年,乡卫生院22所,三级卫生防保网络逐步健全,初级卫生保健有新发展。2002年,县医院外科住院楼开工建设,完成11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建成175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0年,新建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0所,中医院迁建和潘庄医院、丰台医院扩建工程启动。2012年,全县有卫生机构180个、病床1237张、卫生技术人员1613人。县医院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县级医院。2013年,县医院被确定为市三级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通过市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15所乡镇卫生院“国医堂”投入使用。2014年,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县医院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ISO15189)实验室认证和美国(HIMSS)6级电子病历评估认证县级医院,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无偿献血和控烟工作持续开展,宁河县创建为市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四科技事业
  1981年,召开全县科技协作配套会议,把科研单位与基层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技术协作,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县属科研单位农科所和农具所,以及基层农科站建立试验示范基地,5个公社建立科研、科普和技术推广“三合一”的试验农场。1982—1984年,全县开展以科学种田、提高产量的高产技术竞赛活动,推动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1987—1989年,先后进行七里海综合利用、水稻高产技术等37个新技术攻关项目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水稻隔膜育秧、模式化栽培等50多项技术成果。2000年,深入实施农村“大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干部、职工素质培训工程”,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2007年,编制《宁河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县级科技项目17项,认定市级科技成果10项,申请专利40项,通过天津市区县科技进步年度考核。2010年,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96个。承接国家、市、县三级科技项目34项,申报专利101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6项。完成一、二、三产业培训2.72万人次。2013年,组织设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75项,认定市级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与36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搭建银企直接融资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967家,“小巨人”企业80家,新增专利305项。建成全市种猪行业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14年,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07家、“小巨人”企业11家,分别为1224家和90家。宁河县通过天津市科技进步考核,与市科协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被正式批复为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河分园,科技支撑作用增强。
  第四章 信访工作
  第一节 信访制度及工作网络
  一制度
  2005—2014年,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明确信访工作包保责任制,建立排查调处机制,集中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县委、县政府将信访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联席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办法,落实责任。制定下发《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宁河县维护稳定基金的实施意见》《宁河县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所作实施意见》《关于集中整治重点信访问题的工作意见》《关于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二工作网络
  2006年,调整充实县信访办领导班子和工作力量,改善接待条件,强化职能作用。各乡镇相应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和信访工作机构。各村街设立信访信息员。
  2010年,全县14个乡镇全部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有专职信访干部29人。具体工作中,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共同调解矛盾纠纷和处理信访问题,形成综合治理大平台。各乡镇委局建立“信访分析协调会”制度,发挥排查化解、调解纠纷、舆情分析预警主体作用。至2014年,全县282个村和29个居委会全部设立综合信访服务站,发挥各村党支部、村(居)委会作用,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诉,事有人办,难有人帮,确定专人做好矛盾排查、纠纷调解、信息报送工作,随时掌握群众信访问题及不稳定因素。在村民小组(社区楼栋)设立信访接待员,对邻里纠纷等一般性问题,积极调解,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始发。
  第二节 接访办案
  80年代,县信访部门年平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00余件次,主要反映工资、住房、政策落实、民事纠纷等问题,信访部门及时将反映的问题交转到有关部门督促办理。
  进入90年代,群众来信来访问题有所增加,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主要领导就地接待,及时解决一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2000—2006年,解决泛马纺织厂职工劳动争议问题,潘庄镇东塘坨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芦台镇福宁2号楼积水及房屋修缮问题,苗庄镇中于飞村责任田上水问题等集体上访问题。2007年,板桥镇王石村部分村民到县委、县政府上访,反映村委会未经群众许可,将村内到期6公顷零散地承包给该村村民,要求将土地分配到各户。经做工作,将承包所得9.5万元款项和3万元生产经营补偿金返还给群众。群众对此满意。2010年,县信访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548件次,比上年下降15.7%。2013年,成功解决七里海湿地公园三期绿化工程款问题,华山实业有限公司拖欠原冠达职工保险费和生活补助金问题,东棘坨镇小倾甸村土地发包问题。滚动排查出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48件,已全部得到解决和化解。2014年,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超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结合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解决市联席办交办信访积案7件。全年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996件次,比上年下降5.2%。
  第五章 法制工作
  第一节 依法行政考核
  一依法行政考核
  2008年始,按照《宁河县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各部门及乡镇政府进行依法行政考核。2010年,组织专门人员对重点部门进行检查验收,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通知》,部署全县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组织各乡镇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自查,组织专门人员对重点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推动依法行政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行政执法证件注册
  2010年,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得领证和上岗执法。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对全县8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试、注册。2012年,对全县1039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及换证。2013年,为92名新申领执法证、证件丢失和岗位调整的行政执法人员补办天津市行政执法证件。2014年,对全县1043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及办证。
  第二节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2004年始,每年会同县监察局等部门,抽调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评查小组,对有关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考核。每两年对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给予注册,继续执法;对不合格人员,吊销其执法证件。2006年,对全县60个法定行政机关、11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17个依法受委托执法组织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复核,采取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布。2008年,落实《天津市持证执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根据市法制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胸牌的通知》要求,对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胸牌进行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人员佩戴与其执法证号一致的胸牌,增强行政执法严肃性,便于群众监督。2012年,对人力社保局等行政执法部门2011年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考核。2013年,会同县监察局、法院,对农业局等17个行政执法部门2012年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考核。2014年,会同法院,对文广局等12个行政执法部门2013年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考核。
  第三节 行政复议
  2008年,接待行政复议、投诉11起,经过释法明理,来访人放弃投诉3起,放弃复议3起,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起,依法审结5起。在审结复议案件中,决定维持4件,撤销1件。2010年,受理行政复议1起,经调解双方和解结案。2001—2010年,接收行政复议案件37件,其中受理31件,不予受理6件。案件涉及教育、劳动,土地、规划、卫生、民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所受理案件中,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12件,撤销率38.7%。2011年,接待行政复议咨询4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均已审查结案。2012年,接待行政复议咨询8件,涉及土地纠纷1件,信息公开2件,工伤认定1件,车辆超限超载4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件,已审查结案。2013年,接待行政复议咨询10件,涉及民事纠纷1件,非法取土1件,车辆超限超载8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5件,均已审查结案。2014年,接待行政复议咨询8件,涉及民事纠纷2件,工伤认定2件,违法建设3件,车辆超限超载1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件,均已审查结案。
  第四节 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
  2008年,审查修改县、乡镇政府通告6件,有关委局报送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8件,保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适当性。对《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草案)》等11件规范性文件,承担修改或征求意见工作。2010,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清理规范性文件49件,废止与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抵触或已经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文件41件,保留8件。2011年,对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未发现与之相抵触、不一致的内容。2012年,对《天津市城市照明管理规定(草案)》等23件规范性文件,承担修改或征求意见工作。2013年,对8件规范性文件中是否有涉外内容规定和是否有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增设行政许可条件和变相设定行政许可的情况进行清理,未发现此类情况。对《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正案送审稿)》等21件规范性文件,承担修改或征求意见工作。2014年,对8件规范性文件中是否有涉及垄断的内容进行清理,未发现此类情况。对《农田水利条例》等23件规范性文件,承担修改或征求意见工作。
  第六章 民族 宗教 侨务
  第一节 民族事务
  一和谐创建活动 2008年始,以“开展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在社区、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县中小学中开设民族常识教育课,下发《学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手册》《天津市民族宗教工作行政执法手册》《天津市民族宗教事务行政审批工作规范》等宣传材料。加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宣传。倡导相互信任、紧密团结、互帮互学、共同发展的良好风尚,形成各民族群众相互尊重信任、沟通、包容的良好氛围。在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创建中,注重做好基础性工作,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宗教教职人员备案。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010年,组织参加天津市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表演项目“太极剑”获金奖;竞技项目比赛,男子毽球获得铜牌,团结接力获得铜牌。结束宁河在天津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无奖牌和奖杯历史。2011年,组织观摩人员并首次选派运动员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铜牌1枚,朝鲜族风格的表演项目“优闹里”获三等奖。2014年,组织选拔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天津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毽球女子金牌、男子铜牌,小学女子组板鞋竞速金牌、男子组第五人,表演项目太极剑金牌,取得有史以来参加此次项目中最好成绩。
  第二节 宗教事务
  一政策宣传与培训
  2008—2010年,发放《宗教事务条例》宣传册217本,《学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手册》235本,深入基层场所40次,与信教群众座谈40次,直接受教育者1631人次。2012年,深入基层场所20次,与信教群众座谈16次,直接受教育者800余人次。2014年,发放《宗教事务条例》宣传册35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手册73本,深人基层场所23次,与信教群众座谈18次,直接受教育者710人次。
  二宗教事务管理
  定期举办联席会议(统战部、民宗教办和公安宁河分局国保支队参加)对全县民族宗教事务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并与公安分局宁河国保支队联合,2010年,依法协调解决潘庄镇白庙村基督教徒之间长达5年矛盾,数名基督教徒转到新活动场所活动。2013—2014年,对詹某某、罗某某等非法修建的“天津市大雷音寺”依法给予取缔,并对参与活动的信众进行政策教育。
  三场所建设
  1983年,芦台镇清真寺落成。2008年,重建、改造宗教活动场所6个。2009年,投资420万元,建成占地414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芦台清真寺。2010年。对已恢复、落实的6个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和改造。协助造甲城镇大王台村基督教聚会点、芦台镇基督教聚会点等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将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信徒吸纳进领导小组。芦台基督教聚会点撤点建堂顺利进行。2014年,芦台基督教聚会点撤点建堂的工作积极推进,为基督教芦台堂兴建200平方米餐厅。在教堂后院建信号塔1座,每年由电信宁河分公司付给芦台教堂3万元占地费用,以此解决宗教活动场所自养问题。
  第三节 侨务
  1980年始,侨务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1998年,由县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监管。
  1975年,宁河县归侨6人,华侨眷属5人,港澳同胞56人,眷属260人。1991年,全县有侨眷23户,港澳同胞眷属52户。1996年,移居国外回国的人不断增多,有归侨7人,外籍华人96人,侨眷176户。涉及原19个乡镇。主要是抗日战争以前去日本等国经商和建国前以国民党军官身份去台湾,后辗转国外的人员,年龄偏大。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美国、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职业以经商居多,且多是小本经营,仅供温饱。侨眷居住在农村的比重较大,在176户侨眷中,农业户口131户,占74.43%。有政协委员2人。2010年,全县有归侨4人,新移民华侨5人,分布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有侨属侨眷182户。有港、澳、台、侨界县政协委员10人。县境内有侨资企业15家,其中有亚洲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包装原纸生产商之一的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与县招商局等多家单位接待中华侨商会的华人华侨80人。2014年,组织侨务干部参加市侨办举办的侨务干部培训班。落实“关爱工程”,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归侨的关心和爱护,为早期归侨进行免费体检。与县招商局等多家单位接待中华侨商会的华人华侨90人。
  第七章 行政许可审批
  第一节 工作机构
  一沿革
  2005年,组建县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简称县政府审批办),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宁河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简称行政许可中心),是县委、县政府为方便群众和企业、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设立的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便民服务场所,2006年投入运行。纪委监察局在行政许可中心设立监察室(加挂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牌子),负责行政许可中心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受理对县属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关行政效能方面问题投诉。2014年,内设综合科、协调科、行政科和技术科。
  二人员
  2005年,工作人员12人。2014年,业务科室人员与“8890”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宁河执行部工作人员共18人。
  第二节 进驻单位和审批事项
  2006年,县内首批23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进入行政许可中心,集中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这些部门包括:县建委、房管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人防办、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宁河分局、安监局、质监局、环保局、发改委、卫生局、商务委、公安宁河分局、文化局、消防大队、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园林局、畜牧水产局、民政局。涉及行政审批事项21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6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0项。有收费内容的项目62项。2007年,工商宁河分局、县质监局等部门的计算机专网引入行政许可中心,实现项目申报、资料初审等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2008年,县工经委进驻行政许可中心审批。2009年,食药监宁河分局进驻行政许可中心审批。2010年,机构改革后,有25个行政审批部门进驻行政许可中心办公。涉及行政许可事项21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3项,配套服务事项59项。对劳动局、市容委、司法局、科委(地震办、知识产权局)、气象局和财政局6个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和配套服务事项实行代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2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项,配套服务事项19项。2011年,县行政许可中心接纳39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进驻办公(因场地所限其中有12个部门实行代理),设工作窗口42个,涉及行政许可事项24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0项、配套服务事项136项,审批工作人员48人。2012年,涉及行政许可事项24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0项、配套服务事项182项,审批工作人员103人。2013年,县行政许可中心接纳4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进驻办公(因场地所限其中有10个部门实行代理),设工作窗口42个,涉及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职权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345项,审批工作人员105人。2014年,县行政许可中心接纳4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进驻办公(其中有13个部门实行代理),设工作窗口42个,涉及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职权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558项,审批工作人员104人。
  第三节 行政审批
  一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
  (一)集中审批 行政许可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联合集中办理模式,实行“即办件当场办理、承诺件限时办理、联办件牵头办理、急办件快速办理、退回件明确答复”的运作模式,为办件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审批服务。
  (二)现场审批 2010年,行政许可中心对25个进驻部门和6个代理部门,施行委派首席代表制,出具首席代表授权委托书。现场审批率由2006年运行初期87%,提高至2010年100%。将各进驻部门首席代表授权委托书和审批事项清理表制成公示牌。2011年,进驻行政许可中心各审批职能部门成立审批服务科,将行政审批事项与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县行政许可中心现场审批。至2014年,行政许可中心对27个进驻部门和13个代理部门,施行委派首席代表制并出具首席代表授权委托书。现场审批率100%。
  (三)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2007年,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35项,非行政许可事项65项,配套服务事项62项,审批承诺办理时限大幅压缩,相继推出立等可取事项132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8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项、配套服务事项33项。2011年,行政审批事项数量由原来403项减少到282项,减少比例为31.4%,审批所需申请材料数量由原平均8.1个减少到5.77个,减少比例为28.8%,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原来8.17天减少到6.4天,减少比例为21.7%,达到并超过市里要求“减少事项20%,减少申请材料20%,压缩时限15%”达标比例。2012年,涉及行政许可事项24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0项、配套服务事项182项,审批工作人员103人。
  二联合审批
  (一)投资项目联合审批 2008年,行政许可中心启动投资项目联合审批。通过联办方式,再造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全程“保姆式”服务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缩减审批要件,简化办事程序,将投资项目审批阶段的备案和核准累计工作日,由联审启动初期37天、42天分别缩减至2010年的25天、31天,较单行办理缩短150天左右。2010年,行政许可中心对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实行一窗接件、双限时、效能登记、帮办领办“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组织14个乡镇和3个园区,确定审批帮办人员54人,与行政许可中心确定的专职领办人员互相衔接,形成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工作网。是年,受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65件,其中办结57件,在办8件,其中2件在市里立项、2件暂缓办理、4项客观异常;总投资额47.59亿元人民币,外资7.06亿美元。
  2008—2014年累计受理投资项目982件,其中办结963件,在办项目19件。总投资额75.79亿万元人民币,外资15.5亿美元。
  (二)企业设立联合审批 2009年,设立联合审批主体部门调整内部审批流程,按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依次审批、限时办结”方法,实行齐头并进,并行审批。2010年,全县企业设立联合审批从办理营业执照到取得税务登记证,平均完成天数为2.83天(2009年平均3.28天),较市里规定的5天内办结缩短一半时限,较单行办理减少47天左右的时间。
  至2014年,受理审批事项4815件,其中办结4801件,待办14件;总注册资本191.94亿元人民币,外资1.13亿美元。
  第四节 政务公开
  2006年,对进驻23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所承办164项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材料、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行政许可中心大屏幕和天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公示。2007年,制作政务公开专栏和告知单,对审批工作实行“六公开”(审批事项公开、提交要件公开、审批条件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依据公开、审批时限公开)。2008年,印制《办事须知》,公示政策依据、办理流程、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2009年,启动电子监察系统、自动语音评议系统、企业变更联合审批系统。2010年,在各服务窗口制作公示牌,对进驻部门首席代表授权委托书和审批事项清理表进行公示。
  2011年,为各审批职能部门统一印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行政审批事项名录和办事指南在政务网、审批服务网进行公开。2012年,建设企业发展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平台,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收集与录入相关信息,设置《政策服务》《审批服务》《商务服务》《中介服务》《窗口服务》《在线服务》《生活服务》《部门服务》8个栏目,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利用窗口提供咨询服务。2013年,实行工作时间现场审批服务制,非工作时间预约审批服务制,向社会公布24小时行政审批开门服务热线,每天的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企业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实现行政审批的全天候服务。2014年,建立审批窗口音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全市统一行政许可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办件窗口审批工作人员对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
  第五节 社区服务
  2007年,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依托市8890家庭服务网络,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成立8890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宁河执行部。2008年,加盟企业236家。至2010年,加盟企业1000余家。以此为载体,为群众提供26大门类、350个项目的服务。开通后,执行部一直坚持24小时电话职守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是年,受理市民来电7236件,办结率100%,群众反馈满意率100%。2011—2014年,受理市民求助事项1.21万件,办结率100%,群众反馈满意率100%。
  第八章 其他政务
  第一节 建议提案办理
  县政府将每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汇总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县人大、县政协反馈。第六届至第十四届人代会期间,县政府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734件,全部按法定时限办复。县第三届至第十届政协期间,转给政府的政协委员提案2219件,全部办复。
  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转给县政府办理的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798件,全部办复,解决率50.1%。第七届人代会转给256件,全部办复,解决率34.6%。第八届人代会转给242件,全部办复,解决率38.6%。第九届人代会转给338件,全部办复,解决率48.3%。第十届人代会转给244件,全部办复,解决率49.9%。第十一届人代会转给238件,全部办复,解决率46.5%。第十二届人代会转给290件,全部办复,解决率41.5%。第十三届人代会转给216件,全部办复,解决率49%。第十四届人代会转给132件,全部办复,解决率59.8%。
  二办理政协委员提案
  第三届政协以来,县政府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与委员沟通,使有益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付诸实施。如:九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出“关于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十届政协三次会议委员提出“关于取缔芦台城区电动三轮车运营问题”。为加强机动三轮车治理,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本着“先疏后堵、综合施策、分步推进、确保稳定”的原则,坚决取缔非法运营、非法上路、非法占路的机动三轮车。
  第三届政协转给县政府提案134件,第四届政协转给提案213件,第五届政协转给提案183件,第六届政协转给提案418件,第七届政协转给提案399件,第八届政协转给提案371件,第九届政协转给提案265件,第十届政协转给提案286件,全部办复。
  第二节 外事往来
  1998年,宁河县与荷兰格罗宁根市签订协议,成为国际友好城市。
  2001年,县外经贸委负责人赴欧洲参加天津市外事办公室组织区县外事办主任培训考察并洽谈合作项目。应韩国企业邀请,宁河县考察团赴韩国与韩国拟到宁河投资企业进行协商洽谈。2002年,尼日利亚安业—朱迪克联盟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可瑞斯托夫·欧·伊格瓦到宁河县天津芦阳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县商务委工作人员随同天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代表出访韩国,就蔬菜加工、建材等项目与韩国企业进行洽谈。日本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访华团到宁河县,对宁河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进行考察。该团无偿援助价值18万美元的仪器设备,确定宁河镇、七里海镇为“妇女卫生保健”基地乡镇。以色列蔬菜专家盖帝·泰斯佛和伊哥·米润到宁河县举办蔬菜种植应用技术培训活动,培训期限5天,培训人员1200人次。2003年,随天津市外事办公室经贸代表团出访荷兰、德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缔结友好城市,并进行招商引资和考察活动。2004年,县政府代表团赴泰国进行实地考察。2005年,出国访问团组9批23人次,赴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德国等国家;邀请瑞士、美国、德国等国家来访7批19人次。县商务委随市商务委团组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访问。县商务委随同市商务委团组赴意大利,参加天津市政府在意大利举办的“天津周”活动。2006年,出国访问团组3批7人次,出访瑞典。邀请美国、新加坡、瑞士等国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来访10批14人次。
  2007年,县商务委随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先后考察美国律师事务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驻美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三立公司、美国联邦商务部等部门,学习美国内贸经济发展和商业建设规划、知识产权、法律咨询。2008年,县商务委员会出访埃及、阿联酋、南非,进行贸易和投资考察,到合作区投资,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扩大宁河产品出口中东、西亚、北非地区。县商务委随市商务委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进行商贸设施考察学习。2009年,县商务委随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团组出访南美巴西、阿根廷考察市场,扩大外贸企业出口规模。县商务委随市贸促会团组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欧洲市场,招商引资。是年,因公出国(境)8批17人次,出访比利时、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埃及、阿联酋、南非、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邀请国际友人来访10批15人次,来自美国和土耳其。2010年,因公出国(境)17批43人次,出访美国、英国、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荷兰、埃及、巴西、阿根廷等。邀请国际友人来访3批5人次,来自美国、瑞典、印度。2011年,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20个国家和地区,邀请外国友人来访4批5人次,来自印度、奥地利、韩国。2014年,邀请外国友人来访4批5人次,来自马里和加纳。
  第三节 信息化发展与管理
  2002年,设信息管理科,挂发改委非常设机构,负责信息化办公室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全县信息化发展战略。2004年,县政府成立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主要负责政务网站建设、政务内网维护、信息化相关工程落实及政务专网维护。2005年,成立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发改委取消挂牌。2014年,工作人员6人。
  一网站建设
  2004年,开通宁河政务网。初期开办《宁河概况》《领导介绍》《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宁河名人》《县长信箱》等栏目。2005年,增设《宁河经济》《招商信息》等专题栏目,主要发布政策措施、招商项目、审批流程、部门动态等信息。开通《宁河视频》栏目,发布宁河新闻视频。2007年,历经半年时间对宁河政务网进行改版,对网站源代码、网站版面、栏目设置进行重新设计。改版后,网站开设《今日宁河》《政务公开》《办事大厅》《市民生活》《投资宁河》等10个一级栏目以及宁河视频、招商信息、便民服务等89个二级目录,网站内容主要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全方位介绍宁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果。2008年,新改版宁河政务网正式上线。2009年,网站开通《宁河县重点工程项目》栏目,介绍宁河县正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010年,开通《美丽宁河》栏目,以图片形式展示宁河美丽新形象。2011年,政务网站版面进行改版。2012年,政务网开通《八大工程五大项目》专栏,宣传全县重点工程。开通《宁河县乡镇换届工作》专栏,开通《宁河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2013年,开通《宁河县十大工程十大项目》专栏。
  2008年,启动政府系统信息公开。正式开通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对全县政府系统信息公开数据进行汇总,会同县法制办逐一进行梳理,集中数据采录工作,对外公布。至2014年,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843条,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浏览量45万人次,接受公众咨询198人次,办结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49件。2009年,北方网和市政府办公厅共同创办《政民零距离》栏目正式开通。至2014年,收到网民留言4365条,答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8%。2013年,开通县政府官方微博——宁河发布,对外发布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至2014年,发布信息1711条,粉丝29万。2014年,整合政府信息公开网、宁河审批网、北方网《政民零距离》栏目、宁河融资超市、宁河发布政务微博等网络资源,提升网站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便民服务功能。发布信息4748条,其中政务活动信息2987条(现场采编政务新闻952次、配图652张)。发布各类信息2.58万条,总访问量400万人次。
  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
  2003年,建成宁河县电子政务平台,各乡镇、委办局、直属单位利用ISDN拨号方式与县电子政务平台连接。电子政务平台开通宁河政务内网0A系统,主要实现县政府公文传输功能。2005年,开通移动短信平台,以手机短信+OA系统的捆绑模式及时发布文件、发送通知,督促用户接收文件,缩短公文传输时间。2006年,购置带VPN功能的防火墙设备,对电子政务平台传输方式进行升级,提升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安全性。2013年,对政务平台传输方式进行升级,提升数据安全性。至2014年,全县有101家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平台,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2006年,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建成县中心机房,机房配备服务器13台开通政府公文传输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完成宁河节点接入。2009年,实现利用政务专网办理市“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至2014年,县人大等12家单位接入市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与市级部门互联互通。2014年,建成利用裸光纤覆盖14个乡镇、部分委办局等71家单位县电子政务外网,县综治E通系统在外网上运行。
  三镇村电子政务
  2003年,各乡镇依托县电子政务平台,利用县政府OA系统,实现网上公文处理。同时,依托市“村村通”工程,在各乡镇选出一些有条件连接互联网的村队,与乡镇政府互联互通,将涉农信息录入农村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节 投资融资
  一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成立宁河县兴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改制更名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宁集团),归口宁河县政府管理。2014年,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审计部、资本运营部、项目管理部。工作人员11人。
  兴宁集团按现代企业管理,设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由三个股东组成:天津市宁河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额2800万元,出资比例0.54%;宁河县宏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出资额51.65亿元,出资比例98.74%;宁河县集中供热工程公司出资额3800万元,出资比例0.73%。集团下辖9个全资子公司:万泰现代产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天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明瑞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兴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兴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元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河万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惠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诚通创远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明确集团公司相对各子公司具有资本运营功能、发展决策功能、管理协调功能、监督功能。
  2010年,对宁河现代产业区内的95.95公顷商贸用地进行收储整理,以抵押方式,为园区提供贷款资金6.5亿元。做好桥北新区的后续建设与管理工作,筹措资金完善运河家园的配套改造和安居项目。2014年,兴宁公司就潘庄示范小城镇项目、赵温田辛农民还迁房项目、光明路蓟运河大桥项目以及海清公路绿化等项目与天津银行、县农商行、农发行、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洽谈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至2014年,兴宁公司融入资金26.7518亿元。同时,兴宁公司为完善融资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合理制定还款计划,确保用款时间节点与项目进度挂钩,实现债务结构动态平衡。是年,归还项目贷款本金7.46亿元,利息2.24亿元;为宁投公司提供担保61亿元。
  二汇鑫商贸园区管委会
  2008年,成立宁河县芦台汇鑫商贸园区管委会,由县政府办公室、芦台镇政府、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财政局6个单位9人组成,归口宁河县政府办公室管理。2014年,工作人员11人。
  汇鑫商贸园区管委会,负责为注册企业提供办公地点和经营场所,与注册企业签订有关协议,建立档案;协助有关乡镇、委办局为注册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负责向县财政局申报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申请,向注册企业拨付扶持资金;将注册企业上缴税收指标划转到引荐乡镇;为注册企业提供其他代理服务。2008—2010年,各乡镇、委办局在汇鑫商贸园区登记注册公司285家,完成税收2.38亿元。2011—2014年,各乡镇、委办局在汇鑫商贸园区登记注册公司1510家,完成税收16.13亿元。
  第五节 银政工作
  一机构
  2008年,宁河县开发性银政合作服务中心成立,为县发改委管理事业单位。天津宁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公司,为企业法人,由县土地整理中心出资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企业项目投资咨询服务;企业改制、并购、托管咨询服务;企业资产转让咨询服务。是年,天津市宁河县新农村建设担保服务中心(简称担保中心)成立,为县土地整理中心管理事业单位,担保中心划归县开发性银政合作服务中心管理。县开发性银政合作服务中心更名为天津市宁河县政府开发性银政合作办公室(简称县银证办),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事业编制由5人增至7人。下设担保中心、天津宁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内设业务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13人。
  二银政合作
  (一)合作协议 2008年,县政府与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担保中心与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订保险业务合作协议书,2010年续签。2009年,县政府与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担保中心与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宁河县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合作协议书。担保中心与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开支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订宁河县中小企业贷款三方合作协议,“银政保”合作模式形成。2009年,担保中心与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海分行签订担保业务合作协议,2010年续签。2010年,担保中心与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河支行签订合作协议书。担保中心与天津渤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合作协议,天津银行宁河支行通过银监会批准开始运营。至2010年,农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授信额度8.5亿元,与宁河县签订合作协议。2012年,综合授信100亿元。2013年,10家金融机构签署《支持宁河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综合授信164.3亿元,就7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签署借款合同57.8亿元。2014年,编制《2014年宁河县建设项目融资情况汇编》,组织县内外29家金融机构与县内4家政府融资平台就政府建设融资项目进行集中对接。
  (二)贷款担保 至2010年,为全县12个乡镇52个设施农业园区担保贷款2.17亿元,建成设施农业园区1466.67公顷,建设温室2784栋、大棚2376栋,总投资3.70亿元。至2012年,为宁河县域内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99亿元。企业性质涉及工业、涉农企业和畜牧养殖业,行业覆盖金属行业、家居行业、化工行业、包装行业、建筑业及养殖业等。2014年,为全县14个乡镇165名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担保小额贷款2013.7万元,争取贷款贴息资金202.6万元。
  (三)融资服务 2011年,为县域内26家企业融资1.02亿元,企业性质涉及工业和畜牧养殖业,行业覆盖金属制品、家居行业、化工行业、包装行业、建筑业、养殖业。是年,帮助县水务局包装9个水利项目,项目贷款金额2.14亿元。为保证河道行洪通畅及消除农业灌溉的季节用水供需差异创造条件。2012年,召开银企对接会13次,邀请县域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县内外22家金融机构参会,为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433亿元。组织召开融资知识培训会7次,培训160人。2013年,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13次,邀请县域3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县内外43家金融机构参会,为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43亿元。组织召开融资知识培训会10次,培训人员226人。是年,宁河县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与县内外41家金融、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完成县内727家科技型企业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完成门户网站搭建。在县域范围内推广农业银行“金穗惠农通”工程,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对县域283个村全面覆盖。2014年,利用金融手段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汇总县内701家中小微企业基本资料,同县内外43家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46次,为县内中小微企业融资4.18亿元。
  (四)小额贷款公司审批 2011年,引导民间闲置资金,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完善宁河县金融市场。组织审批8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天津市荣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民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家公司获准开业。2012年,2家公司总注册资本金1.3亿元,是年,开展业务131笔,贷款总额3.15亿元,贷款余额1.26亿元。2013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4家,新增注册资本金2.818亿元。是年,6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449笔,发放贷款13.92亿元,贷款余额4.08亿元。2014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家,新增注册资本金6180万元。是年,7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4.736亿元,开展贷款业务399笔,发放贷款10.99亿元,纳税850万元。
  (五)引进金融机构 2012年,协助交通银行完成宁河支行选址及人员招聘。协助滨海农商行宁河支行报总行备案审批。协助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就在宁河县设立村镇银行事宜与县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完成选址。2013年,交通银行宁河支行正式开业运营。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9家。是年,协助滨海农商银行宁河支行完成选址。2014年,宁河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10家。是年,协助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宁河支行完成选址。
  (六)辅导企业上市 2012年,在继续发挥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努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组织召开宁河县首次企业上市培训会,邀请县域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会,培训企业高管56人。上报2家企业报市金融办“新三板”板块备案,上报1家企业到天津股权交易所备案。2013年,组织召开上市培训会2次,培训企业高管53人。2014年,组织召开企业上市培训会4次,培训企业高管44人。
  (七)防范非法集资 2012年,制定《宁河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方案》《宁河县处置非法集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宁河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印发宣传册5000份。2014年,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在农村集市、社区广场、学校厂区等群众集散地设置宣传栏56个、咨询点47个,印发宣传册5.6万份。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