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产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59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水产养殖
分类号: S96-65
页数: 5
页码: 244-24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个地区的水产养殖情况。从1979年到2014年,该地的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有显著增长。该地的水产资源丰富,包括天然野生鱼类和虾类。在苗种繁育方面,淡水鱼类和海水虾类的繁育都有所发展。此外,还介绍了养殖生产的方式和养殖园区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 养殖业 水产养殖 宁河县

内容

1979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160公顷。1980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79吨,主要为捕捞产量;渔业总产值83.9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0.76%。1981年,渔业养殖面积大幅提高,至1988年,养殖面积达1853公顷,水产品产量4159.6吨,渔业总产值2101.4万元。1994年,养殖面积2673公顷;水产品产量1.08万吨;渔业总产值77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8.5%。2014年,渔业总产值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5.22%。
  一 渔业资源
  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洼淀43个,水域面积6667公顷。众多河流与洼淀苇塘相通,为重要渔业基地。渔业资源丰富,区域内水库、河流、天然湿地、池塘中鱼类资源调查采集34种。自然野生鱼类有麦穗鱼、泥鳅、白条鱼、鲫鱼4种,虾类有青虾和中华米虾,蟹类只剩狭颚绒鳌蟹。
  1984年,在大辛乡建立人工水产养殖基地133公顷,开始人工养殖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草鱼5个品种。2005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3500公顷,鱼类人工养殖品种增加至18种,蟹类养殖品种增加至2个,虾类养殖品种增加至3个。2014年,水产养殖面积7287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7053公顷,海水养殖面积233公顷,水产产量6.27万吨。
  二 苗种繁育
  (一)淡水鱼类苗种繁育 1979年后,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淡水鱼类良种繁育除“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常规品种外,培育优良新品种,由建场初期五六个优良品种,发展至二十余个。2014年,培育出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在全国推广养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淡水鱼类新品种10个,中试推广品种3个,正在试验具有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新品种二十余个。年苗种生产能力从1979年5000万尾到2014年21亿尾,其中2012年42亿尾。苗种推广由“三北”地区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二)海水苗种繁育 1991—2000年,海水育苗场有2家,总水体为1500立方米,主要从事河蟹苗种繁育,2000年最高生产量360千克。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2001年均改为从事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2002年,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虾苗淡化水体500立方米。2003年,虾苗淡化场发展至2家,总水体为1400立方米,年淡化虾苗2000万尾。2004年,虾苗淡化场发展至3家,水体2200立方米,淡化培育虾苗1亿尾。2005年虾苗淡化水体2200立方米,淡化培育虾苗1.20亿尾。2010年淡化场3家,虾苗淡化水体2800立方米,淡化培育虾苗2.2亿尾,培育大眼幼体150千克。2011年,虾苗淡化水体2800立方米,淡化培育虾苗2.5亿尾,培育大眼幼体1000千克。2014年,虾苗淡化水体4800立方米,淡化培育虾苗3.5亿尾,培育大眼幼体1500千克。
  三 养殖生产
  80年代,渔业养殖生产以淡水养殖为主,包括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洼淀养殖、网箱养殖。海水养殖主要分布在永定新河两岸,以中国对虾和梭鱼为主,养殖面积133公顷。
  1991—1995年,渔业养殖面积增加。养殖品种为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梭鱼、中国对虾、中华绒鳌蟹(七里海河蟹)等8种。
  1992—1995年,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从湖北荆州引进团头鲂并试养成功,亩产600千克。从江西引进高倍异育银鲫并试养成功,最高亩产900千克。从湖北荆州引进方正银鲫并试养成功,最高亩产750千克。从汉沽引进淡水白鲳进行套养。从四川邛崃引进南方大口鲶并试养成功,亩产800千克。1995年,全县养殖品种为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梭鱼、团头鲂、南方大口鲶、淡水白鲳、中国对虾、中华绒螯蟹(七里海河蟹)等11个。2000年,养殖品种增加到14个,分别为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梭鱼、团头鲂、南方大口鲶、胡子鲶、斑点叉尾鱼回、中华绒螯蟹(七里海河蟹)、淡水白鲳、罗非鱼、中国对虾。渔业结构调整加快,先后引进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锯缘青蟹、青鱼、杂交鲶、怀头鲶、墨斑牙鲆、黄颡鱼、湘云鲫等10个养殖新品种。2005年,全县养殖品种达到23个,名特优品种养殖比例占到87%。2010年,河蟹养殖面积2200公顷,产量721吨,总产值4300万元。2011年,建成七里海河蟹种业基地项目,现保有F7代七里海优质河蟹后备亲蟹8万只,年繁育七里海河蟹优质蟹苗4.8亿只,年培育优质蟹种300吨。2014年,养殖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800吨。七里海河蟹养殖成为龙头产业,带动苗种繁育、运输贮养、休闲垂钓等产业发展,整个产业年总产值6400余万元,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点。
  四 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和养殖园区建设
  (一)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 2002—2010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6个,无公害品种17个,总认定面积6120公顷,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生产水产品3.36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84%。至2014年,潘庄、俵口、北淮淀、造甲城、苗庄、大北涧沽6个乡镇被确定为无公害水产品乡镇。
  (二)养殖园区建设 2008—2010年,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园区4个,获市财政补助资金400万元。2011年,新佳水产品养殖场被市农委列入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计划。2012—2014年,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公司被列入天津市渔业设施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总投资5000余万元,获市财政支持资金1000余万元。
  五 鱼病防治
  2001年,鱼病防治药物主要以氯制剂、抗生素、敌百虫等为主 中草药制剂在鱼蟹养殖生产中初步用于病害防治,微生态制剂在养殖生产中被应用。
  2006年,鱼病病害防治技术由注重药物治疗向注重养殖环境调节方向转变。微生态制剂被广泛使用。国家禁用药物禁止使用 至2014年,新型、低毒、低残留药物(碘制剂、氟苯尼考、醛制剂、阿维菌素等)广泛应用。
  附10-4: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1957年建立,1960年白鲢鱼人工孵化试验成功。1978年,养殖池塘12公顷,生产孵化设施800立方米,年产白鲢、花鲢、草鱼等品种6000万尾。1997年,成立水产科学研究所 1999年,审定为市级水产良种场。2002年,确定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年苗种生产能力25亿尾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苗种专业制种场
  该场陆续完成和进行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建鲤、彭泽鲫良种保种选育项目”等推广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黄金鲫获天津市首届优质农产品“金农奖” 2014年,该场总投资1039万元,建设车间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系统一级净化设施,改造场区原有环形蓄水池石墙,建设养殖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装水质在线检测系统4套;新建工厂化车间3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购置药残快速检测系统2套、微孔增氧设施30套。保存淡水养殖鱼类品种48个
  附10-5:
  七里海河蟹养殖
  1987年始,在以七里海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河蟹。为河蟹试养阶段,90年代开始大面积发展,养殖面积1333.33公顷以上,主要有稻田养蟹、池塘精养河蟹、大水面粗养等模式。
  1991年,开始人工孵化蟹苗,培育蟹种,主要分布在环七里海周边乡镇。
  2002年,七里海河蟹被评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成立奔达河蟹专业合作社。2010年,开始建设七里海河蟹种业基地,占地88公顷,总投资8000万元,年繁育优质蟹苗可达4.80亿只,培育优质蟹种300吨,带动1.33万公顷河蟹养殖,实现销售收入5300余万元,成为中国北方优质蟹苗蟹种研究繁育基地。2014年,繁育蟹苗3亿只。存有河蟹亲本2万对,能满足2333.33公顷河蟹养殖苗种,并辐射全市。
  第三章 林业
  第一节 机构
  一 沿革
  1988年,县农林局分设为农业局和林业局。1998年,组建园林局,县属局级,与县林业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99年,将原隶属于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园林规划管理处更名为园林规划管理所,划归园林局。2002年,设置林业局,加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园林局牌子。2010年,将林业局园林管理职责及园林规划管理所划入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2014年,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营林科、林政科,下设苗圃场、林果苗圃场、苗木良种繁育场、林业工作站(森林植物检疫站)、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二 人员
  1988年,工作人员28人。2014年,工作人员94人。
  第二节 林权制度改革
  70年代,造林绿化主要为集体造林模式,树木成活率比较低。80年代,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形成较多沟渠、堤埝,为造林绿化创造较好条件。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后,每年均种植一定面积林木,但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现象,树木成活率、保存率和森林覆盖率较低。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