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贝壳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318
颗粒名称: 二贝壳堤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贝壳堤是由贝壳碎片、泥沙和软体动物遗骸组成的堆积体,是在全新世中晚期阶段性海退过程中形成的。天津贝壳堤分为4道,其中七里海贝壳堤是距今约3800—3000年形成的,呈南北走向或西北至东南走向,与现代渤海湾西岸平行。贝壳堤反映了海岸线的变迁和天津平原向海伸展的过程。
关键词: 贝壳堤 自然遗迹 宁河县

内容

贝壳堤是生长在潮间带或浅海泥沙海底贝壳软体动物的遗骸。主要以多种贝壳碎片组成,夹杂粉砂、细沙、泥炭层或淤泥质粘土薄层。贝壳种属以蝐螺、缢蛏、毛蚶、蓝蛤、文蛤、四角蛤、竹蛏、扇贝、偏玉螺、强棘红螺、杜氏笋螺、长重牡蛎、近江重牡蛎等。贝壳堤同牡蛎滩一样,也是在全新世中晚期阶段性海退过程中,在海岸线相对稳定时期,在高潮线附近由海汐、海浪搬运堆积而成的,反映了自陆向海方向的海岸线变迁,是海岸线移动和天津平原向海伸展的标记。
  天津贝壳堤大体分为4道,是在海退过程中4次相对稳定时期形成的。七里海贝壳堤为西数第二道。即:在宁河县造甲城镇—东丽区荒草坨、小王庄、张贵庄—津南区巨葛庄、南八里台一大港区中塘一线,直至黄骅境内,距现代海岸线11~35千米。该堤形成于距今3800—3000年,呈南北走向或西北至东南走向,断续、垄岗状分布。贝壳种属反映了泻湖——滨海生态环境。堤上现有西周和战国文物。
  从时间和空间看,七里海贝壳堤与天津贝壳堤一样,有两个明显规律:基本都是呈弧形南北走向,与现代渤海湾西岸平行分布,两堤相距一般在10~15千米;每道贝壳堤堆积形成时间约1000年,相邻两堤相隔时间跨度也在1000年左右。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