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2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物候
分类号: Q142.2
页数: 4
页码: 6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宁河县1979年—2014年物候的自然环境发展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宁河县 自然环境 物候

内容

一立春(2月4—5日)
  气候寒冷的高峰已经过去,天气逐渐变暖,气温明显回升,日照时间显著增加,全节令日平均气温-1.9℃,最高气温6℃~12C。河池逐渐解冻,迎春花开。全节气天气仍然较干冷多风少雪,平均节气雪量为1.2毫米,历年最大雪量为9.1毫米,冻土深度为41厘米。农民为冬小麦施肥,顶凌耙地,畜牧防疫工作开始。
  二雨水(2月18—19日)
  冬季严寒期基本过去,气温又显著回升,平均气温为0.6℃,平均最高气温为6℃。风速较大,土壤蒸发开始加大。杨树、柳树枝条泛绿、茅草萌芽。粮、棉、油料作物种子经行第一次发芽试验。时,大雁始见。农谚云:“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此时开始顶凌播种春小麦和大麦。
  三惊蛰(3月5—6日)
  日平均气温不稳定通过0℃,土壤开化加快。平均气温为4.4℃。平均冻土深度为20厘米,10厘米地温该节气平均可达5.4℃。河池完全解冻,大部分地区土壤返浆,冬小麦返青。地下越冬虫类开始苏醒,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即指此时。鸟类亦开始活动。榆树、桃树、旱柳芽出,杏花开放。陆续播种春小麦、大麦和豌豆,并进行冬小麦返青管理,如轧麦、划麦、春耕种地、镇压保墒等,水稻育秧开始准备。
  四春分(3月20—21日)
  春分当日昼夜相等,以后白天比黑夜日趋渐长。日平均气温为7.7℃,可稳定通过5℃。霜止,随风速的加大,蒸发量也显著增大,土壤失墒加快。冬小麦起身,农民开始锄划松土、追肥浇水、耙轧保墒,蔬菜育苗和甘薯育秧等工作。田野中草木、芦苇相继萌发,旱柳始展新叶,大地出现绿意。节末家燕始至,蛇、青蛙始见。
  五清明(4月4—5日)
  气温回暖,可稳定通过10℃,日平均气温为12.7℃。地表温度回升很快,10厘米地温平均为13.8℃。生长季节开始,田野泛绿。旱柳开始开花,节气中花盛,叶繁而后花凋谢。桃花开放,芦苇、苍耳等破土生长、展叶。时,小麦已长至三叶,冬小麦开始拔节,当对其追肥、浇水。该节气开始播种玉米、棉花,水稻育苗。时,春雷始鸣,风多湿度小,蒸发量继续加大。时,正是植树造林和畜牧繁殖的节气。
  六谷雨(4月20—21日)
  气温升高,降水量开始增加,平均气温为15.9℃,平均降水量为16.60毫米,大风日数和风速之大居全年之首。温度回升快,不再有降雪和冻土现象。最晚终霜冻于节气前期已停止。反浆现象终止,土壤跑墒严重。初雷暴雨平均日期出现在该节气前期。时,合欢和大、小枣树依次发芽开放,槐、洋槐、臭椿、杏树发芽。蔬菜开始定植。青蛙于节气末始鸣。农偐称:“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七立夏(5月5—6日)
  夏季开始,平均气温18.7℃,历年最高气温可达37.8℃。雷雨天气明显增多,但雨量不大,降水少,气温高,晴天多,湿度小,蒸发量大,干旱,冰雹天气开始出现。节令初期,枣树、合欢树开始展叶,芍药始开花,洋槐花盛开。小麦拔节孕穗。早稻开始插秧。布谷鸟始鸣。农谚称:“庄稼要吃面,立夏十日旱。”
  八小满(5月21—22日)
  气温回升,幅度趋于减缓。最高气温平均27.2℃,历年最高达37.7℃;最低平均气温为16.2℃。降水量明显增多,平均21.20毫米。暖空气活动加强,在冷空气作用下,间有成灾的冰雹天气出现。该节气春小麦开花、乳熟,冬小麦乳熟、黄熟,晚稻秧苗处于3叶期,玉米苗处于3叶、7叶期。枣树、臭椿树开花。棉田间苗,防止蚜虫。
  九芒种(6月5—6日)
  麦类作物进入灌浆成熟阶段。平均气温为23.5℃,最高气温为39.2C,历年最低气温一般在18℃左右。降水量平均40.90毫米。该节气多雷雨。时,枣树花盛开,合欢树花始开。棉花定苗,玉米7叶期。农谚:“芒种不可强种。”
  十夏至(6月21—22日)
  夏至当日是年中白昼最长、夜间最短的一天。暖空气进一步加强,平均气温25.0℃,最高气温达到37.6℃,降水平均65毫米。该节气小麦抢收抢打。农谚称:“夏至十天麦场空。”晚稻移栽,枣树和苍耳开花进入末期。蝉、蟋蟀始鸣,蚊子始见。
  十一小暑(7月7—8日)
  风小,温度高,天气闷热。平均气温25.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0℃。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87.10毫米。时,进入盛汛期,多暴雨,阴雨连绵,常发生洪涝。时,水稻分孽,春玉米孕穗、抽穗开花。槐树开花,西瓜上市。
  十二大暑(7月22—23日)
  进入伏天,为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期。湿度大、气温高,平均气温26.5℃。平均相对湿度82%,降水量平均为93.60毫米,多雨年为267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207.10毫米。大暴雨出现次数较多,为防汛高潮期。该节气始种秋菜。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荞麦。”
  十三立秋(8月7—8日)
  天气炎热高峰过去,气温逐渐下降,东北风明显增多。早晚凉爽,象征秋季开始。平均气温25.4℃,最高气温一般在28℃~32℃。伏天终止于该节气。降水量平均78.40毫米。时,春玉米乳熟,晚稻穗始分化、孕穗,洋槐种子成熟,苍耳种子脱落。
  十四处暑(8月23—24日)
  暑气渐弱并逐渐消失,气温下降开始变快,平均气温23.8℃。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3毫米。春玉米成熟,晚稻穗开花。开始采摘新棉,收割谷子,枣树果实(小枣、大枣)成熟。
  十五白露(9月8—9日)
  日暖夜寒,气温转凉,夜晚结霜。风小,湿度、降水均明显减少。有秋高气爽之感,为秋季真正开始。平均温度20.7℃,降水量平均为22.30毫米。秋季防雹进入盛期。时,晚稻乳熟,苹果采收。节初,芦苇开花,节末为芦苇放花盛期。合欢树种子成熟,青蛙终鸣。
  十六秋分(9月23—24日)
  交节当日,昼夜相等。气温明显下降,平均气温17.6℃。冷空气活动频繁,个别年份出现早霜冻。平均降水量20.10毫米。时,作畦播麦。芦苇开花已到末期。洋槐、枣树叶子开始变色。苍耳黄枯。蚊消匿,青蛙入蛰。
  十七寒露(10月8—9日)
  天气凉爽,气温继续降低,平均气温13.9℃。节气后期,进入平均初霜期。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时,晚稻成熟、收割。枣树叶色全变,始落叶。杏树叶、合欢树叶变色。芦苇种子成熟。大雁南飞,蚱蝉终鸣。
  十八霜降(10月23—24日)
  气候渐冷,气温继续下降,平均气温9.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该节气地面植物生长基本结束。个别年份有冰冻、降雪现象,但仍以降水为主,平均降水量6.90毫米。时,家燕绝见。芦苇种子全熟,旱柳叶始落,枣树叶、臭椿叶落尽。洋槐树叶始变色,合欢树叶全变色,始落。时,收获萝卜、芥菜。
  十九立冬(11月7—8日)
  冬季开始,气温明显下降,平均气温4.6℃。土壤日溶夜冻。降水形式体现为雨转雪、雨加雪或降雪。平均降水量6.40毫米。时,洋槐、旱柳叶色全变,于该节气内叶落尽。芦苇结子脱落。杏树、槐树叶子落尽。地面植物全部进入休眠期,蟋蟀终鸣。农谚:“立冬出白菜,别让寒冻害。”
  二十小雪(11月22—23日)
  多偏北风,风速加大,天气渐冷。农谚:“小雪封地。”节气后期冻土始进入稳定冻结时期,平均冻土深度5厘米。节气平均气温0.9℃,日平均气温可稳定下降到零度以下。平均降水量3.10毫米,有积雪。河水开始结冰块,芦苇黄枯。
  二十一大雪(12月7—8日)
  平均气温为-1.8℃。农谚:“大雪封河。”河水结冰加厚,冻土加深,平均15厘米。降水量平均2.80毫米。
  二十二冬至(12月21—22日)
  交节当日为全年中夜长昼最短之日。平均气温-5.5℃。冻土深26厘米。冬至日,数九开始。北风较多,气候更加寒冷。降水量平均1.50毫米。
  二十三小寒(1月5—6日)
  严寒季节已到,平均气温-4.9℃,气温下降缓慢。平均冻土深度30厘米,平均降水量1.20毫米。
  二十四大寒(1月20—21日)
  北风多、风速大,天寒刺骨,滴水成冰,进入“三九”,为全年最冷时期。平均气温-4.1℃。平均降水量1毫米。平均冻土深度41厘米。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