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191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是天津市的一个区宁河县,位于天津市区东北部。它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宁河县,面积为1297.568平方千米,辖11个镇和3个乡,人口约39.51万人。宁河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都有显著增长。宁河县的城乡面貌也得到了改善,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 宁河县 天津市 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

内容


  宁河县为天津市所辖区县之一。位于天津市区东北部,处京、津、唐腹地,县域面积1297.568平方千米(含北京清河农场、天津潘庄农场、河北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辖11个镇3个乡,有282个村,2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014年,全县户籍人口13.94万户、39.51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壮、满、蒙古、瑶、土家、侗、朝鲜等22个少数民族。
  自然环境优越 域内为渤海沉积平原,处海河水系“北四河”(蓟运河、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交错地带,地势低平,北稍高于南,平均海拔1.5米(黄海高程)。全县耕地面积8695公顷,土地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198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宁河为水稻基地县。域内七里海的牡蛎滩、贝壳堤和湿地,构成七里海特有的三大自然景观,是研究海岸演变、古气候、湿地生态变迁的珍贵遗迹,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利资源充分 域内河道众多,储存丰富的地表水。有蓟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还乡新河5条一级行洪河道,12条二级河道,还有43个封闭洼淀,1座水库,384座坑塘。地下水资源更为丰富,尤其北部地区,为滨海新区优质地下水源地,可日供水8万立方米。充分的水资源条件为水产养殖和水稻生产提供了良好基础,所以,宁河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交通设施便利 域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村公路布局合理。津山铁路自东部穿境而过;唐津、津蓟、津宁、塘承、京津、滨保、唐廊、蓟汕联络线、滨海西外环9条高速公路留有5个进出站口;112国道(205国道)和7条省道贯通。至2014年,全县乡村公路共计863.34千米。
  历代人才辈出 自置县始,清初重臣杜立德原籍宁河并归隐宁河;清朝爱国将领王锡朋、高官刘兆麒、刘殿衡、廉兆纶、高庚恩、戴彬元等自宁河走出;汉语拼音创编人王照原籍宁河;中共天津地区党组织创建人之一的于方舟及李恩宝、杨炳余将军等现当代名人均出自宁河;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宝钢创建人黎明原籍宁河;女作家罗兰、女画家周思聪、数学家冯克勤、经济学博士侯树彤、水利学家李丕济、光学家张耀明、地质学家吴凤鸣、遥感专家王文卓等皆为宁河走出的杰出人物。
  二
  自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36年间,全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501.81亿元,是1979年的414.5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75万元,是1979年的291.29倍。财政总收入82.63亿元,是1979年的562.47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万元,是1979年的119.81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0.86亿元、247.83亿元、223.15亿元,非农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93.85%。
  农业结构逐步合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化了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66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至1.2万公顷,优质棉种植面积增加至1.47万公顷,建成了蔬菜、棉花、粮食、水产养殖、生猪奶畜“五大农产品基地”。2014年,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组织292个,从业人数达9380人,带动农户7.58万户。各级龙头企业102家,形成专业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个,全县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6家。农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自1979—2014年,蔬菜总产量增长15.57倍,棉花总产量增长187.82倍。宁河成为国家级优质小站稻生产基地和粮棉生产县,“津沽牌”小站稻、“七里海牌”河蟹被认定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
  工业生产不断加强 1979年后,县乡工业快速发展,其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1450个,其中乡镇村企业1353个,总产值56.9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990价)89.23%,比1979年增长12.45倍。2014年,有工业企业3259个,实现工业产值867.8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93.22%,比1979年增长1105倍,形成金属制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高档包装纸5大主导行业。“十一五”期间,全县3个工业园区和西南部工业发展带基本形成。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4家,8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89个区县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400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至2010年,投资近700亿元的5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开工,第6批重大项目通过批准,30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是年,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9.15%。玖龙纸业、北方种业基地、齐心食用菌示范园区、温氏集团产业化等农业项目顺利实施;海航集团综合服务基地、华康物流园、茂川大厦、芦台商业中心等服务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七里海西海生物多样性基地、东海湿地鸟岛保护区、天尊阁修缮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相继实施;海航集团天路新能源电池、英利集团光伏产业、盾安控股集团高端阀门等13个高端项目集中签约。至2014年,海航“中国集”和普洛斯、安博、天中福等物流项目加快推进;茂川大厦等4座“亿元楼宇”入驻企业391家,实现税收2.35亿元。
  区域合作效果明显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依托临近天津高新区、天津保税区、北京清河农场的地缘优势,实现互利双赢。规划面积38平方千米的京津合作园区等合作项目陆续建成。2014年,县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被正式批复为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河分园。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改革的深入,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国营商业、供销社,乡村集体购销组织,农民购销合作组织和专业户3条流通渠道。1983年,新建商业网点27个。1988年,新建专业市场11个。个体工商户得到迅速发展,是年,从事个体私营经营的近1万人。2005年,县贸易开发区7大专业批发市场已成规模,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凤凰商城和龙胤溪园商业区、百荣世贸、家乐购物中心等投入运营。县供销社拥有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2家,直营店19家,农村连锁加盟店283家,农资网点157家。2008年,宁河旅游业起步。至2014年,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人数152万人次,旅游收入3.28亿元。
  三
  1979年以后,城乡面貌逐步得到改善。县城芦台镇呈现城区迅速扩张、高楼林立、街道通畅、商贸发达的态势。至2014年,初具中等城市规模。乡村面貌发生彻底改变,土坯房、泥土路基本消除。乡村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程度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13.55%。乡村除氟改水工程改造全部完成,农村全部实现饮用自来水。市级文明生态村79个,占总村数28%。“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2014年,“美丽宁河·一号工程”深入开展,是年注入专项资金2.5亿元,“四清一绿”行动成效明显,142个村被确定为全市首批清洁村庄。完成造林2247公顷,全县林木覆盖率27.78%。
  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1985年始,实施住房改造工程。至2014年,累计新建商品房建筑面积344.8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项目40个。完成平房改造项目4个,动迁居民3130户,拆除旧平房24.29万平方米,建成还迁楼和商品住宅楼102.85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8868户。
  公共交通日趋完善 自1979年始,宁河公共交通经历了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变化。自2010年始,城区开始实施公共交通公交化,至2014年,实现了公共交通“村村通”。全县城乡共开设公交线路14条,投入运营车辆120部,日营运里程1.6万千米、运送乘客1.9万人次。
  电力行业迅速扩张 经济发展带来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完成电网投资8804万元,新增变电容器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3.36千米。供电范围覆盖全县,供电总面积1170平方千米。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90年代开始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撤并中小学校。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涌现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九年义务教育率100%,“普九”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4亿元,完成3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25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新建6所农村学校和3所国办幼儿园。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2002年始,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扩建一批文化设施,文化馆、图书馆、芦台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相继竣工。14个乡镇文化站、282个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相继建成。相继举办了春节联欢会、元宵节花灯展、焰火晚会、送春联下乡、戏剧专场演出、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展、花会调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队伍发展至500余人。县戏曲协会发展会员100余人,绘画、书法、摄影、根雕、丰台木雕等优秀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至2010年,有1700余幅美术摄影书法优秀作品获市级以上奖,300余个文艺比赛调演节目获市级以上奖,七里海河蟹节、七里海旅游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持续开展。2014年,编辑出版《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子图书阅览室等完成改造免费向社会开放,丰台木版年画、盆罐村手工制陶工艺、宁河评剧、芦台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傅氏形意拳、七里海河蟹面传统制作技艺等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杨家将传说(杨七郎墓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电传媒影响广泛 2003年,启动“全数字无线广播网”建设工程,实现村村通调频音箱广播。2009年,启动农网光缆“村村通”工程。2010年,全县有线模拟电视用户2.93万户。2007年,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2010年,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终端2.87万个。2014年,开展农网“三化”,9个乡镇111个村1.6万户,实现了数字电视直转,新增城网数字电视用户1236户。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自1979年,宁河卫生医疗体系逐步完善,至2014年,已初步形成城乡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医疗水平比较先进的医疗卫生新格局。传染性疾病大幅减少,农村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1990年的237/10万下降至2007年的116/10万。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取得新成果,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县医院急救中心、中医院、防疫站、血站、结核病防治所业务楼相继建成使用,县医院和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每千人拥有病床达2.01张。2014年,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县医院通过国家(ISO-15189)实验室认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无偿献血和控烟工作深入开展,宁河创建为市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 自1980年始,县内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幼体育、老年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蓬勃兴起,2010年,有体育协会、俱乐部、武术社6个。县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华翠健身公园、方舟健身公园相继建成。至2014年,各类体育场地设施528个。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多人入选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武术选手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
  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21世纪初,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2007年始,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30~50元生活补贴。14个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组建村街工作站和信息员队伍,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初步形成。2008年,全县1317户2580名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2014年,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5.68万人;享受老年人生活补助3.41万人,补助款每月增至95~115元。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宁河经济与社会发展谱写出壮丽篇章;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宁河人民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