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尚武精神的故乡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878
作品名称: 寻访尚武精神的故乡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41
起始页: T00043_00.pdf
责任者: 肖克凡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许多年前电视台放映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引得市民足不出户,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津门大侠出现。转天上班,单位同事们的热议话题也离不开霍元甲。全国电视观众如此,天津电视观众更甚。为什么呢?因为霍元甲先生是天津人,故乡情深,尊崇乡贤。 后来电视台又播出电视连续剧《陈真》,尽管主人公属于艺术虚构人物,他在剧中毕竟是霍元甲先生高徒,因此津门故里依然热情不减,争相观看。 那时候,霍元甲先生的故乡还叫小南河村,鱼米果蔬,一派田园风光。 我也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和《陈真》的热情观众,记得演到陈真乘船外出,左岸居然出现山峦逶迤的景观,很是惊诧。天津地处海河冲击平原,从史前至今绝无丘陵地貌。我感觉这不是真正的小南河,也不是真正的霍元甲。这只是香港电视剧里的霍元甲而已。 其实,我也知道文艺作品有着很大虚构成份,不能要求它完全等同于现实生活。纵然如此,我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我揣测倘若北上广深人士,可能不会产生如此情绪。我毕竟是天津人。 一个人对家乡的热爱,有时达到极其宽容的地步,有时又表现得非常挑剔。霍元甲无疑代表着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同时也是天津人心目中自强不息的民族英雄。一个地方出现一个民族英雄,这是千年功德。从这个意义讲,我能够理解为何小南河改名为精武镇。 小南河改名精武镇,这是故乡对乡贤的怀念。这也是故乡对英雄的追思,这更是故乡价值观的体现。我想起臧克家先生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推崇英雄的价值观。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不但没有忘记霍元甲,对这位乡贤的怀念与日俱增。霍元甲没有死,他依然活着,这正是臧克家诗意的最好诠释。 适逢马年岁尾,我们走进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这次命名为“发现霍元甲”的大型采风活动,使我有机会再次向乡贤致敬,重温英雄史诗。 近年来房地产业极速增长,商品房开发胜过雨后春笋,遍地涌现大量楼盘,呈现出物质社会的美好生活景象。与此同时,人的精神生活似乎被“娱乐至死”所绑架。尤其出现的“反英雄”思潮,愈发注重物质世界与享乐生活,淡然于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 正在这种背景下,一座宏大的霍元甲纪念馆矗立在精武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是西青区的大手笔。 置身精武镇的霍元甲纪念馆,我们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年代开始,寻访霍元甲的人生足迹。仰望这位站在黑暗里的孤胆英雄,虽然已然熟悉他的生平事迹,我还是怀着温故知新的念头,细心品读,若有所思。我以为,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思考,这正是“发现霍元甲”大型采风活动的意义。 人们对历史人物霍元甲的解读,其实是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深化的。每每面对这尊铜像而心生感慨,恰恰说明你此时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有了新的思索。 当年,古老中华大地被西方列强视为肥肉,瓜分中国之心不死。人为刀俎,我为鱼腩。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积贫积弱,无力回天。一方面西方列强视中国为“黄祸”,一方面又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鲁迅先生痛感国人羸弱,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帜,振聋发聩,一篇篇宛若投枪和匕首的文章,以期盼达到拯救民族精神的目的。 霍元甲先生不长文辞却精通武学,他孤心苦诣研习“迷踪拳”,从而大步踏上尚武救国的道路。他从天津到上海,一路传播的不仅是武功,更是自强不息的华人精神。他的武学理念远播东南亚,极大鼓舞了扎根海外的龙的传人,堪称华人之华。霍元甲的事迹,历经世代流传,已经进入中华子孙的深层记忆。 今天我们纪念霍元甲,更应当注重它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了,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GDP名列全球第二,彻底甩掉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的帽子。且看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迸发出惊人的购买力,无处不惊呼“中国人太有钱了”,然而,面对霍元甲先生的铜像,我则陷入思考:我们在大步前行的道路上,究竟丢失了什么。 四十年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社会,然而,各城市清晨大街上,处处可见年轻人,他们或长跑,或打球,一派朝气勃勃的景象。如今,各城市青年涌现大量“宅男宅女”,或成为“低头族”,或成为“网虫儿”,清晨大街上成了老年人的世界,尤其近年崛起的“广场舞”,使得健身成为老年人的专利。 有关方面多次发出呼吁,中学生近视眼遽增,教室里几乎成为“眼镜世界”;有关方面多次呼吁,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生,“胖墩儿”比例逐年长升……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呼声:警惕豪华版“东亚病夫”现象蔓延。是的,中华民族本是重文尚武的民族,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大量文人墨客,也涌现不少武士豪杰。然而,近年来重文轻武的风气,使得我们渐渐成为急功近利的世俗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所谓高材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 当年霍元甲先生打败日本武士,大长了国人志气。可是,当今日本的剑道、空手道以及柔道,空前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多年前就走进学校成为小学生必修课了。 我们纪念霍元甲先生,谁都知晓他是以侠义精神流传至今的武林豪杰,也是以行动闻名的爱国者。如今我们光有纪念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霍元甲先生为镜子,反思我们多年走来,中途究竟丢失了多少重要的东西。 我们寻访霍元甲,就是要有所发现,有所自省,同时有所行动。国家不可以沉浸在GDP名列全球第二的喜悦里忘记前进目标,每个人也不可以泡在富足的物质生活里,成为“新时代东亚病夫”。当年,霍元甲先生身处乱世,以一己之力令世界刮目相看。今天,住着豪宅开车豪车吃着山珍海味的国人,应当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文以载道,载道义之道。武呢,武以精进,同时唤醒沉迷的肉身,进而叩问国人灵魂。 是的,这就是我们寻访霍元甲的现实意义吧。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肖克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