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镇文史资料小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861
作品名称: 精武镇文史资料小辑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41
起始页: T00021_00.pdf
责任者: 朱国成 整理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刘鹗协助霍元甲夜盗大刀王五首级 大刀王五被枭首示众 大刀王五乃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因疾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 甲午战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 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 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 为给谭嗣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然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却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 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一心护国的英烈,就这样惨死于卖国贼的屠刀下。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无法入殓。 义士霍元甲愤然进京谋盗王五首级 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率徒弟刘振声赶到北京,伺机盗取王五首级安葬。 霍元甲与大刀王五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王子斌比霍元甲年长二十多岁,他经常来往京津,与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交情甚笃,每次见面必切磋技艺。霍元甲当时还不到十岁,多次目睹王子斌深厚的武功和精妙的刀艺,内心一直充满敬慕之情。 霍元甲成名后,曾前往北京,到鼓楼东大街的一座四合院,拜访王子斌。 时王子斌五十多岁,身高六尺。王子斌早已听说霍元甲在天津的作为,二人相见十分投缘。王子斌问霍元甲日后有何打算。霍元甲说:“而今我中华武风日下,国人受外夷侵扰,纸醉金迷,吸鸦片,受洋礼,志散身虚,故被洋人讥为病夫,实在可悲可叹。我想与友人兴办一馆,传授武艺,使我国民强筋壮骨,懦夫强,怯者立,为国效命。还望指教。” 王子斌兴奋地说:“我也早有此意。元甲有志重振武林,可喜可贺,子斌愿尽微薄之力。”这次拜访,通过王子斌的介绍,霍元甲还结识了当时被称为奇士的《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鹗精通数学、医术和水利。当年王子斌退出镖局,为谋生计,在鼓楼前开了一间菜馆,刘鹗热心帮助,除了代租店堂,还书写匾额,名曰“元兴堂”。一年前王子斌妻子病故,又是刘鹗帮忙操持后事。这次,霍元甲在王子斌家住了将近一个月,三人经常在一起谈文论武,兼及时政。霍元甲几次要告辞回天津,王子斌与刘鹗都盛情挽留。霍元甲其实并不想走,他深知王子斌身怀绝技,很想向这位前辈讨教、学艺。 王子斌当然明白霍元甲的意思,只是他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年轻人,经过深入交谈,他看出霍元甲为人耿直,谦恭有礼,加上如此年轻,武功已达上乘,因此倍加喜爱,便将自己掌握的绝技传授给霍元甲。 相关链接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武艺出众,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1901年,有个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戏园表演,他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找上农劲荪,到戏园和斯氏比武。当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强时,决定妥协。到约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临阵求饶,说:“我只是来天津表演的,我说的那些话不算数。”霍元甲让他登报认错,斯氏只好应允,随后很快离开了天津。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彼音在上海摆下擂台,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上海民众十分不满,但又无人敢应战。农劲荪从报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会员、革命党人陈其美推荐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报纸用大号字体刊登消息。霍元甲挑战奥彼音,奥和霍约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武术技法,并约期在张园公开比赛。但到了比赛时间,却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奥彼音已逃之夭夭。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吓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气,便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以静制动,连胜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自恃技艺纯熟,点名与霍元甲较量。双方刚一交手,日领队便知对手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但被霍识破。霍元甲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只好认输。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人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老残刘鹗提供地形图 霍元甲与刘振声到达京城后,先来到鼓楼前王子斌的住处。大门上贴着封条。 霍元甲悄悄进了住在隔壁的刘鹗家。 据刘鹗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公开纵兵抢劫,杀人放火,强奸妇女。八月初一那天,王子斌路经一条巷口,听见巷子深处的院子内传出妇女的哭叫声,便循声奔去。只见十几名鬼子兵正要强奸一名中国妇女,婴儿已被劈死在一旁。王子斌怒火万丈,赤手夺过鬼子兵手中的一把带刺洋枪,先后杀死三名鬼子兵。终因寡不敌众,受枪伤而被俘。 王子斌被押到洋鬼子的兵营后,被这些洋鬼子折磨而死。死后又被砍下头颅,装入木笼,悬挂在前门楼上。霍元甲表示,王子斌现在身首异处,死而难安,他要去前门取下头颅,将其安葬。 刘鹗明知此举要冒很大风险,前门下敌兵把守甚严,但还是支持霍元甲这么做。随后,刘鹗向霍元甲提供了一张前门城楼的地形图。 夜深人静之时,霍元甲、刘振声来到前门楼下盗得王子斌首级。 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次日清晨,霍元甲和刘鹗一起将王子斌的首级安葬。 相关链接 刘鹗(1857年10月18日一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楚州)。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铁云藏龟》等书,更是其拓印、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应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其描写技术受到胡适盛赞。 精武潭腿源自临清 中国武术,“南拳北腿”。“北腿”以潭腿等为代表。 临清潭腿源于临清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 临清武术界流传着“潭腿本是昆仑传,功法深奥妙无边。若是学得真谛在,交手比试准占先”的歌谣。昆仑即传说中的昆仑大师,乃五代后周时的一员将领,因兵败隐居临清龙潭寺,传下潭腿。后宋太祖召天下比武,临清潭腿一举夺得18家之首,使临清潭腿名声大振。 据传,临清潭腿在西青有传承。 清末,杨柳青王国立年轻时曾在北京做镖师,其武艺属昆仑派潭腿门,霍元甲交情甚厚。据说,霍元甲经常来杨柳青向王国立探讨武艺,王国立还将霍元甲介绍到河北省景县与“赵家五虎”切磋潭腿技艺。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会时,王国立应邀携弟子赵连和、赵连城前往助威,向霍元甲传授潭腿十路拳。使潭腿成为精武体育会的传统功法,被普遍传授。 精武潭腿是精武体育会作为锻练会员腰马气劲和拳术基础的入门功夫。潭腿拳式舒展大方,而气势豪放;招式简单,但深蕴变化;段落清楚,且节奏鲜明;拳势连贯,一气呵成;发劲顺达,而刚柔并济;沉稳而灵活,定点乾净俐落,对于“手眼身法步”的正确配合要求很严格。初练时,得其形式,能使全身气血和畅,增强体质。每日勤练,则精气大增,增长劲力,令精神振奋。再进一步着意于腰腿身法的锻练,则能神气盈沛,身手矫健。久练可以增强“精神气力功”。 精武十二路潭腿的各路名称为: 1、冲捶 2、十字腿 3、劈砸 4、撑叉 5、架打 6、双展 7、单展 8、蹬踹 9、碰锁 10、箭潭 11、勾挂 12、披身。 精武潭腿的歌诀是: 弓式冲捶一条鞭, 左右十字奔脚尖, 翻身盖打劈又砸, 撑叉穿撩把腿踢; 护头架打穿心拳, 仆步双展使连环, 单展贯耳脚来踢, 蒙头护裆踹两边; 腰间碰锁分两掌, 穿中箭潭飞天边, 勾挂连环机巧妙, 披身伏虎返华山。 相关链接: 柴王拳和临清潭腿拳,周世宗柴荣和兄弟柴贵,年轻时期在郑州经营瓷器,曾在少林寺跟方丈研修少林拳。柴荣创立柴王拳,由五皇子柴熙让(封地沧州)传到沧州成为柴氏同备拳,后又传到山西,此拳为柴氏家传拳。柴贵创立山东临清潭腿。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五代时期。创始人为五代后周昆仑大师周世宗柴荣之弟柴贵。曾任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周虢州防御使。 一说与临清仅一河之隔的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有一小村,名龙潭村。有临清潭腿拳师认为,龙潭村所在地,就是历史上临清潭腿的发源地。 据称,五代后周众将被周世宗派出征战,统一十国。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并被拥立为帝,建立北宋。其间,当初奉诏远征的一员后周大将在征途中得知朝中政变,已改朝换代。恐回师京都后招来杀身之祸,遂诈死隐名,带领亲兵来到临清,设军于龙潭寺(即现今的河北省临西县龙潭村,当时此地为临清所辖,龙潭寺现已不复存在)。该大将在龙潭寺内削发为僧,法号“昆仑”。 昆仑大师武功高强,精医道,懂易理。他看到当时社会流传的武术多重拳法,而失于腿法,故融武、医、易为一体,创编了一门适应士兵征战、偏重腿功的军旅拳术。 拜访东光霍元甲宗亲 油房口考察“霍氏宗祠”遗址 霍氏祠堂初建于明代末年,是由时任兵部尚书的霍维华出资兴建的。 东光县霍氏人口众多,分布多村。因霍维华是油房口村人,故祠堂建在了油房口。油房口紧靠大运河东岸,祠堂建在运河大堤外侧的高台上。 霍氏祠堂1950年后被拆除。遗址石碑破碎凌乱,树下荒草丛生。 油房口村支部书记及霍氏族人,以清水洗碑,始见字迹:始祖讳潭二世祖鑑钦敬林。 相关链接 霍维华(?—1636年)明东史(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除金坛知县,徵授兵笠给事中。天启初附魏忠贤,诬杀王安。天启四年(1624年)迁刑科,锐意攻讦东林党人,追论三案,改撰《光宗实录》。与崔呈秀同为魏忠贤谋主。擢太仆寺卿,进兵部右侍郎,署部事。每陈奏,必颂魏阉。忠贤败,仍自全。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崇祯九年(1636)霍忧郁而死。 另有载:霍维华以攻王安为魏忠贤立下第一功起家,与崔呈秀同为魏的谋主。熹宗得病,魏忠贤认为是“灵露饮”吃坏了,而进此“仙方”,有霍维华参与其事,因之失宠。霍维华心里害怕,便起了叛魏之心。当时关外用兵,袁崇焕有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竟因此而死,论功行赏,霍维华以兵部侍郎署理尚书,并恩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霍维华“虑有后患”,想摆脱阉党臭名,所以力辞恩命,请求把荫封让给袁崇焕。魏忠贤知道他的用意,“降旨颇厉”。 思宗即位,霍维华与杨维恒百计弥缝,避免牵涉及于魏忠贤,因而仍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但在京还不安全,想借“行边”的名义避到关外。被言官顾继祖识破,上疏说道: 维华狡人也。珰当炽则借珰,珰败则攻珰。击杨、左者维华也,杨、左逮而阳为救者亦维华也。以一给事中,三年躐至尚书,无叙不及,有赉必加,即维华亦难以自解。 思宗不准他出关。逆案一起,霍维华充军到徐州。 崇祯七年,徐州以南、宿迁以北的骆马河淤塞,霍维华想利用这个机会复起,建议自宿迁到徐州开一条新运河,引黄河水通漕。结果,征用民工,费银五十余万两,而运河没有开成功。明思宗对赏罚向来轻率,看霍维华治河无功,立即下狱论死。 安乐屯得“霍氏家乘” 我们来安乐屯的主要目的,是看、摄、录霍氏家谱。 如愿以偿。霍氏族人很热情,不仅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还赠送“寻根团”一套新修的家谱。 《霍氏家乘》云:“霍氏乃霍叔之后”。此,道出霍氏来源。 相关链接 霍叔,周代霍国的始祖,也是霍姓的始祖。姓姬,名处。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讨伐商纣建立周国后,为防止商朝的旧势力造反,周武王将商朝的大多数贵族分散到山东、山西一带居住,并安排自己的亲族负责监视。其中将他的同胞兄弟,即周文王第六个儿子叔处分封在霍地,并建立了霍国(据考证,霍国位于今山西临汾霍州市西南)。于是,叔处被称为霍叔、霍叔处。霍叔处和管叔鲜与蔡叔度,共同负责监督被封于宋国的纣王之子武庚,史称“三监”,具有很高的权力。 然而周成王时期,由于受管叔和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之牵连,霍叔处被降为庶人。但霍国未灭,由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的君主。 公元前661年,也就是春秋时期,霍国被晋献公灭掉。霍国后人不忘故国,以国为氏而姓霍,成为今天霍姓的来源。 霍氏后人操旧业 在油房口考察霍氏宗祠遗址后,我们顺便来到运河边,想领略一下未经雕琢的运河的自然景色。 来到运河边,却有意外收获:这里竟是一个渡口。 因无人过摆渡,“艄公”便在避日晒雨淋的洞穴内小酌。 此人姓霍,家住油房口村。是霍氏第二十代传人,名叫霍灿松。他的摆渡一人过一次收一元钱。 我们立即交钱登船。 他坚决地拒收渡资。 东光电视台记者匡淑玫说,在历史上,大运河东光段共有六渡,油房口一直是其中的重要一渡。 吕祖堂发现霍元甲练功石权 在吕祖堂与红桥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和文史专家座谈时,我们发现了怀庆会馆的牌匾,专门研究霍元甲的王洪海顿时来了精神。所长钱建国介绍说:“霍元甲在怀庆药栈打工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练功。他嫌石墩子太轻,就举药栈的石权。” 王洪海笑得合不拢嘴,蹲下身子,仔细地端详着那被风雨剥蚀的石权。边看便咂嘴儿:“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会有如此意外的大收获!” 钱所长见他喜不自禁,也来了精神,他兴致勃勃地说:“还有哪!‘天子津渡’石碑下铺着的那些片石,都是原来怀庆药栈门前的,那上面不知留下霍元甲多少脚印呢!” 又一个喜出望外。 大家都围上来,认真地观看那些石权,拍照。 对于石权,我是初次见识。几天后,到了通州,我见到了大量的、多种样式的石权,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载,权为我国古代衡器之一,用以秤重。用法与天平一致,权常悬秤之一端,而货物一端必须与权同重,少增多减。大量货物运至京城,需要批发给零售商,量多且重,业务繁重,必用大秤称之,故制作此砝码类大型石权,以等臂天平称之,减少称货次数和工作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为铜、铁铸造大权费用高且易被盐腐蚀而不准,故用石雕制之。 等臂天平臂长相等,即从天平臂的中间支承点到两端称量盘之间的距离相等。 人类最早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约在公元前5000年的埃及。在简易杠杆中点设一支点,在杠杆一端的盘(钩)上放置被测物,在另一端的盘上逐个放置形状、质量一样的物体,当这种装置平衡时,就意味着两边的质量相等,并可从左端物体的个数推定右端被测物的质量。 中国的度量衡制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黄钟”律。据记载,“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黄钟之仑,权衡本于黄钟之重”。黄钟器已失传。夏代,中国始用权衡作为称重器具。权相当于砝码,衡指杠杆。杠杆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点,在杆的两端各悬有挂钩,一边挂被称物,一边挂权。每一副权衡都有一组权。权的重量逐一递增,以称不同重量。 我想:石权可能不是大运河独有,但该是使用最多的,这是当时的运输方式使然。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持续1779年。隋炀帝动用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为以后国家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全长约1794公里,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当年千帆竞发的大运河,载运了多少货物,谁人能说清?恐怕只有那些如今已沉默不语的石权。 在西沽公园的两大收获 “寻根大运河”天津·西青记者团在红桥区的采访,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做出了周密的安排。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接待队伍: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丽萍、刘洪雨,原副局长、调研员李文安,红桥区文保所所长钱建国,副所长李鑫桥,红桥区文化馆书记穆萍,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干部张朝锋等参加座谈,协助采访。 点位安排了桃花堤、北洋园、西沽公园、福聚兴机器厂旧址、三岔口、引滦入津纪念碑、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黄莲圣母停船场、天子津渡遗址等。 接待安排可谓组织严密、阵容强大、内容丰富、热情周到。令记者团全体成员感到温暖。 上午,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座谈,下午到点位采访。 在西沽公园我们得两大收获。 西沽公园位于北运河右岸,始建于1958年,占地32公顷。园内植物茂盛,种类繁多,存有银杏、水杉等稀有珍品。改造工程于2009年3月全面启动。总体布局划分两大功能板块:东区为潞河文化景观游览板块,西区为公共服务板块。通过提升绿化品质、丰富植物品种、整合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等,使这座具有50年历史的公园“变身”为一个具有鲜明运河文化特色和历史韵味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在书画大师梁崎纪念馆内,发现了霍元甲之孙霍文亭赠送给梁崎的一张霍公照片复印件。 在照片右侧的空白处,梁崎写明了此照片的由来:梁崎78岁时,和朋友一起到精武镇的小南河村瞻仰霍元甲故居,霍元甲之孙霍文亭赠送给他这张照片,回来便谨慎珍藏起来。左侧的空白处则记录了霍元甲的生平。照片正上方八个大字:民族正气凛然长存。 此为收获之一。 收获之二同样来自梁崎、龚望纪念馆。 梁崎、龚望两位老先生生前长期生活在红桥,是天津书画界的代表人物,也是享誉全国、德艺双馨的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梁崎先生被誉为“今之八大”,他书画兼擅,大写意花鸟、山水、蔬果、人物、走兽无所不能,其指画、指书更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对诗文、画史、画论均有精湛的研究,在当代文人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龚望先生学识渊博,在经史、金石、诗词、训诂、音韵、佛学,特别是书法方面造诣颇深,诸体皆能,尤精于隶书,并创造出“龚隶”一体,为传播天津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崎和龚望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展馆500平方米。梁崎纪念馆、龚望纪念馆两馆分别设立,每个展馆分为三个部分:生平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录像等,向游客介绍两位艺术大师生平简介、趣闻轶事以及创作经历;复原陈列厅,展出梁崎、龚望的生前遗物,再现两位艺术大师生活、工作场景;作品展厅,展出两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珍贵书画作品,全部展出作品近200副。 为当代非顶尖级人物建馆,并不多见。此举需要胆识和气魄,智慧和眼光,责任感和荣誉感,反应了地方政府对社会追求的导向。 钦佩红桥区政府。给予我们解放思想的启示。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国成
责任者